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 超陆权强国 > 第287节
    这几个月来,整个江苏的变化之快,背景之复杂,其实说来说去都是因为两股力量在斗法的原因。二月末南京借着袁世凯还没南下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最后一段时间,将身上立宪派背景很深的江苏都督程德全换成了换成了同盟会的人物庄蕴宽。结果三月袁世凯才就任大总统,四月度过了南北权力移交的最初动荡之后,腾出手来的他开始反击了。而他的第一目标便是江苏,借口三月末的苏州兵变,将同盟会的庄蕴宽撤职,又换上了立宪派切跟他走得较近的程德全。这么明显的打压同盟会的举动自然引起了江苏本地同盟会甚至一些光复会成员的不满,于是一个叫做——洗程会的组织便在这个时候秘密成立了!

    洗程会最初主持人为同盟会会员蒯际唐、蒯祖同、程宏、徐国华等十余人,多属工商界知识青年。他们准备通过发动起义,驱逐江苏都督程德全。可是洗程会成立之后第二日,有一位能力不小的人物便收到了风声,此公不是旁人,正是上海都督陈其美!

    这些日子以来,在上海的局势可那真是分外精彩,几乎就是整个民国局势的一个缩影。用两个字完全可以概括上海的局势——混乱!上海最近实在是太乱了,南京留守政府眼看着撑不了几天了,同盟会中的一些急进派的人物,现在都云集在上海这里。同盟会的急进派据点,民立报也连日发表社论评论,说袁世凯借同盟会之力,一跃而上全国元首之位后,席未暇暖,就已经开始动手清除同盟会人物。前段时间闹着扩军结果北方数省都是每省留下三个师的编制,南方则大多数都是一个师。可是河南也属于北方,并且又地处中原,照理说也该编练三个师的陆军。但是最后中央却只给了一个师的编制。张勋占着江北一直不让前任江苏都督庄蕴宽派兵过去接管,现在更是直接用程德全替代了庄蕴宽夺了苏南大权,而后逼迫陈其美陈英士让出上海。东南局势瞬息万变,老袁之心可谓险恶!

    这当然是党人激进派的说法了,而江浙立宪派和同盟会一些稳健派人物,却认为袁世凯既然为大总统,自然有用人行政之权。这些命令都经过了内阁盖章自然有法律效力。而且这些安排,人地甚为相宜。若是旁人发表了这些意见倒也罢了,但是其中赫然出现了不少的同盟会元老重臣,加上最近一段时间参议院连连通过对北京跟袁世凯有利的法案,不少激进派的党人甚至骂出了‘叛徒’、叫嚣着‘天诛’。几派人物在上海大骂出口,各自占着一方报纸,已经狠狠地打了几天的擂台。

    陈其美自然不想离开上海,哪怕现在的他失去了湖州帮之后,在上海的影响力已经开始快速的锐减了。说起来这陈其美倒也称得上是一个汉子,有几分光棍脾气。他这沪督的影响力被李汉削了一通,但是因为实力不足忍下来了。现在又看到连北京那边都要拿他开刀了,这个江湖出身的汉子别提心中多憋火了。加上手下一帮幸存的弟兄的怂恿,顿时脑袋一混他也豁出去了,又拿出了当初制造了‘刺陶案’时的痞气来,在手下弟兄从几个苏州过来采购军械的同盟会小年轻口中敲出了‘洗程会’的事情之后,他便认定了这是个好机会,于是吩咐下面联系上了洗程会的蒯氏兄弟,借助他们在苏州的关系,悄悄的从上海派遣了几百号沪军士兵混了进去,而他本人更是随后带上了两千多人,借着船帮的掩护悄悄的摸到了苏州。终于,在今天中午时分,亲自指挥士兵伪装成江苏军士兵,进攻督署衙门,一举重创了程德全。当天下午,他又听从了手下几个幕僚的建议,学着前段时间张謇等立宪派的手段,收买、拉拢了不少当地的同盟会成员,最终借着自己同盟会元老的身份,一举被推举为临时江苏都督!

    敢为这种令举国为之震惊的事情,想必除了那位‘陈英士’之外,没有旁人了吧!

    李汉拿着情报眼睛逐渐眯起来了,“东来,消息确认过了吗?”

    沉吟了一下,他立刻问道。

    “回先生,东来已经跟上海那边确认过了!”李东来肯定的回答。

    李汉点头,立刻将那电报上角标志着情报司内部编码的数字组撕掉,将情报收在了自己身上的口袋中。

    “立刻吩咐下去,给我准备车,我要去见中山先生!东来,先生他们回到住处了没有?”

    “跟梢的人已经回来了,一行目标都已经在半个钟头前回到了住处!”

    李汉点了点头,将身上的军大衣穿好,“吩咐你手下的人最近注意一点,我几天在酒会上无疑从两个日本军人口中探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日本可能已经派遣了情报人员潜入湖北、四川,人数什么的现在都不能确认,让你手下最近不能懈怠了!你的身份要用的好一点,在四川折腾了这么久,你的身份已经算是暴露了。不过情报司外界知道的势力却不多,最近一段时间快些完成警察部跟情报司的分离,将特殊人员跟训练基地全部转移往其他偏僻的地方训练,周围可划入军事禁区!”

    “是,东来省得!”

    两人说话之间,人已经走出了督署,外面早有准备好的马车在那里候着。接送李汉的是一辆军政府特别新订制的马车,不但空间更大,而且因为里面使用的钢铁焊上的架子,连一些炸药都能挡住。现在想他死的人太多了,汽车目前车身就是一层薄薄的铁皮,连达姆弹都挡不住,更别说是炸药了!

    两队二十四名全副武装的骑兵护着李汉往三条街外,中山先生暂时歇脚的军政府一月前购买的一动富商豪宅赶去。

    一路上李汉都在闭目养神默默不语。

    他已经拿定主意了要将陈其美敢为天下先的‘新事迹’提前告诉中山先生他们。虽然明天这件事情肯定为成为报纸头条畅销海外,但是现在能够掌握这条消息的恐怕除了江苏、上海、北京、南京武昌跟一些洋人之外,再没有地方了。先生他们若是现在知道了这件事情,把握的好一点,未尝不能将这件事情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甚至手段高明一些,还能趁机重新争来江苏都督的位子,也不是不可能。

    同盟会这段时间来因为大量外围组织跟各地分部的疏远,导致力量变得越来越虚弱。在如此下去,李汉面前就没有民党这个‘大敌’来帮他吸引袁世凯的火力了。同时也是为了报答今天先生在宴会上主动为他分开了来自英国人的愤怒,这份情报,他必须在第一时间送到先生手上的。甚至等会,先生他们可能还未用到军政府下面的电报局,这些在来时跟李东来分开时,他都一并吩咐下去了。

    今晚注定是个忙碌的夜!

    中山先生一行现在暂居的房子原是城中一位富商的府邸,后来因为二月初李汉争夺武昌三镇时宅子外意外中了一颗流弹,结果宅子的主人吓怕了,第二天便开始着手寻找买主,要把自己的房子卖掉往上海、天津这样安全的地方去。再不济也要去汉口租界区置一套房产,总比在武昌来的安全。正巧当时李汉就有将赵诗嫣接到武昌来住的意思,便派人到处寻找城中有没有出售的合适宅院,结果最后相中了这一套。

    后来他本都有搬过来的意思,可是在下面不少将领跟官员的要求之下,最后却是选择了刚刚修建好的前任湖广总督的督署作为自己的官邸,这处房产便空了下来。最后还是他出的主意,便作为湖北接待贵宾的住所。

    马车在宅院前停了下来,宅院周围为了安全李汉派来了一个连的士兵守卫,负责人认识他的模样,一看到他过来喊了一声‘敬礼’,顿时整齐的一阵敬礼声!

    “你们辛苦了!”

    李汉下了马车回了一个,他唤来他把守的军官,“中山先生都在里面吗?”

    “回都督,除了居正先生方才带着两人说是出去溜达了以外,其余都在里面!”

    李汉点了点头,为了不引起中山先生他们怀疑李汉跟踪监视的不满,他下令中山先生等人外出时若是要求了保护的士兵不许跟着,士兵们是不需要跟过去的。反正城中已经安排了几组情报司的专员盯着保护,料来不会走掉了的。

    吩咐卫兵开了门,李汉孤身一个走了进去。他的副官蔡庆估计正在忙着跟北京交代英国人的事情,不管北京那位想不想管这件事情,他得先把委屈倒出来,免得到时候给英国人糊弄过去了。

    院子内还有一个连的守卫,这也是为了安全起见。李汉快速的穿过走廊,来到了正院门前,为了表示对中山先生的敬重,这里改由中山先生的保镖看护,他来了也只是说了一声求见,希望帮忙传达一下之后,便安静的等在门外,直到好一会之后,宋教仁才笑着从屋内走出来。

    “易之,怎么这么晚了还过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他忙拉着李汉进来,有些歉意的道:“中山先生正在泡脚,不能亲自过来迎接!”

    “遁初先生哪里的话,易之乃是突然有事,这才在这时过来打扰先生休息,等会易之会向先生亲自请罪的!”

    李汉笑了笑,将头上戴着的军帽摘了下来。

    “哦!”在前面拉着他走的宋教仁身子一顿,“怎么,可是为了英人的事情?”

    李汉没有说话,说实在的,他跟英国人之间能打起来的可能性甚至连一成都不到,敢在当时闹翻了一来是有信心,二来也是个投名状,当时在场的领事可不少,他最想的却是让正在跟英国人扳手腕的德国佬发现,在远东还有一个并不是很强壮的小朋友愿意跟英国顶牛。从而加重了德国扶持他的决心。

    奥匈帝国跟美国只能在经济跟工业上给他以支持,但是他需要的却远不止这一些,还需要一种日耳曼战车才敢拍着胸口应下来的‘态度’!

    发现李汉没说话,宋教仁还以为他真如自己方才跟先生所谈的那样呢,笑着略有些埋怨的说道:“易之啊,你如今也算是民国地方大员之中势力最强的一个了。所代表的不仅只有你一个人,还有背后的几千万同胞,甚至咱们整个民国,所以你也别嫌弃我们在跟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骨头软。该妥协、该好言相商的咱们一个都少不了。没办法,谁叫咱们落后了洋人那么多呢,这以后中国要崛起,少不了国际社会上还要洋人的帮衬,咱们要走的路子还很远。”

    李汉点了点头,他经历过后世改革开放三十年,如果不知道国弱国家要受到多少屈辱。不过宋教仁误会了他的意思,他也没有解释的想法。

    “不过你也不用担心,这件事情英国人不占着理,大势在咱们这边。你已经往北京那边拍过电报了吧,就交给外交部去解决吧!咱们民国虽说没多少底子了,但是也不是被人欺负到了家里,还要忍气吞声的!该争得东西,还是要争的!”

    李汉笑笑,“电报我已经拍过了,不过遁初先生真误会了,易之来并不是为了这件事情,而是另有要事在身!”

    “哦?”

    宋教仁应了一声,他推开了内间的门,中山先生此时正在内间泡着脚,他为革命奔波了半辈子,身体现在也不如以前了。所以听从了一位老中医的话,每天用些药草泡脚,不但解乏而且有利于腿部血液流通!

    “易之,你来了!”

    先生依旧是一贯的和煦笑容,李汉点了点头。这件客房有着西式的落地玻璃窗,红木的地板,都是他亲自设计改建的。原本是准备当自己的住处使用的,没想到几个月没来了,今天又看到了。脸上略微感慨了一下,他敬了一礼,道:“先生,刚从我军政府麾下的中国之声报社上海分部传回来的消息,本来是要定位明天早晨‘中国之声’报纸头条的。易之发现这消息您最好还是先知道一下,免得到时候遭了小人算计,手忙脚乱的有些应付不过来!”

    他从口袋中摸出了那封电报,上前一步递给了中山先生。

    “哦?”中山先生来了兴趣了,他笑着说道,“那我倒要看看是什么重要的消息了,你们那个‘中国之声’报纸搞得很好嘛。报纸我天天都有买,版面很是清新,白话文也让我这样懂得不多的人看的清楚明白,值得推广啊!”

    先生这自然是说笑了,他精通英、日两国语言,甚至法语也会说一些,不过是玩笑的话罢了。

    李汉在一旁笑笑,自然不会当真。

    宋教仁走了过来,“来易之,我才知道这可是你买下来准备住的地方,算起来你是半个主人,可不要跟我们这些客人生分了!”

    “遁初先生说笑了!”

    李汉接过他递过来的板凳坐下,宋教仁正要坐下,突然看到中山先生脸上变得难看起来,有些好奇,询问道:“先生,可是出了什么事情了?”

    中山先生皱眉还在思考,对他的话恍若没有听见,李汉只好为他介绍了一番。

    “这个英士啊!”

    宋教仁听完之后苦恼的推了推眼镜,不过到底有李汉这个外人在,他却不好说什么。

    李汉自然也知道了,没有往下追问。

    “我已经吩咐下面准备好了马车,先生若是需要用到电报,可吩咐下去,到时候下面会带着先生过去的!”

    李汉在一旁道了一句。

    先生刚回过神来,闻言笑得有些勉强,不过还是点了点头,“多谢易之了,若不是易之过来提醒,只怕江苏又要闹翻了天了!”

    李汉笑笑又坐了一阵,见中山先生二人几次想要开口,都没好意思说出口来,顿时明白了两人这是要研究对策了,当下起身告辞。

    李汉走后,屋内中山先生叹了口气,“英士这一次又给我出了个大难题!”

    宋教仁笑道:“也不见得全是坏事!”

    “嗯!”

    先生点点头,突然脸上露出个笑容,“是啊,这一次往湖北一行,似乎有个很不错的开头,也不全是坏事!”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三百七十八章

    “嘭!”

    4月18日,广州东南某处简陋的厂房之内,突然传来一声机器的爆鸣声,四周不少住户开开窗户往那声音传来的地方看了一眼之后,多数都是见怪不怪的皱皱眉径直去做自己的事情了。能不见怪不怪吗,这种声音这短时间来倒是没少听到,即便是一些喜好安静的老者、学子,也不过在声音传来时皱皱眉头,也一样没有其他的动作。原因无它,那爆鸣声传来的地方可不简单,它的全名是——广东飞行器公司,负责人乃是为曾经留学国外多年的大贤——冯如,附近的邻里都知道他的才华,因为这附近大多数人都见过他造的一种能在天上飞的机器,据说名字还挺怪的,叫什么飞机!

    “九如大哥,对不起!”

    此时,广东飞行器公司内,随着一声爆鸣声的响起,工厂内唯一的一台跟洋人高价订购的发电机冒着阵阵白烟停止了工作。整个简陋的厂房内都是皮革烧焦的味道,冯如阴沉着脸站在已经坏掉的发电机前,面上难过、心痛、绝望的表情不停的转换着,在他身后,一个脸上焦黑的年轻人低着头哭得不成样子。厂房内还有十一二个同样年纪不大的年轻人,一众人都围在机器前,个个面上说不出的难过与悲伤。

    冯如脸上阴沉了好一段时间,良久才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转过脸来安慰哭得不成样子的年轻人,“好了正光,你们现在技术并不是多好,所以在操作过程中难怪会出现一些失误,不碍事的。这台发电机老早就开始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今天的意外也是早晚的事情,你也别太自责了。”

    有些无力的拍了拍手,他想笑、但是脸上的笑容却跟哭没什么两样,就这么怪模怪样的安慰周围同伴道:“诸位不要难过了,咱们最近赶工确实赶得时间太紧了。不过好在广东军政府下了五台无线电收发报机的订单,咱们现在已经完成了四台,这最后一台实在不行只能去跟洋人买些现在不能生产的零件组装一下了。到时候咱们五台电报机至少能有八千元的收益。实在不行咱们再凑点,买一台小一点的发电机用着便是了!”

    他虽然是在安慰着周围的同伴,但是自己说着说着却跟着哭了起来,眼泪止不住的一直往下掉。周围站着的三个年龄稍微大一些,脸上也是灰扑扑的年轻人也抱在一起失声痛哭了起来。

    哭,为什么要哭。唯哀叹公司发展之不幸,宛如近代中国局势一般,除了挫折还是挫折,一点都看不到光明的未来在何方。

    冯如出生在广州的一个偏僻村庄,祖辈都是贫农。12岁时随舅舅往美国谋生,而他的第一站便是华人之都——旧金山。

    旧金山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美国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贸易港口。它人口众多,工业发达,工厂星罗棋布,高耸的烟囱比比皆是。冯如见到这一切,逐渐明白了,为什么西方国家欺辱我们,原来它们工业发达,用机器生产使国家发达起来。如果我们也借助机器,使中国富强,岂不可以改变中国的贫穷落后的面貌?于是,他下决心学习技术,用科技救中国。

    年以后,冯如转往纽约,在那里攻读机器制造专业。他学习非常刻苦,为探讨一个问题,经常研究到深夜。尽管生活紧迫,他为了更多地了解西方科技发展的状况,经常把节省下来的食宿费用购买报纸书刊。为了交纳学费,冯如还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打工。尽管如此,冯如的学习成绩仍然在班上名列前茅。学校见冯如学习如此刻苦,再加上成绩出众,决定免去他的学费。5年过去了,冯如果然具备了广博的机械制造知识,他通晓36种机器,还发明制造出了抽水机和打桩机,他设计制造的无线电收发报机由于性能良好深受用户的欢迎。冯如当时已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机器制造家。

    日俄战争的发生坚定了冯如通过高科技工业强国的念头,而他本人更是一眼便瞅准了当时才不过刚刚出现的飞机制造业。在美国莱特兄弟刚刚制造出了第一台飞机之后,冯如便在美国华侨的支持之下攻读空气动力学的知识,白手起家绘制设计图纸。终于在1908年4月制造出了自己的第一台飞机,并且技术还远在莱特兄弟之上。可惜,冯如的航空工业强国之梦注定要走得十分波折。就在他依靠着自己的冯如一号在国际上位华人大大的出了一口气的时候。他在屋仑靠着美国华侨支持跟自己省吃俭用加打工才建成的飞机制造工厂被人为的一把大火烧得干干净净。

    照理说遭遇了这样的挫折一般人就要一挫不起了,冯如却恰恰相反。苦心又在美国打拼了两年之后,掌握了更加充裕的技术加资金,他婉拒了多家美国公司的高薪聘请,10年初应清廷邀请回到了广州老家开办了这家飞机制造厂。

    放弃了在美国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根基,没想到回国之后不但要重新从零开始,所要面对的复杂局面也比国外要多得多。

    这几年来,随着党人越来越多的动乱。清廷对于留学归来的人才越发的不信任。导致他的飞机厂一点订单都接不到不说,更是连半天资金援助都没有,甚至他跟几个助手平日里还要受到两广总督派遣的人员监视行动,惟恐他们也是党人。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之下,冯如只能一边艰难的打工赚钱雇佣工人、购买机械,另一边苦心研究技术。艰苦的日子一过便是两年多,在广东军政府成立之后,广州飞行器公司终于获得了少少的一台飞机的订单,相比较在飞机制造这个主业上的失败,他的副业——其他机械制造倒是搞得红红火火的。

    很多人都记住了冯如航空大家的身份,却忽视了他多年来苦心攻读机械制造,掌握了抽水机、打桩机、柴油机、蒸汽机、电话机以及无线电接收报机等,堪称中国近代的发明大王,而且他制造的机械比起欧美生产的普遍要便宜的多,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够勉强维持住这么大的一家飞行器制造公司不倒闭。

    民国成立以后,冯如的日子似乎苦尽甘来了,军政府因为需要,委托他帮忙制造五台无线电接收报机,若是能完成这笔订单之后,他们就不需要浪费时间到处奔波着去搞什么飞行表演,跟那些商贾们拉拢赞助资金了。正是因为如此,这段时间来冯如等人一直都窝在工厂中,忙着生产军政府订下来的五台无线电报机。

    由于没有钱去购买专业的生产机械,冯如等人只能自己组装几台简陋且危险的临时机器生产,没想到今天又发生了一起生产事故,并且坏掉的还是最关键的发电机。没有了它之后,一些无线电报机的关键零件便没有办法生产了。这一次,即便是他们完成了军政府的订单,将五套无线电报机交给广东军政府之后,赚到的钱甚至连再买一台发电机的钱都不够,哪里还有闲钱再去搞什么飞机制造,看来原本他都以为可以不用再去搞得飞机表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要继续下去了!

    冯如跟他的几个助手以及工厂之中的一众伙计们想到这里禁不住泪如雨下,冯如跟他的航天工业强国之梦在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与打击之后,再一次遭遇到了一个重大的打击!

    司徒璧如哭了一阵之后,仍不死心的上前拆开了那台发电机看了一阵,好一会之后脸上才一片死灰色的摇了摇头,主要部分的零件都已经损坏的不成样子了,想要靠购买零件组装一下的奢望也破灭了,看样子除了新买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了!

    一看到司徒璧如面上难看,冯如原本还提起的一点期望随之破灭了,他强提精神,“璧如,机器坏了就坏了,我再想想办法吧。兴许过两天送货过去的时候,军政府还要再订够几台别的机器呢!”

    又转过身去,跟其他人说道:“诸君都不要难过了,今个机器毁坏。不如诸君先行回去休息一下吧,休息一天,咱们明个养足了精神再来工作!”

    人群对视了一眼,最终稀稀落落的一阵应从声,除了冯如和他的助手朱竹泉、朱兆槐、司徒璧如之外,所有人都走光了。

    冯如看了一眼还在哭泣的朱竹泉,叹了口气,一个人从身上摸出了一包烟,走了出去。

    三月末,李汉派遣十数名年轻又经过几个月相对专业的‘情报收集、刺探’以及部分战斗技能培训的情报司的精锐人员,打着南下经商的口号,往广东、香港而去,一路耽搁了约莫二十天之后,终于在四月十七日抵达了广州。年仅二十三岁的安徽小伙郑光远正是这一群人的负责人。

    四月中下旬的广州,已是春意盎然,气温宜人。许是因为近代的广州经历了特多别的国际大事,这个远在南京千里之外的城市在去年的辛亥革命之中爆发了不比其他省份差上多少的革命浪潮,若是算上前几年的光辉,只怕广州倒也称得上是近代中国第一革命之城。广东举义之后,广州经济迅速的得以恢复,街头的气象也比较晴朗活跃,和北地那种暮气沉沉的感觉,截然不一样。郑光远等人走在大街上,不时能够看到一两个穿着十分清新的年轻男女,不少都是学生装扮,看起来竟比他们短暂停留了一日的上海也不差多少。

    由于明面上,一行人做得是正当的买卖,虽说昨个刚来广州的时候,被他惊人的厘金吓了一跳,不过郑光远等很快反应过来了,这里已经不是他们熟悉的湖北,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广州。离得湖北、四川越远,郑光远等没到一处便越发能够感觉到在那川鄂正在积蓄着力量等待爆发的澎湃活力,远不是其他南方的一些所谓革命省份所拥有的。

    “队长,还没到吗?”

    队伍中一个年纪与郑光远相仿的年轻人询问道。

    郑光远瞪了他一眼,忙压低了声音道:“贺斌,在外面不许叫我队长。要叫我四少爷!”

    那个叫做贺斌的年轻人被他吓了一跳,连连点头,道:“是是是,四少爷,咱们还没到地方吗?”

    “你这混小子,不怕泄露了咱们的身份,连累大家都折在这里了!”

    在他背后,一个年纪稍微大一些的年轻人对着他的肩膀轻拍了一下。

    “得,刘叔,当我没说!”

    这个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年轻人叫刘庆,年纪才不过二十七八岁,只不过人比较老成稳重,加上又是这次香港总部的负责人,他在队伍中的威望不比郑光远差半分。不过人大多数时候比较好说话,因此大家都爱跟他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