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等待哈佛 > 第6章
    所以我们的学生一出去就是不一样,第一次见到就感觉不一样,用一段时间就更不一样。

    另外,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办一个综合性的、开放性的大学,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中国目前的民办高校不可能培养科研型人才,也不可能培养教学科研型人才。北大、清华是科研型,其他重点大学是教学科研型,我们只是教学型,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直接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业人才。

    张我在采访的时候发现民办大学的定位有这样一个倾向,比如有些学校就说清华培养的是红色资本家,我们培养的是红色工人,它提得也比较务实,也是实用型人才。那么还有一些大学就说我们培养蓝领工人,有实践操作经验的。

    胡大白我们培养的是高级专业人才。因为我们现在就是本科为主,1—2年内还要搞硕士生教育。

    张我想这里面有个优势,你们的生源质量比较好。

    胡大白一个是生源质量比较好,另外我们师资力量比较强,领导层都是大学的领导和老师组成的,比较理性,而且熟悉高等学校管理,所以说比较理性,定位一直比较准确。我认为应用型的也不是专科就可以达到的,理科的硕士、博士都可以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你比如说高级金融师、高级会计师,这都是应用型的,他也可以是教授级的,我们培养的就是这样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不是工人。

    “中国民办高校的出路不是规模,而是有多少名校”

    张民办大学都在说生源是生命线,而我注意到黄河科技大学提出教学质量是生命线。你们19年来的办学成绩也广为社会所肯定,我想了解一下你们是怎么抓教育质量的?

    胡大白学校一创办,我们就提出了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因为刚开始我们搞的是自学考试辅导,那就是看你的合格率、毕业率。当时我们就把这作为重中之重。1994年时我们提出了3句话: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管理水平为手段,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而且我们学校有一点是和别的民办学校不同的,我们坚持学校的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1993年全日制黄科大在校生就有1万多人,现在还是1.5万人。从1993年到现在每年也就是增加几百人,甚至不增加。但是我们逐步地提高办学层次,由专科到本科,专科也多了,成招的考试逐渐减少,将来除了高专,学历文凭也不搞了。我觉得教育规律就是要稳步发展,不能不考虑办学条件、管理能力,搞生源大战,这是恶性竞争。学校要一定的规模,但是现阶段的中国民办高校规模不宜过大,过大了必然影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我们现在是1.5万人多一点,但非常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图书馆是2.6万平方米,已经盖成了。光房子就要3000多万,不算征地,那里面的仪器设备又是几千万,我们舍得在这方面投入,重视改善学生的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如果你的学生都不能上网他怎么能掌握现代信息呢?所以我们的图书信息大楼计算机有3000台,基本上每个学生都可以上网。

    另外,我们从一开始就研究民办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开始我们搞自考,就想怎么提高自考的质量,后来国家批准了,就想怎么样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体讲,就是重视图书、仪器设备、师资队伍的建设,我们现在有专职教师624名,这可以说全国民办高校没有一所是这样的。我认为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专职教师队伍,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张我想插个问题,生源没有增加是不是还有客观上的原因?

    胡大白我们为什么不扩大规模?目前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品牌,我们要成为一个名校,让优秀的学生自愿过来。所以,省委书记来一看就说:你们不仅要成为中国民办高校的第一,还要成为独具特色的、和公办高校一样的一流高校。我认为中国的民办高校应该像国外的私立高校,如哈佛、早稻田。哈佛是全世界的精英在那里。我觉得中国民办高校的出路不在于规模,而是有多少名校。比如在政治思想上我们是全国一流的,和清华比都不怕。所以我的思路是办出自己的特色,我没有追求规模。我知道现在很多学校的那一套,比如说招一个学生要花1000块钱,那是传销式的招生。我清清楚楚知道他们怎么招生。

    张那你们招生上是怎么做的呢?

    胡大白我们就是像清华、北大一样宣传,建立固定网络。比如,我们对某个学校感觉不错,就把他们接来参观,自愿报名。我们凭实力,而不把钱花在招生上。我们去年花在广告上的费用30多万,今年可能多一点,因为教育部说了,“你们要宣传你们的美誉度”,所以今年就花了七八十万在形象宣传上。

    2000年我到北京开会,有位民办大学校长就问我:胡校长,你们为什么还要升本呀?我不理解。他的意思是我们是专科,就办专科不就行了?规模办得大点儿。但我觉得中国的民办教育不能停留在大上,要有特色,有高层次。你光是人数多那不具备竞争力呀,你培养的是人才呀。所以我们学校就想2005年申报硕士点,然后是博士点。我们的态度是时间长就长点,越高国家要求越严,投入越大。但这个投入是值得的,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招收落榜生的阶段呀。

    第一部分智慧女人胡大白(2)

    “不论哪种发展模式,规模、结构、质量都应协调发展”

    张为什么现在大部分民办高校都定位在专科、高职上,我想这也是目前政策所限,比如说好的学生都被公办大学招走了,那民办大学只能招剩下的那部分,要么就是落榜生,它面对的就是一个补充性的市场。

    胡大白不是这样的,它自己把自己的位置搞错了。比如说西安的几所学校,当达到1万人的时候就应该稳固发展。我觉得1万人的学校成本是最低的,反过来,你3万人的成本又高了,又要扩大很多,风险更大。所以1万人以后就要讲求质量,逐步提高学生生源的质量,创你的品牌。你从1万人到2万人,然后3万、4万,风险越来越大,他们都贷款好几个亿。本来办学是没有什么节余的,但他们就觉得只要我有学生,就能还贷款。他把招生的费用都挤进来,真正投入教学的资金就很少。

    张我这次在西安采访丁祖诒,他说他的以学养学,滚动发展的模式和其他的民办高校不一样,西安其他的民办学校要么是借鸡下蛋,要么是引资贷款。他个人认为他的基础是最扎实的,在几所学校里欠债是最少的。所以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在这几种模式里,哪种是最有生命力的?

    胡大白不能说哪种最有生命力,哪种能发展都行。老丁说的滚动发展可以,但要比较早的学校。我觉得引资、借鸡下蛋都是挺聪明的方式,滚动发展也挺好。但不论是哪种都不能追求得太大,应该是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西安民校招的90%都是外省籍的学生,这不是太符合中国国情,也不符合世界情况。最近瑞典的一个经济学家就说本省的70%比较扎实,外省的30%。这样就很稳定,没有招生恐慌的问题。我们学校恰好就是这样。我们学校就从来不为招生犯愁。应该是以你的特色、质量、学生工作安置得好来吸引学生,学校办得好应该是这样的。

    张为什么全国招生,它的生源来自于外省,风险就要大些呢?是不是竞争的格局会发生很多变化?

    胡大白对,本省也有民办高校,公办二级学院也挺多。你搞宣传那套,人家本省的不会学?比如说前几年我们没有宣传,一走到县市都是西安几所学校。现在我们就是实事求实宣传,然后他们慢慢都走了。我们可以说是一分钱的风险都没有,帐上是1800万,准备去贷1000万买块地。我觉得贷款搞建设我不反对,但民办学校不是企业,你不能上市呀!你再套学生来,他的学费也就是那一点呀。西安的几所学校一个学生的学费是5500,而高等学校的教学成本是每个学生1万元,你还不够教学成本。我们的学历文凭低了点,3000元学费,2004年提高到4000多元了。咱们民办学校已经克扣学生了,这个成本不够公办学校的办学成本。所以民办学校一个大班上课呀,有一些实验开不了。想想看,绝大多数是聘用的老师,他在原学校有工作,他可能给你专心研究教学改革、发展吗?不可能的!

    “我们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而是师资队伍”

    张我这次采访发现民办大学校长最发愁的就是资金问题,大家都在想怎么样增强学校的造血功能?光靠银行贷款也不行,能不能办校办企业?我恰好了解到黄河科技大学有8个校办企业,办得都还比较成功,能不能介绍这里面的一些情况?

    胡大白我们也不能算成功。我们的校办企业是从1985年开始,先后办了8个,可以说从80年代到1993年前还是不错的,为学校的初期建设也解决了一些问题。1993年国家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以后,企业越做越难了,我们也没有精力办企业,所以效益一般。

    我现在就想把8个校办企业整合在一起,请高人来管理,产权和学校分开。这8个校办企业形成一个集团让它造血,将来如果能上市更好,就形成一个基金会,成为学校今后发展的抗御风险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