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凿他们仗着弹不虚发的枪法,总算突出了重围。当他们撤到山外,突然有人来报告:“你三儿子王俊峰在后山坡上中弹身亡,尸体已经被大伙抬回来了……”当时王老凿一听,又悲又气,立时要冲出去和日寇决一死战。四老凿王文玉把他劝住:“大哥,不能蛮干,敌人人多,我们人少,再说,敌人还会报复百姓……”老凿好不容易才消了气,接着抱头痛哭。说着,

    1940年,日寇对石明信沟周围地区实行封锁,这又是很毒的一招。可是,王老凿没有低头,他在沟底盖了几间石房,办起了弹棉花的作坊。据传,当时方圆百里以外的百姓都偷偷躲过敌人的眼睛,翻山越岭赶到这来弹棉花,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半山腰,常常等到一两个月才能轮上。此外,王老凿还在村子北边开办了一个帽铺……敌人的封锁又失败了。

    日寇夺去了王老凿几位亲人的性命,他痛恨日本鬼子,恨不得把他们斩尽杀绝,可有时,他也表现得情意绵绵。有一回,老凿他们截获了一辆日本军车,他打死了车上企图反抗的日本兵。这时,他见到畏缩在司机室里的司机,拔枪要打,四凿手快,拦住枪口:“大哥,杀了司机,谁来给我们开车?”老凿这才留给司机一条活命。军车开回村里,老凿就把司机关起来。这个司机叫大河田,几年前在日本应征入伍。

    不久,传来了日本投降的消息,老凿没有杀大河田,而是让他在自己家里住下来。大河田每天拼命地干活,以求图报老凿开赦之恩,而老凿也从不虐待他。后来,日本方面寻找遗落在中国的士兵和家属,大河田思念故乡的亲人,含泪与老凿告别,回国了。

    王老凿反满抗日的名声迅速传遍了势东、辽西地区,甚至远传到冀东抗日根据地。冀东抗日组织几次派人来和王老凿联系共同抗日之事。而鬼子也是一直没有放过他们,动不动就对他们的山沟进行扫荡和围剿。但是直到祖国光复,倔强的王老凿也没向小鬼子低头,鬼子的封官许愿对他也是没有任何作用。可是,日寇投降以后,王老凿在几度摇摆之后,最终竟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这让他的晚年落上了一丝悲剧的色彩。当年国共内战,被解放军收编为县支队,王老凿甚至当上县政府的科长,但是不成想国民党打来后他就叛变了,成了国民党的一支别动队,当时这位没多少文化的老农就认为:这国民党乃是“正统”,这共产党怎么说也是造反的,在说洋枪洋炮的日本鬼子都奈何不了我,土枪土炮的八路军更不在话下了。结果这种自私狭隘的农民意识和敌我不分的糊涂观念促使他与人民反目成仇。从此,也向他人生悲剧的道路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打那以后,王老凿经常伙同朝阳国民党保安大队围截我方武装,打死打伤解放军战士。王老凿还作害百姓,不过他毕竟是本分的庄稼人出身,坑起人来和座山雕许大马棒这样的专业土匪相比还是厚道了很多,只不过是偶尔闯到集市打人骂人,随便吃拿不给钱,再不就是抢人家老百姓家被褥里面的棉花套(这可能和他开的弹棉花作坊原料不足有关),最多也就是《小兵张嘎》里面胖翻译官一样的作风。而最有意思的是,这个王老凿虽然当了土匪,但是他还喜欢学张宗昌登台讲演,经常是把机枪架在台上,开始讲那些他认为是正道的东西:“大姑娘不留发辫,老娘儿们不裹小脚的,枪毙……”如此胡言,群众听了又害怕,又可笑。

    后来这王老凿觉得自己队伍小不过瘾,还拉起了一杆人马成立了个“花子队”,但是在一次战斗中,王老凿的“花子队”被解放军军击溃,王老凿没办法逃到锦州,被国民党封为骑兵师长。1947年,解放军解放了朝阳县城,王老凿的队伍又遭重创,余部逃到当时尚未解放的锦州作垂死挣扎。锦州解放不久,有一天,在街上,王老凿被我一名战士认出,市公安局立即逮捕了他。1951年,王老凿死于朝阳监狱。对于这王老凿的死,魏元坤知道后也是有一些惋惜,但是时世如此,再说别的也只能是徒惹人惋惜感叹。

    魏元坤听说是王老凿,当时把他知道的这些一说,这些人对这个传说中的人物详情也了解了七八分,最起码少了很多虚构和以讹传讹的成分。当然,这王老凿抗战胜利后以及后来的下场魏元坤自然是不能说的,不过所说的这些已经足够把在场的人给唬的一愣一愣的了:这魏大政委果然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厉害厉害!

    知道了这王老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大伙心中有了底细。不少人都认为,去他那里发展的确是一个好主意,唯一值得担心的就是怕他这个老古怪外一倔脾气一犯,不然咱们的队伍进去怎么办?

    而魏元坤当时一笑:本人自有办法。大伙见政委对这件事是自信满满,当然也就同意了这个建议,但是手下人还是有一部分人坚持留在当地,毕竟故土难离,这些人大概有二百多人,而郭文联和魏元坤他们也不勉强,给他们留下了大量的武器弹药,魏元坤又再三嘱咐给他们游击战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让他们留在当地继续战斗,因为大部队若是这么一走,当地的老百姓没了靠山,那些黄皮汉奸还不得闹翻了天?临到天黑,两支队伍都已经准备完毕,走的时候双方都恋恋不舍,毕竟大伙都清楚,这一分别,没准以后就永远都见不到了。

    乱战在朝阳第三十三章.魏大政委的下三路保卫战(上)

    值得庆幸的是,大门五郎在队伍突围之后就再也没有纠缠上来,一是因为伤亡太大,二也是因为因为受了郭文联他们的鼓舞,整个朝阳地区的抵抗势力一下子都活跃了起来。而留下来的那支二百多人的队伍更是占了凌源境内一处险要的山脉木兰山扯起了抗日的大旗,这支队伍将魏元坤说的十六字诀发挥到了极致,一连打劫了好几支讨伐队的运粮队,老鬼子大门五郎一看势头不对,自己的队伍已经是人困马乏,而且因为运粮队被打劫而有点粮草补给不利,要是这样下去,皇军的讨伐队怕是要成“花子队”了,因此为了皇军们的“健康”,这支讨伐队只好打道回府。但是这一仗鬼子伪军为了泄愤,一路上是烧杀抢掠。很多村庄都毁于一旦,前前后后有几百名村民被屠杀。

    当消息传到正在往石明信沟方向前进的队伍当中之后,所有人都恨得咬牙切齿,尤其是听说小鬼子连怀孕的妇女和七十多岁的老人都不放过,将他们活活烧死之后,魏元坤、王鹤和张昕这三个人愤怒了,而且愤怒的样子连郭文联这样的人物都感到害怕。但是他们三个在愤怒的同时,心中却也有一丝丝的内疚。

    “唉,要不是因为我们,可能这几百条人命就不会丢了。”魏元坤说道,“而郭文联他们听完魏元坤突然冒出来的这句话,只是长叹了一声,接着说道“这叫什么话,难道我们不打鬼子,鬼子就不杀人了?是狗总改不了吃屎,是狼总会吃人的。”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就是沦陷区人民的命运,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敌人的仁慈之上,恐怕这只有后世没挨过鬼子枪托没经历过鬼子扫荡的砖家叫兽们才能想得出来。胜利是要付出代价的,而这代价相对于永久的和平来说,还是很值得的。想到这些,魏元坤等人心中的内疚一扫而空,剩下的只有对鬼子的仇恨,很快鬼子就尝到了他们愤怒的力量,在前往石明信沟的途中,一个驻扎有十多个鬼子、几十个伪军的据点遭到了处于暴走状态的猛支队狂暴攻击,仅仅不到半个小时,在火箭筒、重机枪和掷弹筒的打击下,这个哨所便被夷为平地,所有的鬼子和伪军都在杀死后砍掉了脑袋,摆在供桌上成了祭奠死难同胞的祭品,至于鬼子的尸体更是被愤怒的弟兄们给扒了皮吊在树上,并且挂上了牌子“这就是杀人犯侵略者的下场”,不过这一仗却让猛支队得了一笔意外之财,他们从这个据点里面除了缴获了一大批武器弹药外,还把鬼子刚刚从十里八乡抢来的粮食和烟土也给接收到手。此刻正值队伍的粮食已经吃光的时候,这批粮食显得十分重要。打了这一仗,大伙在突围之后总算吃上了一顿包饭,不但自己一段时间的粮食有了富裕,还分了一大部分给了附近的村民,一时间又有几百人加入了队伍,队伍的规模一下子又恢复到了一千人左右。

    之后队伍一路上顺便端了好几个伪警察所和据点,后来打得附近的伪警察和黄皮只要一见到猛支队的大旗就腿肚子转筋,就是那是队伍从他们面前经过也根本不敢出来开枪,而只敢给上面的鬼子打电话请求增援,而魏元坤他们最后也胆子大了,索性见到据点伪警察所和伪村公所,直接派人送一封信过去,告诉他们给预备吃的喝的还有枪支弹药若干,不然就平了他。这些汉奸也都是早就听说过郭文联他们的手段,尤其是一想到自己裤裆里那东西要被割下来塞在嘴里或是用枪通条生生给抽成肉酱,那心中就不寒而栗,全都很明白事理的交出了队伍需要的东西。

    但是魏元坤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这一路之上抢了鬼子汉奸不少的好东西,自己也有被别人抢的一天。

    话说猛支队行军到了第三天,这一日来到了一个名叫长茂河子的地方,当时派出去的尖兵报告,周围没有鬼子和伪军,也没有敌人的据点,这郭文联他们便下令,埋锅做饭,就在刚刚架起大锅准备生火的时候,突然队伍后面传来了一阵枪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