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 超陆权强国 > 第230节
    毕启,英裔美国人。1899年,受基督教会差遣只身赴华传教。1903年,来到四川,眼见当地教育落后,便亲自筹资并聘请教师,先后创建了重庆求精中学,成都华美中学。1904年,创建成都华英中学,并任校长。1905年,参与筹建华西协和大学,去年华西协和大学这所成都乃至中国西部所建立的第一所现代化意义的大学正式成立,学校欲推选出力甚多的他为校长,都被他几次拒绝了。坦白说,来华洋人之中能配得上‘国际友人’这个称呼的寥寥无几,但是毕启绝对能配得起。

    教育是衡量一个民族强弱的主要砝码之一,就想后世欧美教育界公认共和国已经灭亡一样。每年共和国培养出的中高等人才之中,五成最终选择了移民、还有两三成在申请,剩下的是暂时经济环境不允许的。而在底层人才之中,向往欧美富强的更是不在少数。也难怪这么一个沦为外国培训机构的国家,会被认定为已经灭亡,连自己国家辛辛苦苦培养出的顶级人才,都不愿意待在你这个国家之中,甚至甘心情愿的换肤色、换发色、换国籍,将一身所学用于帮助外国打败自己的母国,这样的国家未来在何方?

    真的很渺茫!

    启尔德,1867年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弗兰克威尔,他是四川成都西医院的最早创建者。1892年到四川后,他与斯蒂文森在成都四圣祠北街12号开办了一所小福音医院,后有加拿大的余安、赫尔和王春雨等医生加入。虽为一个诊所,但仍是四川成都最早的西医院,也是华大附属医院最重要的渊源之一。1905年他得到了四川政府1500两黄金的补助,修建四层楼的大楼,于1907年峻工,设病床120张。后来医院与红十字会达成协议,命名为“四川红十字福音医院”,开院典礼时,四川各界均来祝贺。

    加拿大启尔德家族在四川很著名,李汉小时候便听说过这个家族。跟为中国教育牺牲了一辈子的毕启一样,启尔德家族先后三代十四人为中国医学跟教育贡献了七十二年青春,也是近代少有的配得起‘国际友人’称呼的洋人之一。

    李汉在入川之前便命令何进四处搜罗精于教育的教育家,并向他们发送邀请。毕启跟启尔德就是其中两位,尤其是毕启、他的华西协和大学成立之后,苦于教学楼过小、宿舍楼简陋、办公处甚至根本没有,面对这种情况,他一边委托好友同样兼任了华西协和大学校董事会主席的启尔德帮忙,另一边也不忘跟大汉四川军政府大都督尹昌衡求助,尹馈赠一千两根本不足以解他之难,在接到了重庆传来的邀请之后,他想都没想到就拉上了本不愿离开医院的启尔德,一同前来重庆希望能够说服李汉给华西协和大学捐款!

    至于主席台上的其余几位,都是军政府的要员跟将领,李汉基本上都认识。走到主席台,又和主席台上的所有人都一一打了个招呼,给何进打了个招呼之后就坐在了主席台的最中央属于他的那个位置。当他坐下后,园子里面的人群也渐渐地安静了下来。

    川东镇守使何进会意,起身走到台前,扯着嗓子向大家发话:“诸位同胞们,重庆的各界代表和朋友们请暂且安静一阵。今天是重庆历史性的一天,也是四川历史性的一天。相信数十年后,每每有人谈起这段历史,也会想起今晚待在这里的每一位,因为这一天它注定会永远的被记载在历史之上。有人或许该好奇为什么了,因为今天是我们四川军政府正式成立便宣誓接管整个四川军政权力的日子,也是李帅宣布就任四川军政府大都督的日子。从今天起,被满清鞑子统治奴役了二百六十九年的四川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手中了!”

    顿时,响彻天边的欢呼声从园子里猛地爆发出来、不过高声欢呼的都是。不过下面的情况,站在主席台上的何进一目了然,除了少数一些真心依附军政府的商贾跟哥老会势力之外,其余大部分人都只是象征性的拍了两下手,脸上或鄙夷或气愤,更多的却是面无表情根本让人分不清他们心中所想,好似完全跟自己无关一般。

    何进冷笑,不过旋即小心的看了主席台上坐在正中的李汉一眼。瞧见他正小声的跟旁边的那个叫做‘毕启’的洋人耳语,他方才松了口气,以后有的是时间收拾这些人。

    何进等着下面的人群慢慢的平静下来才继续道:“其他的我就不多说了,大家一定很期待我们的闻名全国的武昌首义功臣、荆楚镇守使——李汉、李帅为大家讲几句。这里我就不耽误了,下面,就有请这次我们即将就任四川军政府大都督的李帅为大家讲几句。”

    看着台下的人潮汹涌,挥舞成一片的标语和旗帜。李汉跟身边正在小声交谈的毕启说了声抱歉,然而站起身来,站在这高台正中。也像是站在了这个大时代的风头浪尖之上。他又一次的给下面的所有人行了一个军礼,这次没有巨大的欢呼声响起,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脸上。

    不过,他还没来记得开口,便听到下面一声冷哼,然后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请等一等!”

    李汉只是微微愣了愣神,对于这个不礼貌打断自己讲话的行为,他也只是嘴角冷笑,心中暗道终于有人忍不住了吗?面上却微笑着很有风度的冲着那位打断了自己讲话的男所在的方向做了个请的姿势,笑着道:“看来有些朋友有问题已经急不耐的要先行开口了,也罢,本来李某是准备将问答设在就职仪式之后的,那么,既然有朋友忍不住想要先行发问,这位开了口的先生,请您先发问吧!”

    朝天观内顿时所有的注意力都哗的一下投向了捣乱的声音方向了,那里站起来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身着一身黑色西服,脖子上还打这个蝴蝶结,看上去略有些瘦、不过倒是书生气十足,跟他坐在一起的还有几人,看他们在下面拉着他衣服的样子,似乎都没想到他会突然开口扰乱了会场秩序。

    那人明显没想到李汉竟然未生气,本还想借他忿怒而趁机讽刺一般,好叫他在四川省内名流之前落脸,日后看他如何还能在四川待下去,现在看来,这个能在武昌起义之后短短两个月之内影响力扩及到川鄂豫三省的年轻将军,还真是不简单!

    不过他身份特殊,根本不害怕得罪人。

    只听他起身抱拳先跟附近诸位建了个礼,又跟几位洋人领事小声道了声抱歉,晾了李汉一阵,做足了姿态之后,才说道:“鄙人吴玉章,字树人。李帅方才提到吴某有惑可先行发问,如此吴某便起来,代表我四川七千万同胞问上一句心中疑惑!今个这会议委实突兀,看着横条字符,乃是四川大都督就职仪式。吴某不才,敢问李帅,是谁给了你权力,任命你为四川大都督的?是孙大元帅还是黄大元帅?如果是,请出示两位先生的任命书,好叫我七千万同胞瞧个清楚明白,免得给某些人打着迷糊上位,误了我们四川的革命大业!”

    瞧这话说得多打脸!

    下面顿时有人叫起好来了,李汉看了一下,暗自记下了几个,嘴角冷笑更多了三分。

    下面有心人都在等着看他出丑呢,这一点从集中在他二人身上密集起来的镁光灯就知道了。

    不过李汉很有风度的依旧用他温和的语气,盈盈带着笑意询问道:“原来是四川同盟会分会的会长吴先生,失敬……失敬!怎么,吴先生只有这几个问题?没别的了?”

    他说得清淡中带着一些淡淡的惊讶,似乎很惊讶他如何问出一个低级的问题一般,盯着他敲了一眼,直到看到吴玉章脸上略显不耐,他方才点头,“看样子吴先生是没有其他的问题了,那么,李某就来回答你这几个小小的疑惑吧!”

    “小小的疑惑!”

    吴玉章冷哼一声,抱拳一敬,“在下跟七千万四川同胞洗耳恭听!”

    李汉点头,走出了主席座位,经过何进身边的时候他微微欲上前,却给他眼神制止了。见李汉面上丝毫没有变色之后,猜到大帅可能已经想明白了该如何应付,他方才松了口气,待在一旁静等他开口了!

    “第一,你的问题中包含着一些小问题。你张嘴闭嘴每每开口必带上‘我七千万同胞’,阁下,李某数算学得自然还不错,横数竖数,都只发现阁下只有自己一人,即便是带上你身边几位方才附声应和的同盟会同伴,也不过区区把救人罢了,何来七千万只有?”

    他斜着眼看了吴玉章一眼,然后继续说道:“第二,李某十分好奇,我李汉就任四川大都督,的确需要川人七千万同胞的认同,却合适需要去迎合‘孙黄’二人?孙先生乃是革命前辈、黄将军前段时间还与我共事,并且两位都是你同盟会的领袖。敢问阁下,如今这天下是都在传孙先生将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过,谣言终归是谣传,李某一不是你同盟会成员,二来孙先生也还不是这中华民国的大总统,阁下莫非认为推翻了满清之后,这大总统就是皇帝了?李某就任四川大都督还要他任命?这不是皇帝是什么?”

    他厉声反问道!

    “你……你……”吴玉章被他偷换概念的反问气急,不过到底不是一般人物,冷笑一声很快就反应过来道:“阁下莫要偷换概念了,孙黄先生贤明天下皆知,还轮不到阁下来质问。莫非阁下妄图借机打诨避过回答吴某问题不成?”

    李汉笑道:“罢了,你既然没有底气回答我之疑惑,那么,就让李某来回答你的问题好了!”

    他走出了主席座位,来到了主席台的正前方,高高站在上面眯着眼睛俯视下面,回答道:“你要问我谁给了我权力,这个答案很简单……”

    他的目光远眺会场周围守备的士兵们,突然抬起手,道:“阁下已经没有眼疾,那么,就用你自己的眼睛去看吧。这就是我的回答,是他们任命我为四川大都督!”

    吴玉章等顺着他的手指望去,赫然正是站在会场周围荷枪实弹警戒的士兵们!

    “士兵们,告诉我,清军来了怎么办?”

    他突然开口大喝。

    门外一阵沉默,然后第三协的警戒士兵们左右互相看了看,还算齐声的回答道:“杀!”

    “很好!”

    李汉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道:“那土匪来了怎么办?”

    “杀!”

    这一次已经整齐了很多。

    “敌人来了怎么办?”

    “杀杀杀!”

    数百人齐声高吼。李汉侧耳倾听,脸上说不出的写意,他低下头去,俯视着吴玉章等人道:“你问我谁给了我权力,这就是我的回答。是我手下五万枕戈待旦,随时可以杀向川边、杀向陕甘、杀向云南的士兵给了我权力让我就任四川大都督。因为只有我,能够在一个月之内扫平四川省内一切抵抗的力量。河南战役一旦结束,我将再从河南、湖北调集三协入川。成都若敢抵抗,便要问问我手下数百火炮答不答应。土匪、马贼欲猖狂,问问我麾下数万铁军答不答应。滇军欲夺四川盐税,问问我的第一混成协、第四协、第六协答不答应!川边地区敢有乱,问问我李汉答不答应!”

    李汉负手台上,声音不大却压得整个会场之内无人敢语。若不是担心鄂中久经战事的军队,四川省内各势力又如何会心中不安。这乱世,即便是原清吏跟立宪派等混入革命之中,也要给最积极披上一层革命的外衣,然而,他却毫不掩饰自己欲武力争夺四川大都督的决心。

    “阁下似乎对我这位四川大都督有意见是吗?还是四川同盟会对我这位即将就任的四川大都督有意见呢?”

    他冷冷的哼了一声,开始转守为攻,“吴先生问了我几个问题,李某也有几个疑惑欲要请问先生。不知可否?”

    说罢根本不等脸色难看的吴玉章回答,便开口问道:“阁下口口声声说要代表四川七千万同胞,是谁给了你们同盟会这个权力?李某也是四川人,虽然少时随父母远渡重洋,但是一直不忘故土。我四川自古‘蜀道难’,于是到现在,七千万同胞节衣紧食凑出了二千万又四百万银两用于修建铁路。给清廷的一帮鞑子贪官贪污了几百万,剩下的财富又给招股局贪污了不少,但是剩下还有数百万之巨,股款保存在重庆驻沪商代表童子钧、陈少谷手中。这可是我七千万川民的血汗钱!是谁给了你们四川同盟会权力,让你们未经过七千万川民同意,便跟日人购买了军火?是你们同盟会,还是你们的孙先生?”

    “你……你……”

    这个问题吴玉章真没办法回答,因为同盟会联手四川商人跟日本人吞下了数百万川汉铁路股款是事实,即便是吴玉章都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总不能说是恐惧你鄂军赖着不走,夺了四川同盟会对四川的控制权才出此一计吧!

    李汉冷笑,别人经他一尺,他便还人一丈。若是有人找茬,若不是他已经认出了这位就是后来的延安五老,掌握同盟会不少小辫子的他还有的是墨水给他们上上色呢!

    不理会哑口无言的吴玉章跟同盟会,他低头看向下面,和声询问道,“还有谁有疑惑吗?”

    开玩笑,已经见识了他的伶牙利口,下面谁还敢出来找不自在,自然没人说话了。李汉点头,清了清喉,道:“重庆的父老乡亲们,四川的七千万同胞们。李某站在这里,在这个光荣而伟大的日子里,实在有很多话想对大家说,却又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咱们中华悠悠历史数千年,在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本来,我们中华民族在不停的进步着,前进着,凭着我们中华儿女的优秀,我们一定会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可是现在,由于满清的入关,粗暴的打断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不断进步。现在,我们被外人称为睡狮,称为病龙,已经在东亚昏睡了几百年。几乎所有的列强都能来欺负一下我们中国人。哪怕是东邻的那个小小邻居在臣服我们中华数千年后也开始打起我们的注意了。甲午,两万万两白银,就这么被清政府送给了他们。这些钱难道是清政府自己的吗,不是,那是从咱们这些千千万万人民头上剥夺的。”

    “现在,我们中华的儿女站起来了,我们从国外学习到了先进的知识和民主的思想。有着无数的革命先行者在推翻满清的道路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的这些牺牲并没有白费,他们使革命的思想不断的得以传播。现在,武昌起义终于成功了,全国许多地方也起义了,重庆也成功光复了,眼看着四川也要接受混乱了,但这些不都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的功劳,我们要记住那些为革命而牺牲的同志,要让他们在我们的心中永垂不朽。”

    “今天站在这里,说实话我很紧张,心中有着太多的惶恐,我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不够多,从而辜负了革命前辈和千千万万的民众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四川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各种资源尤其是我们革命现在急需的各种矿产资源丰富。而且四川的人民自古就有着光荣的传统,四川的人民从不畏惧流血牺牲。但是四川太重要了。我们临着川边,一旦国乱还不结束,西藏那边就有人要捣乱。四川已经乱了太久了,已经到了必须用武力强行结束的时候了!

    重庆的光复,只是四川光复的第一步,下面,我们还要继续前进,光复四川全境。这个旧时代将从这里开始一去不复返,崭新的大时代已经开始了。我李汉在这里向重庆包括以后四川的七千万同胞谨誓,将在此就任四川军政府大都督一职,李某承诺,一个月……给我一个月的时间,任何敢于阻挡四川统一,妄图挑起战乱的都是我们的敌人,我将用尽一切能力打倒他们。为推翻满清,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终身。如有违誓,天实鉴之!”

    他又用力的向台下群众行了个军礼,大步的走下台去。

    人群安静了一下,转眼间整个观天朝像是煮沸了的开水,一下子沸腾了。无数的人都不停朝前挤,他们都冲上去想和这个年轻的都督说上一两句话,哪怕是握个手也行。欢呼声,喝彩声,还有口号的呼喊声,震动了整个重庆城。

    李汉骑在马上,在人群组成的海洋里,向着原来知府府衙的都督府缓缓行去。他有些头晕目眩,刚刚他把自己心中的话都说了出去,来到这个时代,自己第一次显的这么的真诚。心里舒服多了。

    看着人们一张张狂喜兴奋和充满希望的面庞,李汉一下子觉得自己的肩上好像突然有了一股压力一般。

    既然自己莫名其妙的出现在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那自己为什么不能真正的带领他们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

    少留点血,多留分元气。强国之路,始于四川!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386章 大势已去

    “打,给我狠狠的把鞑子打下去。”殷洪盛大叫道,这三十门大炮虽然都是小型的六磅炮,可是炮身也有七八百斤重,行军时,每门炮都要两匹马拉,还要安排五名军士跟随,防上在雪地里打滑,为了运辆这三十门火炮,让负责的军干累得够呛。

    不过,哪怕是再累也是值得,打出去的开花弹一爆就是数十弹片,若是落到密集的人群,一发炮弹就能炸死十几数十人,三十门火炮一起发射,看清军的右翼空了一块就知道威力如何了。

    “呜呜!呜呜!”清军的牛角号一变,刚才压着马速的右翼清军挨了一轮炮击后,再也不敢压低马速,顾不得地上湿滑,嘴时呼嗬有声,将马速催到极至,无数的雪花从地上飘了起来,带着莫大的声势向明军左翼压去。

    明军左翼骑兵也毫不示弱,速度加快起来,双方距离迅速接近,明军一万骑军平均分布,左翼只有五千人,若是单骑对骑,明军绝对会落入下风,只是明军可以得到中央一部份火枪的支援,而且明军也迅速判断出清军进攻的意图,大炮全部用来支援左翼。

    “轰!轰!轰!”停顿数分钟后,明军的火炮再一次发威,落入清军右翼,瞬间夺去上百条生命。

    “嗡。”两轮炮击之后,双方的骑兵已经进入彼此射程,毫不客气的弯弓攒射,天空中刹时两团乌云升起,飞速接近,箭支在半空中相撞,折断,没有相撞的箭支落下两军中,掀起一阵腥风血雨,双方各有数十骑惨叫着落马,受伤的人更是远多于此。

    “砰!”中军的火枪手有一部份也加入进来,向右翼的清军射击,枪声一响,最前面的清军纷纷丢掉弓箭,在马背上藏了起来,只是还是有不少清军中弹,从马上掉下来。

    两轮箭雨之后,双方的骑兵终于碰撞在一起,刹时间,前方一阵人仰马翻,继右翼后,左翼,中军纷纷接战,枪声,箭支飞舞声,兵器撞击声,战马嘶吼声……整个战场乱成一锅粥,大战真正拉开序幕。

    右翼清军挨了数轮炮击,被夺走了数百骑性命,人数还略占优势,只是为了减少炮击的损失,队形比明军要分散,加上明军有火枪助阵,其中一百名装备来复枪的明军特种兵更得进行精准射击,每数发子弹就能让一名清军或死或伤,失去战力,被多尔衮寄予厚望的右翼骑军根本无法占上风,只能算旗鼓相当。

    清军的左翼只有三千人,在济度的带领下,与明军右翼五千骑兵对上倒是毫不落下风,只是清军中军与明军甫一接触就伤亡惨重,明军的火枪将清军中军骑兵射击得象一个筛子,而清军的箭支只有稀稀疏疏的落到明军当中,造成的伤亡极少。

    “冲!”

    “冲上去杀明狗!”

    清军眼睛一片血红的看着前方,拼命的打着战马,想迅速拉近距离,只是明军火枪射击已经练得纯熟无比,六队人马轮流射击,枪声连绵不断,将中军的清军阻在数十步外,明军阵前数十步外就象是一条分界线,大多数清军都在这条分界线之外从马上掉了下来,个别冲过这条分界线的人马也很快倒下,成了雪地上孤凌凌的风景。

    看到前面自己的骑兵大批大批倒在明军的火枪口下,后面的清军将领脸上忍不住抽搐,多尔衮面无表情,目光死死的盯着右翼的进程,那里双方的骑兵正绞杀在一起,明军的火枪已经无暇助阵,清军骑兵的战术素养明显好于明军,可是山梁中的火炮却是隔几分钟就发射一轮,炮弹砸在清军后方,将清军进攻的步骤打乱,让清军刚占据的一点优势马上消失。

    激战进行了近一个时辰,中军的六千清军已经伤亡过半,两翼却还处于交缠状态,如此惨重的伤亡,换了一支人马可能早就崩溃了,可是清军依然咬牙在向明军三路发起攻击。

    中间的明军虽然伤亡极少,可是两侧的伤亡让殷洪盛也心疼不已,这些骑兵至少也跟了他三四年,每死一个都让他心疼,只是为了保障中间的火枪手,不得不与清骑拼命。他几次想王公略张嘴抽调一部分羽林卫援助,只是最终还是忍了下去。

    “成了,中军前进,压上去。”王公略大声道,脸上绽现出一丝笑意,战局发展到现在,他已经成竹在胸了。

    高台上的旗帜舞动起来,明军的鼓声也为之一变,前面原来一直静止射击的明军嘴里大吼:“杀!杀!杀!”迈动脚步,向前逼去。

    明军一前进,中间的清军越发显得危机,他们尽管已经尽力,却无力阻止,两军中间的分界线不停的向清军方向前移。

    “咚!”

    前进一百多步后,明军鼓声停了下来,明军的脚步也随即停下,地上的尸体太多,许多明军不得已直接踩在人马尸体上,这让明军军队显得高矮不一,队伍不是很整齐,只是明军火枪的威力却没有减弱,可以直接威胁到两翼的战场,两翼的清骑在明军火枪下也变得一片大乱。

    看到此,殷洪盛长吸了一口气,心中放松下来,相反,清军将领却是一个个脸若死灰色。

    “主子,下令撤退吧,给大清保留一点种子。”苏克萨哈忍不住向多尔衮哀求起来。

    多尔衮眼睛死死盯着前方,苍白的脸色露出一丝如同病态的红晕,突然激烈的咳嗽起来,苏克萨哈大吃一惊,连忙替多尔衮拍着后背,“哇。”的一声,多尔衮嘴里吐出一口浓痰,落在雪地上,成了一团鲜艳的红色。

    “传令,让济度带着人马撤回来。”多尔衮急速的说完这句,又是一阵激烈的咳嗽。

    “主子……”苏克萨哈担扰的看着多尔衮。

    “还不快传令?”

    “是!”苏克萨哈将多尔衮的话重复了一遍,数名亲兵策马向左翼方向急速纵去。

    “杀!”济渡指挥着部下与明军不停交战,双方人命如草芥,不时从马上掉下,虽然只有明军六成人马,却成功的阻着了明军,数骑飞快的来到济渡身边,一人大声道:“皇父摄政王有令,爱新觉罗济度马上率军退出战场。”

    “什么,退出战场?”济度听得一愣,他扬目四看,才发现明军中军已经逼了上来,自己的中军正在步步后退,人数不到开始的一半,而右翼也是折损惨重,马上明白战事不可挽回,他没有再作犹豫,喊道:“撤!”

    还剩下的二千左右的清骑跟在济度后面,拨转马头逃离,右翼的明军见到清军想逃,趁势砍杀,无数清军调转马头之时被明军从马上斩落下来,中军的清军连忙分了一部分出来,将左翼挡住,中军清军本来就岌岌可危,这一分兵,战线更是危机四伏,好在右翼的清军也接到多尔衮的命令,分出一部分兵力到中军,这才暂时稳住了战线。

    济度撤出前线时,二千人已经只剩下一千五百余人了,虽然有中军分出来的一部分军队阻挡追兵,清军还是在短短时间就付出五百余人的代价。

    一阵马蹄声响起,济度策马来到多尔衮身边,喊道:“皇父摄政王!”

    “济度,本王命令你,马上撤军,回城后转告太后,赫图阿拉城不可守,马上举族迁移,越远越好。”

    “皇父摄政王,你不和臣一起走吗?”济度意外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