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 超陆权强国 > 第438节
    这支庞大的海底狼群一旦无所顾忌,短时间内便将重创协约国及美国的海上力量。

    美国的工业肌肉实在是太强大了,若是能借德国人之手,让美国的一战损失更惨重些,何乐而不为呢。

    国内也有很多的事情分了李汉的精力,国防军在战争中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很多高层将领的指挥意识还停留在单纯的指挥步兵围剿山贼,以及国内的步兵奔袭上。步兵与战车的配合,步兵与飞机的配合,一三式步枪过重、拼刺刀能力太差等等,一场大战暴露出了仓促成军的国防军不少的问题。所幸现在留给他的时间还很多,他来得及去一点点的理平。

    新德里的中、俄谈判依然在不紧不慢地进行着。想快起来也没办法,俄国人不同意将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侵占中国的领土全吐出来。而中国从战争中却占领了比被俄国所占领的领土更大的土地,中国迫切希望能够效仿日本踩着俄国的尸体跻身强国之列。所以,陆征祥更是寸土不让,表现的十分强硬。

    西伯利亚大铁路中国拒绝立刻交还,俄国要求中国必须归还的俄国资产跟租界,也被中国断然拒绝。

    总之,因为双方都不愿意做出关键性的让步,尤其是谈判涉及到数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几乎相当于半个欧洲大小。

    谈判从12月8日一直进行到12月31日,谈判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双方甚至调停的英美两国都感觉到不满意。

    在过去大半个月的谈判中,中国在‘俄国赔款’以及‘战俘食宿及药品’费用两大项上做出让步,答应可以不要。同时中国也在要求俄国向中国道歉并追究主要战争者责任等几项上,承诺可以不做追究。

    俄国人则重申了库朋斯齐答应的,承认外蒙古为中国之领土,承认唐努乌梁海为中国领土,放弃俄国同外蒙签订之《恰克图协议》,承诺不干涉中国内政。同时俄国也愿意放弃《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割占中国西北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南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但俄国人拒绝归还《中俄北京条约》中割占中国的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俄国人的态度十分坚决,盖因此地区不但有着海参崴军港,还有着上千里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这一条是俄国人的底线,他们根本不可能接受,将这块领土归还中国。

    中俄两国之间的矛盾依旧重重,而且虽然互相做出的妥协,也彼此之间都有坚决不让步的底线。

    英美两调停国也为此伤透了脑筋,只能临时建议中俄两国1917年的元旦休息一日,各自向国内报告一下情况,然后与国内进行交流后,在进行第二轮的谈判。

    可惜,他们却没想到的是,元旦这一天里发生了一件改变整个世界的大事。

    新年这一天,俄国革命爆发了!

    俄国的革命绝不是偶然的。

    1916年对于俄国而言绝对是开战以来最难过的一年,这一年中,俄国工人因为持续的减薪跟增加工作时间,罢工已经超过180万人次,不但影响到了俄国的军械生产,也令产量本就不足的轻工业品因此减产,严重影响到了俄国国民的生活。由于大片国土丧失和濒临破产的糟糕俄国财政,这一年俄国农业机器产量只有战前的26%,机车、车厢的生产明显减少,机车减少17%,车厢减少12%。机器、车床严重不足,又影响矿石、煤炭、石油开采量的下降。由于缺乏燃料、原料,高炉停火,许多工厂不得不关闭。战前靠进口棉花生产的纺织厂停产,彼得格勒有20%的织机不能开工。在前线,武器、弹药严重不足,每月需要8万支步枪,而俄国只能造出3万3千支步枪。每月需要机枪800支,只能制造制造机枪160支。因为粮食的大量歉收,这一年里,俄国至少有43%的国民处于温饱线以下。

    特别是在‘布鲁西洛夫突破’中,俄国为此损失了百万兵力后。沙皇政府的统治基础就变得摇摇欲坠,只要不是瞎子,谁都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俄国国民,对于沙皇政权的不满跟敌意。皇后阿历山德拉的宠臣、不学无术的巫术师拉斯普京在宫廷日渐得势,利用尼古拉二世对神秘学的恐惧,终于获得了操纵皇室部分的权力,甚至进而要攫取最高军事权力。

    由于皇后的德国背景,被保守派认为是全面屈服于德国的危机根源。11月份,随着拉斯普京派系的远东集团军参谋长普拉托夫上将向中国人耻辱的宣布投降,忍无可忍的保皇派贵族集团在尤苏波夫公爵带领下,刺杀了拉斯普京,企图以此来拯救罗曼诺夫王朝。

    但可惜,贵族团在胜利后作出了最失败的两件事,他们私自联络军方高层,令沙皇大为恐惧。同时他们借此威逼沙皇废除皇后,也令皇后为了自保,向尼古拉二世进献谗言,贵族团被描绘有觊觎沙皇宝座的野心,贵族集团因此遭到残酷镇压。

    而中俄战争的爆发也进一步的动摇了沙皇政府的统治。在中俄冲突发生后,从远东输入的物资因为中国控制了西伯利亚大铁路而彻底断绝,严重威胁着俄国内部的稳定。

    俄国对外采购中,自海参崴经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往俄国的物资一度高达俄国总需求的39%,两个主要供给国分别为中国跟日本。

    失去了来自远东的物资采购,同时东西伯利亚的大片领土失去联系,号称俄罗斯粮仓跟棉库的突厥斯坦区又因为中国跟土耳其的输出革命以及直接的武力干涉,致使俄国失去了其中超过80%地区的控制力。

    随着口粮的不足,物资的短缺。这个寒冷的冬天就成为了压倒俄国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伴随着俄国国内越来越多的冻死跟饿死新闻,这个曾经为自己身为俄罗斯帝国的一员而骄傲的国家,很多的国民在饥饿跟死亡的威胁下,望向冬宫的目光已经毫不掩饰其中的敌视。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七十二章 俄国十二月革命

    作为俄罗斯帝国的最主要对手,德国时时都在关注着对手俄国国内的每一个变化。

    自今年五月,因为俄国插手中国的外蒙古,从而引发的俄国跟远东正在崛起中的昔日大国中国之间矛盾迅速被激化。德国人几乎一直是兴奋的盯着那片远东土地,尽管这个国家仍是君主制的国度,但德国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为了推行自己的全球霸权战略,不知道扶持了多少个革命党。最典型也是最著名的四个莫过于土耳其、中国、墨西哥以及俄国。

    自欧战爆发后,德国高层对于中国的新革命政权说句实话,是以痛恨居多的。尽管这个国家依旧表现的十分亲德,并且主动的庇护了在远东地区的德国人,不使其像日本等国一样,沦为囚徒身份。但是,这个德国在过去的几年里花了大心思跟精力扶持的国家跟势力,高层太过精明了。

    是的,德国高层对于李汉不满越来越多。欧战爆发后,德国一直想把中国拉入同盟国的行列之中,但当时就遭到了断然的拒绝。李汉的理由很简单,这个国家革命才刚爆发几年,国家一直处于战争中,国力消耗的厉害。而且中国四面被协约国包围,日本、俄国领土紧挨着中国,英法两国殖民地也与中国接壤,对于中国人当时的顾虑,德国虽然不爽但也承认,中国若加入同盟国的阵营中,势必将遭到来自协约国的进攻,新政权有被颠覆之危。

    于是,德国对于中国宣布在欧战中中立的态度虽然不支持,但也没有反对过。

    但是随后,中国的动作就让德国十分不爽了。

    在过去两年多的欧战中,协约国至少从中国采购了高达七八亿华元之巨的物资。尽管这些物资都不是武器跟军火这样的直接杀伤同盟国士兵的东西,但大量中国制造的阿莫西林跟物资挽救了不少的协约国士兵。同时因为对中国物资的采购,英法意三国解放了国内的轻工业制造,增加了重工业的生产力。用德国援助建设的工业基础,为协约国生产物资,来打同盟国。

    每每想起这些,德国都懊恼不已。

    但没办法,德国现在已经无力制裁中国。而且,李汉的做法也很正确。国与国之间利益是高于友谊至上的。新生的民国革命政权一穷二白的,什么东西都没有,欧战这么好的发财机会,他们不愿意放弃壮大己身,本身并无错误。

    这种苦闷之中,几年的时间转瞬即逝。终于等到了中俄两国因为外蒙问题交恶,德皇也没有放弃拉拢中国的机会。虽然没有同意加入同盟国之中,但中国却在远东地区,默契的做着盟友应尽的义务。

    六月七月中俄矛盾激化的不可调和,八月战争终于爆发了。中国主动向俄国宣战,数十万军队向俄国在华及在远东的驻军发动进攻,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消灭跟牵制了俄国将近五十万的军队,着实为同盟国减轻了不少负担。

    随后远东秩序大乱,日本趁势起兵吞并了东印度群岛,也让骂了日本两年多的德皇第一次感觉到日本这个国家的可亲之初。是的,因为协约国内部乱了起来,一个协约国成员国吞并了另一个成员国的殖民地,都让德国看到了战争胜利的曙光。

    而随后的局势也向着有利于同盟国的方向发展着,因为远东大量领土的失陷,大西伯利亚铁路被中国控制了数千里,中亚也在中国跟土耳其的联手下,乱的不成样子。俄国这个协约国三巨头中潜力最大但是实力最弱的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国民甚至连吃饭都吃不饱了,终于开始乱起来了。

    当察觉到时机的到来后,德皇兴奋的亲自接见了俄国革命党人的领袖之一列宁。

    他在位于柏林郊区的别墅中向俄国的革命党领袖兴奋道:“先生,贵国的革命时机已经成熟。邪恶的沙皇政府正在用暴政跟残酷的镇压迫害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国民。您有义务也有责任,将俄国从罗曼洛夫王室的手中拯救回来。您应该知道,在过去的几年前,我们伟大且爱好和平跟秩序的日耳曼民族在远东维持了一个国家的革命党,虽然德国现在仍处于皇室的领导中,但未来我们也会逐渐将权力移交给更多的俄国国民,德国是百分百支持革命的国家!”

    “是的,尊敬的皇帝陛下!”此时的列宁尚且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他的身上更多的还是革命者的色彩。尽管他知道德国背后扶持革命党恐怕没安好心,但有远东中国的例子在前,对于德国的资金跟军火援助,他们这些俄国革命党人还是比较感恩的。

    “沙皇的残暴统治,已经令我国至少六千万国民连饭都吃不饱,唯有推翻了沙皇的残暴统治,俄罗斯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德国人愿意出钱出力,资助他回国闹革命,推翻沙皇政府的统治。这在列宁看来的确是个机会,当十一月一日,中俄两国宣布停战和谈的同一天,一艘潜艇护送着列宁回到俄国,在德国人的背后扶持下,一场旨在为了毁灭俄国的大革命将要爆发了。

    很多人都以为俄国的工业实力并不强,实际上这种认知是错误的。俄国或许工业基础薄弱,但也仅仅只是相对于英美法德这四个世界最强工业国而言。实际上,这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并不差,最明显的莫过于这个国家拥有着大量的工人。

    诞生之初的俄国社会党人秉承了当年法国巴黎公社跟中国革命党的经验,将工人阶级和军队作为主要发展的对象。军队因为普遍对沙皇政府跟贵族忠心,社会党人虽然没有放弃发展,但发展势头反而不如受到剥削更严重的工人阶级。

    但俄国革命党人重点发展的工人阶级内部也存在着分裂,布尔什维克派主张彻底的革命,而孟什维克派则与资产阶级立场较为接近,希望通过对国家杜马的改良来缓解内部矛盾,分享政权。

    但是,沙皇拒绝英式的君主立宪,反而对国家杜马进行的大清洗,并逮捕了大量要求君主立宪改革的资产阶级跟孟什维克派社会党人。他下令彼得格勒警察局对革命党人进行逮捕,并威胁要从前线调集军队,彻底消灭闹事的革命党。

    有了德国人支持的列宁回国,使得俄国国内的矛盾趋于激化,11月22日,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厂冲压车间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提高计件工资和召回被解雇的工人。厂方无理拒绝,且以高压手段进行威胁,宣布不定期歇业。罢工是直接受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指挥,罢工扩大到整个普梯洛夫厂。

    11月25日,按军管当局命令,普梯洛夫厂大门紧闭。工人无法入内,便成立罢工委员会,并决定请求其他工人支援。冲突进一步发展为全市性的斗争。11月29日,罢工人数增加到20万。群众从四面八方向涅瓦大街集合,在群众性的罢工、示威游行发展起来后,列宁发表讲话,号召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准备武装起义,并着手策反军队。

    12月6日,彼得格勒罢工转变为总罢工,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大本营所在地莫吉寥夫,接到彼得格勒军区司令哈巴洛夫关于首都局势的报告后,下令对彼得格勒罢工运动实行镇压手段。次日晚,他签署了给哈巴洛夫的电报:“着令于明日京都中的骚乱悉行制止”,沙皇军队连夜逮捕了布尔什维克党彼得格勒委员会委员7人,并布置了弹压兵力。由于事先得到情报,列宁等布尔什维克主要首脑逃脱了追捕。

    12月11日,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郊外开会,列宁经过艰苦的说服,决定发动武装起义,时间定在12月24日平安夜,理由是这一天彼得格勒的驻军跟警察要剧情庆祝活动,戒备会松懈下来。但因为装备不到位和军队策反还需要时间,先后进行两次推迟,最终将时间定位12月31日深夜11点半。

    俄罗斯像中国一样,除公历外,还有古老的民间历法。俄国最早的新年是3月1日,15世纪末期受到拜占庭的影响,俄罗斯又将新年改至每年的9月1日,并一直持续到1699年才由彼得大帝依照西欧各国的传统习惯改为现在的1月1日。

    但是1917年的新年对于俄国而言是有史以来最残酷的一个新年,因为前线战争的失败,国内从出不穷的起义。沙皇尼古拉二世接受了他的皇后建议,下令这一日彼得格勒将举行盛大的欢迎活动,来庆祝1917年新年的到来。

    他下令彼得格勒警察局通知彼得格勒的每一家每一户,告诉所有居民必须在12月31日夜幕降临前用松、柏、枞等常青树装房屋,以示吉祥。并将大街小巷,都会布置得很漂亮。所有的商店和餐厅,都必须在新年前装扮一新,否则要被罚款。并宣布将在城中举行迎接1917年新年到来的庆典,所有的参加者都可以获得食物。

    尼古拉二世丝毫不知道,因为他的皇后建议,大量被武装起来的工人跟被策反的军队以及革命党人堂而皇之的可以在深夜出没于彼得格勒的街道上,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的首脑正是因为他的这一要求,最终将起义时间设在了这一夜的深夜。

    12月31日深夜,成千上万的工人向彼得格勒市中心行进。由于布尔什维克的宣传、组织工作,军队中的大批对沙皇不满的士兵心向革命,加入了革命的行列中。沃伦禁卫团教导队士兵率先起义,杀死教导队队长,然后上街,开往附近的普列奥勃拉任斯基团和立托夫斯基团,实现了初步联合。整理好队伍后,起义兵团开往维堡,同工人会合。驻在维堡区的莫斯科禁卫团教导队进行反抗,阻止士兵参加起义。起义士兵和工人冲进营房,击毙教导队长,夺取了武器,武装了工人。工人和起义士兵夺取了兵工总厂和炮兵总部,缴获4万支步枪、3万支手枪和大量子弹。布尔什维克带领群众向监狱冲击,释放了政治犯,获得释放的布尔什维克立即奔向工人区,参加战斗,参加起义的军人越来越多。

    同一时间,沙皇的大臣们在玛丽亚宫开了最后一次会,但很快就被逮捕了。尼古拉二世企图从前线调回军队来彼得堡镇压起义,但附近的军队已经起义。沙皇的讨伐队被阻拦在半路,即便再坚定的保皇派,也挽救在整个国民心中彻底失去了威望的沙皇政权,军队拒绝向起义者开枪,整个首都掌握在起义者手中。

    1917年1月1日(俄历1916年12月18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以传单形式发表了《告全体俄国公民书》,宣告沙皇制度垮台,首都已经转到起义人民手中;明确工人阶级和革命军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民主共和国,没收地主土地,实行8小时工作制,联合各交战国人民制止帝国主义战争。这份宣言广为传播,在工人和士兵的集会上宣读,但是由于内部认识并不统一,列宁主张的建立彻底的工人阶级政权的意志没有得到足够多的支持,为接下来的二次革命埋下了祸根。

    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取得胜利后,接着在各地迅速展开。

    1月5日,布尔什维克党莫斯科委员会散发传单,号召工人和士兵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支持彼得格勒武装起义。7日晨,莫斯科开始总罢工。游行队伍向红场、市杜马行进。武装的工人把警察撵走,解除他们的武装。在市杜马对面的广场上举行群众大会。布尔什维克号召工人走进营房,同士兵联欢,士兵很快转到革命方面。下午,工人和起义士兵占领了克里姆林宫、兵工厂、火车站、市政府、警察局、电报局等,从监狱里放出政治犯。

    到1月中旬,革命的风潮向四周扩散,整个俄国欧洲八成以上的领土都掌握在起义者手中,赫尔森福斯(即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此时芬兰还在俄国的版图内)的水兵、士兵也举行起义,乃至于在东线与德国对峙的战线上,圣彼得堡武装起义的消息传到前线时,广大士兵立即行动起来,成立士兵委员会,对军官实行监督。农民也欢迎革命,推翻沙皇制度已经给他们带来政治上的解放。他们开始夺取地主的土地,争取经济上的解放。各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广泛地开展起来。

    在罢工和武装起义过程中,圣彼得堡的工人建立了新的政权机关——苏维埃,但是,工人们毕竟缺乏从政经验,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迅速开始接管政权。

    俄国大革命的爆发立刻震惊了全世界,比起兴奋激动的同盟国集团,协约国无疑是更加惶恐不安的。

    因为在本场大革命之中,工人阶级公然打出了两大协约国集团无法容忍的口号,推翻了俄国沙皇的统治。“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联合各国人民结束战争”!

    泰晤士报在1月1日得到了俄国首都彼得格勒爆发大革命的消息后,连夜收回了报纸,重新印制记载,用一种带着悲观跟绝望的语调,写下了这么一句话,“1917年,灾难的一年。原本欧洲上空长明的亮灯不会再亮起了,战争、利益跟仇恨彻底毁掉了这个人类最文明的世界。迈入新年的第一天,我们盟友俄国爆发了革命,尽管新政政权仍未表态,但仅从我国获得的一些情报来看,俄国很可能将结束同德国之间的战争,并退出欧战的泥潭。一旦最糟糕的情况出现,我们的政府不得不面临最糟糕的一幕,西线战场上凭空增加两百七十万之巨的精锐军队。协约国将败!”

    英法两国都因为俄国突然爆发的革命慌了神,震惊了。

    是的,也许在沙皇尼古拉二世尚在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察觉到,俄国的好处。他们拖延俄国要求的贷款,甚至背后捅软刀子,希望通过欧战尽可能的削弱俄国的实力。

    结果,悲剧了。任谁也没有想到,俄国竟然爆发了革命。新生政权在短短的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便几乎完整的接管了沙皇政权的一切,面对这个很可能对协约国带有一定敌意,并且有意退出欧战的新生俄国政权,协约国各国恐慌了,震惊了。

    正在东京跟日本磨嘴皮子,逼迫日本在东印度群岛问题上让步的英国外交大臣亚瑟·贝尔福第一时间接到了俄国革命爆发的消息。于是,英国人哭了,日本人笑了。

    原本已经做出了将在东印度群岛问题上让步,以放弃婆罗洲的控制权给英国,换取英国对日本吞并东印度群岛默许态度的日本政府顿时态度立刻变得强硬。日本南进舰队频繁以打击海盗为名,出没于新加坡外海。日本婆罗洲的军队一改之前克制的态度,巡逻范围多次越过英控区,甚至还跟英国殖民地军队激烈交火数十次,打死打伤英国殖民地士兵数十人。

    于此同时,日本国内激烈爆发讨论,要求退出协约国行列恢复中立国地位,日本首相寺内正毅接见被软禁了两年之久的德国驻日大使,向德国释放友善态度。

    面对日本这个国家很可能将变节,退出协约国行列。英国国内登时掀起了一片惊涛,素来以稳重跟老成闻名的英国政客们慌成了一片,甚至在议会上有主张对日妥协默许日本吞并东印度群岛殖民地,以牺牲荷兰的利益换取协约国体系的稳定,换取日本这个盟友的政客,跟亲近王室的贵族大打出手。

    俄国态度持续不明之下,眼看着欧洲东线战场很可能将结束,英法两国高层除了对美国进一步让步,做出一条又一条的许诺之外,就只能警惕的向俄国新争取释放和善态度,并与之进行接触。而在俄国革命政权态度未明之前,他们被迫做出妥协。

    1月21日,亚瑟·贝尔福在东京同日本政府签订秘密协议,英国默许了日本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吞并。日本将重新恢复对协约国的物资出口,并将派出部分舰队前往印度洋地区护航。同时日本向英国承诺,不将雅加达建设成军事要塞,不扩建雅加达军港,南进舰队规模缩减,舰队各主力舰若更换,需提前知会英国,以免引起误会。

    与日本一样获得好处的还有中国,面对一个敌我态度不明的国家。英国跟美国紧急通气之后,两国站在了中国这边,新德里谈判宣布无限期的延后,中国可对现今占领之区域适应暂管,谈判或将在俄国新政权表明态度后。

    1月23日,中华民国外交总长陆征祥等人率使团暂时离开新德里回国。等待英美两国确定了俄国革命新政权的态度后,四方再行商讨谈判。

    至于俄国前沙皇政权派遣的使团,很遗憾,现在已经没人去理会他们了!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七十三章

    “我们赌赢了!”

    李汉兴奋的挥舞着拳头,民国应该是最关注俄国大革命,同时也是受到俄国大革命影响最大的国家了。

    毕竟去年八月初到十月底,民国刚跟俄国在远东跟中亚地区集结了上百万兵力大打出手。之后两国虽然停止了前线的直接军事对抗,但是想靠谈判保住打下来的东西,不说俄国人会不会同意,只要英国人没糊涂,处于压制民国发展速度的战略,他们也不能坐视中国通过一次对俄战争便实现了崛起。

    如今革命袭来,对于民国而言绝对是好的不能再好的好事了。未来一年内他所领导的民国政府将会对俄国实行坚决的封锁政策,除了酒水跟糖之类的昂贵奢侈品外,绝不会让一点中国制造的生活必需品流入俄国国内。

    俄国革命爆发,沙皇政权被推翻。现在他的俄国战略第一步业已实现,剩下的便是搞垮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让红色苏维埃尽快登上舞台,吸引来自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的仇恨跟注意力。

    不过,李汉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安的。沙皇俄国已经崩溃,原本应该在今年3月爆发的革命提前了两个多月。以此类推,民国再封锁了对俄物资出口后,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倒台速度肯定要比他记忆中的早得多。看来,要先做好准备才行。

    当下拨通了秘书室的电话,“秘书室,通知国务卿、陆军部总长、总参谋长、财政部总长来总统府,就说有要事相商!对了,帮我通知国务院,后天召开1917年第一次内阁全体会议,议题是俄国大革命,要他们做好准备!”

    “今夜召开紧急会议,演习部队外松内紧,准备集结,东线、中线各部队做好作战准备。”

    “是,总统!”

    秘书室很快将他的命令传达下去。

    尽管跟欧洲各国的担忧不一样,但中国也将目光放在了大革命之后的俄国身上,兴奋中不失几分警惕,大家都在等待着革命之后的俄国政府现今的态度。

    然而此时的俄国国内呢?

    尽管只用去了半个月就覆灭了沙皇政权,但是新生的俄国革命党人们却迟迟没能决出新政权,是因为俄国国内出现了变局,即革命成功之后,俄国国内的革命党人迅速分化成为三派,并形成了两大对立政权。

    在罢工和武装起义过程中,彼得格勒工人建立了新的政权机关——苏维埃。还在1月12日早晨,在布尔什维克党维堡区委员会和工人的会议上,依照维·米·莫洛托夫的建议,就成立了工人代表苏维埃发起小组,并以这个小组的名义于当天向全市散发告工人、士兵书,号召建立苏维埃作为革命的政权机关,并指定以芬兰车站为代表的集合点。

    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其中包括国家杜马中的孟什维克代表,劳动派,地方自治局、城市自治机关和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律师,新闻记者,中央军事工业委员会工人小组的成员等,1月12日下午2—3点,到达塔夫里达宫。他们当中一些同工人保持着联系并进行合法活动的代表人物,如国家杜马代表尼·齐赫泽、马·斯柯别列夫、亚·克伦斯基、波·波格丹诺夫、库·格沃兹杰夫、尼·索柯洛夫、伊·沃尔柯夫等,自称是工人代表苏维埃临时执行委员会的成员,并以这个委员会的名义向首都公众发表通告。

    通告立即被印成传单,并在当天的《彼得格勒新闻工作者消息报》上公布。通告说:在国家杜马开会的彼得格勒工人、士兵和居民的代表宣布,他们的代表的第一次会议定于今晚7点在国家杜马所在地召开。所有转到人民方面的军队每1连选1名代表,工厂每1千人选1名代表,不足1千人的工厂选1名代表。

    这是孟什维克跟社会革命党人玩的一个小把戏,他们知道从通告发表到开会只有几小时,许多工人正在街头参加战斗,不能参加选举。而与之相反的,孟什维克跟社会党人在沙皇统治时代都是得到政府点头的合法存在,他们可以通过军事工作委员会“工人小组”、孟什维克国家杜马代表来通知自己的支持者出席会议。

    结果,真正代表革命主力工人阶级的布尔什维克党吃了个大亏。大多数苏维埃代表不是工人直接选举产生的,而是由合法工人组织指派的。布尔什维克成为了少数派,在新政权只拥有少数代表。

    孟什维克、国家杜马代表尼·齐赫泽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劳动派、社会革命党人克伦斯基和孟什维克斯柯别列夫当选为副主席。参加执行委员会的,大多数也都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只是到会议即将结束时,莫洛托夫才赶到塔夫里达宫。经过他的努力,布尔什维克党才有3名代表参加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他们是:亚·加·施略普尼柯夫、彼·安·扎鲁茨基、彼·阿·克拉西柯夫。

    彼得格勒苏维埃政权成立后,为了尽快的接管全国政权,苏维埃离开召开了紧急会议。并在苏维埃第一次会议上决定成立军事委员会,以进一步领导军队的革命运动;同时宣布成立工人民警(赤卫队的前身),以维持首都的革命秩序;成立粮食委员会,以保证首都军民的粮食和其他食品的供应;委派10名专员到彼得格勒各区,建立革命政权;在银行和造币厂设立岗哨,剥夺旧政权对财政金融的控制权;查封反动报纸,出版苏维埃的机关报。

    列宁跟布尔什维克党毫无疑问是在彼得格勒苏维埃政权的控制权争夺中吃了个暗亏的,不过他们也不是毫不反击的拱手让出苏维埃的领导权。

    革命结束后的首都区处于混乱之中,大量忠于沙皇政权的贵族势力跟军队不时妄图复辟给布尔什维克党最好的借口,布尔什维克党借口维持彼得格勒的稳定开始小规模的夺权跟巩固自己的武装力量。

    布尔什维克党人比孟什维克更清楚的认识到,工人阶级跟士兵才是他们的政权保证。为了巩固工人和农民(士兵大多数来自农民)的战斗联盟,布尔什维克主张建立有士兵代表参加的苏维埃。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彼得格勒苏维埃决定作出让步,同意了布尔什维克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