<
111bu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步步高升 > 第465节
    见纪成军如获珍宝地将名片小心翼翼地放好,方志诚心中也是宽慰不少,自己此行对于道峰这家企业而言,还是很有意义的。

    在曹尧市仅仅逗留了两日,由曹尧市安排车辆将三人送往下一站,车子刚上高速,手机发来一条短信。

    隋琦抱怨道,来曹尧市竟然没有联系她。

    方志诚想了想,回复短信,工作在身,时间紧凑,下次再聚。

    来到了自己同学的地盘,方志诚理应与隋琦见一面,但或许是苏霖上次与自己私下的谈话,让方志诚心里多了个疙瘩,他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隋琦。虽说家族的恩怨不应当延续到下一辈,但方志诚还是忍不住去想,他看上去活得洒脱,但他有自知,并非如此。

    第0845章 变法者时代俊杰

    夜色温柔,街道两边的灯光极有穿透力,刺破了黑暗与墨色的水面,对岸的树荫在湖面上依然能照出影子,朦朦胧胧看不真切,但又有一种别样的静美。

    调研第五天,来到了最后一站淄澜市。

    淮南省的高技术产业形势并没有像文字材料中显示得那么大好,尤其是从淮南北部这些城市走下来,方志诚深深地感受到尽管华夏一直强调科技兴国、强国,但才蹒跚得走了几步而已。在上报给省里的材料中,总是出现一系列振奋人心的典型,但事实上,走到基层就能发现,那些都是带有包装成分在内。国家一直在强调万众创新,但大部分企业家都还处于生存阶段,创新对于他们还太过于遥远。

    以淄澜市为例,全市没有一个能够拿得出手的高技术企业,即使有点技术含量的,那也是依靠别人的技术资质,如果合作方撤离的话,那么企业就垮了。

    换位思考,在淄澜市这类三线城市,企业家如果想要依靠高新技术赚钱,一方面没有人才,另一方面即使有了核心技术,但周围没有市场认可他们。他们想要推广核心技术,缺少一个圈子和氛围。

    所以像深州、云海、银州这样的城市,本身就拥有高技术的元素,所以推动高技术产业拥有更加适合的土壤。但淮南北这些城市就难了。

    正因为艰难,越是要去解决苦难,站在高技术产业处处长的位置上,方志诚不得不考虑,如何引导全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扭转现在的局面。因为大家都知道,淮南想要保持高速增长,目光就得落在淮南北的几所城市。这也是为何方志诚选择调研此处的原因。

    湖边停了两辆黑色的轿车,四周散落地站着几人。

    淄澜市与曹尧市的接待工作由不同之处,相比较而言,淄澜市的接待工作就显得简单了一点。造成如此差异有两个原因,第一,两个城市在看待高技术产业时,想法不一样。曹尧市看中了高技术产业的潜力,但淄澜市并没有如此意识;第二,分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此次分管发改委的副市长,只是在用餐时露了个面,随后就是由发改委主任陪同。

    不过,这也方便方志诚从发改委主任口中了解淄澜市高技术产业的实际情况。

    众人在吃过饭之后,并没有去ktv或者其他休闲中心,而是站在城市的母亲湖淄澜湖畔走了一圈。淄澜市耗费三年打造了淄澜湖风景观光带,尽管已经到了晚上十点,观光带上依然很热闹。

    淄澜市发改委主任张振,年龄比方志诚大十岁,但在淄澜市正处级干部梯队中已属于年轻一辈。张振的父亲曾经是淄澜市的老市长,所以张振在淄澜市的仕途也走得极为顺利。如果不出意外,五年之内能够顺利地进入市级领导班子。

    与张振两日相处下来,方志诚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有句话这么说,千万不要小觑天下人,方志诚在官场多年,很少能遇到在见识上跟自己不相上下的年轻人,而张振就是这么个人物。

    身处淄澜市发改委主任的位置,张振在区域规划发展上有自己的独到心得。这些心得不仅仅包括高技术产业处,而是涉及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方志诚竟然有种期待,张振未来能将淄澜市改造成什么样的场景。

    张振从方志诚手里接过了一支烟,点燃后抽了一口,笑道:“方处长,你知道基层在的心态吗?”

    方志诚点了点头,道:“我是从基层上来的,自然知道基层的心态。对于省里的各项政策及指示,更多地是一种应付与交差。站在你们的角度,省里不知道下面的具体情况,太高屋建瓴,所以工作起来,心中想必有很多怨言。”

    张振与方志诚相处下来,觉得与他有共同话题,所以说话也就随便了不少,他颔首笑道:“说是应付,稍微显得太消极了。不过,基层发改委的任务量很多,很多时候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以淄澜市发改委为例,经常加班加点,但作出的成绩却不多。”

    方志诚道:“你觉得如何改进呢?”

    张振弹了弹手指尖的香烟,蹦出了几粒火星,他缓缓道:“要务实一点。希望省里下发的指导性文件能够务实,贴近咱们的工作实际。这样才能让我们找准方向,如此一来才能避免上面发了个政策,下面摸不清头脑,难以下手。等到真正知道怎么下手的时候,趋势已经发生变化了。”

    方志诚认真地点了点头,道:“张主任,你这个提议我记下了。”

    ……

    高技术产业处所有人员至全省十二个地市进行调研一周。回到发改委之后,先经过集中讨论,然后再集中整理材料,最终形成了《关于淮南省高技术产业状况调查研究报告》。这份报告足有一百多页,详细阐述了现在淮南省高技术产业的具体状况,并初步给出了结论。之前,类似的研究报告,一般是由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编制,所以高技术产业处的行为,让其他处室有些看不惯。

    沈寒春将调研报告仔细翻阅一遍,然后匆匆离开办公室,往一号楼去了。

    省长办公室内,魏群凝眉沉思,将调研报告翻到一半的时候,抬起头,道:“寒春同志,这份调研报告是谁做的?结论很精辟,让人眼前一亮。”

    沈寒春如实说道:“这是高技术产业处花费半个月编制的。之前他们处室所有人到地方跑了一趟,最终拿回了这份报告。”

    魏群是从发改委主任调到淮南担任省长,所以他对发改委系统的工作格外熟悉,知道这份调研报告的含金量。因为对发改委熟悉,所以魏群对发改委格外重视。不过呢,这也导致了一些小问题,虽说同样都出自北方派系,魏群对江永却是有些戒备。

    江永是省委书记文景隆的心腹,他有一日在发改委,魏群就觉得那里有一双眼睛在窥视着自己。虽然同出一脉,但魏群和文景隆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融洽。

    这是权力的特质。或许在派系立场上,两人会保持紧密配合,坚定不移地执行派系的决定,但在私人利益的博弈中,魏群和文景隆之间的矛盾甚至比当初卜一仁在淮南时更加明显。

    沈寒春之所以跳过江永,找到魏群,就是看中关键所在。沈寒春和魏群的关系很好,因为沈寒春在淮南发改委资历很深,当初跑国家发改委的频次很多,所以跟魏群的关系相处得很融洽。

    魏群很欣赏沈寒春的能力。所以虽然卜一仁离开了淮南,对于原有的官员结构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对于沈寒春而言,他其实是获得了新生的机会。

    魏群将材料合上,颔首道:“高技术产业处是方志诚所负责的吧?之前我关注过他在地方上的表现,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年轻人。在淮南北部城市调研结论中,他提出一个观点非常新颖。加大跨区域产学研合作,是推动北部城市高技术产业的核心任务。所谓的跨区域,不仅指的是省内高校资源的流动,而是从全国高校引入资源,输入淮南北。有了人才,淮南北部城市才真正有了创新的土壤。”

    沈寒春笑着点了点头,道:“之前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要多出台政策,多给地方资金补贴,但却忘记了一个根本性的东西,人才是社会发展变革的主要推动者。报告中也隐晦地提及了现在省发改委引导资金的去向,更多地是被地方纳入到财政税收,并没有对地方企业起到刺激作用。其实也不是地方政府不想推动社会进步与改革,而是苦于乏力,找不到正确的方法。”

    魏群右手成拳,在办公桌上轻轻地叩击了几下,语气凝重地吩咐道:“高技术产业处此次调研工作,起了一个很好的头,也揭露了以前省府机构在工作时的缺点,脱离实际,出台的文件不少,但真正执行并实施的屈指可数。党中央一直在推动,群众路线工作,我看也可以将之联系起来。鼓励同志们多下去走走,并拿出有实际意义的调研报告。这比闭门造车,要好很多啊。”

    沈寒春笑道:“希望能让淮南官场带来一个巨大的改变。”

    改变,是发改委官员口中经常会提到的一个词语。从秦国的商鞅变法,再到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引起制度或社会突变的变法者,总是充满争议,而他们身上会有种独特的气质。

    这种气质,魏群身上有,沈寒春身上有,而方志诚的身上也多了这种气质。

    因为有了变化,才能让社会的车轮不断地往前走。不进则退,是华夏建国后几十年才慢慢摸索得出的道理。

    出了魏群的办公室,沈寒春轻吐了一口气,心中暗想,这方志诚究竟是运气使然,还是谋定后动?

    他是不是早就预料到,魏群会将之作引,继而演变成巩固其地位的一场行动。

    第0846章 交答卷小试牛刀

    《关于淮南省高技术产业状况调查研究报告》在省委常委会上受到了关注和热议,魏群以此为突破口,发出了自己在淮南官场的第一个政策声音。文景隆在会议上对魏群给予了支持,由省委督查室牵头,成立有关小组,主要针对省直机关的公务员,要求他们多下基层,这也成为省党委开展群众路线的又一活动。

    下了常委会,戚芸还没到办公室,便给方志诚打了个电话,笑道:“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方志诚笑道:“先听好消息吧。”

    戚芸环顾四周,见左右无人,道:“刚才的省委常委会上,魏省长拿着高技术产业处的那份研究报告,对你进行了点名表扬。所以在今天众多省委大佬面前,你出了一次风头,文迪书记一直满脸堆笑,很少见他在常委会上如此悠闲和轻松。刚散会的时候,他还主动跟我开了个玩笑。”

    方志诚没料到自己的调研报告会引起这么大的动静,当然,高技术产业处倾巢而动,这是有目的的。方志诚刚来到发改委,必须要做出点成绩。如何做出成绩呢?最好能有一个具体的材料,来说明高技术产业处是做了事情的,所以最终便形成了那份调研报告。

    对这份调研报告,方志诚深感满意,因为数据详实,结论新颖,而沈寒春水平很高,绝对能够瞧出其中的深浅。

    其实,这份调研报告,是方志诚交给沈寒春上任一个月的月考答卷,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实力。来到高技术产业处月余,你总要告诉上司学到了什么,有了那些收获,对岗位有什么了解,对处室做了什么贡献。

    方志诚是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开展此次调研活动,他从刚上任起就开始筹谋,等到人员调整得差不多,立即开始实施。

    平心而论,那份调研报告并不完美,在淮南南部城市部分,稍微有点不够深入。这到并非是左秋心的问题,而是淮南南部几个城市高技术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与云海的产业链进行接轨,想要挖得更深更透,并不容易。

    所以整个调研报告精彩之处,在于淮南中部和淮南北部的调研情况,尤其是淮南北部城市的高技术产业状况一览无余,并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方志诚并未我料到,沈寒春拿到调研报告之后,直接去找到魏群,而魏群有将之带上了常委会,引起大佬们之间的讨论。

    方志诚听戚芸说道此处,已经猜出所谓的坏消息是何事。此事牵扯到高层之间的博弈,自己算得上喜忧参半。

    方志诚讪讪笑道:“我的那个调研报告,莫非戳中了什么人的痛处?”

    戚芸想了想,梳理逻辑,道:“常委会上确定要成立推动省级干部下基层调研的小组,因为你的那个调研报告是导火索,所以文书记亲自点名,要让你也参加到小组中来。”

    方志诚挠了挠头,苦笑道:“我是发改委的一个小处长而已,进入这个小组,的确有点尴尬。”

    戚芸笑道:“放心吧,此事我会协调好,不会给你太多的任务,不过届时肯定要有监督工作,到时候你得出席一下。”

    成立的这个小组,是临时性的,主要是监督各级部门对干部下基层调研工作的落实情况。平常没有什么事情,但集体去检查的时候,还是得出席一下,这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坏消息。

    在省委有这么一个消息源,是一件好事,方志诚现在已经越发庆幸,当初将戚芸送到了督查室,高层现在有什么风吹草动,自己立马就能知晓。

    参加督查室组织的工作小组,有个好处,那就是能跨机构认识不少人,这对于现在急需在省里组织人脉的方志诚,也是一次机会。

    方志诚道:“那行,我就等你的通知了。”

    方志诚刚打完电话,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他喊了一声请进,张晓亮先是探了半个脑袋进来,一脸诡笑着进了办公室。虽然跟张晓亮同事也有段时间,但他有个习惯还是保持得很好,进门之后直接站在方志诚的正对面,除非方志诚让他坐下,他才会坐下。

    方志诚是个随性之人,不太讲求下属对自己的态度,但张晓亮这种低姿态,还是让他心中很舒服。

    这其实就是人的心理,尽管你知道他是刻意对你如此谦恭,但你内心还是受用。张晓亮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但他这种小人的性格,恰到其处,多一分让人生恶,少一分却有点失色。

    古往今来,谋士多为小人,好听点是鬼才,难听一点就是擅长旁门左道。以名声不错的诸葛亮为例,他为何要多次七擒孟获,其实只为以战养战。回溯华夏古代战史,颠覆政权的一般多为北方氏族,而南方战力一般都比较弱。诸葛亮进攻南蛮,其实为了养兵,所以定下七擒的计划,不仅仅是要将孟获彻底收服,而是要将他搜刮干净。因为古代每次战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粮草,军队想要增强实力,光靠国家提供的赋税是不够的,大部分是在战场上抢来的。可怜,孟获在战场上被诸葛亮抢了七次,最终甘拜下风,还成就了诸葛亮的圣名,这就是诸葛亮鬼才的厉害之处。

    张晓亮虽说工作能力一般,但颇有鬼才,这是方志诚看重他的地方。

    当初方志诚在霞光坐稳区委书记的位置,居功至伟的不是成浩,其实是张晓亮。从一开始的收拢人心,到后来的人脉梳理,张晓亮潜伏在黑暗里帮自己做了很多事情。很多斗争都是摆不上台面的,有个人能低调地当自己的影子,这是方志诚感到庆幸的。

    所以方志诚离开霞光,除了带走商燕,还带走了张晓亮。这让很多人都读不懂,甚至张晓亮都不明白为何方志诚高看自己一眼,但方志诚很清楚自己如此行为的目的。

    张晓亮将手中用文件夹装好的材料递到了方志诚的手中,方志诚接过之后,浏览了好几遍,道:“你的效率挺不错,这才几天,就把发改委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人际关系就梳理好了。”

    张晓亮连忙笑道:“方处长,你忘记了?我可是统计局出身,调查户口,这种事情最擅长不过了。给我多点时间,我保证查到更多消息。”

    方志诚将文件摆在了一边,笑道:“坐下吧,别老站着。”

    “好的!”张晓亮连忙将椅子拉开,正襟危坐,等候方志诚的指示。

    方志诚见张晓亮竟然有点紧张,不仅脸露微笑,道:“换了个岗位,就得换一种思路。以前在区里,咱们虽然身居要职,但事实上很多事务都有人代劳,但到了发改委就不一样了。很多工作必须要你亲自处理。所以工作会变得很辛苦,你要做好心理预期。不过呢,我会让商燕协助你,如果实在忙不过来,就让商燕给你承担部分。”

    张晓亮脸上露出感动之色,道:“方处,谢谢你的理解。现在的工作,对我而言,的确有点难以下手,不过请你放心,我很快会适应好现在的工作。”

    方志诚盯着张晓亮沉默片刻,看了他许久,缓缓道:“老张,你还没懂我的意思。”

    张晓亮顿了顿,醒悟道:“我懂了!我懂了!”

    方志诚不需要张晓亮在工作上做出什么成绩,他知道自己的优势不在此处。

    方志诚笑了笑,缓和气氛的凝固,道:“你现在到琼金工作,嫂子怎么办?”

    张晓亮摆了摆手,道:“琼金距离汉州又不远,等到同城轻轨开通之后,回去只要一个小时。况且我和她是老夫老妻,若是天天见面的话,指不定还会产生什么矛盾。所以分开也好,小别胜新婚啊。”

    方志诚淡淡一笑,道:“就怕嫂子对你不放心。”张晓亮家有悍妻,这是霞光官场众所皆知的事情,不过这张晓亮也是足够狡猾,即使有悍妻,他在外面也没少拈花惹草。霞光教育系统,关于张晓亮的绯闻可不少,方志诚曾听姜佩提过。

    张晓亮露出苦恼之色,站起身抖了抖口袋,无奈道:“我现在一穷二白,来琼金之前,她把我的私房钱都给找了出来。哎,我现在烟钱都没呢。”

    方志诚没好气地摇头苦笑,拉开抽屉,递了一包烟过去,见他还是不打算离开,又摔了一包烟过去,张晓亮这才高高兴兴地离开。

    张晓亮其实不稀罕方志诚这几包烟,喜欢的是方志诚这摔烟的架势和态度。

    将张晓亮调整到发改委,就像是在陌生的地图插上了眼睛,自己可以看到黑暗中对自己的不利之处。

    当客场变成主场,当陌生变成熟悉,当明暗角度变换,这就是方志诚大展拳脚的时候了。那份影响省委常委会议题风向的调研报告,只不过是小试牛刀而已,方志诚心中有很多计划,需要一步步地实施。

    第0847章 感情事冷暖自知

    方志诚上午驾车先接了谢雨馨和乐乐,随后直奔琼金机场。虽然一路行来没有看见宁蔷薇的那辆吉普车,但他知道肯定在不远处跟着自己。

    方志诚现在有点想念孟虎,若是他在自己身边,就犯不上让宁蔷薇跟着自己。被自己未来媳妇盯梢的感觉,真心有点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