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 超陆权强国 > 第191节
    “什么土特产,本县看看。”句容县令走过去将箱子轻轻一掀,脸上神色数变,忍不住吞了一个口沫,看到县令脸上的表情,刘黑子心下大定,问道:“县尊大人,对这个土特产是否满意?若是大人能将诬告小人的刁民告之,小人感激不尽,另有一箱土特产相送。”

    刘黑子不说还好,一说,句容县令顿时手被蛰了一般,连忙将箱子合上,脸上一幅正气凛然的表情,喝道:“大胆刘黑子,你打死打伤人命,没想到非但不改,还想趁机贿赂本官,来人,把这个箱子也封上,作为贿赂本官的证据,一同入罪。”

    “是,大人。”两名衙役上前,将早已准备好的纸条掏了出来封在箱子上,刘黑子顿时傻了眼,这箱子当中是他准备好的五百枚银币,相当于五百两银子,虽然当今皇帝登极后大幅提高了官员的俸禄,可是一名县令每年的正当收入也不过三百枚银币左右,没想到竟然会对五百枚银币的箱子不动心。

    刘黑子却没有看到,句容县令关箱子前依依不舍的神情,又向后面的一名衙役悄悄望了一眼,才将箱子合上,如今官员的新俸是高了,差不多是以前太祖时所定俸禄的七八倍,可是相应的也减少了许多隐形收入,单是火耗一项砍掉了官员们灰色收入的大头,靠着三百多枚银币一年的薪俸,一名县令养活家中十多口不成问题,可是要想花天酒地,成天出入青楼画舫却绝无可能,南京本来是风月之地,官员们一有应酬就往酒楼花舫跑,句容县令自然也是手头紧紧,看着上千枚银币而不能拿,句容县令心中的痛苦恐怕不比刘黑子要少。

    “老爷,老爷,你不能走啊,天啊,我家老爷犯了什么罪,难道官府就没有王法了吗?”那名中年妇女本以为自家老爷抬出箱子会有转机,虽然心疼却不敢撒泼,如今见到自家老爷依然要被带走,自然不乐意,坐在地上号啕大哭起来,脸上的粉更是一层层被掉落。

    句容县令看得心中欲吐,连忙吩咐衙役:“把她也带走。”

    “是,大人。”又是两名衙役上前,将坐在地上的刘黑子发妻拖走,接着是刘黑子的小妾,管家,儿女,伙计,整整上百号人全部被衙役带走,听到刘府传来的哭喊,外面早已经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看到刘黑子一家被衙役押了出来,外观的人群先是一呆,接着悄声议论起来。

    “呸,狗日的刘黑子也会有今日。”

    “报应,真是报应,刘黑子坏事做绝,终于报应到头了。”

    “真是青天大老爷啊,刘黑子一家早就该下地狱了。”

    ……

    听到这些议论,刘黑子初时还用眼睛瞪着众人,只是后来却越来越心虑,最终低下头,不言不语。

    “啪。”也不知是谁,突然带头鼓起掌来,接着掌声如雷鸣般响起,一些父老还跪了下来,直呼老天有眼,句容县令本来还在为失掉的一千银币窝火不已,听到这雷鸣般的掌声,心情也不由舒畅起来,忍不住想到,有时候有一个好官其实也不错。

    刘黑子一家被押到县里之后,没过数天判决就下来,直接被判一个流放岭南,家产全家查抄上缴户部,至于这些年刘黑子用尽手段夺来的田产则返还原主,已经没主的土地收归官有。

    那些刘黑子原先的佃户没想到自己还有拿还土地的一天,整个镇上都欢腾起来,只是谁也不知道刘黑子怎么突然之间就会被抓起,刘黑子直到岭南也不知道自己冲犯了哪一路太岁,而杨林在做完了这一切才返回宫中,至于皇帝,早已经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第四卷 黑幕下的南北议和 第二百九十三章 会

    吴禄贞派遣南下联络湖北的使者不是别人,乃是他之心腹之一的张世膺,原本乃是第六镇的参谋长,吴被清廷调离第六镇的时候,他也一并被调走了。他是本是同盟会的江西负责人,这次南下除了欲要联系湖北以外,还接了同盟会内的密信,言到江西局势糜烂,湖南之事随时都可能发生。九江军政府民政长林森写信邀他借机南下,欲要借他之威信,扫清江西内的杂音。

    随他一同南下的还有瞿寿堤跟刘文锦。这两人一个是保定速成班出身,另一个更是同盟会会员,相比之吴禄贞手下的那些心腹,自从出了暗杀的事情之后,他便感觉不妥,尤其后来有马步周拉拢欲要杀他的六人中,有一人与他表功,证明了那马步周的确收了别人的银子,欲要杀他。吴禄贞心中大恨,原本还以为是那暗杀者枪法不准才杀错了对象,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真是有高人相助,否则早不知死了多少次了。因此比起他的那些心腹,现在他反而更加相信同盟会更多一些!

    张世膺一行人路上又倒霉的碰上了火车抛锚,停在半路不走了。等到过了午时,孝感那边还没等到火车之后,才感觉到不对,命人沿途骑马搜寻,结果才在距离孝感车站近百里的北部发现了抛锚不走的火车。于是乎又是一个来回的送了些粗通修理的技工过去,结果等到修好又耽搁了些时间,等到一行人赶到应城的时候,刚巧赶上了李汉为他们安排的欢迎晚宴。

    在欢迎张世膺的宴会上,李汉只是在默默的想着李东来跟他说的话:“这次南下似乎动机并不如我们之前所想那般,机车在路上半天不能行,修理期间属下派人欲要准备马车等先带他等过来,不过却被那张世膺拒绝了。后来抵达了孝感车站之后,车站清点人数的时候,才发现他们中少了两人。由于属下等没有收到对面的一行名单,无法确定究竟少了谁……先生,这一次那位吴大都督派遣南下的使团只怕不简单。不,也可能是师团中的某些人私自行动。属下已经安排人去探查一行人是从哪里走丢的两人,还有其目的,不过,可能不会有什么效果,请见谅。”

    张世膺字育和,亦字华飞、善飞,是个看上去三十来岁模样的男人,身上穿着一副花格袍,看上去像是寻常富户多过军人。不过李汉看他的揖让进退,就知道是个老于世情的人物。在简单的欢迎宴会上面他并没有邀请几人过来,不过不知道怎么的惊动了那奥匈帝国的博德曼中校,据说他这两天也秘密去了趟北边,才刚回来闻说有宴会竟然没受到邀请便自己来了。在这种欢迎宴会上能看到一个贵族气十足的洋人,着实震惊了不少他宴请来的府内乡绅、命令。一时之间宴会场内的气氛也热闹了起来,不过李汉已经盯着那张世膺有一阵了,方才宣布自由活动之后,他便一直围在那洋人附近,他曾经留学过日本,对于日语跟英语都会些,加上博德曼中校会中文,两人看上去似乎交流的十分欢心。

    宴会上为了照顾博德曼中校,他拿出了不多的几瓶准备的红酒出来,没想到只给他倒了一杯之后,他跟那吴禄贞的使者聊得貌似很开心,完全将他这个宴会的组织者扔到了一边。

    李汉摇了摇头,他这位如今掌握半个湖北的实权者身边怎么可能少了人陪着呢,只是大多数人都看到了现在陪在他身边的绝美可人儿,默契的不来打扰罢了。

    “先生曾经去过大……大西洲?那里真的有肚子上长着一个大口袋的动物?”

    赵家四小姐一脸好奇的轻声细语问道,一双水眸眨啊眨的,看上去说不出的可爱。

    李汉一直眼观六路,如何没有察觉到周围一道道不是落在女孩身上的视线。其中未尝没有几道包含某些想法的视线。只是有他在身边谁人敢多动半点心思,纷纷收束心神,把头侧向了一遍去。

    小饮了一口杯中的红酒,91年的法国波尔多拉菲产美酒,一瓶价值800多美元,是他派人从汉口洋商手中买来的,就是考虑到日后要接触的洋人越来越多而准备的。

    李汉很有风度的点了点头,给女孩斟了一杯红酒,“尝一尝,欧洲名酒,虽然我品不出什么味道来。”他自嘲的笑了笑,让他喝红酒的确跟牛嚼牡丹没什么区别。不过对于女孩的疑惑,他却很耐心的回答了起来:“没错,大洋洲澳大利亚,嗯,就是你所说的大西洲,那里有一种动物,它的名字叫做‘袋鼠’,母袋鼠的小腹处有一个口袋,袋鼠宝宝在长大前,一直待在口袋中,直到它能独自生存为止。”

    澳大利亚前世李汉在外面任务的时候去过一次,不过对于袋鼠他却没亲眼看到过,所知道还是小时候在人与自然栏目里看到的,现在不过拿出来吸引女孩注意力的!

    女孩明显很感兴趣,连连追问:“这么神奇?”

    她接过李汉递过去的红酒,学着他用红唇小饮了一口。许是第一次喝红酒不太习惯,或者干脆不胜酒力,她的眉头因为甘苦微微一皱,面颊没多久便浮起两抹红晕,一双水眸更是秋波涌动,看得李汉没有来的一阵心跳,深吸了一口气,心中念了句‘祸水’,方才强压下冲动。

    “没错。除此之外,大洋洲还有一种熊也有肚袋!”

    “熊也有?”

    赵诗嫣瞪着一对大眼睛,表情说不出的惊讶与诱惑。她实在想不到,这个世界上竟然有那么多不可思议额的存在。

    “是,不过跟我们熟知的熊可不一样,这是一种体积很小的熊,生长在树上,叫做考拉,又叫树袋熊……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等也不过仅仅只知道一点皮毛罢了!”

    他笑了笑,举起酒杯微微晃动,眼神却不自觉的猛地一紧,因为他看到了张世膺往这边走了过来。

    举杯跟同样端着一杯红酒的博德曼中校虚空一点,这个拥有着日耳曼血统的中年男人面上多出了几分笑意,虚空与他一碰,小饮了一口。

    “一个可爱的美丽女士,将军阁下”走到他的身边,博德曼微微摇曳着手中的酒杯,“但愿我没有打扰到你们,阁下。顾钦斯基先生让我跟您带个口信,最迟月中,他将会回来与您协商下一步的合作计划!”

    他用的是德语,因此一旁的赵诗嫣跟侧耳倾听这边的张世膺都没搞明白他说得是什么!

    李汉眼睛一亮,听懂了他话里的意思了!他点头,用德语回答道:“我很期待跟公使的再一次碰面,阁下这段时间来似乎收获不下?相信只要贵方愿意,我们的交易完全可以再增加一些,比如几条铁路,十几组机车?或者……呵呵……几个兵工厂……远东的秩序需要重新被建立,我们跟贵国之间不但有着共同的利益,还有着共同的敌人……在北边……相信以这个国家四亿的人口,如果在西部、北部的边界布置百万驻军……”

    说道这里他便停住了,博德曼会意,举起酒杯微笑同他碰了一杯,“您的提议我会转告公使先生……”

    他走近了几步,像是要往别的地方走去一般,不过路过李汉身边的时候,却突然低声道了一句:“听说将军阁下前几天曾经接待过礼和洋行的人?请阁下放心,帝国制造并不比德国货差多少……价格上我们有优势!”

    说罢,便摇晃着酒杯,往别处走去。背后,只留下嘴角笑意又浓了几分的李汉。

    瞧见两人交谈完了,吴禄贞的参谋长张世膺这才微笑着走近了一步。他显然受过极好的教育,说道:“倒是在下打扰大帅跟这位小姐交流了,还望多多包涵……”

    李汉耸了耸肩,侧头跟赵家小姐歉意一笑,还没等他开口,何其聪慧的赵诗嫣便像是猜透了他的意思一样,美眸一动,仍旧温温柔柔的先他开了口:“诗嫣刚巧有事,便趁机跟先生请辞!赵家纺织厂内,军政府上一次要求订制的军装已经全部制造完毕了,若是需要,可以随时派人来取!至于方才追加的这一批,怕不是要等上一段时间了。有些布料最近汉口租界也很难弄到,诗嫣已经派人联系了早年家父的一位故友,预计要半月才能从上海送来!”

    “无妨”李汉点头,唤来一个警卫道:“带一队人护送小姐回去!”

    “是!”

    赵诗嫣冲两人盈盈一笑,方才在那警卫的引导下离开了。

    女孩走远了,张世膺方才笑道:“大帅跟绥卿倒是很有些相似,日后倒是要多多联系才是!”

    李汉被他呛了一口气,脸上苦笑。比起吴禄贞的才华跟他的桀骜不驯,他的风流韵事国内也没少流传,感情面前这位主儿已经把他跟吴禄贞划到一类人中去了,这叫到目前为止都没谈过一次恋爱的李汉情何以堪。

    摇了摇头,却避开了这个尴尬的问题,他笑道:“张参谋长南下,只怕不是为了取消兄弟一句吧?对于吴大都督,兄弟心中十分敬佩,清廷经营了多年的直隶被他一乱,短时间之内不可收拾,那袁世凯经营多年的北洋第三镇如今已经基本在他手上覆灭,听闻京城可是不少人闹了心火,要把统制曹锟拿下砍头。当真是燕晋子弟多雄哉!”

    好话人人爱听,张世膺见他不似传闻中那般狂放、桀骜,顿时多了几分好感,道:“这里人多口杂,可否借一步说话?”

    “自然,旁边就有雅室,请!”

    “请!”

    两人离开了略有些喧杂的会场,进了旁边的雅室之中。

    “方才多有不便,请大帅勿怪育和!”

    李汉点了点头,他方才继续说道:“育和南下拜访大帅,是带着大都督的嘱咐来的。对于大帅指挥的‘武胜关大捷’如今早已名扬天下,大帅能以一军之力当下南下清军。大都督对您也是佩服异常,时常提到您时都感慨未能与您一见!”

    这事标准的客套话,李汉不为所动,道:“指挥战事的是军政府第六协跟河南混成协,我不过从中调度,运送了些物资罢了。吴大都督严重了。”

    张世膺道:“大帅谦虚了,育和此次南下,却是肩负着大都督的嘱咐,希望大帅能够趁机出兵河南,牵制住河南清军,不叫其北上。燕晋联军一旦落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则大都督三路合击京师的计划必要毁于一旦。我南下前,听闻大都督提到,那清廷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有意先从河南调兵北上平乱,却是需要湖北的同志帮助!”

    果然如他所想,李汉点了点头,“阁下但请放心,我正有计划组建北伐军出兵河南,只是一来之前战事,军政府损耗弹药武器甚巨,而我鄂中一直得不到武昌的武器补给,都是军政府自行筹备捐款,从洋人手中买来的……如今从洋人那里买武器已经越来越困难了,却是要耽搁段时间。不过阁下但请放心,我已经发电武昌,跟大都督申请从武昌调一批军火过来援助。并且知会宜昌,唐司令处尚有近万士兵,可责令他先调一部北上,出兵河南!”

    众所周知鄂中刚刚经过一场惨烈的战事,这是众多皆知的事情。李汉有这个借口哪里会不用,自然拿在手上当做大旗使用。

    张世膺面上一滞,没想到他竟然拿出这借口。南下之前吴禄贞其实也曾提到过湖北革命军反攻河南的可能性不大,不过他还是要尽力拉拢一番,好为北边减轻一些负担。他方刚要开口,却听到李汉那边口风一转,道:“不过阁下也不需要太过担心,如今河南省内除了已经从开封北上的第六镇第十二协外,我有把握叫清廷再难调动一兵一卒北上!”

    张世膺一动,“计将安出?”

    “河南,军政府已经派人联系了不少河南同盟会的同志,预计就在这几天,就在河南发动举义!”

    张世膺脸色顿时好了几分,“这的确是个好消息!”

    又想起李汉方才提到宜昌唐部,眉头微微皱起:“若能说动宜昌出兵河南也是好事,这事还要大帅多多放在心上。”

    “这是自然,我本有意让他唐司令就任北伐军总司令,我自各部抽调一协随他一同前往河南迎战清军。不过电报准备了许久,却苦无门路,不好仓促发去与他。不过那唐司令乃是你们同盟会的同志,若是阁下出面恳请武昌那边效果自然要好的多。”

    “哦?”

    得知那唐牺支乃是同盟会的同志之后,张世膺才算放下心来。他跟同盟会巨头之一的林森关系不错,身上更是带着他的亲笔书信。而那林森又跟谭人凤同属一派,交情还算莫逆,由他开口想必定能调动唐牺支北上。想到这里,他不自禁的点了点头,这事基本上算是成了。

    却没注意到一旁李汉盯着他兴奋的面庞,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346章 贡品

    上海港,此时一幅繁忙的景象,数十艘巨大的海船停靠在码头上,码头上货物堆积如山,瓷器、生丝、丝绸、棉布、茶砖等物品分门别类,列得整整齐齐,无数的码头工人如同蚂蚁一样从手推车将一堆堆货物从码头往商船上搬运。

    另一些商船却相反,码头工人正将船上的货物一车车御下,象牙、香料、胡木、硝石、硫磺……各种西洋、南洋、东洋出产的物品应有尽有,它们被堆在码头上后,很快被四轮马车拉走,这种四轮马车是最近两年才出现,专为码头便用,一辆四轮马车可以拉数千斤货物,远比两轮马车拉得多。

    在海船的中间,更有一些小的船只穿梭其中,为商船补充淡水、疏菜、粮食等物,等到装满了货物的商船下沉到吃水线时,船员们迅速到位,在数名身穿天蓝色衣服的海关人员检验过后,扬起风帆出海,空出的仓位很快被后面等得不耐烦的商船填满。

    在这里,每天都有十数万甚至数十万两银子的货物发出,同样有十数万两银子的货物进入,单是海关税收就达万两之多,遇到季风时,有时一整队从西洋,南洋过来的船队,上面载着的物品价值就有可能达百万两白两之多,很难想象,在三四年前,海关总督衙门没有成立前,这里只是一片小渔村,偶尔有一些打鱼的渔民驻扎。又一艘海船在小船的引导下从海上靠了过来,比起周围的海船,这艘海船显得有点小,差不多只有其他海船三分之二大,不过,上面雕梁画栋,极尽奢侈,远看倒象是秦淮河上的花船,当然,能出海的船只远不是花船可以相比。

    船只在码头停稳后,刚用木板与岸上相连,四名身穿蓝色衣服的海关人员已经登上了海船,向船员询向道:“你们的货主是谁?”

    几名身穿短襟的船员有点茫然的抬头,其中机灵一点的一人向船中间一指,四名海关人员只好向船中间走去,刚走几步,一名身穿大明一样官服的中年人在十余名随众的簇拥下,从船中间走了出来,从官服上所绣的仙鹤来看,竟然是一名一品大臣。

    四名海关人员连忙主动行礼:“拜见大人。”

    “不敢当,不敢当,四位大人请起,小臣李世绪,是来自朝鲜的使臣,奉国王命令前来恭贺大明皇帝御驾凯旋归来。”那名官员连忙用流利的官话道。

    听到原来是朝鲜过来的使节,四名海关人员脸上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情形,朝鲜被明太祖列为不征之国,受大明影响太深,他们的官职,官服都和大明一样,也难怪四人会认错。

    “原来是使节大人,还请大人出示这次随船的货物清单,也好让我等估税。”包宝春道,他是海关的货物评估员,每艘海船进入码头,都需要三名以上货物评估员对其查验,估出货物的实际价值,确认应缴纳的税款。

    “几位官爷搞错了,船上所有货物都是贡物。”李世绪满脸堆笑的道。

    李世绪是朝鲜皇族,他早就听说为了抗击满人,大明皇帝几年前新开了海关,对海上来往的货物都要征税。

    此举在朝鲜君臣之间还引起过一次争议,有人认为大明皇帝违背祖宗家法,开海收税是贪财之举,必定会引得大海周边的居民抛荒去地,争相下海,久之,便得朝廷不稳,仍是饮鸠止渴。

    有人却认为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举,大明皇帝此举可以解朝廷燃眉之急,当时朝鲜虽然被满人征服,成为满人属国,只是相比大明对属国的大方,满人却索取无度,让朝鲜君臣颇为不满,加上如今的朝鲜国王李淏在丙子虏乱与哥哥昭显世子李溰、弟弟麟坪大君李浚都被清军掳到沈阳,当了十年之久的人质,直到清军入关,多尔衮认为朝鲜已无大忌才放他们兄弟几人回去,期间几人受尽了艰险,李淏对满人恨之入骨,时刻想摆脱满人对朝鲜的压榨,积极组建军队,可是朝鲜国疲民穷,一些大臣认为可以效大明之举,在平壤也设海关收税养军。

    两种意见争执不下,最终李淏还是没有勇气打破以前的祖宗家法,学大明开海,只是谁知没过几年,大明就重新崛起,将昔日的对手打得一败涂地,满人精锐尽灭,消息传到平壤,朝鲜君臣狂喜不已,举城欢庆,若不知道之人看了,还以为朝鲜人打了胜仗。

    既然满人已经败了,朝鲜人当然不愿意再做满人的属国,可是别看满人现在充其量是一只病猫,与满人相比,朝鲜却只能算一只老鼠,没有大明的支持,朝鲜绝不敢与满人翻脸,这次李世绪来大明,祝贺只是一个方面,事实上带着两个使命,一就是要向大明借兵,只有大明的军队驻扎在进平壤,朝鲜上下才有勇气与满人翻脸,二便是看能不能效仿大明一样开海建海关。

    这船上的东西当然有一部分是呈给大明皇帝的贡物,大部分却是李世绪从朝鲜带来准备出售的各种特产,从朝鲜过来的高丽参、上等皮毛运到大明常常可以获利数倍仍至十数倍,借着送贡品的机会,以前是可以避开大明的禁海之策,现在则可以避开税收。

    本来李世绪以为自己说了贡物之后,这几名大明海关人员就会离开,在他想来就是要收税也不可能向皇帝的贡物收税,没想到四名海关人员互相看了一眼,脸上都笑了起来,包宝春道:“使者大人,实在抱歉,大明海关有规定,所有物品一律交纳税收后才能上岸。”

    “什么,岂有此理?”李世绪脸上一片怒色,这大明还是礼仪之邦吗,李世绪愤愤的想,道:“四位大人,你们是不是弄错了,本官从没有听说过送礼还需要交税的道理。”

    “使者大人稍安务燥,若是真正送给皇上的礼品自然不用交税,就是交了税也会返还,只是船上的其他物品,一概不能免税。”

    “那好,这船上除了贡品外就是我等日用之物,四位大人就不用耽搁时间。”李世绪强忍怒火,他在朝鲜是青林郡公,清贵无比,这次带着贡品兴冲冲的乘船来大明,本以为即可以向大明借得兵马,摆脱满人的统治,立下大功,又可以发上一大笔财,没想到还没有踏上地面就受到刁难。

    “使者大人,是不是供品?还需要查验之后才算,就算全是贡品,还需要经过我等查验完毕,办完手续,大人手里有海关衙门的凭条,方可御货,否则大人的货物出不了码头。”

    李世绪无奈,只得向一名随众道:“把贡品清单给他们。”

    “是。”那名随众应了一声,连忙小跑着进入船仓,不一会拿出一个紫色的木盒过来,将木盒打开,里面是一块卷起来的丝帛,丝帛打开,上面写满了字迹。包宝春查看了一下,确实是一份贡品目录,上面琳琅满目的写满了各种贡品,为了能借到兵,这次朝鲜人下了很大的本钱,光是种马就达一百匹,上等人参一百斤、豹皮,獭皮各五十张、另外以往的贡物如满花席、黄花席、彩花席、厚白纸都是以往的数倍,少女十名,价值最大的还是四对海东青。

    海东青是最好的猎鹰,成年的海东青体长超过半米,双翅展开更是达二米以上,除了满洲出产外,朝鲜北部也有出产,不过,捕捉海东青的难度极大,成年的海东青很难驯养,相对来说,幼鸟更容易驯养一些,可是海东青的巢穴一般建在悬崖峭壁上,要捕捉海东青的幼鸟,只能从悬崖下往上攀爬,数百米的高空,一个不小心摔下就会死于非命,本来单是攀爬就危险之极,在空中还要防备成年的海东青袭击,捕捉一窝海东青的幼鸟,往往要死伤七八条人命也不一定能得到,因此有一鸟数命之说。

    用海东青狩猎是辽国贵族的最爱,在辽国时期,契丹人每年都要命女真人捕抓大量的海东青进贡,直到把女真人境内的海东青差点捕绝依然不能满足,终于激起了女真人的怒火,完颜阿骨打一声令下,女真人四下呼应,最终立国百年的辽国因此灭亡,说辽国亡在海冬青上,虽然不能说全对,可是至少也是一个大的因素。

    朝鲜向大明进贡海东青并非第一次,不过,次数很少,从永乐年间以来,每年朝鲜都要大明进贡一次仍于几次,直到崇祯九年,朝鲜君臣认为的“丙子虏乱”中,向满人投降,成为满清属国,朝鲜才停止向大明进贡,在数百次的进贡当中,只有宣德年间进贡过数次海东青,不过,每次只有一对,后来再也没有进贡过。朝鲜愿意每年进贡,自然是有利益在内,从永乐年间朱棣向朝鲜君臣赏赐数倍价值进贡之物以来,大明的赏赐就从没有低过进贡之物的价值,海东青太过贵重,大明皇帝也很少打猎,进贡海东青并不划算,朝鲜君臣自然就把这项进贡去除,如今一次进贡四对,可谓洒下血本,盖因朝鲜君臣认为如今的弘光帝数次亲征,战功赫赫,必然喜欢打猎,才咬牙送来了这四对海冬青。

    第四卷 黑幕下的南北议和 第二百九十四章 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