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 超陆权强国 > 第405节
    中俄两国各自宣战之后,两国关系迅速恶化。俄国在华租借地、租界和附属地被强制收回,行政当局被中国勒令解散,驻军一律被解除武装后暂行关押等待战后处理。俄国在华的一切特权跟赔款都被取消。原有被俄国侵占或者各种各样借口掠夺的产业,陆续查封并准备发还原主。一句话,俄国通过种种不平等条约加在中国人民身上,体现在中国国内的那些侵略权益已经为中国政府扫荡一空。

    中国方面宣布不承认同俄国一切不平等条约,那么,作为必然的逻辑推论,原有被沙俄割让而去的国土也成为有识之士关注的目标。

    报界舆论已经隐隐有这种倾向,谓现在世界,不过就是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俄国昔年趁中国内忧外患,从中国攫取了大量领土。现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轮到俄国面临内忧外患局面,理应往来,俄国如何抢走的领土,又要如何还回来。

    俄国公使在租界被占领后逃往临近的英使馆,得到了英国公使馆的保护。他在英使馆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悲哀的宣称:“这个野蛮、残暴的落后国家又在策划着第二次排外的‘拳乱’了。中国公然无视国际领事法炮击俄国在华外交官,并拒绝承认跟撕毁大量的国际承认的合法契约。但如此蛮横的报复心态和践踏国际条约的行径,不能不引起文明的欧洲国家的普遍关注。此时若不能对其予以教训,恐日后中国将得寸进尺!”

    很可惜,先不提英法两国现在正陷身于西线的凡尔登绞肉机中,抽调不出更多兵力。就算是能抽调出,两国也不会为了俄国的扩张,而不远万里派兵来教训中国。对中国宣战逼迫其加入同盟国,并用同样的手段来对付英法两国。这两个国家还没有无能到连这一点都看不到。

    而且和庚子事变大为不同的是,现在的中国再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便连各国也不是那些个能组成联军的各国了。欧洲诸强,正为了霸权在殊死搏杀,哪里顾得上远东的动静。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俄两国在数十年积存的仇怨引导下,一场将改变远东跟世界割据的战争打响了!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二十章 三路开战(1)

    伯力是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会合口东岸的小型城市,原是前清前期清朝在东北边疆重点建设的军事重镇之一。1858年5月28日,当时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趁清朝政府陷入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而无暇北顾之机,成功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同其签订了《瑷珲条约》,为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穆拉维约夫的努力,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中,俄国成功从中国手中夺取了外东北地区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肥沃领土,军事重镇伯力也被包括在其中。

    东北边疆重镇之一。

    俄人自从中国手中夺走伯力之后,因为满清国力的衰微加上日本当时尚未崛起俄国独霸东北,几十年间并不太在意伯力的军事重要性。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日本的军事崛起,俄国逐渐感觉到了日本对中国东北及朝鲜的觊觎,开始逐步加强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力量。1893年,俄国正式将伯力更名为哈巴罗夫斯克,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崛起,将军事影响力伸向东北之后,俄国又在以伯力为中心的七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建立了‘阿穆尔军区’,以阿穆尔州跟伯力为军事中心,威慑日本。

    经过几十年的经营,伯力城从一座驻有几千驻军跟不足一千平民的军事重镇,发展成为了现在拥有四五万军民的远东城市,但因为扼守着西伯利亚大铁路,成为连接俄国远东四大军区跟通过中国、朝鲜的交通要道与军事重镇。从城市形态上来说,交通和商业之外,该城市最要紧的就是俄国阿穆尔军区司令部的驻所。

    李济深指挥的东北军区国防军在攻陷了中东路断了南边滨海区域俄国人跟北边的联系之后,立刻下令吴俊升率国防军新编五十七师北上强攻伯力。

    来自中国的复仇炮声,终于在伯力周围响起来了。

    东北诸将中,西安最放心的将领恐怕就属这位吴俊升了。他是东北旧军系出身,民国元年8月,吴俊升在东三省击退了蒙古军的进攻。翌年2月,升任奉天第二骑兵旅旅长。11月,驻扎林西,镇压宗社党叛乱。民国三年2月,授陆军中将。后来李汉入主北京之后,他跟张作霖、冯德麟三人是最早投靠国防军,将麾下万余精锐悉数交出,为国防军东北军区的壮大出了不少的力。

    吴俊升有能有才,为人也懂分寸。东北之前的诸位将领之中,他是第一位在15年东北军区新编之后重新入伍带队的将领。

    为什么要先打伯力而不是南方更加重要的滨海区跟重镇海参崴呢。李汉跟总参、陆军部以及东北军区的诸位主要将领都曾经就这个问题进行过探讨。作为地域广袤、人口稀少的大帝国,沙皇俄国一直依赖于少数核心城市的统治与辐射力,这一点在远东尤其表现得淋漓尽致。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以通过不大的代价控制周边,但是坏处也是明显的,一旦中心城市沦陷,周边的区域也就没有了。

    伯力跟海参崴同属俄国在远东的军事重镇,只不过海参崴不但是临海军港,更是俄国当初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获得的最优良港口,因此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俄国便一直致力于这座港口的建设。1877年东西伯利亚军区工程兵司令温特伯格上校开始筹划在这个远东重要的港口修建防御工事,一年后最初的海岸防御工程完成。到了九十年代随着日本的崛起,俄国重新开始重视这座海港的军事建设,93年到96年四年间,俄国人先后征用了六万华工跟一万多俄国农夫,将其建成一个濒海永久性防御工事。1899年工程兵上校维利奇科设计自陆地上建设成完整的陆地防御体系。经过数年的建设,到日俄战争时期,海参崴已经拥有了比之旅顺还要坚固的防御体系,导致日本人集中了海陆军精锐力量,依旧未能在日俄战争中攻陷它。

    日俄战争结束之后,俄国重新加固了这座城市。总参跟陆军部进行了保守型预测,从海面上依靠中国的海军力量,不但很难攻陷这座要塞,甚至还有可能在俄国人的反击下损失惨重。而从陆地上发动进攻,三个国防师近五万六千人也很难在一个月内攻陷这座要塞。如果国防军要主攻海参崴所在的滨海军区,那么不但会被牵制中大量的陆军,陆航也恐怕会被牵制不少战机,对于大局发展十分不利。

    所以,有鉴于俄国人在滨海军区只有东西伯利亚第8步兵师跟第10步兵师约莫两万多士兵。最终根据战略需要,东北军区只向滨海区集中了三个师的兵力,跟两个战斗机中队、两个轰炸中队,驱赶俄国在滨海区其他各处驻守的士兵向海参崴集中,然后将这部俄军死死包围在海参崴军港内。等待解决了其他各军区之后,再集中兵力对海参崴进行重点拔除。

    伯力的确也是俄国在远东的军事重镇之一,但是比起海参崴,伯力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军事重镇。甚至连‘军事重镇’这个称谓它都谈不上,伯力除了作为阿穆尔军区的司令部驻扎着东西伯利亚第14步兵师的一个旅驻军外,它的地面阵地建设几乎为零。

    逼近从陆地上能够威胁到伯力的国家只有中国一个,这还是因为中国的领土距离伯力只有几十公里的缘故。而近代满清国势的衰弱,令俄国人傲慢的认为,他们仅仅需要在伯力驻扎一个营,就能威慑中国不敢动弹。因此,除了93年前后俄国曾经在伯力建设了一些地面阵地外,之后二十多年里,俄国几乎没有伯力建设任何炮台等。

    近几年随着中国的崛起,俄国阿穆尔军区感觉到了中国的威胁。只是欧战的爆发令俄国的财政年年超赤字,根本无力拨款建设伯力。没奈何的阿穆尔军区只能将伯力的驻军从过去的一个团增加到了一个旅,以作对中国的威慑。

    此时的伯力,已经不是昔日的伯力了。伯力武力最为鼎盛的时期有两个。一个是1900年庚子事变的时候,俄国从欧洲调来数十万的军队,源源不断地通过伯力方向挺进中国,进而席卷整个东北;第二个时期便是1904-1905日俄战争的当口,伯力一方面为了保护西伯利亚大铁路,一方面同样承担了源源不断的军队开赴战场的局面。

    但现在的情况恰好反了过来,为了支援远在欧洲的东线,远东所有的人力物力都开始搜刮送往前线,阿穆尔及滨海军区的兵力一再抽调,悉数调往东线各个战场。如果不是因为伯力扼守着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从海参崴外贝加尔区的交通枢纽,恐怕阿穆尔军区就要趁势被俄国国内暂时取消同滨海军区合并了。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因为俄国与中国方面每年都有大量的物资购买,伯力还是那么繁忙,但兵力却是捉襟见肘,差点连一个完整的师都快要排不出来。

    在这个时候,中俄之间的矛盾被激化了。中国主动向俄国宣战,调集了重兵强行收回了俄国在华的两个租界跟中东铁路,还收回了俄国在华一切特权,没收了俄国在华的一切厂矿及资产。此举一出俄国国内可谓是震怒。只是中国人显然自外蒙事变之处便在着手准备战争,他们竟然派人炸毁了俄国的生命线——西伯利亚大铁路。这一条生命线多处被炸毁之后,保守估计要全面修复完毕至少需要半年以上。也因为这条铁路被炸毁,俄国又重复了日俄战争时期的太平洋远征舰队的悲剧,即俄国人要尽快赶赴远东,不但要用出更多的时间,还要放弃大量笨重难以携带的火炮跟物资。

    1916年的中俄冲突,这是一场俄国挑起但却是中国导演下的全面冲突。在这一次的冲突之中,俄国处于全面的不利状态。欧洲东线战场上,俄国两百多万陆军被德奥土保四国牵制,能够动用的兵力很少。而且又是劳马驰途赶赴远东,远东驻军也处于劣势中。

    外蒙冲突之初,远东总督错误的认识了中国人的态度。随后一个多月里,中国方面除了抗议跟大声威胁外,其他手段都跟去年差不多。俄国人以为看穿了中国的软弱。于是他们得意了,高兴了。以为中国人依然还是嘴皮子上厉害的时候,而远东俄国这边的傲慢也影响到了彼得格勒的俄国高层,令他们产生了错误的认知。于是在俄国国内的一再加温下,中俄两国最终走到了战场上。

    到底怎么办呢?伯力陷入了沉思,确切地说,是阿穆尔军区的俄国将领们陷入了沉思。中国对俄宣战并立刻收回俄租界,向中东铁路进攻,断了阿穆尔军区跟滨海军区联络的事情,他们已经知道了。伯力距离中国国境线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俄国才刚向中国宣战,当天下午,中国的军队就杀过了国境线,打到了伯力这边来。

    从炮声和侦查情况来看,中国人来的不在少数,最起码已经出现了2个师的番号。而且,中国国防军与俄军的编制不同,一个满员国防师的编制足有一万八九千人,远远高于俄国一个师的正常一万一千人的规模。中国人的两个师,几乎相当于阿穆尔军区现在驻军的四倍了。

    “先生们,现在我们怎么办?”司令部会议室里,军区司令官梅耶诺夫满脸愁容。作为阿穆尔军区司令官,现在他需要直面中国人的兵锋了。自日俄战争之后,俄国在阿穆尔跟滨海两军区的驻军一直维持在七个师左右,欧战后已经被抽调走了四个主力师,仅在两军区留下三个师的防守力量。伯力无险可守,中国人有飞机可以直接越过黑龙江跟乌苏里江轰炸伯力,也将牵制俄军无法沿江构建阵地阻击中国军队。他手下能用的力量严格说来只有六十四步兵旅跟一个哥萨克骑兵团,一个去年新招募的新兵团,东西伯利亚新编第十四步兵师尚未满编制,如何守住伯力跟外东北的领土!

    “我们应该立即向彼得格勒汇报,要求他们尽快派遣军队进行增援。”克洛维耶夫上校第一个发言,他是之前的工兵团团长,但是很可惜他的团被抽调去了东线,而一位军方大佬的子侄顶替了他指挥他的工程团前去东线镀金,所以,现在他虽然还顶着上校军衔,实际上已经是个空架子了。从14年中国方面成立东北军区之后,克洛维耶夫上校就曾多次向军方要求增加远东驻军,还提出了一份‘哈巴罗夫斯克要塞’计划。可惜俄国被欧战牵制了太多的精力,他的提案也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没能引起政府跟军方的注意。

    “增援?我亲爱的上校,中国人炸毁了我们的铁路,我们的援军现在只能靠两条腿往远东行军。该死的中国人,没有了西伯利亚铁路,他们至少要到八月底才能赶到外贝加尔区,可根据侦察兵的报告,中国人的飞机今天一早就炸毁了伯力往北的铁路。按照他们的决心,我恐怕九月之前我们不会有任何的援军了!”

    第14步兵师的师长尼古拉耶维奇少将愤怒的连拍桌子,“仅靠十四师,我们能坚持一个月吗?”

    “将军……将军阁下!”

    梅耶诺夫脸上已是十分不悦了,“军事上的事情,你比别人更清楚,现在不应该是你来反问我们,而是要给我们一个答复。俄罗斯的勇士们,如果要死守哈巴罗夫斯克,能够坚守多久?”

    “最多七天!”尼古拉耶维奇少将说的斩钉截铁,“司令官阁下,这是最好的情况下。”

    “什么意思?”

    “中国人的飞机全部上不了天,而他们只调集两个师的步兵与我们拼阵地!”尼古拉耶维奇少将的话略有些自嘲,“阁下,我们在哈巴罗夫斯克几乎毫无军事阵地,除非我们对面的中国将军全都是蠢猪,否则我们临时搭建的那些简易阵地在中国人的炮兵跟飞机之下毫无抵抗力!”

    尼古拉耶维奇原是俄军中将,在14年俄国发动的入侵德国东普鲁士的战役中。他因为直言顶撞自己的顶头上司萨姆索诺夫将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并拒绝执行在他看来跟送死无意的军事行动,因此被以懦夫、畏战等罪名解除了军衔押解往后方。而后来俄国在东普鲁士的惨败也证明了他的远见,他虽然在接受军事调查后被宣布无罪,但最终还是因为顶撞上级跟无视军令等,被降了一级调往远东任新建的东西伯利亚第14步兵师师长。

    军区司令官梅耶诺夫听说过他的事情,但是现在被他这么一说,但是感觉自己的智慧受到了嘲讽,不悦道:“我的将军阁下,现在中国人大军压境,在整个哈巴罗夫斯克地区,我们最多能够集合9000多的士兵,其余都是居民,一旦战事大规模进行,这些平民将面临极为悲惨的局面。”

    “放弃领土,拱手相让是俄罗斯军人的耻辱!”克洛维耶夫上校还准备在这个事情上纠缠,但很快就发现不用了。因为司令官跟其他一些贵族军官们的眼神十分闪烁,他稍微用心想了想,顿时心里冷哼连连。哈巴罗夫斯克地区无险可守,面对中国人数倍的军力,还有中国装备的那些据说来自德国援建的飞机,这些个从东线逃到远东来镀金的贵族军官们想必已经给德国人吓怕了,以至于他们连抵抗据说是由大量的德国军官训练出来的中国国防军跟德国制造的飞机的决心都没有了!

    他们想要放弃哈巴罗夫斯克地区后撤!

    克洛维耶夫上校张了张嘴,干脆侧过头去看向了尼古拉耶维奇少将,“将军,您的意思是?”

    “我们跟中国已经十几年没打过交道了,不知道中国人现在的军队战斗力如何。我的意思是,先打一场。如果中国人的战斗力不行,就坚守哈巴罗夫斯克地区,如果打不过,就利用我们对地势的熟知后撤,然后派遣骑兵骚扰他们的物资补给线,并伺机反攻。”

    正说话之间城中各处突然传来几声爆炸声,一行人大惊之下赶忙派人去看,很快有人过来回答,道:“报告,方才中国人的飞机来散了些传单,被我们的士兵举枪开了几枪之后,又来了几架飞机,在城中报复性的扔了些炸弹!”

    众人大惊,尼古拉耶维奇少将也顾不得自己是不是逾越了,连忙追问道:“损失如何?”

    “将军,中国人的飞机只示威性的炸了一轮,只有几栋建筑跟平民被炸伤,损失不大!”

    他松了口气,军区司令官梅耶诺夫也追问道,“中国人的飞机散了些什么传单?”

    他的副官闻言出去一阵,很快拿了几份传单过来,上面用着中俄两国语言,书写着一段简短的话,无非是督促俄军尽快无条件投降,中国保证投降者的个人财产和安全!

    被自己等人瞧不起的中国人用这种傲慢的语气在开战之前就要求无条件投降,梅耶诺夫等人都是气得青筋暴跳,克洛维耶夫上校上前抓起一份撕得粉碎,他冷哼一声,“这些傲慢的中国人,想学日本人挑衅俄罗斯的威严,他们会付出代价的!”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二十一章 日本

    中国跟俄国互相宣战了!

    作为密切关注着中国跟远东局势的国家,日本,这个妄图在欧洲爆发后第一时间侵占中国青岛,并借此机会向中国山东省及华北地区扩张自己影响力的国家。因为未曾料想到中国新政府的抵抗决心,在14年的那一场冲突之中,日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两个精锐陆军师团战死中国,短短两三个月的直接或间接冲突中日本为之付出了高达五千四百余万日元的军事拨款,种种的种种都导致14年那场冲突之中的日本差点陷入财政破产。明治维新几十年来的成果险些付诸流水。

    所以,14年如果没有列强调停,日本的选择也只有两条路,即冒着财政破产跟国内民众爆发革命的危险继续同中国交战;以及主动做出让步退出与中国的战事,权力应付欧战带来的发展机遇。所以说,欧美列强诸国的调停,说白了也是给了日本一个下台的台阶。

    这几年来日本一直都在密切关注着中国,对于自己这个得罪的够惨的老邻居这两年的快速发展,日本是抱着敌视加恐惧的目光,自14年以来看着它一点一点的发展起来,并且越来越强大。

    放弃欧战的大好机会重新与中国开战,用战争掣肘中国的发展。日本国内这种观点才刚冒出来,就被理智派压了下去。自欧战开始以来,日本三年间对外出口九亿多日元,连续三年实现财政盈余。不算日本从德国手中强占的中太平洋地区的岛屿,仅仅靠着对外出口日本便赚取了多达四亿多的战争分红。日本国内各阶层现在都从欧战中享受到了红利,工厂大量招工、原材料价格增长,反正有协约国买单,日本自欧战以来国内原本到了爆发边缘的种种矛盾顿时都被民众选择性的忽视了。

    这也是为什么大隈重信内阁能够在签署了那份在日本人看来跟耻辱没什么区别的协议之后,没有立刻遭到日本国内倒阁的原因。

    只是日本人也断不可能眼看着中国的发展,他们的确是不想因为开战打断了日本自欧战中继续赚取更多的战争红利。但是这也不代表日本就没有什么手段掣肘中国的发展了,去年的中俄冲突就给了日本以提醒。为了挑起中国跟协约国之间的对立,日本动用了几个他们在满蒙训练了多年的间谍。这几个间谍是日本在日俄战争前便开始谋划的间谍,经过了十几年的培养,不但在满人跟蒙古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而且,他们中刚巧有一人也是俄国人的间谍。

    正是通过这个双面间谍,日本人在经过了几个月的谋划之后,向他下达了指示,由他向俄国跟外蒙高层提议,派兵劫持小皇帝,并趁机从宣统小皇帝那里拿到诏书,以‘名正言顺’的脱离中国而独立。日本独立在中俄之外,对局势看的十分清楚。去年的中俄冲突虽然以俄国的让步宣布告终,但之后的大半年里俄国一直都在为了打压中国跟将蒙古从中国手中分裂出去而准备着。

    而中国这边,现在有了一个强势的统治者,显然也不可能坐视俄国人的行动。一旦俄国人再次做的更加过火,中俄之间冲突激化的可能性很大。

    不得不说,日本人的确是算到了一切。

    正如他们所想的,俄国一直都在为将外蒙从中国手中分裂出去而准备着。他们一直都缺少一个合适的借口,以全面介入中国跟外蒙的宗主国跟主权纠纷中。日本人通过他们的双面间谍,向外蒙高层跟俄国人提出了他的计划后,顿时得到了两方高层的亲睐。因为担心受到中国这边的情报组织的关注,经过了大半个月的短暂准备后,接受了俄国训练的外蒙一队士兵在俄国北京领事馆的帮助下成功的避开了驻军的检查,携带武器如入了北京城内。

    然后,五月底他们在北京的那一夜,成功挑起了中国跟俄国之间的矛盾,中俄两国因为外蒙问题陷入全面冲突中后,日本笑呵呵的隐身幕后。一边趁着中国禁止对俄出口大肆向俄国出口更多的物资以赚取欧战红利,一边坐等中俄两国之间的全面冲突,甚至心理巴不得中国因此而受到协约三国之间的全面制裁。

    五相的御前会议,应该就是决定日本国策地最高层的会议了。虽然在这个会议的背后,有着太多的联合、背叛、交易存在。但是当首相、陆相、海相、外相、藏相一起端坐在这里等待着大正天皇出现的时候,气氛还是一片的沉静紧张。

    在大正天皇还没有来之前,井上馨、山县有朋、桂太郎、西园寺公望等等元老都也陆续来到,阵容竟然是出奇的全。

    这些拥有帷幄上奏权,并且在各界拥有深远影响力的元老们才是五相会议背后强大的影子。某些人,甚至大隈重信等外界看来高高在上的日本帝国跟日本政府的掌舵者,其实也不过是他们手中操线的木偶罢了。

    大隈重信坐在他尊崇地首相位置上面,目光有些茫然,作为首相,他是知道今天突然召开的五相会议内容的,更清楚几个元老齐齐出现在五相会议上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14年初的西门子事件弄到了当时被日本国内讽刺为‘海军内阁’的山本权兵卫内阁。当时国际局势不断紧张,山县有朋等元老又因为国民的反对不好公然干涉内阁,最终便推选出了大隈重信这个‘扯线木偶’出面组阁。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旋即对德宣战,虽说海军完成了政府的预期目标,占领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全部殖民地。但是日本陆军却没能完成重任,两个精锐师团在山东遭到中国的毁灭性打击。

    消息传回国内之后,为陆军背了一个黑锅的大隈重信内阁险些被不满的国民跟少壮派军人倒阁。山县有朋虽然不满他私下跟三井财阀的联络,但是陆军刚刚经历了一场失败,加上财政的匮乏让元老们尚需要他为自己背黑锅。最终在大隈重信私下里跟陆军诸元老达成协议,将在任内不但重新第六跟十八师团,还将为陆军增编三个师团,这才获得了连任。

    一口气为陆军重编五个师团,去年大隈重信亮出了他的提案之后,顿时遭到了议会的断然否决。在同议会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游说,并且多次亮出了来自中国的威胁,依旧没能说服议会同意陆军部重编五个师团的提案后。在山县有朋等陆军元老的支持下,大隈在去年4月25日宣布解散国会。

    这次解散议会是元老们期待的压制政友会派系的绝好机会,为此大隈在组阁之后马上着手对地方行政长官进行更迭。在总共同48名地方长官中有13人被罢免,32人变换了任所。大隈还更换了全国各地内务、警察部长,将内相大浦兼武平调改任农商相。他还采取利益诱惑、干涉选举、承诺返回利益等手段从企业界收受大量选举资金,展开“金权选举”。

    在此之上还展开了以大隈重信独特方法为基础的选举运动,比如“车窗演讲”、利用当时新媒体——录音带进行演讲等等。在1915年6月17日进行的选举中立宪同志会获144席,立宪政友会获106席、中正会获36席、大隈后援会获29席,立宪国民党获27席、无党派人士获39席,与解散时相比,同志会增加49席,政友会损失78席而遭惨败。大隈内阁中同志会、中正会、大隈后援会共占据209席,夺得绝对多数席位,完全达到了山县有朋等元老们期待的压制政友会的目标。

    在大选中失败的政友会相继就政府对华政策、大浦兼武内相在确定候选人时收受金钱贿赂、政府干涉选举等问题对内阁提出不信任案,但都因执政党占据多数席位而被否决,反而通过了陆军重编五个师团提案。但是,上届议会时大隈重信的心腹——大浦内相为增加陆军案能获通过而收买十几名议员的事件也被发觉而不得不辞职。

    对元老们来说,压制政友会、重编陆军五个师团兵力的目的都已达到,大隈内阁的御用任务已经完成。在另一个元老们期待的第四次日俄协约与秘密协定缔结后,他们认为已没有必要再为大隈内阁的崩溃踩刹车了。

    大隈重信突然有些觉得悲哀,他为了换取财阀的信任不惜得罪了元老派向财阀跟在野各党派以及银行家靠拢。随后又向海军跟陆军做了妥协,并且为陆军在山东的惨败背了黑锅。小心的游走于日本政治界三大势力之间,他的每一步都十分小心。然而,他苦心经营的政治局面现在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了。

    因为未能如约的完成对三井财阀的承诺,加上他对政友会跟再也各党派的打压、解散议会等等,他已经彻底的得罪了金融实业界。未能说服贵族院增加海军军费,没能给海军争取到建设更多新战舰的名额,让他也失去了海军的信任。陆军这边元老也对他同财阀跟海军的接触不满,也不看好他。尽管自欧战以来在他的精英跟布置之下,为日本赚到了大量的战争红利,依旧不能挽救他在三大势力中跌落的声望。这一次的五相会议明着是讨论如何应对中俄冲突跟日本未来的战略,如果不出意外,对于大隈重信内阁的去留讨论也将是这一次会议的一向。

    所以,在五相会议之前,他已经做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和海军还有他们背后的萨摩派元老一再往返协商,向海军表示将在未来站在海军这边,并为海军争取更多的军费以及造舰名额;通过宫内大臣一再向大正天皇上奏表忠心;而且他还联络了部分仍愿意支持他的财阀,取得了一笔资金,对民间团体,一些知名的在野党进行了贿烙,请他们务必支持自己。他能做地、他可以做的,他都做了。

    但是这段时间来海军的冷漠跟皇室的沉默,都让他感觉到了的第二次组阁恐怕也走到了尽头了。

    尤其最近一段时间来,两年前的青岛惨败又给人重新翻了出来旧事重提。这几天他每次从首相官邸出门,都遭到了大群人的抗议。浪人们还是穿着传统服装带着小太刀在他官邸左右游荡,似乎随时都要诛除这个国贼一样。陆军的中下层军官已经在毫不掩饰的谈论,要是大隈再敢有什么出卖日本地政策,他们将毫不犹豫地以武力来对待!

    这时的大隈,仍然端坐在自己的作为上面,甚至带着点笑容扬着头看着面带微笑的山县有朋元老走进来。

    山县有朋元老给了他一个大有深意的眼神,新陆相寺内正毅早就恭恭敬敬的站了起来向他鞠躬行礼。山县不过摆摆手就坐到他自己地位置上面去了。会场里的气氛紧张而古怪,每个人都用眼神互相交流着。只不过有些人胸有成竹,而有些人则忐忑不安而已,经过这次会议。日本的国策将到底向何方去?

    长廊木板地面传来了一阵杂乱地脚步声响,接着就看见两名皇室随从挑开帘子,肃立在会场的御出入口前,而宫内大臣正本上人最先走了出来,奸细如同太监一般的嗓音响起:“天皇陛下驾到,各官恭迎!”

    在场所有人都哗的一声站了起来,朝大正天皇出来的方向深深的把头低了下去。

    然后就听见木屐踩在地板上的声音,接着大正天皇已经面无表情的在自己高高地位置上面坐了下来。正本上人的声音再一次响起:“礼毕,众卿归座!”

    会场内发出了一阵椅子挪动的声音,所有人都僵硬地坐了下来看着他们的那位天皇陛下。

    大正天皇穿着一身华丽的日式礼服,表情僵硬如同木偶一般。在这些大臣心目中的地位,恐怕也不过如此。他有脑疾,喜欢骑马看阅兵胜过一切。其他来说,倒没有什么特别荒唐地举动。不过他的父亲明治大帝奠定的天皇尊崇的地位,到了他这里已经出现了没落的迹象。最起码,以前的五相会议元老是根本没有资格在没得到明治天皇的批准便私自参加的。

    大隈重信离开自己地座位,走到大正的御座前跪拜下去道:“臣不胜惶恐,在御前召开本次五相会议,实为探讨当前风急浪高之国际局势下,我帝国的国策将为如何。对陛下冒昧犯渎之处,臣思之不胜惶恐!”

    大正天皇仍然一动也不动,只是宫内大臣正本上人喝道:“卿为国之忠良,请于陛下御前召开本次五相会议,望实心国事,无负陛下所托。”

    大隈恭谨的退了回来站在自己的座位前面,目光一遍又一遍的扫视着其他四相,还有那些表情莫测高深的元老的们久久没有开口。

    最后他终于轻轻敲了一下桌子:“自明治大帝御极以来,国势蒸蒸日上,国民团结一心,造就出帝国现在于东亚,于世界之地位与日高涨。但自日露战争获胜以来本国面临几乎长达十年之经济衰退。出口锐减,农业生产形式也不乐观。这种情况直到14年欧战爆发之后才有所改观。欧州爆发全面战事,这本来是我们帝国发展最好的机会!在欧洲列强及美国注意力都集中在欧洲大陆上之时机。我帝国对内充实国力,发展民生,对外推行出口分享战争之红利,历两年之功总算扭转十年之财政危机。天佑我大日本帝国,本次五相会议距离上届已有时日。只因今日远东局势又陷泥潭,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之中国因外蒙问题向露国宣战,中露两国陷入全面冲突之中。值此远东大变之时机,遂重开五相之会议,邀请国内诸位共聚一处,商谈应对之策!”

    他闭口不谈诸位元老不请自来的举动,仿佛是他邀请一般。

    眼神率先看向了藏相,五相之中目前只有藏相跟他尚有盟友关系,多少能为他说些话。

    藏相看到了他的眼神,站起身来先向大正天皇鞠了一躬,方才拿起面前一个文件,宣读起来,“陛下跟诸位贵官,我手上这份文件是统计的自欧战以来我国的变化,请诸位允许我先向各位宣读一番。自14年欧战爆发之后,至今年4月底,我国进出口贸易增加1.79倍,从战前长期的贸易逆差转为贸易顺差,总额累计约5.27亿日元,其中除了偿还到期的外债约6.15亿日元,去年年底前尚有六千万财政盈余。两年来我国工业增长较快,工业生产能力增加1倍以上,实际工业产量增加41%,同期钢和生铁产量分别增长54%跟39%,自给率达到57%和36%。除钢铁外我国工业增长最迅速的还是造船业。1914年我国造船79艘,总吨位8.2万吨,1915年增加到183艘,总吨位17.9万吨。而今年仅前四个月,我国便造船112艘,总吨位10.2万吨,年造船总吨位从战前的世界第六上升到第四。”

    “自欧战开始至今,我国企业实缴资本金额从22.18亿日元增加到33.11亿日元。战前我国背负外债共17.71亿日元,如今帝国所欠之外债已减至9.42亿日元。倘若欧战再能持续两年,则我国必将还清所欠之全部债务!”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二十二章

    藏相的语速很快,虽然能够参加五相会议的都是日本政府高层,多少知道一些这几年来的日本经济跟工业之发展。不过能从他嘴里听到具体的数字,一群人多少面上都是有些笑容。这几年来日本经济的高速发现,在座诸位多少都有些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