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 超陆权强国 > 第53节
    出门时太阳才方升起不久,东方厚厚的云彩下隐隐能够看到一轮旭日的影子,不过大街上却依旧还有几分凉意,倒是一天中训练最惬意的时候。

    在警卫队的护送下来到城外新化出来的新兵军营的时候,马荣成等一行参谋军官还有新军教官团已经一身整齐地站在军营外等候他的大驾了,他们帽檐上隐隐有些湿润,显然在这里已经等待了不断的一段时间了。

    “敬礼!”

    有侍卫官大喝一声,军官团一个标准的新军军礼。

    “时间差不多了,集合吧。”李汉回了个礼,也不提前拉响集合铃,抬腕看着手表走到六点半,便下令集合。

    “是,大帅!”

    一教官回答道,他叫戚长明、字卫国……据说祖上为大明时期的抗倭英雄戚继光子侄,是这一号新兵军营的暂理最高长官。

    “嘟……嘟……嘟……嘟!”

    戚长明得了李汉的命令之后便一阵小跑来到校军场上,只见他从衣兜中掏出一枚哨子连吹几声,随后拉响了位于校军台大杆上的一口大钟。

    “铛……铛……铛……铛”,位于临时军营一侧的数十个营房忽然起了动静,一阵细细碎碎的声音过后,一个个新兵衣着还算整齐地穿着无袖白汗衫大步冲出了营房。

    看到一个个身上连军装都没凑齐的新兵,李汉微微叹了口气,选择这鄂中有利也有弊,利处是占领了后世的盐海应城,凭借着这几月的盐禁,哪怕他只能从洞庭商帮跟一帮徽州佬的口中分到定点残渣,都足够他支付一只数万大军的日常开支了。而且鄂中不似武昌三镇,它拥有更加广阔的人口与纵深。

    但是不利之处也十分明显,教育、人才、交通、最最重要的还是实业。

    若是放在上海那种地方,两万多套军服,他只要开了口,不需要半个月就能拿到货,若多找几家,不排除一周内拿到的可能性。

    因此,到目前为止,他只能每一个新入伍新兵发放两双平底鞋短裤、无袖汗衫各两套,皮带一条,目前仓库里收到的军服只有一千多套。

    看到一个个新兵脸上明显根本没有一点才方睡醒的样子,看样子根本就是早有准备的模样,李汉眉头微微皱起,他之前只跟参谋军官团的参谋们提起过今日要来一号军营突击检查,教官团们知道他要来他还以为是看到马荣成等人来了时猜起的呢,看样子却是有人事先透漏了消息了!

    旋即又摇了摇头,回去之后一定要严查,这种中国社会特有的关系风不能让他生根,一旦生了根,日后军政府高层才刚制定了一项规划什么的,下面的虾兵蟹将、牛鬼蛇神都知道了,典型的占了资源不对等的优势!

    说起资源的不对等性,就好似后世的楼市一般。中央政府才刚有意思要进行调整,下面就收到了消息,一众关系户、大庄家、太子们甚至地方政府一同发力提前三五个月开始布局楼市,以股市跟楼盘市场为战场,通过行业内的信息互换,由几个行业巨头牵头,先将楼盘价格提升5%到10%,造成百姓对房价持续上升的恐慌,然后疯狂拉高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股价,制造虚假季度收益,通过水军、经济学家、专家们等一同鼓出,忽悠底层股民大肆吃进他们已经拉到很高的股价,然后斩仓出货,赚了个本满钵满的。

    等到中央政府的房价调整政策出来之后,不但他们象征性的调低房价,再打压上市地产公司的股价,导致股价应声大跌,然后这些虫子们再趁机吸收大量斩仓的老百姓的低价股票,一个转手,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就有一堆虫子们依靠着这种对于老百姓的信息不对等性赚到过去几个季度甚至几年都赚不到的暴利,反正亏损的都只是中央财政跟老百姓而已。

    在后世李汉就是司职这一块的,可惜国内那股力量的势力太强大了,他们辐射整个中国所有的经济面,就连中央政府也只能通过软刀子一点点割肉,一点一点消灭掉这股借助着邓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通过非法侵吞国有资产富裕起来的恶势力。

    李汉想的有点远了,但是面上却十分严肃,他心中已经打定注意,回去之后务必让情报司彻底查清楚,是谁透漏的消息。

    “敬礼……大帅到!”

    “向你们致敬1”

    李汉回了个军礼,暂时收束了心神,率领一队军官、参谋们走上了校军台上。

    望着下面一张张强压着兴奋与激动的年轻面庞,脸上突然多了几分笑意,任何熟悉他们的人都很难想象,在几天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只是扛着锄头的泥腿子、四处晃荡的游荡子。

    “稍息!全体都有,向后转!齐步走!一二一……一二一……立定!”戚长明满脸严肃地跑过来,立定敬礼道:“报告大帅,第一号新军训练营全体成员集合完毕。应到四千九百一十人,实到四千九百一八十人。”

    “很好!归队。”

    李汉整肃声容地看着眼前这一批从农民转成准军人才十天不到的队员。

    校军台建的比较高,下面的情况台上的诸位军官都是一目了然。用两个彼此矛盾的形容词可以形容如今下面的新兵,那就是有些混乱但很有纪律性。

    几天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李汉的要求非常高,这一批如今还留下的都是撑过了之前的三天魔鬼训练的,无论耐力跟意志都算得上中等朝上,加上这几日不定时的会有剿匪任务摊到这些新兵身上,训练效果更是直线上升。

    想想以前不少大学军训,十天半个月下来,不说全部学生都能有个军人样子,至少一部分人的训练是非常有成效的,何况李汉对于这些新兵的训练比之后世的军训强度要高上不少,唯一一点没法比的就是,后世的学生们比较容易管理,而这群新兵可大多都是成年人,管理起来倒是费了军政府的不少心思。

    这群招募的新兵都是冲着军政府开出的高薪酬来的,甚至混入了不少的青皮无赖之流,他们中的不少人虽然畏惧军政府,不过还是有不少胆大包天之人,有人嘻嘻哈哈,有人公然挑衅教官,有人故意不听从军令,甚至还有人妄图拉帮结派日后混个军官当当!

    对于这群人的公然挑衅军政府权威的,军政府的办法很简单,对于公然在训练时嘻嘻哈哈、大声喧哗者直接扣除半个月薪酬,并将当日训练提升一倍,完不成就不准吃饭;违反军纪跟挑衅教官的人,视情况而定,所犯较轻的只是扭送到黑屋子关押三五天,重的直接驱除出军队,并且随后就被送至县内大牢关押三到七天才允许被放出。

    以上的都还算是轻的,李汉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手下拉帮结派,尤其是如今自己还未成气候,一旦发现有拉帮结派,不按照教官安排的队列而是按照自己同乡、相熟的几人站一起,甚至公然对抗教官跟训练计划的,只有一个字,罚,重罚,狠狠地罚。

    对于为首的几个以同乡为凭欺辱队伍中其他地区新兵的,第二标出动了数百士兵,甚至连大炮都推了过来,不但将其强制结算,其中为首几人更被扭送到大牢,处于一到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更恶劣的几个组团殴打教官的,所有参与者被直接驱逐出军队,并强制判处服一年苦役,直接被送到了官盐处从事井下最危险的工作,而且这一年内都是没有工钱拿的。领头仗着人多怂恿新兵殴打教官的十几人被直接枪毙,大大震慑了一帮新兵,所以经过了三天的魔鬼训练之后,几乎扫清了新兵中的刺头,将这一批新兵仔给弄得服服帖帖。

    新军营的黑屋子制度是李汉提出来的,即便结束了三天的魔鬼训练之后依旧被保留了下来,遇到一些平日里习气不好,多手多脚大大咧咧的人,教官们也可以直接将他们关在黑屋子之中,以示惩罚。

    接着是完整军令的颁布,作息条令,归家探亲条令等一一颁布,所有条款都非常简单,更加清楚的是军法处置内容!

    犯小错着警告或当天不许吃饭;数次发现不认真对待训练或剿匪时胆怯不敢上前者警告一次并扣除本月一半薪酬;违反军令或伪装生病、偷拿战友东西者关黑屋子一到三天,具体视情况而定;因不明原因损毁枪械者扣除三月薪酬并记过,因不明原因丢失枪械者查明前警告,经发现为本人拿出去变卖者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其中一年为苦役,勒令其追回枪械并驱逐出军队;偷拿战友枪械者服十年徒刑,其中三年为苦役,勒令其追回枪械并驱逐出军队;私自拉帮结派者排挤其他新兵者发现第一次警告,第二次记过,第三次强制驱逐出军队;私自泄露军队信息或另有图谋着一旦发现直接枪毙。

    还有一条不算规定的规定,那就是教官们在新兵入伍的时候必须宣誓,宣誓效忠大帅,服从大帅与军政府的命令,一旦发现有人妄图威胁大帅与军政府的安全,军队必须强制毁灭。无形中强化了李汉对军队的影响力。

    正是通过这些严厉的规定,完善的军队训练教材,亲身示范,绝对的威信,这些都是革命军日常训练的基础。

    第二卷 血战中原 第103章 淮安风云

    就在李自成还没有决定南下还是北上时,一支军队打着大西国的旗号,沿着嘉陵江北上,直插汉中府,刚刚立国不久的大西国,率先挑起了与大顺国之间的战争。

    汉中是陕西的粮仓,虽然陕西连年大旱,许多地方常常颗粒无收,只是却不代表汉中也如此,汉中北依秦岭,南频巴山,中间为盆地,汉江,嘉陵江从中而过,给了汉中平原充足的灌溉水源,保证即使是在大旱之年,汉中依然粮食富足。

    张献忠与李自成虽然同为农民军出身,只是早有嫌隙,历史上,张献忠也正是在刚刚立国之后就派人想将汉中拿下,为的就是汉中的富足,只是由于李自成没有出兵河南,张献忠部损兵折将,狼狈而回,若不是张献忠亲率兵马救援,差点连孙可望也失陷在汉中。

    此时历史却有很大改变,由于李自成率大军进入河南,汉中只留有马爌带着数万人留守,马爌并非什么能将,很快就被孙可望击败,带着残兵败将退出了汉中,听到汉中失陷,李自成又急又怒,再也顾不得南下还是北上,留下高立功,李过等大将留守河南后,自己亲自带领人马返回,要从张献忠手中重新将汉中夺回。

    张献忠突然与李自成打了起来,无论是南明还是满清即是失望,又松了一口气,失望的自然是李自成没有打对方,松一口气是李自成恐怕暂时要拖在陕西,不用担心几十万流寇会突然攻向自己。

    淮安,这里本来是刘泽清的驻地,刘泽清被皇帝诛杀后,余部据城叛乱,后来被黄得功率部平定,城破时,刘泽清的侄儿还刘之干还想放火焚城,结果把帅府烧掉了一半,以后,黄得功率军追击叛军余部,淮安才真正安定下来。

    淮安在大明初期因漕运而兴,明中叶后,由于黄河夺淮入海,淮安水患愈演愈烈,一度衰弱,在朝廷委派大员治河后,淮安得以重新兴盛,只是刘泽清入驻后,先是对府内百姓百般盘剥,后来其余部又作乱,淮安短短数月就由兴盛变得衰弱,眼下前徐州正在打仗,淮安夹于徐州与扬州之间,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一个中转站,从徐州下面各个区县撤下来的百姓多是安置在淮安附近,从扬州运上来的物资也把淮安当成仓库,刚刚才遭受兵灾数月的淮安迅速繁华起来,真正因了那句话,盛衰有期,其兴也勃矣,其亡也忽矣。

    天空中阴沉沉的,北风呼啸着吹过,一小队骑兵紧了紧身上的大衣,沿着运河艰难的行进,黄得功离开后,淮安归于扬州府管辖,史可法派刘肇基驻兵淮安,他们正是现在淮安总兵刘肇基的部下,奉命每天在运河上巡逻。

    “大人,这天太冷了,反正不会有事,咱门回去吧?”一名骑兵哈着气,对自己的上司,一名骑兵营什长项循道。

    项循是辽东人,据他自己吹嘘,是项羽的后人,不过,项循力气大是事实,数十斤的大刀舞在手中轻若无物,一顿饭足是其他人三人的饭量,曾立下不少战功,只是为人太过死板,一直升不上去。

    “对啊大人,明天就是腊月二十八了,反正河上也停止了航运,咱们巡逻也没有什么用,早点回去也好。”

    看到众人热切的望着自己的目光,项循正要点头答应,只是耳朵突然一竖,仿佛听到了什么,他正要仔细听,除了风的呼啸,再也听不到任何东西:“你们刚才听到什么了吗?”

    “没有,没有。”各个骑兵都摇头。

    “不对。”项循跳下马来,将头上的帽子拿掉,伏下身去,耳朵马上传来一股剌骨的寒气,仿佛要将他的耳朵一下子冻掉,前方一股震动传来,项循脸色大变:“有骑兵接近。”

    有骑军接近,众人面面相觑,没听过有骑兵调动啊,一人反应过来:“难道是鞑子。”

    此人一说,所有人都色变,刘肇其出身辽东,他的部下也多有辽人,项循这队骑兵中,辽人出身的有四个,加上项循自己,刚好占了一半,他们深知鞑子的厉害,大队骑兵出现在这里,毫无疑问,鞑子肯上是冲着淮安来。

    “快,你们几个,马上返回去报告大帅。”项循点了点数名骑兵道。

    “大人,一起走吧,若是让鞑子发现就遭了。”一名骑兵道。

    “走不了。”项循苦笑起来,前方已经出现了十来个鞑子的身影,他们无疑是鞑子的斥候,先清除路上的障碍,以便对淮安突袭,只是没想到在这里会与明军相遇。

    “大人保重。”看到鞑子斥候,几名明军知道如果再不走,他们就走不了,拨转马头,重重的在马身上一拍,向后方急驰而去。

    看到明军,都隆也是一愣,都隆是正黄旗下的一名牛录额真,正黄旗在济南一战中死伤惨重,不但固山额真图赖阵亡,还有一千多名精锐葬身战场,相当于抹去了四个牛录,正黄旗虽然有四十五个牛录,差不多相当于其他旗两旗人马,但一下子去掉四个牛录,而且是跟随旗主身边的亲卫,正黄旗还是元气大伤。

    因为图赖阵亡的缘故,正黄旗非但没有因为先攻入城中受赏,反而受到多铎的趁机打压,济南城正黄旗所获最少,这次出征偷袭淮安,正黄旗又担任着最艰苦,最吃力不讨好的斥候工作。

    为防止发生意外,都隆亲自带着十五名本牛录中最精锐的白甲兵充当斥侯,一路已经斩杀了不少无意碰见的路人,一些路边的村庄也惨遭屠戳,眼看还有十多里就要到达淮安了,没想到这样的天气还会遇到明军出来巡罗,若让明军逃走一人,他们这次对淮安的突袭就要失败了,见到明军要走,都隆大急:“快,追上去,杀光他们。”

    十五名鞑子脸上留着又浓又密的胡子,因为冲剌的缘故,瓜皮帽下的一根尾巴飘了起来,脸上一片狞笑,夹杂着呼啸的寒风,就如同地狱中放出来的恶魔,还留在项循身边的四名骑兵脸色发青,双服战战,他们恨不得立即象前面五人一样拨马便逃,只是看着项循不动,他们只能咬牙不动,理智告诉他们,若是现在逃跑,所有的人都会让鞑子如同打猎一样从后面追杀而死。

    “杀!”项循拨出长刀,向迎面的鞑子冲去,项循身后的四名骑兵也发出一声呐喊,仿佛也将所有恐惧驱散,紧跟在项循身后向前冲去。

    见到明军没有一起逃走,都隆大感意外,嘴角露出一丝不屑的笑意,明军这是自寻死路,他调整马位,向最前面的那名明军冲去。

    双方很快接近,都隆的长刀如同闪电一样划向前面的明军,他的脑中已闪过这名明军断为两截的画面。

    “铮!”一声巨响,两柄长刀碰撞在一起,发出激烈的火花,都隆只觉得手一阵发麻,项循也差不多也是如此感觉,两人的目光狠狠的撞在一起,都为敌人接住自己一刀感到意外,只是双方很快交叉而过,失去了继续交手的机会。

    “卟、卟、卟。”三名明军从马上掉了下来,一名清兵握着一只断手,大声惨叫起来,刚才双方短暂的交锋,明军付出三人死亡的代价,仅换得了清兵一人重伤。

    项循拨转马头,打量了自己唯一的部下,大声叫道:“还能战么?”

    “大人,唯死而已。”

    “好,再冲!”

    都隆扭头望着项循,眼中闪过一丝遗憾的神色,这名明军足可以和自己一战,好久没有遇上对手了,可惜自己不能在这里耽搁时间,他点了点五人,其中包括那名断手的清军:“你,你……留下来消灭这两名明狗,其余人随我追击!”

    “是,大人!”听到吩咐的五名清军拨转马头,眼睛冷然的打量着项循两人,那名断手的清军停止了惨叫,匆匆为自己包扎起来。

    都隆放心的拍马向前追去,虽然那名明军武艺不错,可是五个人对付两人,应当绰绰有余了。

    淮安城门,十余名守门的士兵正缩在一旁躲避着寒风,城门内外冷冷清清,也没有什么人影,大家都躲在家中,准备欢欢喜喜过个新年,刘泽清覆没后,原先定的那些杂税都被朝廷取消,加上前些时日朝廷大举向前方调运物资,不少人充当民夫,又赚了一些闲钱,今年总算有一点余钱过年。

    急促的马蹄声在前方响起,一名守城士兵懒洋洋的抬头看去,顿时惊讶的张开嘴,前方出现了十余名骑士,最前面的一人穿着明军军服,正伏在马上生死不知,后面的十余人却是穿着皮衣,戴着瓜皮帽,虽然将光秃秃的脑门遮住了,脑后飞起来的一根尾巴却暴露了他们的身份。

    “鞑……鞑子。”那名守城士兵结结巴巴的道。

    “什么打子,我说三娃子,想要打儿子,你也要有啊。”老兵的回话让其余人哄然大笑。

    “不是打子,是鞑……鞑子。”

    “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老兵站了起来,只是向前看了一眼就惊呼起来:“不好,有鞑子,快关城门。”

    第二卷 虎踞鄂中 第一百零九章 视察新兵(下)

    环视了一下下面的数十个方阵李汉微微点了点头,算是对这段时间们一群教官的训练成果比较满意,不过这也并不代表他就完全满意了,“为国啊,以后注意适当减少新兵的队列跟正步训练,这些虽然有利于队伍的整齐跟几率训练,不过新兵现在最需要是耐力跟体力训练,长跑跟伏地撑起、拉杆训练适度增加一些,但也要考虑到新兵的身体素质,不过过了度了。”

    “是,大帅!”

    然后,戚长明走出来,上前一步大声喝道:“立正……”

    “哗!”

    下面整齐的生意。

    “稍息……”

    “哗!”

    “立正!”

    “哗!”

    他稍微喊了几个口令,算是热心……然后方才开口说道:“士兵们,今天大帅百忙中抽出时间来亲自视察我们的训练,并且,今天一天的训练,大帅都将全程与我们一起完成,大家说好不好啊!”

    “好……好……好!”

    下面传来一阵不算整齐的应答声,不过听得出来,一众新兵都感觉蛮兴奋的。

    “大声一点,听不到!”

    戚长明见大帅皱了皱眉,知道下面回答的不够整齐,于是他有大喝了一声!

    “好……好……好……”

    这一次倒是刚刚整齐的多了。

    戚长明这才满意的转过身来,“请大帅检阅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