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 超陆权强国 > 第349节
    斯里芬上校微微低下头,德国陆军部秘密试验毒气的事情仅限于少数人知道,他是知情者之一。目前军方对于这种能够对实验所用动物造成大量杀伤的新式武器表现的十分感兴趣。因此不但国内有大量的生产氯气跟芥子气,连李汉的军政府生产的都有低价采购,不过受限于毒气的威力太过恶毒,一般曝光将会遭到国际社会上的谴责,因此陆军部封锁了全部消息,现在还仅仅局限于少数人才知道。

    当然,这事他是不可能告诉弗朗茨几人的。

    “除此外,我还带来了三个让我十分不安的情报,这也是我着急北上的原因!”弗朗茨有些不安的紧了紧手上的皮包,这种动作在他整个外交生涯中也仅仅遭遇几次重大危机的时候才有,今天他又重新有了后怕的感觉。好在很快他便想到了这里是德国领事馆,领事馆内并没有外人,方才舒了一口气,松开了紧握皮包的手,颤抖着打开皮包拿出几份文件,递到穆默面前。

    “列位都是帝国之栋梁,希望能够以德意志帝国的荣耀至上,保守等会所看到听到的一切东西!”将积分文件递到了穆默面前,弗朗茨还不忘追上一句。

    “哦?”三人齐声发出惊呼,什么情报这么重要?

    弗朗茨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推了推已经递到穆默面前的手稿,穆默接过刚刚扫视了几眼,皱眉:“意大利跟俄语?”

    同弗朗茨一样,穆默也掌握几国语言,法语、英语、俄语、意大利语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只有新学的日语跟中文稍微生疏一些。低着头认真看去,突然间抬起头面色铁青着想弗朗茨询问道:“这情报准确吗?哪里弄来的?”

    其余两人面面相觑,究竟什么情报让公使阁下如此大光其火?

    接过了一看,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意大利与跟俄语,两人明显不如穆默两人多才,不知道上面写的东西。

    “下面有德文版!”

    弗朗茨提醒一声,经他一提醒,两人往下面翻了过去,顿时脸色也跟着变了起来。因为上面清楚分明的写着——

    1909年10月沙皇尼古拉二世和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曼努埃莱三世在意大利皮埃蒙特附近的拉冈尼基达成的秘密协定。双方同意维持巴尔干地区的现状,意大利支持俄国控制黑海海峡的企图,俄国不反对意大利在的黎波里的利益。

    加入这一份协议是真实的,那么,很明显的身为帝国盟友的意大利背叛了‘三国同盟’。

    “阁下,这有可能是敌人散播的谣言,妄图挑拨我们与意大利的关系。您想,我们和意大利这么近距离反而不清楚,远在远东的他们怎么可能了解的如此透彻呢?”

    斯里芬上校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了自己的不相信,但是弗朗茨跟穆默两人却只是低头思考起来。

    的确,意大利是帝国的同盟国,只是在巴尔干问题上,帝国明显更加偏袒奥匈帝国,某种意义上,确实损害了意大利的利益,因为意大利也一直都在谋求在巴尔干地区的扩张。

    事情还要从波斯尼亚危机开始说起。1905年俄国爆发革命后,奥匈在德国的鼓励下,决心利用有利时机,向巴尔干半岛发展,第一步是吞并波斯尼亚和黑赛哥维那,第二步是用武力消灭独立的塞尔维亚国家,在巴尔干中部和西部建立统治,变奥匈二元帝国为三元帝国。

    1908年7月,青年土耳其党人推翻了哈米德二世的独裁统治,宣布实行君主立宪,这场资产阶级革命,使奥匈帝国认为是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一个好机会。同时,德国因为担心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可能改变土耳其的亲德政策,而使俄国在巴尔干和土耳其的影响加强,也放手支持奥匈去干。为了更加保险起见,奥匈还拉拢俄国,美其名曰乘土耳其国内局势未定之机,共同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领地。俄国由于日俄战争后国际地位下降很快,急于找回面子,同时也认为这是分割土耳其领土和染指黑海海峡的有利时机。于是,双方外交大臣达成秘密协议:俄国同意奥匈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奥匈则同意达达尼尔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对俄国开放,但后一个目标,奥匈狡猾地宣称,事关重大,需要英法两国同意。

    俄国不知是计,同意召开一次国际会议来决定,并派遣外交大臣伊兹沃尔斯基前往英法等国探询对这一秘密协议的意见。按照俄国的预计,英法都是自己的盟国,应该会予以支持,所谓的会议无非是给大家一个面子。不料,法国出于自己的利益,对于向俄国、军舰开放海峡问题没有明确表示支持,而英国不仅对俄国背着自己同奥匈做秘密交易表示不满,而且也不同意单独对俄国、军舰开放海峡,甚至进一步提出如果开放两海峡,那就应使各大国享有同等的权利,这意味着允许各大国、军舰进入黑海,而这又是俄国所绝对不能同意的。英法两国的同意迟迟没有落实,正当俄国人还在西欧游说时,奥匈已经迅速采取了行动,于当年10月6日宣布正式将两个地方吞并,结果俄国什么也没捞到。

    这两处居民多数是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人种,早就有联合起来反对土耳其、俄、奥匈等国控制,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愿望,民族情绪强烈。塞尔维亚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十分高涨,强烈反对奥匈吞并波、黑两地,要求以武力抵抗奥匈的侵略,因此,向奥匈提出强烈抗议。俄国因为吃了暗亏,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企图在南部斯拉夫民族中煽动对奥战争,极力挑动不满情绪,让塞尔维亚打头阵。

    11月,奥匈帝国宣布局部动员,向塞尔维亚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威胁,企图以此打击塞尔维亚的南部斯拉夫各族大团结的企图,12月8日德国首相毕洛公开声明:德国无条件支持奥匈。由于英法两国对前些日子俄国与奥匈勾结,企图扩大其在巴尔干的势力和单分面开放两海峡持有戒心,在这个时候采取了观望态度。

    沙皇政府认为自己对德奥开战的准备和力量不足,同时又没有得到盟国英法的有力支持,只好对德奥让步。1909年3月22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复电德皇,表示接受德国的要求,同时又对塞尔维亚施加压力,强迫塞尔维亚放弃战争准备和停止—切反奥举动,塞尔维亚被迫屈服。

    事情虽然了解了,但这个结局完全戳穿了沙皇俄国所谓“支持斯拉夫人民解放斗争”的假面目,沙皇忙乎了半天,什么都没捞到,反而大丢面子,被看作是“外交上的对马海峡”。这次失败,使俄国和德奥之间的关系恶化到无可挽回的地步,俄国下决心与德奥对抗,并加紧向英法靠拢。

    同时,巴尔干半岛的均势改变也震惊了意大利,奥匈势力的增强是意大利绝对不能忍受的,更加疏远奥匈而与俄国表示了亲近之意。于是,沙皇应邀访问意大利,尼古拉二世故意绕道,不经过奥匈领土,在都灵南面的拉冈尼基城堡与意大利国王会面。同年10月24日,双方秘密缔结了《拉冈尼基协定》,规定:1、俄、意两国共同维护巴尔干半岛的现状;2、如果巴尔干发生任何事情,两国将支持巴尔干国家的民族原则,排斥任何外国的统治;3、两国共同反对一切与上述目的相违背的行动。接着,意大利保证“善意地对待俄国在海峡问题上的利益”,俄国则答应“对意大利在的黎波里的利益同样采取善意态度”。

    这份协议充分的暴露了意大利对于三国同盟的背叛,但因为历史上两国隐藏的够深,结果直到一战结束多年之后才被曝光。李汉记得历史上意大利跟沙俄之间有这么一个背叛盟国的协议,只不过他不记得具体时间跟信息了。为了让德国提前警惕意大利,他早在一年前就派情报人员在意大利负责刺探,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总算是在今年年底从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曼努埃莱三世的一个近侍处弄出来,为此,调查局的前身情报司付出了上百万里拉!

    斯里芬上校两人或许不清楚,但穆默、弗朗茨两人一回忆这其中的时间,发现完全吻合几年前沙皇尼古拉二世南下意大利时的安排,当下心里已经产生了怀疑了!

    这些条款与这两国在公开场合对巴尔干问题的庄严保证截然不同,因此缔约后采取了严格保密的措施,俄国甚至没有告诉驻伦敦和巴黎的大使,以防走漏风声。意大利方面,更由于这个条约背弃了德国和奥匈,根本不敢张扬,避免这两国警觉。当时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曾经有过协定,任何一方和第三国签订有关巴尔干问题的协议,都必须通知对方,从条约的内容上来看,这是严重损害同盟利益的行为,从后果上看,这是意大利疏远三国同盟的表现。充分说明了意大利在外交上惯于使用两面派手段,欺骗盟友,毫无信义可言。如果此份情报为真,则标志着三国同盟的政治大地震,难怪穆默、弗朗茨如此担心。

    “这太危险了,我们不能冒这个险。我会立刻启用密电将这份情报送回国内,至于真假还是交给国内的情报部门去查吧。”跟弗朗茨一样,穆默也不敢去想假如这份情报是真实的会是如何情况,他抬头开了一眼弗朗茨,他苦笑道:“我在中国新学会一句老话,宁可信其有!那位年轻的将军说是他们在海外的侨胞经营上百年的情报网收集到的情报。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帝国的情报部门一直都在追查这两年来那个年轻人从哪里得到了价值数亿帝国马克的资金援助。它们十分分散,有的来自东南亚,有的来自南亚,有的来自欧洲跟美洲,甚至南美……也许真如他所说的,这个国家自数百年前分散到海外的数千万侨胞经过这么多年难免出现一些复国组织。大清朝,嗯,我最近又在读这个国家的古代史,才知道原来这个国家的之前统治者竟然是侵略者!”

    这是不是解释的解释,偏偏现在大家都无法解释这件事,只能勉强接受这种解释!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四百八十五章 远东准盟友(下)

    世界上不存在无缘无故的爱,自然也不存在无缘无故的恨。李汉曾经看过后世的史学家分析,意大利跟三国同盟之间的内部矛盾真正激化,还要从意大利挑起的意土战争跟随后引发的巴尔干危机谈起。

    1911年,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期间,意大利趁英、法、德三国互相倾轧,无暇他顾的时机,发动了旨在吞并的黎波里的意土战争,由于事先已经和俄国缔结了《拉冈尼基协定》,并得到了法国的谅解,而意大利本身就是德奥的同盟国,因此有恃无恐。9月29日,战争爆发,土耳其毫无抵抗能力,迅速战败,但就是不肯投降。

    土耳其在意土战争中的惨败暴露了其腐朽不堪的本质,加速了巴尔干各国反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力量的结盟,随后爆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这场战争表面上是四国与土耳其的战争,但其实背后渗透着列强插手的影子。塞尔维亚自巴尔干危机后,一宣把奥匈看作主要的敌人,俄国就对其暗地支持,力求使同盟以反对奥匈为主。以便自己未来夺取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并进一步占领阿尔巴尼亚,以取得向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保加利亚和希腊则主张以反对土耳其为主,以图夺取马其顿,分割巴尔干南部的土耳其属地。德国为了维护自己在土耳其的特权(此时土耳其的亲英派已经下台,亲德派掌权),与奥匈一起竭力支持土耳其,阻挠巴尔干各国的斗争目标。英法为了自己的利益,既不愿意德奥势力在巴尔干扩张,也反对俄国借机夺取海峡,采取了两边拆台的方针。

    于是巴尔干四国同盟组建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在同盟军队的猛烈进攻下,土军节节败退。当时的德国为了打压盟友奥匈帝国的实力,选择了支持意大利扩张其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甚至不惜恶了奥匈帝国,并且出卖了亲德派掌握下的土耳其的利益。此后,意大利跟奥匈帝国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对路,一无所获的奥匈帝国对意大利在巴尔干的扩张表现的尤为警惕跟不安,因此在欧洲没少打压意大利的扩张。

    而与此同时,英法俄三国也加强了对意大利的拉拢。现在德国国内已经做出了拉拢土耳其跟保加利亚这两个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中损失惨重的战败国加入‘同盟会’的决策,一向自认为欧罗巴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已经私下治下了威逼意大利让出一部分之前意土战争中从土耳其身上抢夺的利益,用于拉拢土耳其的决定。

    如果议案送到了意大利的决策者手上,无论对方愿不愿意,很显然三国同盟之间的关系又要出现一些裂痕了。

    三国同盟明明在诞生之初便存在严重性的根本分歧,前期表现最严重的莫过于德奥之间有关对德意志跟日耳曼主导地位的争夺以及意大利跟奥匈帝国有关巴尔干地区的争夺。后期则又表现在奥匈帝国跟保加利亚王国在巴尔干的矛盾、意大利跟土耳其在近东跟巴尔干地区的矛盾。可没奈何谁让德皇死鸭子嘴硬死活不愿意输给他的沙皇表兄,更心高气傲对俾斯麦的‘三皇同盟’欲与否定,结果出台了高关税加封闭俄国有价债券,并停止了俾斯麦时代德国在巴尔干问题上充当俄奥两国中间人改为全面支持奥匈压制俄国。等等诸般做法让德俄两国反目成仇,德意志的统一过程中几乎将身边的全部邻国得罪了一遍,最后没奈何只能选择重新选择盟友。

    否则就像是后世的一堆史学家分析的一样,假若是1914年前三皇同盟尚且健在,法国被孤立于欧洲大陆上,意大利未必敢表态在巴尔干同俄奥两国起争夺。结果要么因为三皇同盟实力太强压制的英法协约国不敢开战,大大拖延了一战爆发的时间。另一种可能则是一战一如既往的在相同时间爆发,三皇同盟第一时间摧毁法国跟意大利,半年内结束欧洲战事重新瓜分欧洲,令欧洲重回王室统治的封建之中。

    一战中,意大利的反戈拖住了奥匈帝国近五十个师的兵力,令同盟国无法在东线对俄跟西线对法战场上表现出更强的压力。这些是现在正在不断为同盟国战车增加机油的李汉不能允许的,因此,眼看着还有半年的时间历史上的一战就要到来了,令德国提前对意大利产生警惕,向其增加压力或者在盟友奥匈、未来盟友土耳其身上增加更多的关注度。

    穆默二人很快隐晦的完成了交流,这些需要更多政治头脑的东西显然其余两人掺和不上。《拉冈尼基协定》被斯里芬上校拿走,露出了下面的一份情报,这一份情报很简短,弗朗茨将它放在《拉冈尼基协定》之后,显然重要性要次于它一些。

    “这份是?”穆默念了一声,拿起看了几眼,皱了皱眉,竟然是一份火炮的数据,这让他这个外交官如何知道是什么意思,当下直接递给了斯里芬上校。

    斯里芬上校接过,看了一眼惊呆了,“这不可能!”

    他猛地站起身来,“施奈德m1897a3式75mm野战炮的每分钟射速不是只有十一发吗?”

    原来,李汉向德国提供的第二份情报,正是号称世界军事武器情报史上最伟大的胜利之一,来自浪漫法国的军事迷雾。施奈德m1897a3式75mm野战炮,简称为“75毫米法国快炮”。该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广泛使用,是当时条约国最主要的火炮之一。它的出现使得与其同时代的火炮一夜之间全部过时,包括德国装备的所有60、75毫米口径的速射野战炮以及德军引以为骄傲的克虏伯77mm口径速射野战炮。“法国小姐炮”采用了制退复进系统,提高了射击的稳定性和精度,射速也大为提升。每分钟射速可达15发,可发射最高7公斤规格的榴弹炮弹,几乎在战争初期完整的压制了同样数量的各个德国师团,如果不是数量差距太大,相信一战中几场战役结局将会彻底改写。

    二十世纪末法国人发明了法国小姐炮,却将其真正性能遮掩了十几年的时间,虽然根据后世法国军方解密的一些情报显示,制退复进系统等关键性技术都是经过了数年的研究,才在后来逐渐改进的。但毫无疑问,一直以来对外宣传开发射3公斤炮弹、每分钟射速达到十一发,拥有世界最顶级性能的烟雾成功令傲慢的德国军方相信并大为放松了警惕。因为德国的骄傲,克虏伯77mm速射野战炮的射速可达到每分钟13发,而且可发射重达5.71公斤炮弹,完胜法国小姐炮!

    斯里芬上校根本不相信,“克虏伯是帝国的骄傲,也是世界最好的火炮制造商。帝国军队装备的77毫米速射野战炮射速才达到13发,法军的施奈德m1897a3式75mm野战炮根本不可能达到一分钟15发的射速!”

    如果真要达到了,那才是一向秉承火力至上,信仰火炮即真理的德军的灾难。因为对克虏伯跟德国情报人员的相信,已经装备了太多‘落伍’的火炮了!

    “上校,我建议您继续往下看下去。”

    起初弗朗茨对于火炮的性能问题了解的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当李汉亲自为他解释了一番,他才知道因为法国的火炮增加了‘液压气缸’、‘强化了弹簧结构’、‘优化了机械定时引信’三项重要技术,使得整个世界所有的火炮全部成为了落伍产品。如果不是法国国内拒绝了法国陆军改造全军装备所有火炮的要求,恐怕这个世界上,纯论火炮性能,法兰西又要登顶世界第一陆军的宝座了!

    德国之所以能在欧洲大陆纵横,并且压制法俄几国多年,正是因为其曾经击败过世界第一的陆军强国法国,并在其后数十年里一直致力于将德国陆军打造成世界第一陆军。倘若连陆军也失败了,帝国的处境真的十分危险,因此无论这情报真假,都需要德国军方下狠心去考证一番。

    情报下面介绍有详细的法国小姐炮采用的新技术,调查局在欧洲尽管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经有了不小的势力,但是这种事关法国军方的机密文件,调查局的情报人员也只从法国陆军军械局内收买的一个军械专家那里拿到了大致的数据跟笼统的介绍。虽然十分似是而非,但德国的外派武官因为肩负着收集情报的功能,所以不少都是从军方情报机构抽调的精英,不但对军事信息了若指掌,而且也曾经在军队中服役多年。斯里芬上校跟火炮打过交道,仔细琢磨一番之后,心中担心逐渐浓重起来,只好起身道:“这份情报最好是假,否则若是真实将对帝国陆军影响很大。阁下,请允许我离开一下,我必须尽快将这份情报送到国内!”

    转过头看向里培德,“阁下,说不得还需要您帮忙!”

    各国使馆之间的龌龊不断,彼此不乏监听对方电码的情况。这种机密文件斯里芬上校本该使用军方电码拍发,不过担心速度问题,决定还是借里培德之手。作为一个商人,尤其还是皇帝陛下的远方侄子,德华洋行内自然是有密线可以直接拍往国内的。

    “上校,请稍等片刻!如果可以,把这一份事关军方的情报也一起带走吧!”

    穆默刚刚看完最后一份,本着脸额头上已经可见到汗,他扬起最后一份文件,模糊能够看到几个字样,“英国……海军部……间谍……将领叛变……情妇……密码泄露!”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个计划

    “要成为德国的远东准盟友,可不容易!”

    尽管手上捏着的是来自武昌,女孩发过来的‘家书’,但李汉脑袋里毫无疑问想的却是其他的东西。紧了紧身上的军大衣,他现在正在永川视察成渝铁路的修筑事宜。早在1903年,清政府就有兴建川汉铁路的意向,而它的西段就是成渝铁路。可是地方政府以修路为借口,不知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结果只是在地图上面了一条“虚线”,至革命爆发前的七年时间只修建了规划达上千里的成渝铁路不足3%的路程。

    民国成立后,李汉督署四川始终认为一条贯穿四川的交通大动脉将是提振四川经济,并彻底令四川成为未来民国经济跟工业大后方基地的关键。于是将军政府在农闲时以工代赈发动治下民众兴修水利、修建道路的方法运用到了各地铁路的修建之中。包吃包住、发放面粉、布匹、农用五金工具等前后吸引了高达37万流民跟闲职人员参与这条事关四川命脉的‘成渝铁路’修建。就算是在农忙时也有高达21万的富余年轻劳动力,令这一条日本工程师认为在机械如此缺乏的情况下,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才能修筑完成的铁路,仅仅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铺设完成了近一百五十里的单线铁轨。后来军政府与日本交恶,成渝铁路因日本人作梗不得不停止修建。今年初在德国人的帮助之下,‘成渝铁路’的修筑权从日本人手上重新回到李汉手上,为此他付出的代价是向日方支付的高达上百万的讹诈跟德国将在铁路完成后,每年将获得成渝铁路50%的经营分红,持续15年,每五年递减百分之十。

    成渝铁路复工之后,数十万筑路大军尽管是用灯笼火把照明,钢钎、大锤、十字镐开凿,仍展示出让高山低头、令江水让路的英雄气概,使路基节节向前延伸。半年的时间就铺设完成了近六百里的单线铁轨,速度几乎达到一月铺设上百里路轨的速度。5月7日重新开始从重庆向西铺轨,成都向东,资中向北、向南主力四线同时开始单线铺轨。重庆钢铁厂所产钢轨尽数用于成渝铁路的修建。9月30日重庆段铺轨到永川,12月6日成都段铺轨到简阳,资州全线铺轨完成,预计至明年3月解冻复工之后,‘成渝铁路’将完成单线全部铺轨,开始双线道的铺建。按照‘成渝铁路修建总局’的最新规划预期,预计最多十八个月的工程修建期,到明年年底川人期盼了上千年的道路问题将能够得到改善,成渝铁路双线道将在明年年底前修建完成,每年高达210万吨的年运输能力,将大大的活跃四川跟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一条路修得很辛苦!”

    蒋方震掸了掸军帽上扬起的灰尘,“不过现在辛苦总算是看到回报了,方才听林总办的意思,调试一下最迟半个月只要车头调过来,从重庆运输的钢轨就能直接从铁路运过来了,水路可比铁路运输慢多了。以后这修建的速度无疑会越来越快!”

    “嗯!”

    李汉屏退了外人,他们来四川已经快一个月了,表面上的诸多理由也罢,主要还是为了四桩事情。视察川南战损并加快川南防御体系的建设、督促停工的联合盐业尽快完成全面复工;审讯并迅速处死十几个涉及到成渝铁路修建过程中胆大包天敢伸手贪墨的官员;视察成都战车工厂的三期扩建工程以及等待伍廷芳从甘肃南下与他会合。

    之所以屏退了外人却是有些私密的话题要说,蒋方震取下了腰间的军用水壶喝了一口热茶,临近年关这成渝铁路的修建也逐渐的停了下来,等到大风雪来了之后,估计除了那军政府收留的四五万无家可归的流民,其余附近民众都该回家过年了。

    蒋方震脑袋里浮现了前几天在成都看到的那几款战车,心中禁不住一片激荡。那一款总司令提到是由情报人员从欧洲强国军械局里刺探来的情报设计的战车从算是让他明白了,为什么那个年轻人会那么自信之前同北军的大仗他或许会输,但绝对不可能败了。脑袋里一想起那些顶着机枪,37mm小口径炮的钢铁怪兽,他终于明白了李汉的信心所在了。

    去年的冬天李汉就是在四川度过的,当时的他亲自参与了考察‘成都拖拉机厂’第一批五辆拖拉机的试航。随后在离开成都前更是亲自下令加快第一辆坦克车的研制。第一辆样车的制作很简单,因为军政府当时并不具备生产重型架炮坦克的能力,因此是根据一战中法国雷诺坦克,研制的是架设8毫米口径的哈奇开斯机,带有90度角度旋转炮塔设计的坦克车。严格说来最早的样车只能算是装甲车而不能算是坦克,所以又经过了军工专家几个月的攻克,到了今年五月份,又一辆重12吨,3人车组,搭载37mm小口径速射炮,并且完全实现了炮塔360度旋转的坦克车资料送到了他的桌子上。

    经过了几个月的制造,至讨袁战役爆发时,军政府已经制造出了62辆装备哈奇开斯机枪的坦克以及35辆,平均每个月三十辆的总产量并不是军政府的极限。因为光是成都拖拉机厂便拥有每个月生产500辆拖拉机的生产力。不过因为特种钢的缺乏加上坦克专用履带的制作跟农机专用履带规格不同,诸多因素影响之下,就算是现在军政府一个月全力生产,也只能改造完成四十辆上下的坦克。民国现在的最大危局就是洋人觊觎,为了将来它能够运用到实处,在真正的卫国战场上发挥作用。李汉现在除了继续督促成都保质保量的继续生产之后,就只能尽可能的拖延坦克暴露的时间了!

    “于万斯年,亚东大民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扬我五色民国徽,唱我民国歌!”

    李汉突然想起了这首北京刚刚根据‘颂龙旗’改了几个词制定的新国歌,轻轻哼了几句,让身旁的蒋方震一愣,旋即莞尔一笑,“听说新任河南都督曹锟遇到麻烦了!”

    他说得是立刻军政府自河南抽调回所有的军队之后,袁世凯重兵围剿河南匪军,历经一个月到十二月后剿灭了四十多路分散的河南匪军,剿灭、屠杀土匪强盗之流不下万人,一度令全国都认为河南持续了快两年的混乱将要自此而终。然而就在这时候,调查局收到了袁世凯派遣密使南下联络龙、陆二人,促使两人联手合并在湘赣同李汉交战。同时,他还暗中向新英国公使施加影响力,最终造成四国银行团借口大借款需两淮盐务抵押,联手向其施以政治讹诈。

    虽然最终,蒋方震的打陆唬龙计划被证实切实可行,桂军第一师被全歼在湖南之后,大军一路南下直到逼近两省边界不足百里都没在遭遇来自桂、粤军的压力,军政府以不惜全面开战的军事讹诈逼迫两省退出湖南、江西全吞下了湘赣两省。在两淮盐务上,李汉也不愿意冒在距离一战还有一段时间时遭遇四国联手打压,因此选择了退让。

    “也只能让他吃点小亏,河南乱了这么久,无论是省内各势力还是民众都真心希望早日结束动荡,匪军完了!”拒绝了他递过来的热水壶,李汉将女孩寄来的家书收起来。袁世凯既然出了招,他李汉也不是任人捏的软柿子。河南战场上的混乱就是他做出的还击,是他亲自下令将缴获了一批近两千杆北军装备的步枪白送给了河南数路匪军,结果曹锟一时不查之下给人伏击差点灭掉了一个团,虽然最终还是他的军队获胜,但一千多人给人打得只剩下四百多,让一帮土匪消灭了快两个营的北军老兵,有他头痛的了。

    不过河南的局势他说得没错,中央发了狠要治理河南,一群土匪、流氓难挡还能挡得住。号称天下第一豪匪的白朗果然跟袁大总统有不清不楚的关系,几乎在曹锟率兵剿匪的第一时间,他便带着三千精锐接受了曹锟的招安,现在被调往嵩县任了豫西镇守使。有了他的榜样再加上曹锟在河南的大开杀戒,七八路规模不小的匪军都跟着接受了招安,接受了中央任命的大小官职之后,乐呵乐呵的都跑去任地上任了。清末民初的政治就是这么古怪可笑,可偏偏这一幕还是这个国家里悉数常见的场景。

    “对了……”蒋方震放下水壶从大衣口袋里拿出一封电报,“伍省长拍过来的,他现在已经到了资中,傍晚时分差不多就到了!”

    见李汉脸上表情放松了少许,好奇问道:“为什么这么着急把伍省长从甘肃召回来?”

    揉了揉鼻子,似乎在外面待了太久,自己有些着凉了。李汉感觉自己似乎有点感冒了,鼻子微微有些不舒服,“他是前任的驻美大使,我要他去一趟美国,为了军政府!”

    军大衣高高竖起的领口挡住了他的脸,蒋方震没有看到他脸上的表情。

    调查局在海外发展的十分迅速,目前已经通过各种手段在欧洲、美国、南美、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控制了近百个皮包公司跟不少在当地已经扎根多年本地华人势力。通过这些皮包公司跟华人势力,这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军政府将无数的黑金洗白,保守估计在海外已经拥有了价值上亿美元的经过二次洗白的资产。

    1913年的一亿美元什么概念,如今的巨无霸英国在海外投资明面上有37.9251亿英镑,约莫折合100亿美元(一种说法一战前英国为242亿美元,法国为207亿美元,国内的数据严重失真,所以以‘欧元帝国的崛起’一书数据为准)。这可是大英帝国殖民攫夺了上百年,才积蓄出来的政府盈余投资。而军政府只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就通过假钞、对欧美出售新式毒品等种种手段积存了其百分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李汉后来才得知了他的情报总长秘密命令海外情报人员将研制用于控制外籍情报人员的毒品以及其他新制毒品通过海外控制的各势力贩卖的时候,他选择了默许的原因。那些罪恶中流淌的都是这个国家跟他所必须的资本!

    只是,现在盯着他的目光太多了。据调查局反馈回来的情报,在海外调查局已经同不少势力先后有过交手,其中不乏有国家性质跟地方军方性质的对手。如果不是对方对民国这个偏远远东的势力一无所知,加上调查局在他的亲自插手跟指点下对保密性跟刺探十分看重,恐怕已经暴露了一部分势力了。不过,现在,是该趁现在一战还没开始前,从国外转移一部分的财产回国了。

    不过,眉头不自禁的皱起来了。他的计划能够自信可以瞒过整个世界,但是却阻挡不了贪婪跟觊觎的目光。一旦计划得以实行,那么日后世界各国觊觎华人财富的势力只怕有增无减,可能还将影响到各国华人的生存环境,这个危险……他到底要不要冒呢!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四百八十六章 孔昭绶案与国会

    一辆汽车飞快驶进了中南大街,这一条武昌新规划的柏油马路,共分三段总长约12公里,大街上最著名的建筑,恐怕就要数李汉的行署了!

    汽车稳稳的停在了行署的大门前,一个中年人着急下了车子。跟司机小声交代了一声之后,往行署走去。

    “敬礼!”

    行署外站岗的士兵认得来人,齐齐敬了一礼。侍卫长上前询问道:“王部长,可是要见总司令!”

    原来来人正是西部军政府的外交部部长王正廷。

    “嗯,总司令现在在哪里,快带我去见他,有紧急军情!”王正廷脸上挂着的着急让侍卫长不敢耽搁半分钟,立刻派了两人引导了入了行署之后,往秘书处挂电话去。

    1月17日,眼看着这个国家全体国民所过的第一个春节就要到来了,不仅武昌城内,连行署内春节的气氛都浓郁了许多,到处都是悬挂的红色灯笼,福字暂时还没张贴起来,不过也最近几天,就要忙着张罗这些东西了。

    “灯笼再往左一点点……对,对,再斜一点……过了过了……对对对,就这个角度!”

    李汉无奈的站在庭院里指挥几个被抓来当壮丁的警卫悬挂灯笼,脸上要多不情愿有多不情愿了。要说去年过年,行署内可没有这么重的过年味道,他也只是跟女孩加上蒋方震又宴请了一些军政府的各部部长及家属一起吃个饭,当然少不了跟汉口的几位领事吃了一顿虚伪不自在,过了年初二,他又重新忙碌起了军政府的各项工作来。

    然而今年却不一样了,没办法,谁让按照国家的规定,今年将会是这个国家数千年来的第一个春节,想不郑重一点都不可能。最起码女孩喜欢,她跟女校里认识的几个同学一早提前几个月就在准备着这个春节了,李汉也不愿让她不高兴了。

    中国历史上早有“春节”,不过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到南北朝时,“春节”是泛指整个春季。把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布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随即宣布中国废除旧历采用阳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但民间仍按传统沿用旧历即夏历,仍在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过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有鉴于此,1913年7月,由当时北京(民国)政府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但袁世凯认为国家要实行“五族共和”,端午等汉族节日列为全国节日不妥,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自1914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

    可笑李汉过了几十个春节,却到了最近才知道这春节原来还跟那位袁大总统有些关系,得知之后只能暗暗埋怨后世共和国的历史,不知道多少东西经那些编写教材的专家之手,从此成为了少数人才知道的真实事实。

    “累不累?”

    女孩柔柔的声音在身边响起,他摇了摇头却没说话。从四川回来已经小半个月了,这半个月来武昌积压的一堆公文需要他处理,湘赣两省的扫尾也需要他处理,跟北方政府之间的龌龊逐渐多了起来,令他时刻不敢放松警惕。与此同时,一切原本该落在那位袁大总统身上的压力也开始让他感觉到了沉重,民国地方十省在握,有太多的列强巴不得从他身上割下一块大肥肉来,还需要他去扯皮。

    因此这布置行署与其说是他陪女孩,倒不如说是女孩看他太辛苦了,把他暂时从一堆繁重的公务中拉出来放松一下更确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