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好孩子是教出来 > 第21章
    现在,有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入学以后会跟不上教学进度,于是在孩子入小学以前,不顾孩子有没有兴趣,也不顾孩子能不能接受,先教孩子识字,做算术,相信给孩子灌输的知识越多,孩子今后在小学里就会学得越好。这种想法和做法常常适得其反,结果使孩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成为小学中的失败者。

    其实,在入学以前,孩子认识多少个字并不重要,而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好奇心和兴趣,产生认字、写字和阅读的强烈愿望和动机是第一要务。不少小学教师在谈体会时都谈到,最使他们感到头痛和束手无策的不是那些在入学前缺少知识和技能的孩子,而是那些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思考和解题愿望的学生。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过:“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

    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和从事活动的一种认识倾向。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时就会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对该事物观察敏锐、记忆牢固、思维活跃。兴趣可以使人沉醉,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兴趣可以引导人发掘自身潜力,甚至超越能力极限。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不是说孩子想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就帮助他做什么,而是要善于将孩子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中去。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常会对你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是孩子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的表现,如果你对孩子置之不理,孩子的求知欲就会泯灭。相反,如果你能热情对待孩子的提问,并积极引导孩子去认识,去探索,并引发更多的问题,那么孩子就会激发起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欲求,养成勤奋和刻苦学习的习惯。

    让孩子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乐趣,是保持孩子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你应该注意让他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应加以鼓励。经常地遭受挫折,甚至遭受指责或体罚,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

    兴趣是人类最可贵的天赋,是创造力的源泉,兴趣是自觉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

    有一位家长曾经这样说起自己培养孩子成才的过程,这对于当今的许多家长来说不无启发意义:

    我发觉自己的孩子在绘画方面兴趣比较浓。从3岁多开始,我们就有意识地在绘画方面引导他,培养他的兴趣。我们先帮他准备好必备的学习用品,如绘画图册、蜡笔、水笔、蜡泥等,然后让他多看其他小朋友的成功作品,使他有一种向往成功的情感,之后从涂色开始,给他色彩上的刺激。他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我们都及时给予鼓励,强化他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在幼儿园,我们鼓励他参加绘画比赛。他的作品多次被张贴出来,这让他有了自己在绘画方面很“不错”的感觉,增强他的自信心,为以后克服绘画方面遇到的困难、挫折奠定基础。家长的鼓励、孩子的努力,再加上幼儿园老师的辅导,结果我们的孩子在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年就获得区幼儿绘画比赛二等奖,让他初尝了成功的乐趣。

    到读小学一、二年级时,我们又支持他利用课余时间跟美术老师学画画,动员他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美术方面的比赛,如蜡泥比赛、绘画比赛、手工制作等。每次我们都先让他谈一下构思,然后帮助他选择一种比较好的,接着让他自己制作,我们家长就在旁加以指点,对好的,及时表扬、肯定,不够的地方,让他改正,力求让他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做出最好的作品来。很快,我们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回报,孩子在多项比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然,这些成绩都有赖于辅导老师的悉心指导。

    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培养,但是如果孩子没有良好的兴趣,这一切都将成为不可能。孩子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也增强了他对美术的爱好程度,让他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孩子现在还小,可能还没有对自己以后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定位,但从小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激发他的智慧和灵感总是有好处的。

    孩子除了在美术方面表现出色,他还比较喜欢下棋。从5岁多开始学下棋,到现在9岁,已经有三四年时间了。开始输了的时候,孩子因为自尊心强,会经常哭鼻子,这时他父亲就帮助他分析输的原因,是错了哪几步棋造成的,因此他的棋艺逐渐有所提高。为了表现自己,孩子还经常“缠着”父亲与他下棋。他父亲在下棋过程中给他不断强化这样一个思想:棋差一着,满盘皆输,看对方行一步棋,要预见到后几步棋的情况出现。孩子也经常自己与自己下棋,有时还就某一盘棋和父亲讨论。这样做,既培养了兴趣,又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记忆力、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提高了心理素质,明白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知道了失败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知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对孩子日后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作为家长不要扼杀孩子纯真而热烈的兴趣。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了责任感。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人才,需要有大胆创新,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才,而这就给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那些水平一般,但又没有兴趣,没有特长的孩子,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平庸者。我们作为新一代孩子的父母,更有责任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用兴趣开拓孩子的未来,因为,孩子的使命就是创造未来。

    第三部分学习力:孩子登上知识高峰的阶梯(2)

    让孩子从学习中体会乐趣

    时代的发展给每个人都提出了高标准的素质要求——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这包括智能、品德、身体、心理多方面的素质,而学会学习更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文盲标准中,认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那么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学习,并从中体会乐趣呢?

    据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孩子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中小学生对学校中的课程普遍不喜欢,调查发现,中小学的课程中,除了像物理、化学这样的操作性和探索性较强的课程受到学生的喜欢外,其他课程的喜欢比例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喜欢“语文”和“数学”的学生比例由小学一年级的65.31%和60.77%降到初三年级的39.04%和42.9%。喜欢“外语”的学生比例:小学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高,但初中“外语”随着年级的增高而下降。就连音乐、美术、体育这样极易引起学生兴趣的课程都使学生感到厌烦。

    据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的学习动力来自于对好成绩的追求,而不是兴趣。孩子们在对“为什么喜欢该科目”的原因做出解释时,选择“成绩好”的比例集中在70-80%,选择“老师讲解好”的比例为30%,而选择“有兴趣”的比例不超过30%。这说明,相当多的孩子学习的外在动机较高,认为学习是为了考试。尽管有的孩子考试成绩非常好,但并不是因为喜欢读书而学习。大部分孩子不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是苦学完成学业。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在很多同学感到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很重的同时,也有一些同学学得生动活泼,主要是这些同学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调控自己的身心负担。

    爱迪生在8岁时才开始上学念书。进的那所学校只有一个班级,校长和老师都是那位恩格尔先生。学校课程设置呆板,老师还经常体罚学生。老师讲课枯燥无味,引不起爱迪生的兴趣,因此,他从来没有好好地在椅子上坐过。老师在讲台上教课,他就在下面走动,有时还跑到外面去。有时候,他会收集附近人家丢弃的物品,制造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带入教室。他整天就玩这些东西,完全不注意老师在台上讲些什么。长期下来,老师感到很头痛,因为爱迪生往往妨碍了别人上课。

    一次,在上算术课的时候,老师讲一位数的加法。许多学生都安静地听讲,只有爱迪生忽然举手发问:“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老师被问得张口结舌。

    不久老师把爱迪生的母亲叫到了学校,对她说:“爱迪生这孩子一点不用功,还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问题。昨天上算术课时,他居然问我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你看这不是太不像话了吗?我看这孩子实在太笨,留在学校里只会妨碍别的学生,还是别让他上学了吧。”

    爱迪生的母亲非常生气地说:“我认为爱迪生比同龄的大多数孩子聪明,我会教我的爱迪生,他再也不会来到这里!”

    此后,爱迪生便在母亲的亲自指导下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人类先哲的智慧思想。她具有高超的教育才能,因此把家庭教育办得生动活泼。春天,树木抽出嫩枝时,她和儿子坐在屋门前,边晒太阳边上课。夏夜,天上是密密麻麻的星星,庭院里一片葱绿,她和儿子来到高高的望塔上,一面纳凉,一面读书。到入了秋,爱迪生又念上了《鲁滨逊漂流记》、《悲惨世界》这一类古典文学作品。冬天,天寒地冻,她又与儿子在一起围火授课。她讲地理,如同把爱迪生带到世界各地周游,漂洋过海,登山探险;她讲英文,又非常注意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