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 超陆权强国 > 第17节
    那程正瀛平时在营中素有“神枪手”之称,不过这么拥挤的情况,他连放了两枪都没击中对方,当下气急的骂了一声。

    “嘭!”

    一声闷闷的枪声响起,在这混乱的局面下倒是并不显眼,然而令交战双方为之一惊,只不过熊秉坤这边乃是惊喜,而黄国云那边则是震惊,原因无他,一颗子弹准准的自那正在喊话的黄国云的左眼眶直穿了过去,一枪结果了他!

    开枪的正是刚刚赶到这里的李汉。

    其他士兵眼见得那黄国云已经被射杀,也纷纷开枪射击,顿时将吴兆麟派来的一帮人镇压的有些抬不起头来…

    瞧见熊秉坤等人跟着大众闷闷的开着枪,起义军居然没有一人站出来喊两句振奋人心的话语,皱了皱眉,对于后世接受了多年红色教育的李汉来说,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提振人气,外加树立威信的方法,当下便挥舞着手上的枪械,猛地昂首高喊一声:“以我之血,卫我新中华。吾等今日流血,吾之后代必不再是他家奴隶!杀,活捉瑞澄,打进北京城!”

    士兵们一愣,顿时跟随着喊了起来:“以我之血,卫我新中华。吾等今日流血,吾之后代必不再是他家奴隶!杀,活捉瑞澄,打进北京城!”

    喊了几遍之后,顿时士气高昂,上下一心,血战杀敌!很快便将那黄国云带来的一排士兵彻底消灭镇压了下去!

    “这边,快点走…”

    解决了黄国云带来的一排士兵之后,这营地内的战斗不多久便完全的结束了。包括原本躲藏在各处的士兵,他们一共俘虏了近两百五十人。不过由于李汉多带来的蝴蝶效应,熊秉坤等起义军也不是完全没有伤亡的,清点了一下尸体之后,发现便是自己这一方也付出了十七人战死,受伤者近三四十人的代价,不过好在大多数人受得都是轻伤,简单的包扎一下之后便能立刻投入战斗之中!

    营地内到处都是持枪的革命士兵在押解着俘虏或是搬运尸体,做一个短暂的休整。原因无他,一番简单的接触之后,熊秉坤等人发现了自己的指挥能力欠缺,加上革命队伍的指挥混乱,就连刚刚那种情况都把他们搞得一个脑袋两个大,一时之间竟然失去了计较。

    其实也不能怪他们,毕竟这八营中,真正能够算得上是新军军官的就只有一个熊秉坤,其余的所谓‘正目’都是他们私下为分散在各排中的被士兵们推选出来的有点威望的进步士兵按上的头衔,以便他们能够指挥得动自己那一排中的士兵。而八营中别提排长以上的军官了,便是正目这样的最低级军官,也仅仅只有他这么一个!

    因此碰到了这样的局面之后,一干人才会感觉茫然失措。

    “来来来……戴乾兄,这位神异不凡的壮士就是咱们举义的大功臣,李汉、李易之兄弟。快快快,李兄,又要谢谢你了……”

    士兵们开始打扫战场,这李汉也在那早他一步便潜入了营地内埋伏、此时已经恢复了不少的严中直的引导下,见到了之前他一直颇为在意的武昌举义的元勋重臣—熊秉坤。

    熊秉坤,原名祥元,又名炎炳,字戴乾。江夏修元乡熊家湾人,后迁石嘴袁家河楠木庙村。早年因父亲早死,家道中落,读书不成,乃入商店当学徒;曾在武昌平湖门一带码头做搬运工。后入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当兵,升正目;1909年加入革命团体日知会。宣统三年(1911年)春,加入共进会,继雷振声之后担任共进会工程第八营营代表。至起义前夕,在营中发展会员200余人,任工程营革命军大队长。1911年9月24日,共进会、文学社召开联合大会,制定起义方案,采纳其建议,决定由工程营负责占领该营防地楚望台军械库。历史上的10月10日,也就是今天,工程营革命同志面对孙武受伤,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就义,起义计划暴露的严峻局面,议决率先发动起义。如果没有他的到来的话,今天晚些时候,程正瀛将会首先开枪打死值班排长陶启胜,后击毙前来弹压的黄坤荣、张文涛,全营振动,枪声四起。熊立即以该营代表和革命军大队长身份首先率部发难,“下楼吹哨笛集合队伍”,随即对空连放3枪,首先率部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后督署下,武昌光复。阳夏战役爆发,任民军第五协统领,先后在汉口刘家庙、大智门、跑马场一带与清军激战。

    次年1月湖北军政府整编各部,第五协编入第三镇,移驻云梦一带;3月,改协为旅,任第五旅旅长;10月,北京政府授熊以陆军少将衔,1913年补授勋五位。因反对黎元洪与袁世凯勾结,受黎通缉,乃弃职逃至赣、宁、沪等地。旋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遭黎元洪悬赏通缉和缺席审判,远走日本。1914年参加中华革命党,同年秋回鄂,被孙中山委为讨袁鄂军司令。后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中国国民党成立,任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4月,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并受聘为湖北革命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委员,1930年一度兼任武昌市长。1931年调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46年退役。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北省政协常务委员、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参事室参事、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孙中山90诞辰全国纪念大会筹备委员。1961年,曾同温楚珩、李白贞3人代表湖北辛亥老人到北京参加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大会。1969年5月31日逝世后葬于武昌九峰山。

    当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国之元勋!

    第一卷 燃自武昌的革命之火 第四十三章 攻陷楚望台

    “多谢先生助我等……”

    却是李汉脑海中还在不断回忆着自己曾经看过的有关此人的信息时,那跟在严中直身后的一位身着新军正目军官服饰的年轻军官——熊秉坤便越过了他,直接激动的握住了他的手……

    这个看上去个子并不算高,甚至脸颊还微微有些肥硕的新军低级军官,他便是熊秉坤,那位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的男人!

    李汉强自抑制住心中的激动,手儿一样有些颤抖的握住了他,“您好,我之年岁差不多与熊兄相仿,不介意我便跟着大家伙儿一样,称你一句‘戴乾兄’好了,不知如何……”

    心中虽然激动,不过李汉很快的便克制住了,微笑着同他交谈了起来。

    熊秉坤也是豁达之人,见他如此好相处,心中也是微微一暖,点头应了下来。

    “也罢,你我二人年岁相仿,我便称你一声李兄,今日若是没有李兄相助,只怕便不会有我八营之成功,也不会有那即将到来的武昌乃至全鄂起义之成功,无论如何这起义第一功臣,李兄当得……当得…”

    熊秉坤感慨的说道,他之前听到那总督府又加派了两队人马前来楚望台协防的时候,心中已经后怕了很长一段时间,却根本没有想到这乃是李汉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反而心中更庆幸得到了他捐赠的枪械,不然仅靠那么几根私藏下来的武器,根本无力抵抗!

    “呵呵,那里……那里…”

    不过熊秉坤虽然不知道这些,难道他李汉还能不知道这里面事情吗?当下只能干笑两下,谦虚的遮掩了过去。

    不过熊秉坤等人还真以为他是谦虚了,脸上表现的更是敬佩了几分,严中直也跟着插嘴闲聊了几句,这时候,那熊秉坤方才皱眉担心了起来:“唉,之前商量的时候却不曾想到现在的这般情况,不提咱们俘虏的数百士兵,但只是营中的数百将士的指挥问题,便令在下伤透了脑筋了……”

    “嗯,这倒是个难题。我之前见那突然杀出来的一军之时,心中也是慌乱不堪,若不是有李兄突然站了出来结果了那黄国云,又合理的引导了咱们革命士兵的士气,恐怕后果不堪设想呐……唉,昨日的起义泄露,城中各营多数指挥军官都被瑞澄那老贼捉拿了去,现如今又联系不上孙总指挥等人……难啊,只看咱们八营一部便知道了,这城中各处若是各自为战,也没有个统一的指挥,到时候势必会影响到起义……”

    接话的却是程正瀛,他的眼眶略有些青紫,原来是之前被某一个持枪反抗的士兵砸了一枪托,直到现在才刚刚止住流眼泪,不过这眼眶倒是红紫了起来,就连现在看起东西都有些模糊了!

    “这……”

    听到这两人的感慨,严中直显然想到了什么,不过他似乎有些顾虑,因此只是犹豫了一下,并没有接上话茬。

    不过熊秉坤刚巧眼睛转到了他这个方向,瞧见他似乎有些主意,不过却没搞清楚为什么他没说出来,不过他确实心向革命,因此立刻便出声问道:“怎么了,严兄。你可是有些想法了?”

    说罢便期待的看着他,似乎在等待他回话!

    点了点头,不过严中直依旧有些犹豫,瞧见几人脸上都有些期待之后,心中酝酿了一番,终于还是说了出来:“其实我这主意说来也简单,只是列位一时之间没有想到罢了!我之前曾与李兄有过一番交流,知晓他曾经在那国外当过军官,接受过欧美正规的军事指挥教育。又见之前的那般动乱,他都能轻松的应付过来,其才学更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我的想法就是…就是若是李兄不嫌弃,等会便让他从旁为我等参谋一番如何,也好让大家学习一些西方行军指挥之道……”

    他这话说得那是什么圆滑,令一旁的当事人自己听了之后也不得不在心中赞叹一声,此人不去当官,确实是有些屈才了!

    的确,这营地内的大多数人都瞧见了他之前临危不乱、重新夺回士气的手段,只是这八营毕竟不是他严中直所待的二十九标,而李汉也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外人,提出这番意见,在某些心中有计较的人心中,还真有些夺权的意思,虽说原因参加举义的新军士兵大多都是真心渴望推翻满清统治之人,但是自古以来的数千年间,国人地方观念十分严重,寻常便是这新军之中,湖广籍的新军仗着人多排挤其他像湘籍、川籍、黔籍士兵的事情没少发生,因此他也说的委婉了许多,唯恐这眼前的几人中会有那地域观念较重之人,到时候真若给他们联手排挤了李汉这位自己的大恩人,更是这举义的第一功臣,那可就是他的过错了!

    熊秉坤脸上表情微微一僵,他也不是笨人,脑子只是一转便明晓了严中直话里的意思了!

    确实不错,虽说他跟程正瀛等几人都不是什么多热衷于权势之人,若不是在他之前的那一任八营营代表出了事情,他现在也不过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正目罢了。不过他虽然不是热衷权势之人,却也知道无论是曾经参加了共进会的同志,还是被他新任命的几位起义革命军得正目中,确实有几人拥有着严重的地域观念,因此面对这问题时,虽然他也属意让李汉这个专业人士前来指挥他们,但又唯恐到时候出现哗乱跟拒绝服从命令的情况。

    因此一时之间气氛还真变得有些尴尬了起来!

    “嗯……严兄言之有理!”

    就在气氛突然变得有些尴尬的时候,那旁边的程正瀛倒是率先开口赞成了。嘴角带上一丝笑意,程正瀛见大伙儿的视线全都落在了自己的身上,接着说道:“就按严兄所提议的那般,我们干脆就兵分两路好了,由李兄任那一路指挥,严兄跟在一旁帮助与他。等会我们领上另一队,到时候李兄你们只需要在北门附近摇旗呐喊,佯攻一阵,而我等则趁机快速的回合里面的同志,争取彻底拿下楚望台……”

    “可是咱们八营虽然也有近两百人的队伍,那左队官吴兆麟乃是擅长练兵之人,手下的一队人马不必我等少上多少,又可依仗城中的粮草、大炮,我等前去少不了又是一份硬仗,这时候分队…是不是有点不合适了……”

    一人询问。

    程正瀛笑笑,“不,大家都想错了!我的意思是咱们刚刚俘虏了数百士兵,其中不少都是我八营的战士,平时大家也都熟悉,只不过他们乃是没有革命信仰,因此不与我等走近罢了!而且便是那已经俘虏的两队人马,在投降了我们之后,想必他们也知道自己事后一定会遭到那残暴满清政府的绞杀,因此,若是咱们这时候将他们编入队列中,虽然可能会有一定的危险,不过却也能快速的提升咱们的战斗力……所以,我们不妨从咱们的革命军中挑出几十人归到李兄麾下指挥,再帮他从那俘虏士兵中挑出百余精壮,反正他们只不过是佯攻北城门,只需要吸引一些防守目光便行了,真正要打的还是咱们那边……”

    “这样呐…我看行……”

    “没问题,就这样吧……”

    见他想出了个折中的办法,熊秉坤等人也不想令这位为了举义出了大力之人寒了心,见到革命军大队长熊秉坤首肯点了头之后,其余几人也算是得了他的好处,毕竟手上拿的枪可大半都是李汉支援的,因此也就顺水推舟的答应了去了。

    于是每棚挑选三五人,给他凑集了四十多人的非鄂籍或者没什么地域观念的士兵,又从哪俘虏的士兵中让他挑选了百五十人,勉强凑够了两百之数。而熊秉坤等人也收编了剩余的百二十人,除了几个重伤的俘虏被留在了八营驻地看守外,又将集合起来的士兵打乱重编了几棚之后,又听到楚望台那边的枪声渐渐稀疏起来,知晓不好,于是熊秉坤等人便留下了还在整编的李汉两人,先行先带了队离开了!

    第一卷 燃自武昌的革命之火 第四十四章 攻陷楚望台2

    就在八营刚刚乱起的时候,离它最近的城中陆军第八镇十五协二十九标驻地,蔡济民正亲自带队领着一群荷枪实弹警戒的士兵在营中来回巡逻警戒。

    “长官好…”

    “你好…”

    路上遇到的士兵皆是对他敬之以礼,便是那寻常与他不甚对路之人,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二十九标之内,若论起威望,此人可不必三个管带差上多少,尤其是自从四川保路起义以来,二十九标被抽调了两营入川之后,虽然他的职位没有被提升,但是事实上已经在兼任第二营的管理事项了!

    别看这蔡济民有些矮瘦,甚至在历史上声名不显,实际上若不是其人性格良善、不喜争权夺势,再加上英年早逝,在后世的历史上必该书下重重的一笔了!

    蔡济民,原名国桢,字香圃、幼襄。黄陂蔡家榨人。少通经史,善诗文。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入湖北新军,后入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不久,任陆军第八镇十五协二十九标二营司务长、排长等职。1906年参与组织日知会,又先后参加共进会、将校研究团、群治学社、文学社,并经查光佛介绍加入,任中国同盟会湖北分会参议部长。四川保路运动进入高潮时,竭力促成共进会、文学社联合,制订起义计划,可以说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也是少有的几个逃脱了满清追捕的领袖。

    1911年10月9日,起义计划暴露。10日晨,彭、刘、杨三烈士被杀,形势紧急。因俄人巡捕不慎将印有其姓名的那一张名单撕掉了一脚,刚巧那一脚所书的正是他的名字,因此蔡济民侥幸的躲过了满清的逮捕,痛心的潜伏了起来。今日早些时候,城中局势混乱,自总督府跟第八镇排除的抓捕队到处在城中搜查、逮捕名单上暴露的起义指挥。上午侥幸没有暴露的他在二十九标官长会议上借口预防城中他处新军作乱,建议给士兵发足弹药,加强巡逻,以应付非常情况。得了命令之后,他便武装二十九标之内心向革命的几队士兵,并且派遣了严中直等三人前往城中各处,希望能够联络上城中其他各营的起义新军。

    在原本的实力上当晚七点半时,因为工程八营遭暴露,结果不得不提前发动了起义之后,离得最近的他率二十九标内的同志响应,先是控制了二十九标旋即率领有了武装的革命军猛攻督署,为城中的各处新军向楚望台军械所集合奠定了基础。不过也是因为如此,令其失去了城中新军的指挥之位,白白让于了中间派的吴兆麟。其人心思缜密,不过对于军事指挥手段却也欠缺一些,二十九标以血肉之躯猛攻高墙之后重兵把守的督署,虽然令周围清兵不得支援城中各营起义,却也付出了巨大的死伤,依旧强攻不下。好在其情急智生,令人取了棉衣浇煤油纵火,顷刻间火烧督署,并为炮队提供了射击目标,这才重伤了督署内的守军,但是实力大损的二十九标也无力追击,结果令湖广总督瑞澄、第八真统制张彪等人逃掉。其后又率队攻下藩署。湖北军政府成立,因不喜争权夺势,只做了个谋略处的主要负责人。阳夏战争爆发,黄兴赴汉任总司令,蔡任经理部副部长,每次战斗,必亲往督阵,黄称其为“鄂中军人之巨擘”。后主军务部,整军施教,军官咸服,章太炎誉之为“后汉二十八将俦”。为抚恤伤军,主持筹建铁血伤军毕恤会,任会长,为教育遗孤,又办遗孤教养所。

    1912年10月,袁世凯授蔡以陆军中将衔,电辞不受;袁又调其进京,仍留湖北不去。1913年初,任鄂督黎元洪的参谋长。“宋案”发,在湖北参与组成改进团,主持反袁,事败后走日本。次年加入中华革命党。袁多次派遣说客赴日,重币甘言劝其回国,终不为所动。1915年1月,受孙中山命任湖北革命军司令长官。1916年春在武汉召集旧部运动炮队举事,因配合不力而致败。1917年11月参加荆襄自主之役,一度起兵攻占湖北广济龙坪,进克武穴。失利后转由广州取道四川,参加川黔滇联军总司令唐继尧召开的军事会议,后返回湖北,在利川任鄂西靖国军总司令,开展护法斗争。1919年1月28日,被川军旅长方化南杀害,遗骸葬于武昌卓刀泉左侧,碑文为“首义元勋陆军中将蔡公济民之墓”。

    观其一生似乎除去武昌起义之外并没有立下什么惊人功绩,但是仔细思量一番之后,便也知晓了根本所在。说来这湖北新军之中,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广的还是那共进会,虽说这共进会名义上从属同盟会,不过内里的利益纠纷外人实难知晓。其次的群治学社因为遭过朝廷的追捕,势力大不如从前,文学社也是一样,在起义前得清廷追缴之中丧失了太多的骨血,因此这蔡济民虽然地位尊崇实际上在革命党内却根基不深,加上他素来不与人争权夺势,所擅长的辅佐参谋之能也非战斗、指挥之道,这武昌起义成功之后可是要遭遇连番恶战,上过前线在新军之中根基还不如他的熊秉坤都混上了一个第五协统领掌握了几千士兵。而那不善指挥的黄兴于汉阳大败与北洋逃走之后,武昌城中局势混乱,一干原本坐于后院争权夺势的革命党人顿时没了主意,只能将那被冷落了去的黎元洪推了出来,指挥革命军迎击来犯的北洋军,这才令黎逐渐的在革命军中铸就了威望,不久后最终的收拾掉了失去了兵权的孙武等人,彻底掌握了湖北大权。

    暂且不提这些。

    且说这蔡济民正带队巡防的时候,突然耳边听闻一阵急促的枪声,便挥手示意巡逻的一队士兵停了下来,仔细的倾耳一听顿时脸色大变。

    你道如何,原来他这番听来,那枪声居然来自那楚望台附近方向,如果…如果真如他所想的那样,那么事情可就麻烦起来了!

    “队长……是不是那边出事了?”

    跟在蔡济民旁边的几人都是心向革命之人,也知晓约定的举义时间。这一猛地听到那边传来的枪声,顿时慌了什么,连忙围了上来问他。

    蔡济民脸色阴沉的一片,摇了摇头他也是十分担心的朝那边望了一眼,“不知道,许是临时出了些什么变故吧…”

    又见到周人众人皆是色变,嘴角有些苦涩的他想了想,“叫弟兄们准备,咱们……”

    “嘭!”

    一声炮仗,是南湖炮营那边,这下子蔡济民原本还打算派几个人先过去看看的,现在确实没办法了!

    蔡济民一看,心道不能再耽搁了,赶紧举起手中的枪,拉开枪栓,朝空放了一枪,又对身边的士兵吩咐道:“快……快点控制营地…”

    营内不远处的另一队巡防听到枪声,为首的几人脸色一喜,相识一眼之后纷纷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红丝单绑在了手臂之上,也将那子弹上了膛,然后便朝他这里跑了过来!

    其中零头一人绕过弯角之后,一看来者是也已经绑上了红布条的蔡济民等人,不由心中大喜,人还未到便听到了他的一声欢呼:“蔡大哥,咱们现在就举义了?”

    蔡济民点了点头上前两步,走到了即将回合的两队中间,微微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李贺年,你带着一队人马立刻进攻中军营,务必要把那里办公的军官一网打尽,贺飞跟东华去营房组织弟兄协攻旁边的三十标,咱们尽快拿下营地,然后进军督署……”

    许是参谋功底深厚,面对着突然乱起来的局面,蔡济民虽然心惊却也不慌,在最快的时间内便平息了提前举义带来的慌乱,更是三言两语间便将等会要做的工作安排了清楚。不过心中一些紧张还是在所难免的,暗暗呼了口气,把一切杂念压了下去,点了一队人马跟他朝外跑去,经过营房宿舍楼附近的时候,瞧见对面一队手臂上未绑上红布带的新军士兵正搬运着沙土袋堵在营房大院外,还有一对人更是疯狂的往那院内倾洒着子弹。知晓自己碰到敌人的他当下便对身边的士兵命令道:“全体都有,给我放准点打!”

    喊话之间,他手上的枪也举了起来,目标了一个拿着指挥刀正在指挥的军官,嘭得一枪击中了他的肩膀,顿时失去了指挥之后,对面那队狙击的人马变得慌乱了起来……

    营房区枪声大振,原本一些没听仔细那工程营起义枪声的士兵现在也明白了,听到自己营内都乱成了一起,到处都是开枪的声音,由于之前各队的指挥都悄悄的通知了举义时间,因此大家伙儿都知道怕是举义要提前进行了,当下便纷纷抓起武器,从各自的营房中冲出,里外夹击很快的就击溃了阻挡的清兵。

    回合了营房冲出的士兵之后,不知不觉间蔡济民身边已经集合了上百士兵之多,按照之前的吩咐,让他与他同行的贺飞、东华二人带着一队冲向了旁边的三十标,而他则带着剩下的士兵,蜂拥着连连击溃了营地内狙击的两拨敌人之后,冲出了营地,直朝着那督署方向前进!

    …

    第一卷 燃自武昌的革命之火 第四十五章 攻陷楚望台3

    “滴滴答——————滴滴答——————”

    “呜——————呜——————”

    楚望台,位于武昌梅亭山(又名楚望山)左侧山冈。梅亭山与蛇山、凤凰山一样,曾经是拱卫武昌城的“三山”之一,地势险要,具有极重要的军事意义。清末,湖北新军编练之后,新军军械库由武昌三佛阁迁此,而湖北省经张之洞等多年经营,其省内富庶冠绝南方。历史证明了,革命之所以会成功与起义新军占领楚望台军械所有着直接的关系。军械所内的仓库里既有汉阳兵工厂二十余年所制造的未销售出去的枪炮子弹,又有历年来所购买的外国枪支弹药,真可谓枪支如山,子弹如海。至10月10日的最后一次举义前的督练公所统计,库内已存德国、日本及汉阳造枪械5.9万支,另存有124门大炮及大量弹药,为当时国内最大军火库之一。

    这么重要的一处地方,自然城防不可小视。历经两任湖广总督拨款,历时八个月的时间,在这梅亭山的左侧山冈之上,环绕着楚望台军械所,赫然建成了一座只比武昌古城差上一些的小城,其厚实的城墙,便是遭遇大炮攻击之时,也能抵挡一段时间。

    不仅如此,自从传说革命党人中秋起事后,湖北总督瑞徵当然不敢对楚望台掉以轻心,几次责成张彪对楚望台严加保护,张彪想抽调忠于他的旗兵来守护,无奈在军事会议上被黎元洪怕刺激汉兵的一席话说动,他才没有调换旗兵。但他还是放心不下,又派李克果、纪堪颐、成炳荣几个亲信军官前来监督汉兵,坚决保证军事要地楚望台万无一失。此时的楚望台南门,伴随着城门外响起一阵嘹亮的军号声,号角声也同时响了起来,熊秉坤等人指挥着身边蜂拥的新军士兵,借助着之前潜伏于军械所之内的士兵打开的城门,无畏的朝那军械所之内冲去!

    “嘭!”

    一发炮弹落在了城门附近,虽然只是一门小口径的大炮,不过炮弹爆炸的威力还是令没来得及闪避的两个革命军士兵顿时遭了殃,一个重伤、另一个已经失去了生命。显然大炮的威力震慑了城门外发动冲锋的起义部队,以致于在爆炸过后整整半分钟,发起进攻的冲锋号才响了起来。

    “嘭!嘭!嘭~~~~”

    “快快快……快顶上,他们没有多少人了,只要冲过敌人的防线,里面就是军械所,他们绝对没地方再设防了……”

    城门附近枪声与呐喊声响成一片,子弹划过夜空的“嗖嗖”声不绝于耳,在明显已经逐渐进入了角色的熊秉坤等人的指挥之下,城外的数百起义部队红着眼睛举起了长枪房东了一波又一波的死亡进攻,不过效果并不是很大,原因吗……谁也没有想到的是那吴兆麟居然说服了军械所的监察官—李克果,从军械库内推出了六门60mm口径的速射火炮并上四挺机关枪构建了一道防线,居然凭借着不敌起义革命军几分之一的兵力,生生狙击了熊秉坤等人近十分钟。

    “这狗日的东西,犯得着为待在咱们头上作威作福的满清狗杂种们拼命吗?”

    猛地抓起旁边的一块碎石往外扔了过去,熊秉坤此时已是怒极,他也原本还以为那守卫军械所的吴兆麟在看清楚大势之后,必然会顺风推舟的便放下了武器,谁料到他居然推了几口大炮堵在了城门前构建了第一道防线。那炮声轰轰隆隆的,虽然是小炮但它毕竟还是大炮,就算杀伤力不大,却也给连番进攻都无法攻破他这一道防线的革命军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这时的他才放下心中的自负,心道这盛名之下果然无虚士,这吴兆麟当年要不是得罪了那位大人,也不会当年最优生的成绩,现在还被卡在他们工程八营当个左队官。

    不过佩服归佩服,心中的恼怒却也一点点的堆积了起来。

    “城门的佯攻部队呢?为什么还听不到他们那边的动静!”

    吴兆麟手上的绝大部分兵力都给他缠在了这里,料来那北门此时也就十几二十人的看守,瞧见对面的大炮凶猛,心中已经断了从这里冲进去的心思了,顿时熊秉坤又想起了安排前去进攻北门的李汉等人了!

    “咳咳……咳咳…不知道,咱们派去的人也给挡在那里了,那边有两挺机关炮,刚刚来得及,忘了把城内的那四门小炮推上了……不然也不会那么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