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 军火帝国 > 第131节
    冯玉祥心中只有泣血了,陕北的井岳秀慑于北方军的多次警告,被迫放弃了对他的进一步援助,只能偷偷摸摸送些物资而已,就连军火都难以补给。榆林的步兵师,用的也是北方军制式的武器,口径和东拼西凑起来的冯玉祥部队根本对不上。

    南边的阎老西,不愧为在三个鸡蛋上跳舞的天才,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真正可以支援过来的,却只有微乎其微的丁点物资,还不如他们送来的老坛醋实用。

    已经改称救世军的吴子玉部队,实力恢复强劲,正磨刀霍霍,想再次出兵清剿昔日的战友现在的叛徒。

    因此,得知北伐军暂停北上之后,冯玉祥只觉得全身冰凉,浑身寒颤不已。

    在巴尔喀什湖地区,席卷了中亚的苏军土库曼斯坦方面军,大举推进,一直到锡尔河附近的塔什干和浩罕等地,才停下进攻的脚步,和北方军的驻守部队进行对峙。

    就在苏军中亚部队开始缓一口气的时候,胡景翼的北部军团忽然有了异动。

    大量的北方军空军侦察机飞过中亚上空,肆无忌惮的进行各种侦查拍摄。一个装甲旅和两个步兵旅,开始向前线进行部署。驻守在前沿的部队,忽然出动工兵,清理阻碍突击的各种障碍物和拒马以及地雷等。

    中亚苏军彻底慌了,能够一举夺回中亚已经是竭尽全力了,现在剩下的可战之兵已经不足五六万人,根本不是武装到牙齿的北方军北部军团重兵突击。

    谁也不知道,北方军究竟是怎么想的。莫斯科手忙脚乱地调集部队增援中亚,土库曼斯坦方面军进攻地太顺利了,以至于莫斯科都还没有准备好后续力量。英国人马上开始煽风点火,极力鼓动北方军进攻有产者的天敌苏俄势力。

    伟大的小秃头领袖不是说,战略性转移也是布尔什维克的策略之一吗。莫斯科很快就作出了决定,毕竟他们根本没有做好和北方军全面冲突的准备。当年在伊尔库茨克选择暂停,现在在中亚同样也只能是这个选项了。

    中亚苏军指挥部派人和北方军接触,很快达成了沿着边界线就地停火的协议,方面军代表和北部军团代表在协议书上签字画押。

    沿着边界线停火,而不是控制线停火,就意味着莫斯科默认了1840年边界。这份临时决策之下草草签就的协议,最后成了苏联人无法辩解的划分边界证据。后来莫斯科反悔了,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当初签字的几个高级军官以里通外国的名字枪决,然后矢口否认当初曾经签过这一份协议。

    悲催的是莫斯科万万没有想到,某位军官的后人,居然冒着天大风险秘密保留了当初莫斯科大胡子亲笔签发的密电照片,最后为了给父辈讨公平,而将照片公之于众,再一次揭穿了苏联高层无耻的嘴脸。

    第五十一章 中原逐鹿

    同样舒了一口气的还有北方军。

    在阿拉木图以及乌苏囤积的北方军储备物资,也就勉强够打一场大规模的战役。虚张声势的胡景翼,根本就没有想过在这个时候和苏军狠狠打一战。北方军政府现在已经开始全面收缩财政支出,集中全力应付灾后重建,也没有实力用于中亚有可能的中苏大战。

    胡景翼北部军团的大规模异动,只不过是大本营在下赌注。已经成立有些年头的苏联,其高层的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始终难以捉摸。但是徐永昌等人认为,身为俄罗斯人最大的特点得寸进尺是不会有任何更改的。

    因此在中亚战区,面对无法收拾的伊万诺夫溃局,北方军出手下了一个重注。徐永昌和胡景翼等人,在赌苏军指挥官即使击溃伊万诺夫势力后,必然受到很大损失,既无力也不愿和北方军在短期内进行冲突。

    现在的苏联才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基础水平依然薄弱,除非是用人海战术,否则仅凭苏军现有的装备水平和物资储备,还不足以在完成进攻中亚之后,还有余力进攻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

    只要挑起战争,北方军马上就可以使用首脑遇刺和苏联有关的理由,足以在道义上占据优势。而且在军备上,苏军勉强也不过是十几个坦克纵队,装备的坦克总数量也不过和北方军一个坦克营相当,北部军团可以一股脑投入九个坦克营彻底压垮苏军的坦克纵队,虽然苏联人的所谓kc坦克却是比雷诺ft-17更实用于战场环境。

    无论是苏军,还是北方军,实际上都不想打,也没有实力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作战,只是心中有鬼的苏联人被胆子更大的北方军一下子给咋呼住了。

    中亚伊万诺夫的迅速崩溃,马上敲醒了还在三心二意的远东共和国最高执政官尤登尼奇,就在波斯势力很大的英国人尚且未能帮助伊万诺夫,那么隔着一个大洋的美国人能否有效提供对抗苏联的援助呢?

    远亲不如近邻,远东共和国一边派出特使急美国争取援助,一边立马派人南下,和差点就要各奔东西的北方军重拾友情,非常爽快地提交了大批军火订单。在海参崴花柳巷中流连忘返的耶维奇少将,再一次被迫从温柔乡里爬了出来,坐上颠簸的火车风尘仆仆赶往阶州,代表远东共和国慰问陈安。

    陈安第二次遇刺的消息,自然被下令封锁了。但是那些列强大佬们却都是神通广大,各个都是心知肚明的,虽然不知道是否受伤,却刚好成了耶维奇跑到阶州的最佳借口。

    和苏联人的协议一敲定,陈安终于暂时可以安心养病一段时间了。

    北方军不准备加大军火物资储存,不代表大本营军火库没有生产任务了。光靠兰州机器局的产能,还是一下子不能满足已经决定全部换装成轻装师的救世军所需的。除了军火船不时出现在汉口码头外,轰鸣作响的机车也将一节一节的军火车厢,不停地拉到泾原道的泾川城,然后用汽车转运到西安城里,再重新装上火车过潼关直送郑州。

    吴子玉已经北上进驻郑州,将救世军新整训出来的五个轻装步兵师沿着西安、潼关、郑州、徐州一线摆开,准备迎战冯玉祥和阎锡山的联军南下。

    完全出乎吴子玉的意料,似乎已经惶惶不可终日的冯玉祥部,居然主动向正磨刀霍霍的救世军发起了进攻。中原大战爆发了。

    救世军当初成立的首要战略目标就是拖住拥有黄河天险的山西阎锡山部,主力北上过晋北入绥远,击溃绥远冯玉祥部,形成包围山西的有利态势。

    但是军火生产需要时间,整训部队更需要时间,即使有了汉口保定军校的速成班,也是一下子凑不出这么多有素质的基层军官队伍的。所以吴子玉并没有打算马上向北进攻,只是耐心地积蓄力量。

    可是冯玉祥等不住了。北伐军二次北伐半路暂停之后,绥远的形势愈发恶劣起来,东有安国军不断挤压,南有阎锡山晋军不停抱怨,西边的井岳秀受到严重警告无法公开支援,北更是有着北方军南部军团虎视眈眈。

    地贫人稀的绥远实在供养不了冯玉祥疯狂扩军之后的十几万大军,不要说军火不足,官兵都要饿死了。

    不知冯玉祥是怎么纵横捭阖的,不愿等死的西北军居然再次勾结上了老醋坛子阎老西,主动向救世军发动了攻势。隐隐约约,这次令人惊愕的中原大战后面,不仅有着安国军张雨亭的影子,甚至还有着江南蒋介石的手脚。

    也不知道正忙于和汪精卫以及李宗仁争权夺利的蒋介石,是如何还有精力和物力应酬冯玉祥的,总之西北军这个所谓北伐军的北方革命盟友终于不甘示弱,堂而皇之主动登场了。

    中原大战爆发的时候,已经进入民国十六年秋天。

    这个时候,被冯玉祥先发制人吓了一大跳的救世军,实际上也没有做好作战的准备。在披着尼森公司马褂的北方军政府支持下,救世军只不过完成了五个师的轻装师整编计划,但是充实进大量第一期汉口保定军校速成班毕业士官生的只有一个师。

    从理论上来说,只有这个被吴子玉亲自命名为救世军第三师的部队,才真正具有足够的轻装步兵师战斗力。第三师的番号,也是吴子玉当年北洋六镇的起家部队,号称北洋军最精锐的部队之一,自然有着不同寻常的特殊感情。

    除了第三师,其余的救世军四个师充其量不过是大量加强了重火力的旧时军队而已,守城可以野战不行,打打顺风战可以,要想败中求胜那是绝对是不可能的。

    但是有这种换装后的部队也行呀。冯玉祥的西北军比较彪悍,也许比这些师战力略强,但是面对如此强大的火力估计也讨不了好去。而阎老西的晋军,论起战斗力,说不定还不如这四个师呢。

    救世军手头拥有的部队,足有十五个师又五个旅,除了五个旅近四万人主要担负西安、汉口、郑州、信阳等地的守备任务外,至少还可以集中十个师的机动作战力量。可惜时不我待,还没有完成换装任务的救世军,居然只有五个轻装步兵师是拥有足够军械辎重的,其他部队包括五个守备旅都大量缺乏武器弹药。

    不是兰州机器局不给力,只是吴子玉原本想尽可能用自己手头的两个兵工厂产品,以减轻军费开支。

    结果就是冯玉祥的西北军出人意料主动进攻,吴子玉的救世军就非常被动了,只好全部往南收缩,猬集在陇海铁路线附近,准备依靠铁路线的军火补给能力进行长期作战了。

    西北军连上晋军,总兵力至少超过三十万人。西北军缺衣少粮,军械弹药也不足,但是阎锡山的晋军可不是这么寒酸。阎锡山打仗太小气,治理山西却是很有一把刷子。比较有钱的晋军甚至拥有太原兵工厂,可以自己完成大部分的军火补给,也算是国内军阀中兵精粮足的一款另类了。

    焦急地嗓子都有些冒烟的玉帅吴子玉,第一次发现原来西安的铁路没有连通到甘肃的泾川是这么的麻烦。号称陇海路的国内铁路东西向主干线,事实上并没有真正连接到陇南。

    因为甘肃使用的是重轨的标准轨距,而关内的铁轨多是轻轨不说,轨距也和北方军政府的大相径庭。西安至泾川的铁路并没有相连,只好中途用汽车转运了。

    虽然北方军政府拥有足够的汽车,但是依然抵不上火车直接运抵郑州的效益。

    跑到郑州直接坐镇指挥的吴子玉,一边收缩五个轻装步兵师横在徐州至潼关的陇海线上,一边紧急发电报给陈安请求立即加大军火支援力度,同时又试探能否连通西安至泾川的铁路。

    当然铁路不是一日就能筑成的。陈安倒是一口答应了真正连通陇海路的要求,只是这笔费用就需要救世军负责了。

    更多的军火马上从大本营军火车间中运了出来,通过铁路输送到泾川城,加上兰州机器局大批运过来的军火弹药,泾川城里军火辎重很快就堆积如山了。

    驻守西安的救世军得到了吴子玉的命令,非常干脆的放开了所有关卡,让运输军火的车队畅通无阻,一路开到西安火车站。

    为了灾后重建缺钱厉害的北方军政府,先是购买了几只民间运输车队连日连夜抢运,后来眼看泾川火车站都快堆不下了,最后还是不客气地出动了一个军械署下辖的汽车运输旅,直接动用军队载重汽车闯进西安城。

    虽然为了掩饰,所有车辆都用油漆临时刷掉了蟠龙盾徽,运输旅官兵也都换上了便装,但是随车的轻重机枪、迫击炮等火力却一样都不少。

    西安城里的守军哭笑不得的看着这些所谓的民营运输汽车,风驰电掣般在西安和甘肃之间往来穿梭,终究是不敢做出阻拦检查的傻帽举动。反正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除了那五个轻装师之外,西安的守备旅也成了最早换装的一支部队了。

    郑州以北零星的交火越来越多,西北军和晋军联军在石家庄会合后大举南下,几十万军队之间的恶战一触即发。

    第五十二章 陇海攻防

    黄河天险保护了山西易守难攻,同样也限制了晋军的进攻决心,小家子气就是冯玉祥私下里对晋军的评价了。山西有从太原出发经石家庄过济南到青岛的东西向铁路线,而南北向的平汉线和津浦线恰巧分别经过石家庄和济南。

    秘密得到江南蒋介石的资金援助以及京畿地区安国军的支持之后,饿的满脸菜色的西北军马上得以缓过劲来。重新振奋精神,豪情壮志的冯玉祥大手一挥,居然毫不客气地将临时的盟友都搞了一个分封制。

    江南的蒋介石因为手下的北伐军战力惊人,又是冯玉祥的大金主,居然得到了一个所谓的第一集团军称号。冯玉祥的西北军,则被自封为第二集团军。阎老西的晋军和张雨亭的安国军,则成了所谓的第三、第四集团军。

    几个通电一发,蒋介石和张雨亭顿时傻眼了,这不是将秘密结盟直接公诸于众吗?那还有什么狗屁秘密。有些恼火的两人马上都起了别样心思。

    更麻烦的是,冯玉祥居然还沾沾自喜地大发谬论,说是打败救世军后要整肃全国军队,“强壮者编,老弱者遣;有枪者编,无枪者遣;有训练者编,无训练者遣;有革命功绩者编,无革命功绩者遣”,而且大言不惭地认为自己的第二集团军兵员最多,素质最好,训练最精,战功最大。

    这一下就是公开出兵支持冯玉祥的阎老西也坐不住了。

    军阀吗,本质就是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尤其是碰到冯玉祥这种倒戈将军。

    心中亦有不甘的阎锡山,看似豪爽实则心疼无比的支援西北军第一批军火物资后,马上就重新捏紧了钱袋子,不再大规模得支援军火物资了。

    而得到阎锡山的首批军火补给后,志得意满的冯玉祥丝毫没有发觉这些盟友的小心思,依然踌躇满志的领衔担任前线总指挥,亲自指挥十余万西北军和晋军联军主力,沿着平汉线滚滚南下,直扑陇海线枢纽郑州。

    只是久经沙场的吴子玉也不是这么好糊弄的,尤其是冯玉祥当年亦不过是他的手下而已,谁敢说看似处于弱势的救世军会被一触即溃。

    最精锐的第三步兵师直接放在了郑州当面。为了弥补火炮数量上少于晋军的问题,吴子玉将五个轻装步兵师中的除了迫击炮部队之外的炮兵,全部集中到郑州由自己亲自掌握。

    救世军十个营的炮兵,面对晋军对外号称十几个炮兵团实际也不过是十几个营的炮兵,丝毫没有惧色,很快就投入了炮战阶段。

    晋军在打炮战,西北军也不含糊,非常彪悍地向郑州北面防御阵地发起了进攻。

    结果西北军悲催了。冯玉祥万万没有想到,失去了大炮支援的第三步兵师不仅拥有大量的自动武器,更还拥有二十四门82毫米迫击炮。

    过于密集的机枪火力将冲锋的西北军成片成片扫倒在地,而西北军的重机枪则被第三师的迫击炮毫不留情地炸成了碎片,最大射程2.8千米的82毫米迫击炮在临时增强的37毫米步兵炮支援下,甚至还有余力轰击西北军的兵力集结地区。

    一天时间不到,伤亡惨重的西北军被迫停止了进攻脚步。

    看到西北军伤亡如此之大,损失亦有不小的的晋军悄悄停止了炮战,炮弹消耗也实在太大了,而救世军几乎是毫不顾惜地狂射炮弹亦是让晋军大惊失色。

    战场后方,一列火车呼啸着从陇海线上快速驶过,将从连云港运来的大批原材料送进郑州以西的巩县兵工厂。更多的火车或从西安出发,或从汉口而来,或是直接在巩县装车,将大批的军火物资源源不断送抵郑州前线。

    第一次的大规模攻防战,救世军消耗了几乎是当年直奉战争整个战役的子弹和炮弹,让面对山崩地裂也是镇定自若的吴子玉听说后,差点连茶杯都拿不稳。再打一两场同样规模的战斗,第三师居然就会没弹药了,这让玉帅如何不大惊失色。

    当然,只有手榴弹没有什么消耗。因为西北军根本没有能力突破疯狂的火力封锁线,也就无法冲到阵地前沿,救世军又不想出击,手榴弹基本上派不上用场了。

    心急如焚的吴子玉顾不得什么临时调度价的涨幅了,派出副官直接找到还在北方集团汉口办事处的尼森公司代表,只提一个条件,价格多少没关系,只要能够马上提供7.7毫米的机枪子弹以及75毫米的炮弹就行,越快越好。

    汉阳造的7.92毫米圆头弹,救世军自己能生产,可惜却消耗不了这么多。反倒是机枪所需的7.7毫米尖头弹消耗得实在太厉害了,而这种口径子弹,却又是汉阳兵工厂和巩县兵工厂无法大规模生产的。

    至于75毫米炮弹,虽然汉阳和巩县都能生产,但是远远抵不上炮击的速度。至于救世军轻装师配备的37毫米步兵炮,虽然也是部署在城防上,但是因为射程不够,根本没有发挥什么作用,最后都用来支援第三师防守了,炮弹消耗反倒不是很多。

    吴子玉在这边大规模调度军火辎重,在郑州城下碰的头破血流的冯玉祥犹豫再三,还是放弃了攻打坚城郑州的计划,转而袭击郑州至徐州的陇海线中段。

    按照西北军的新计划,既然打不下第三师镇守的郑州,就在陇海路中段进行野战攻势,彻底掐断陇海路往东的运输线。在冯玉祥看来,只要隔断了陇海路,大批原材料补给无法及时送抵巩县和汉阳,足以对救世军的军火生产造成重大影响,以致战局发生有利于西北军一方。

    江浙沪一带已经被蒋介石控制,救世军难以采买到足够的原材料,只有江苏北部的连云港徐州一线因为受到日本人占据的济南青岛威胁,蒋介石的北伐军并没完全控制住,依然可以顺畅采购各种钢铁火药等军需物资。

    吴子玉很快就洞悉了冯玉祥的新部署,虽然第三师防守郑州不能轻动,但是另外四个轻装师却都可以调过来打防御战。

    于是在陇海路兰封商丘一线,数十万大军开始了你死我活的不间断拼杀,战线也是犬牙交错。

    依托身后的铁路线,打定主意只打防御战的救世军明显拥有足够的优势,充分发挥了强大的自动火力,死死地顶住了西北军和晋军的轮番进攻。

    吴子玉也在拖时间。

    从郑州的初战可以看出,配备了强大火力的轻装师,只要基层军官敢战,足以击溃两至三个同样规模的西北军步兵师。只要第二、第三期汉口保定军校军官速成班毕业生充实进队伍,他的手上就立马可以拥有三个具有进攻能力的轻装师,到时候就是救世军的反攻时机了。

    已经将全身家当都压上的冯玉祥却拖不起。时间拖得越久,那些不怀好意的盟友们出蛾子的机会就会越高。

    寒风呼啸而过,冯玉祥已经感受到了似乎离心离德的盟友心思,整天黑着脸。阎锡山提供给西北军的军火援助,已经越来越少,不是找这个借口就是找那个借口。江南的蒋介石此刻和李宗仁也开始兵戎相见,无暇顾及北方还有冯玉祥这个盟友,援助的力度一下子就减少了。京畿的张雨亭因为不愿意签署日本人的一揽子援助计划,自己的财政又恶化得一塌糊涂,也无心对冯玉祥进行支援。

    民国十七年终于姗姗来迟。连咸菜都吃不上的西北军将士,在一次接防晋军的防区时,意外地发现了大量的食品空罐头,再看看依旧脸色红润的晋军将士,不满情绪溢于言表。不经意之间,双方开始了不停的摩擦,甚至大打出手。

    冯玉祥除了在指挥部大骂几声“阎老西原来也不是好东西”之外,丝毫没有办法可言,唯一可行的计划就是强行攻下救世军据守的兰封商丘等城市。救世军的物资供应也是不错的,只要有了缴获足够西北军用上一段时间了。

    腊月的寒风之中,憋了一肚子恶气的西北军,怀揣着冲进城里吃好喝好的美好愿望,突然激发出强大战斗力,在冯玉祥亲自督战之下,居然一口气攻进了兰封城和商丘城。

    救世军的两个步兵师措手不及,被逼出了城市,缩回到陇海线铁路南侧。河南战线顿时全线震动,陇海线随时又被掐断的威胁。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因为一线部队强烈要求,吴子玉在这段时间拼命往兰封和商丘一带运输都是御寒的棉衣,还来不及送来新的弹药辎重和粮食补给。

    结果占领兰封、商丘的西北军将士顿时傻眼了,打开军需仓库,除了获得了一批棉衣之外,居然没有多余的粮食,甚至缴获的大批弹药都是7.7毫米口径的不能通用。

    西北军的将士,要么使用7.9毫米的汉阳造,要么使用7.62毫米的莫辛纳干步枪,都和7.7毫米的英式口径弹药不相符合。

    陇海线即将失守的威胁,让郑州坐镇指挥的吴子玉大发雷霆,再也顾不得郑州防御的问题,集合第三师和大批炮兵部队,就准备向东进攻,重新收复兰封和商丘。

    这个时候,最令人咋舌的一件事情发生了。也许是依然没有得到补给终于失望了,也许是对冯玉祥的霸道作风心怀不满,也许是其他原因,总之就是占领商丘的西北军部队忽然派人和自己的老长官吴子玉联系投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