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 超陆权强国 > 第202节
    趁着这个时间,夏蕴贞和黄婉秋两人连忙在船上订下一个仓位,只是船上上好的仓位已经都被订走了,只留下了数个空位,两人只得订了一个看上去比较干净的仓位,这个仓位太过狭小,只能容两人刚刚躺下,两人自然不愿意呆在仓中,重新来到甲板上。

    “等一等,等一等。”船只刚刚开动,前面道路上就传来一阵喊声,只见四名士子模样的人正气喘息息的向前跑来,可惜,他们还是晚来了一步,等他们赶到码头时,船只已经离码头十数米远了,只能望船兴叹。

    “嘻嘻,师姐,看来那四个书呆子没有吓傻,只得吓得慢了一点而已。”黄婉秋轻声道。

    夏蕴贞露出一丝灿烂的笑容,她们早来了快小半个时辰,若不是被她们一吓,这四名士子应当可以赶上这班船,如今只能花上一两个时辰等下一艘了。

    夏蕴贞的笑容看到周围几名士子一呆,一人拱了拱手问道:“这位兄台请了,小弟唐明扬,不知兄台高姓大名?”

    听到这名姓唐的士子问话,周围几人也连忙竖起耳朵,就连不远处那名少女的目光也望了过来,仿佛对夏蕴贞两人挺感兴趣的样子。

    同在船上,若是从水路一路到南京,差不多要四天时间,这四天时间除非一直躲在仓中,不然,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夏蕴贞并没有如路上般拒人于千里之外,淡淡的道:“敝姓夏,这位是我表弟,姓黄。”

    “原来是夏兄弟和黄兄弟。”虽然两人只说了一个姓,叫唐明扬的士子才没有在意,热切的问道:“两位兄台可也是上京城赶考。”

    “不是。”

    “那可是寻亲访友?”

    “不是。”

    “要不就是探幽寻胜?”

    “算是吧。”

    唐明扬总算松了一口气,眼前这名俊美非凡的年轻人冷漠无比,要是连续三四次都问不出来,那他可没有那么厚的脸皮继续问下去,只能失之交臂,此刻总算问出了两人的目的,唐明扬顿时脸色一喜,道:“原来如此,只是看两位兄台也是一幅士子打扮,如今天子开恩科,为何不应试一下。”

    “这个,我等才疏学浅,此次恩科殊无把握,反正再过两年又是大比,想等两年再说。”夏蕴贞敷衍道,只想将眼前之人快点消失才好,可惜对方显然没有弄懂夏蕴贞之意,一直喋喋不休的在夏蕴贞身边轰炸,直到夏蕴贞实在受不了,拉着黄婉秋进了船仓,唐明扬才没有跟了过来。

    “师姐,这人真能说,唐明扬,又是唐,又是明,他实在辜负了这个名字,应当叫他罗嗦扬才对。”

    听到黄婉英的话,夏蕴贞又是忍不住一笑,那名唐明扬的士子确实有一些罗嗦,不过,人家一直彬彬有礼,倒是不好说人家什么坏话。

    “师姐,你的笑容真好看。”黄婉秋补了一句。

    夏蕴贞忍不住捏了捏师妹的脸蛋一下,其实自己师妹笑起来又何尝不是如此,自己两人女子的身份恐怕多半是被人家看出来,虽然不怕,只是免不了麻烦,她此时才微有一些后悔,早知如此,出门时就该易一下容。

    隔壁几名谈话的声音传了过来,却是几名商人,此时正在议论的却是那名中年人和她的女儿,虽然在甲板上大家不说什么,此时进了仓室却毫无顾忌,这些商人走南趟北,说起话来毫无顾忌,以前坐船,除了歌妓外,少有良家女子,不一会儿,话里中就夹杂着不少污言秽语。

    船上的仓室只是隔着一层木板,很容易就让人听去,只是这艘船载有六十多人,仓位也有二十余个,这几名商人却没有防备隔壁就是那对父女带着仆人的住处,这对父女同样没有订到好仓位,只好将空着的仓位全订下,倒是让船老大喜出望外,此刻正在作整理,对于几名商人的谈话,原先并没有在意,不过,听说谈到自己的女儿,顿时一下子恼怒起来,砰的一下将几名商人的仓门踢开,喝道:“你们好大的狗胆,竟然敢对贵妃娘娘无礼,来人,给我打。”

    中年人话声一落,跟在他身后和几名健仆手持着长棍,气势汹汹的扑了过来,几名商人谈兴正浓,被人突然打断,顿时一惊,看到是那名鹰钩鼻子的中年人时,心中后悔不迭,只是见对方用木棍打过来,当然要躲避,一时乒乒乓乓的声音在船仓响起,还夹杂着人的惨叫声。

    黄婉秋用目光向夏蕴贞询问了一下,示意要不要插手,夏蕴贞摇了摇头,这几名商了也是嘴贱,受点教训也是应该,那名中年人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女儿才刚刚选为秀女就耀武扬威,真让他女儿当了贵妃,不知会如何横行霸道。

    船仓的声音很快惊动了大家,许多在甲板上的人也不忍不住跑过来,将通道堵得严严实实,差点连船老大也挤不进来,好在船老大和水手都孔武有力,很快在狭窄的通道中间挤了过来,船老大威严的打量了一下才问道:“怎么回事?”

    见到船老大过来,里面停止了撕打,中年人抢先道:“这几人竟然在背后对贵妃娘娘污言污语,船家,还不把他们拿下见官,我要他们一个个抄家斩首。”

    “船家,冤枉,我们只是谈论几名歌妓,哪知道这人突然冲过来说我们污辱贵妃娘娘,还把我们打伤,这到底是什么人啊,船家,你要为我们作主。”几名商人大声叫道,其中一人头上已经见血,好在仓中狭窄,长棍施展不开,否则以这名中年人的恨意,恐怕几名商人要爱伤更重。

    “呸,敢做不取认,刚才的胆子到哪里去了,船家,把这几个对贵妃无礼之人速速拿下。”

    “船家,我们是冤枉的,把这个行凶凶手拿下见官才是。”几名商人打死也不愿承认刚才的话是针对那名少女,虽然对方不是什么贵妃,但既然选做了秀女也就算皇上的人。

    这种大型的渡船有着半官方的性质,随着满人入关,南北对立,南北之间的漕运也完全中断,数十万原先靠着运河为生的船工没有了生计,为了解决这些人的生计,除了大力抽调其中精壮为水军外,剩下的那些人必须另找出路。

    为止,皇帝下令组建船运公司,继续进行内河的运输,将那些老式的船只大部分淘汰,打造了许多新式船只用来运人运货,新式船只无论是载人载货都十分巨大,故深受商人和江边出行之人欢迎,只是唯一的不足是船好,价格自然也昂贵,远不是原先那些船工可以购买的起,户部银行则以贷款的行式将船只赊借给船工经营,组成后世股份制一样的企业,每一艘船都由船老大和船工共同持股,他们还承担着户部银行巨额的债务,在没有还清户部银行的贷款之前,船只名义还是户部银行所有。

    船老大见多识广,听了双方的话心中已经有谱,只是心中还是为难,他们毕竟不是官,若是真要扭送一方见官,对于他们的生意肯定会有所影响,何况对于那名中年人动不动就说自己女儿是贵妃有反感,只得咳了一声,对中年人道:“你说这几名客官对你女儿污言污语,还有谁听到了?”

    第四卷 黑幕下的南北议和 第三百零五章 荆楚新政(三)

    张梅生的担忧并不是没有可能,当然也要看什么人来应付了,事实上,李汉之所以敢制定这么一份计划,心中确实已经有了完全之策了!

    不错,若是只从短时间比如三五个月、甚至一年来看,军政府的确很有可能陷入财政困局之中,但是也不妨换个想法来看。

    比如,张梅生因为时代跟自己知识的局限性,只看到了眼前,却没有看到长远的利益。

    没错,李汉这一计划却是应用了后世各国政府已经普遍实行的‘财政赤字刺激国民经济’的手段。即,通过政府短时间内的透支性财政采购,刺激国民经济的长久发展。

    或许跟他的职业有关,李汉也许对于战事指挥不如麾下几员正在快速进步之中的将领,但是对于经济却十分了解。

    一战眼看就要到来,中国若想借助着一战之风获得大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引导跟一个初步的工业基础,而这一切他如今都还不具备,只能一点点的慢慢建设。而欲要完成国家的初步工业改造,离不开三样最关键的东西。即国家支持、经济允许跟基础。关于政策支持上他已经在着手出台制定一系列的扶持实业法案,尤其是对重工业、化工、航天、特种合金等一系列现在国家还不具备的都做出了明确的定位,当然,在初期是不能指望一心求财的国内的实业家们进入其中的。基础包括科技基础跟教育基础,国家欲要完成工业改造,需要太多太多的各式人才,这些暂时对于他来说有些遥远,只能慢慢引进加培养。

    而他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出一个适合工业发展的土壤。所以,李汉准备通过初步军属福利加军方、政府采购合并为一处,在没找到合适的人选之前由他亲自过手负责,利用军政府的巨额采购订单,合理引导军政府统治范围内的民众,完成他计划中的国民经济体系的第一步。

    比如在军政巨量的采购猪肉、绢布、土豆、玉米、红薯等,短期之内或许看不到什么,但是只要过了一年甚至半年。通过军政府采购所造成的影响就会扩及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上了。大量猪肉的采购促进养殖业、皮革业跟一二级食品加工、饲料生产的出现;布料的采购能够盘活整个纺织、生丝甚至棉花种植跟纺织机械制造、电力与蒸汽动力企业的出现,既然社会出现大量的雇工,吸引大量因乡绅、地主兼并土地出现的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土豆、玉米、红薯等如今国民还不清楚其真正营养价值的农作物大量被收购,必然导致社会的关注力将会从小麦跟稻米等低产作物转向这几种能够创造大量财物的高产作物上,不但可以改良国民单调的饮食结构,还能够通过合理引导,通过大量种植土豆等高产作物,解决小麦、稻米等因产量不足跟天气影响导致的米价、粮价大幅增长。并且,借机他准备已久的化肥工厂也能趁机投入使用,并且完全不必担心销路问题了。而化肥恰恰又是化工系产业诞生的根基……

    利用政府采购刺激国民经济,在后世有两个国家做的最成功。其中之一便是美国。美国每年通过数千亿美元的军用订单,盘活了自己国内近十万亿规模的重工业企业跟数十万亿规模的相关服务业跟制造业、是最成功的典范。当然,共和国也很成功,通过每年数千亿的公车消费,养活了世界十大汽车品牌中的七家跟数十个奢侈车品牌;其次在来自地方跟中央的某些政策支持下,通过刺激楼市,盘活了钢铁、建材、装潢、家居等数十个行列因此被盘活,诞生了上下游约近十万亿规模的庞大市场,造就了全世界均价最贵的楼盘神话……

    初期军政府的经济负担的确是要重了一些,不过钱从军政府的口袋之中流出去,到了农民跟军属的手中,被他们拿来购买各种生活必需品,辐射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最后又会以税收的方式,回到军政府的口袋之中,只不过这其中兜了一个大圈罢了!

    当然了,这些涉及到宏观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经济学的话题,他跟张梅生等是解释不通的,只能动用自己的威望强行通过这一法案……按照他的初步估算,最多这方案施行两三个月后,这一计划带来的初步富民政策将会显露无疑,到时候张梅生等就会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了!

    同一日,军政府颁布第三号军政府令,成立工商总署,所有民族资本凡欲在军政府所统治的五府境内开厂经商,只需在工商总署处获得成立企业之批文后,可凭批文,获得厂区完成后一年内免税之优厚福利,但凡欲长期于鄂中发展之资本,只需在签署所需采购之原料优先于本地区采购的合约后,获得最短三年,最长五年之半税特权。除此外军政府将筹备成立‘中国银行’,银行成立后,凡签署在军政府管辖范围内建厂经商之合同的有一定技术含量或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富裕民众之企业,可在银行成立后经工商总署审核后,于‘中国银行’处申请获得一定额度的三年无息贷款!

    在第三号军政府令中,李汉特别指到,自十一月起,军政府管辖境内所有企业在两月内至工商总署完成产业资料报备,日后完成报备的纺织、火柴、肥皂生产、机械制造、发电、铁路运营、运输、化工、矿产开发等四十三个行业,将获得一到三成税减鼓励,持续时间视其对当地经济贡献力度而定。

    除此之外,军政府将在半月内就每月所需采购之布料、土豆、红薯等作物、以及牲畜、军靴、手套、服装甚至每日消耗之蔬菜等作物进行招标采购,别看这些东西都是不怎么起眼的小物件,但只是军政府一个月的消耗就有近四五十万两白银之巨,放在那里都是个不小的数字,自然能够吸引一大批的商贾前来。

    相比之前三号军政府令,第四号军政府令也是重量级的,那便是兴修水利跟道路。

    ……这里李汉思考了好一阵之后,考虑到如今天下战乱之后,民间之混乱情况定下来的。据李东来分神派人大致收集的数据,五府之内如今至少有数十万流民,并且随着河南乱起来,每天都有不少流民从河南越过省界南下,逃往他通知下已经结束了战事进入休整之中的湖北荆襄五府……现在倒也罢了,毕竟各地虽然流入了不少流民,但到底现在天气还不算多冷,没有出现大面积死人的情况……但是,一旦冬天来临了,问题可就麻烦了!

    正是因为如此,他在结合了历史上经济危机时代第三帝国跟美国的经典措施,加上后世共和国的一些例子,定下了以工代赈的计划。

    李汉到底不是个冷血的人,面对着数十万甚至可能还要更多的随时可能牺牲在这个寒冬中的流民,他自认不能做到无视,但是仅靠军政府现在有限的财政,却完全不足以在维持一万多老兵,还有即将到来的接济这么多人。不过军政府不能养活数十万的白吃白喝的流民,却不代表整个荆楚之地养活不得数十万的劳工……在思考了一天之后,他便敲定了主意……修路、修水利。

    张梅生曾跟他提到过,江汉沿岸多处水利年久失修,短时间之内倒是罢了,只是再来一场暴雨,就有可能引得多处泛滥,甚至引起洪涝灾害……他当时还没有拿定主意,毕竟真要修起来,一来时间较长,至少前后需要半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毕竟整个汉江沿岸可不比张梅生之前接手的沙洋一处;二来修建起来需要耗费的银子不菲,其中光是工钱就要占去大半。既然现在多出了数十万流民,哪怕其中只有四分之一的青壮劳动力,他再从荆襄五府内招募一些,足够应付整个工期了!

    李汉却是已经打定了主意,既然要修建水利利民一方,少不了要地方的那些田亩数千顷的大地主乡绅们掏些腰包了……因此,他这第四号其实就是说给天下人看,说给那些家产万顷的富户们看的……军政府掏钱给你们修水利,最大的获利者却不是当地民众,而是这些占去了大半地方田亩的地主、乡绅们,不需要他们掏钱也就罢了,但是若是连那些以工代赈的青壮们跟他们的家庭吃住都不能解决,可就由不得他不出台一些管制地方势力扩张的政策了!

    除此之外便是修路了……说是修路其实却不算准确,荆襄五府内的多条官道都是上个世纪太平天国后修建了。久一点的距今已有半个时间,便是短一点的也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了,不少地方原本铺垫的石子已经消失无踪,更多的道路甚至出现杂草丛生的模样,多少年朝廷都没再拨款修葺过了,若不是寻常还有商旅经常路过,只怕已经找不到路的样子了,确实该稍微修理一下。

    比起修建水利,这道路花费就少得多了,他有心先修一些简单的石子路或者干脆就只是对以前的倾听开辟的官道做一些简单的维护,因为柏油路的修筑成本太高了,加上技术也不允许,还要等到他的工厂组建起来的时候才能进行真正的公路建设!

    前四号军政府令关系到民生,所以被李汉排在前面发布。第二日,即前一日颁布四号军政府令之后,第五号军政府令颁布——征兵!

    不错,这第五号军政府令正是他准备已久的征兵令,军政府打出了支援武昌跟邻省革命的口号,公开征召新兵三万……除此之外,在一同发布的第六号军政府令中,终于以官方名义,重新编排了革命军标级以下各编制。即从低到高,依次为班(棚)、排(哨)、连(队)、营(营),相对应的,各编制指挥名称也依次改为班长、排长、连长、营长,至于标统以上编制,由于何进、季雨霖等一众将官反对,李汉只能息去了一次将原清廷制定的新军编制全部西化的想法!

    第七号军政府令为‘规划各地分属军政府管理草案’,箭头直指各地混乱的底层政权。这一份草案花费了李汉不少的心思,几乎都是他本人起草动笔,每一条逐词逐句都是经过反复的斟酌的!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李汉无法反驳,如今的军政府虽说名义上接管了五府的政权,实际上不少地区自从归属了鄂中分军政府之后,军政府却没有派出哪怕一个官员前往接管当地权力。结果正是这种迟钝性,令不少当地势力夺取了地方政权,他们借着军政府的名义,私自征收重税、鱼肉乡里的也不在少数,这种情况尤以新占的襄阳府、郧阳府、荆州府三地最多……

    之前李汉的确收到了一些风声,苦于清军大军压境,他实在是腾不出手来,加上也确实没有那么多的人手,才暂时将这件事缓了缓,放在一边。

    如今清军压境之危已经解决了,他却不准备在跟这些披着军政府的外套,行得是败坏军政府威望的无耻之辈妥协了,虽然他们身上多少都披着些乡绅,当地名流的身份……

    第七号军政府令规定,鄂中分军政府为五府唯一之统治机构,有权任命各地分属政权之管理,并规定各地最高管理为一正二副,严禁贪污受贿、严禁私设税种,一旦发现军法处置……军政府将在半月内逐步派出足够的官员接管各地领导,对于非本地、本镇、本县人士概不承认之地区,军政府只能动用必要之手段,以保证军政府之权威了!

    而在这两日所颁布之军政府令之中,无疑,第八号也是最后一号军政府令才是重之之重,也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

    第八号军政府令所涉及之问题正是荆州那里的一百多万亩土地问题,也是当前吸引了鄂中不少有实力的乡绅、地主注目的一块肥肉。李汉自然知道盯上了这块肥肉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一次他有意出售荆州土地的事情被传出之后,顿时吸引了不知多少眼光。待他亲自抵达荆州的消息传开之后,这几日还没等他主动派人去请,就有不少势力驱车亲自赶往荆州,这几日来几乎每天中午、晚上都有人欲要宴请他。

    如果不让这些富户、地主阶级从中获益,李汉毫不怀疑从中得不到好处的这些阶级会逐渐的将他排挤出拥护者的行列之中,甚至未来一旦他跟武昌闹了起来,少不了有人背后联络武昌那边,欲要对付他这块挡路石。

    这些李汉都明白!

    不过,这段时间来李东来收集了不少鄂中地方名士的资料,其中光是被他圈了红圈特别备注的家中拥有超过万亩田地的就不下十数人,拥有数千亩良田的也有百余人……其余拥有数百亩土地的由于人数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以情报司现在的实力,实在是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全部收集完,但是,这个结果对于他来说已经够了!

    来自统治阶层数千年来的奴化统治,这个民族只要还有一口饭吃,人们哪怕是活的很没有尊严,也会忍耐着。农民自古以来便占去了这个国家九成九的人口,遍观历朝历代,每一次乱世莫不是因为土地的高度集中导致的农民们大量失去土地,连活下去的保证都没了,最终才引发了混乱、暴动跟农民运动,导致一个朝代的灭亡。清末也是一样,革命……革命如今正在这个国家,这片土地上进行的如火朝天,但是究其真实情况,高呼‘三民主义’的同盟会什么时候分出神来去完成自己平分地权的承诺了吗?

    李汉冷笑,后世数十年的混乱,虽说有既得利益阶层的冲突,但是直到后来的国民党是如何被缔造了共和国的共产党从大陆赶下海的就知道了……他们偏离了自己的承诺,直到灭亡都没有实现自己‘平分地权’的许诺,结果在后来的几十年之中,中国民间的土地兼并到达了极致,最终导致穷苦老百姓跟低产阶级认识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旧中国,导致共和国的诞生。

    土地革命势在必行!

    这一点是他结合了后世近百年的经验得出来的答案,短时间之内,以他的力量或许只能缓和治下部分的穷苦民众跟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但是等到中国式的工业革命开始之后,中国需要数千万,不,需要数亿的民众投入其中,他的胸中已经制定了一份完善的工业发展计划,只要撑过这段最初的事情就行了!

    从张炳乾传来荆州没收数百万亩土地的时候,他就决定了在荆州,为日后的土地革命做一次实验。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无不是土地所有权的一次大变革。对于中国这个传统的巨大农业国家来说,某种意义上,革命事业的成功与否,就要看能否解决土地改革的问题。

    如果不能让占据大对数群体的农民,感受到革命所带来的实惠,那么革命成功与否,跟他们又有什么干系呢?那么新的中华民国,和原先的清王朝,又有什么不同呢?仅仅只是剪掉个辫子吗?

    土地改革,能让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出来,解放巨大的生产力。更能让拥有丰厚资金的地主乡绅们,不再把目光局限在土地上,逼着他们把闲余的资本投入工业生产,而不是无休无止境地进行土地兼并,客观上提供个加速整个社会工业变革的可能性!

    土地改革对于李汉跟鄂中军政府有着显而易见的好处,首先享受土改所带来利益的农户,必然会对李汉报以巨大的支持。这样,对于李汉推行他的工业计划有着极大的便利。部分土地消除地主的田租分成,解放了农户的劳动积极性,还会迅速增加李汉的田赋赋税,提高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地主们失去了继续购买扩大土地的权利,必然会逼着他们投资工商业,转而变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将迅速地扩大工商业规模,加快整个社会的工业化进程。解放生产力的农民,将可能会增加收入,产生积蓄,从而产生一定的购买力。而购买力,更是一个商品市场繁荣与否的关键点!

    好处是巨大的,危险也是相伴相生的。无需置疑,即使是如此温和中庸的土改措施,也必然会引起许多顽固地主,尤其是大地主土豪们的激烈反抗。这也是李汉筹谋已久,却一直迟疑着没有推行的原因,直到现在也只能在荆州暂时进行试验性的实施!

    正是因为土地改革,这一条路前途坎坷!

    当初孙文在创立同盟会时,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其中民生主义的重要部分,就是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土地增值,则归国家所有。

    但此条土改措施明显不具备可操作性,且民国初建,也根本没有精力关注这个事情,最后不了了之,导致了所谓国民革命的失败跟不完全性!

    荆州土改,李汉经过几日的反复修改之后,终究有了一份不算完美的完案。

    除去用于奖励有功士兵跟伤亡士兵家属之外,军政府所统计的荆州府内缴获土地尚有一百五十多万亩土地……黑心肠的满清旗人在荆州搜刮的太厉害了,区区一个荆州府,八成以上的土地都给他们占了去,这里面好多都是旗人贵族在荆州满城建立之后的两百多年间通过各种手段从当地汉民手中强抢的,大多数都已经无法统计是从哪家哪户手中强夺,只能暂留在军政府手中,由他拿来进行土改!

    荆州土改,李汉主要借鉴的是后世国民党高层将领陈诚在台湾使用的那套土改方针,因为后世共和国土改的局限性在二十一世纪已经暴露无遗,共和国的新土地纠纷与矛盾已经到了中央不得不重新计划土改的地步了。加上时代的不允许,他反倒更加认可陈诚的那套和平土改!

    首先,军政府将成立‘国土资源管理局’负责全权管理荆州土改,由于没有合适人选,这个管理局局长的任务暂时由他本人来担任,这样虽然分了他的一部分神,却足以威慑下面的一些手上沾上了坏毛病的官吏,让他们不敢把手伸向‘土地改革’这个肥的不能再肥的大肥肉上!除了国土资源管理局之外,一并成立的还有‘军政府统购委员会’,负责所有军政府每日、每月所需之蔬菜、粮食等必需品,直接同国土资源管理局配合优先采购在土改名单之中的农户所产农作物。

    土改共有四条,第一,规定所有军政府管辖范围内月收入不得高于十银元,并拥有军政府承认新户籍、身份证明之农籍百姓,可在‘国土资源管理局’登记,经军政府审核确定其身份、收入、户籍等正确后,将可凭借‘国土资源管理局’所开发之证明,于荆州府内以十五两或鹰洋二十一元每亩价格,最高可购买五亩耕地,所有土地购买款项可由购买农民分10年20期平均摊还,不必负担利息。不过,但凡购买土地之农民必须要与军政府签署一份协议,其本人所购买之土地,五十年之内不得私自出售与他人,否则一旦违规,军政府将依法收回其购买之土地……

    第二条,自本日起(辛亥年己亥月丁亥日,也就是1911年11月13日)暂定荆州府为‘试验区’,凡荆州府内完成户籍审核之农籍百姓,将在三月免赋结束后,享有永久土地二五减租。军政府以法律条例限定租额,所有私人土地地租(上交军政府的)不得超过全年主产品收获量的25%;所有租种土地地租减免15%,减免一成五,这已经是军政府现阶段通过跟荆州府内一众地主乡绅协商之后,所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如果没有军政府前段时间北线战事的连连胜利,加上谈判期间,又有消息传军政府的年轻大帅从北方抽调数千大军南下,准备一旦计划未谈拢,使用武力手段解决冲突的小道消息,恐怕最多一成就已经是极限了;要知道自庚子之乱后,清廷向民间转移战败所需赔付的巨额战败款项,加上地方阶级趁机掠夺,荆州地区不少地主外租土地地租已经高达五成,有些甚至高达六成,他能叹下来这一成半,可是费了不少的功夫。处于公平起见条例也保障地主利益,佃农按时纳租,欠缴两年地租地主可以解雇等。

    第三条,自本日起,荆州府内个人或家族最高所拥土地上线不得超过一百亩,凡拥有土地过百亩之家族,其子弟、亲戚以及本家族之成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新购买土地,否则军政府有权止住其购买行为,所购买之土地将由军政府以同样价格赎买,低价转卖与其他民众。

    这第三条,荆州府内的一众地主、乡绅自然不满意,纵使当日有李汉在场,还是遭到了一众荆州本地乡绅的不满与争议,最后能够通过完全是因为他的一些利益补偿,即第四条!

    第四条,荆州府内凡同军政府签署减租协议之乡绅、家族,可以以军政府募股价格80%认购不定限额的军政府已组建或正在组建的‘水泥、造纸、肥皂、火柴、渔业、盐矿开采’六大公司股票份额,所有土地三年内需上缴之赋税减免一成。

    这当然就是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了,这段时日来自从几乎掌握了湖北境内的汉江水系之后,他就已经募集人手,采购渔船,成立了渔业大队,每日仅汉川、襄阳、光化县等几处就能捕获近十吨各式鱼类,即便是低价就近在港口码头出售之后,也能获得数千两银子,战事结束之后,他便有了成立渔业公司的打算,等到湖北境内的长江水系都落入他的掌握之中后,新堤、荆州、宜昌等地都要纳入其中,想必这些荆州本地的乡绅们应该是受到了风声了,所以对于入股他划出来的渔业公司十分感兴趣!

    除此之外,在第八号军政府令之中,他还提到,若三个月至半年内,荆州府所行土地法案获得成功,将推行至整个鄂中军政府所统治之地区内!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358章 鸳鸯非圆圆

    船老大这话看似公允,只是语气中明显着偏帮着那几名商人,加上中年人刚上船时盛气凌人的态度让许多人产生了恶感,一时所有人都摇头。

    几名商人顿时大喜,那名头被打破的商人恨恨的道:“看到了,你说我们对你女儿污言污语,没有任何人证明,反倒是你指使仆役打伤我们,这个大家都看到了,你说该怎么赔偿?”

    “对,赔偿,否则咱们去见官。”其余几名商人帮腔起来。

    “你们……你们……”鹰钩鼻中年人气得浑身发抖,没想到这几个人倒打一靶,他眼睛向四处望去,想找到一个支持自己的人,只是看到他的眼光,所有人都避开。

    船老大不带表情的问道:“既然没人证明,这位客官,那看来责任已经清楚了,你是愿意支付医药费并赔偿船上打坏的一切东西,还是愿意见官。”

    “哼,见官就见官,老子就不信,你们污蔑贵妃,官府会不为老子作主。”中年人恨恨的道。

    船老大冷笑道:“你可要想清楚了,一旦见官,若是官司输了,你女儿的秀女资格说不定就要取消了。”

    听到船老大的话,中年人脸上终于色变,他和所有攀龙附凤的父母一样,将光耀门楣的希望全部放在女儿身上,一旦女儿失去秀女身份,等于以前的希望全部断送,只是明明是这几个商人在背后乱搅舌根,还要自己赔钱,委实心中不甘。

    看了看船仓的位置,中年人脸上露出一丝喜色,他连忙道:“谁说我没有证人,这个船仓中的两名年轻人一定听到了。”说完,中年人敲响了夏、黄两人所在的仓门。

    夏、黄两人虽然一直没有打开仓门,只是外面事情的发展两人听得一清二楚,对于双方都没有好感,本待不管这种闲事,听取敲门声,夏蕴贞有点无奈的打开仓门,问道:“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