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 军火帝国 > 第219节
    而北方军大量装备的旧款萤火虫坦克,其76.2毫米口径的十七磅坦克炮,可以击穿914米远的30度角倾斜的110毫米均质钢装甲,相比t-34/85只是略占上风。但是萤火虫坦克的炮塔正面装甲仅为76.2毫米,明显居于劣势。

    唯一能够取得优势的性能,反而是萤火虫坦克的机动能力。

    萤火虫坦克的优异机动能力和简便战场维护能力,是加工明显粗糙的t-34/85坦克所不能比拟的。据说在德军和苏俄红军交战的过程中,有一半以上的t-34坦克都是因为故障被抛弃的。

    在这种情况下,在战场上最短的时间内捕捉到敌人坦克,并发射出最多的精准炮弹,就成了双方坦克大战胜负的关键所在。

    萤火虫坦克转动一周只需要不足十秒钟的精良炮塔转动装置,以及作为少数配备了火炮垂直稳定仪的坦克,使得坦克战中萤火虫坦克占尽了快速反应的优势。

    很快,部署在后方的一个萤火虫坦克营赶了上来,同入侵的苏俄t-34坦克爆发了一场大规模交战。

    半个小时后,入侵的苏俄坦克师遭到重创,损失了超过七十辆坦克,被迫退了回去。而反击的北方军坦克营,也损失了近五十辆坦克,失去了再战能力。

    蹊跷的事情发生了。

    兴许是远东共和国的瞬间覆灭,震惊了白宫的决策者们,美国人对苏俄赤色威胁的恐惧再一次占了上风。

    在满洲里交战的隔天,美国人忽然决定向北方军援助一批新的m4后期型坦克,并且还向北方军推荐一种昂贵的风帽穿甲弹。

    萤火虫坦克是用m4坦克改进的,虽然当初是英国人改的,但是美国人清楚现在的北方军政府有能力在m4后期型坦克上重新完成新款萤火虫坦克改进。

    莫斯科对北方军政府大肆污蔑,再三宣言要向邪恶的北方军发动全面的反击作战,彻底解放深受北方军政府欺压的劳动人民,但是却始终磨磨蹭蹭没有再次进攻。

    北方军不信这个邪,趁着苏俄红军的海军力量根本来不及到达太平洋,马上派出舰船登陆南千岛群岛,狠狠打击了莫斯科所谓远东共和国一切资产都属于苏俄的狂妄叫嚣。

    刚才还在庆祝二战结束的世界各国,一头雾水地看着战云密布的远东地区。西方列强更是屏住呼吸热切期待着这场当年干涉行动的延续战争爆发,即使是暗怀心事主动援助了北方军的美国亦是如此。

    但是苏俄红军和北方军之间的大战最终没有爆发。

    据说莫斯科根据满洲里的坦克战斗结果估计了一番后,被迫放弃了全面进攻北方军的的计划。

    北方军部署在防线后的五个野战军团,各自都辖有两个装甲师,而且步兵师也有一个独立的坦克营,总共可以投入的萤火虫坦克数量就超过三千多辆。

    而在满洲里战斗中,苏俄坦克部队损失比几乎达到了三比二,换言之至少需要投入超过四千五百辆t-34/85坦克才能歼灭北方军的坦克部队。这还是打成平手的情况下,要战胜就需要更多甚至翻倍的坦克了。

    做不到呀。

    最疯狂的去年也就生产了一万一千辆t-34坦克。莫斯科仔细盘算之后,发现苏俄红军为了巩固东欧的占领,不可能再抽调更多的装甲力量投入远东战场了。无论是中亚,还是远东,任何一个方向爆发大战,必然又是一次残酷的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

    现在的苏俄已经是千疮百孔,实在是无力再自行对抗一个类似于德军战力的势力了。美国人私底下的动作,就已经说明苏俄进攻北方军虽然不会有反对者,但是绝对不会有盟友提供各种帮助了。

    北方军同样做了战场技术分析,意外地发现苏俄红军t-34坦克的均质钢装甲质量居然是不靠谱的。

    t-34坦克的装甲虽然达到相应的厚度,但是在击穿测试时却明显低于应该达到的防护能力,这也是在满洲里萤火虫坦克以少博多依然打赢的重要原因。

    总算不再恐惧t-34坦克狂潮了。

    北方军依然决定立即生产改进后的萤火虫坦克,主要的区别就是其炮塔正面装甲厚度达到了89毫米,以及配备了可以在914米远击穿30度角倾斜140毫米均质钢装甲的风帽穿甲弹。

    但是第一个批次上百辆新款萤火虫坦克,却没有用在满洲里或者阿拉木图方向,反而是冲向了北平城。

    蒋光头的部队和救世军部队联手,突然从北平出发,跨过山海关向葫芦岛发动突袭作战。

    除了心中有数的西方列强高层,全世界顿时一片哗然,中国到底是怎么了,外战还没有结束,内战又开始了。

    只是蒋光头和救世军的一些军阀也太小看北方军了,当年的日军华北方面军想了这么多年依然没能主动发起进攻,可见葫芦岛战区的防御强度。

    恼火的北方军,调动了刚刚换装了第一批新款萤火虫坦克的坦克营,配属一个自行火炮营和一个装甲兵营,直接就发动了反击作战。

    当天下午,在漫天飞舞的p-51b战斗机掩护下,这个不足三千人的反击队伍,居然彻底打垮了将近五万人的关内联军,一路追杀到北平城下,甚至来不及腾出手抓获漫山遍野的大群俘虏。

    一天之后,大本营手中最后一支战略预备队,穿着黑色军服的冲锋队作战旅,冲进了已经空虚的北平城里。

    守卫北平城的关内势力,只是象征性地打了几枪,然后就一哄而散了。

    已经搬回洛阳的救世军总部,目瞪口呆地看着北平战事的结果,一片惶恐不安。得意洋洋来到南京的蒋光头,更是一怒摔掉了好几个名贵茶壶,好不容易找到借口送到江北抢地盘的一支部队竟然就这么烟消云散了。

    一周后,看似沉寂下来的救世军老帅吴子玉突然发力,清除了一大批心思迥异的救世军内部军阀团体,彻底整肃混乱不堪的洛阳政权。

    蒋光头这回终于慌神了,大批金元宝洒了出去培养出来的盟友,居然被清除掉了,而且回到吴子玉手中的救世军必然重回北方军的盟友一列,对南京政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山姆大叔见势不妙,赶紧出手助阵了,美国人出面调停。

    北方军再次选择了停战,同意了谈判的条件,给多灾多难的中国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民国三十四年十月,在北方军控制下的北平城,国内各方的艰难谈判正式启动。

    两个月后,作为安定人心、洗脱日本盟友恶名的重要一环,泰国国王从瑞士回到了曼谷,接受了刚刚反正的泰国军政两界效忠。

    同样在这个时候,驻守西婆罗洲的北方军海军一支舰队,在南洋军团也就是昔日的驻印军一部配合下,突然拦截和扣住了前来接送日本战俘回国的大型航母葛城号。

    闻风而动的美国海军,差点和北方军海军大打出手。

    坚决不让北方军海军获得一艘大型航母,是美国人的既定战略,哪怕是一艘解除了所有武装的空壳航母也不行。

    葛城号航母属于日本海军设计的云龙级中型航母,满载排水量达到二万多吨,可以搭载超过五十架飞机,编制舰员一千五百多人。

    北方军和美国海军在南洋对峙长达数月,以至于全世界都看呆了眼睛,苏俄人更是大喜过望。

    最后,北方军以退出朝鲜北部为代价,换取了美国海军放弃追索葛城号航母的要求。

    放弃朝鲜北部的天然屏障,就为了一艘不可预知的空壳航母,究竟值不值得,引起了无论是关外,还是关内都轰动一时的争论。

    但是当这艘被重新武装起来的中型航母在大批驱逐舰的护卫下,出现在上海外海的时候,这些争论立即平息下来,中国有海无防的局面终于被破解了。

    民国三十五年六月,陈安正式宣布辞去北方军大都督一职。此时恰巧是泰国新国王登基的时候,有人在北方日报上刊出一篇文章,再论君主立宪制度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举世一片哗然。

    三个月后,在激烈的争执声中,陈安毫不客气地接受北方军政府各界的劝进,宣布称王,并且在陇南陈家庄建立秦王府。

    南北和谈瞬间破裂了。

    民国三十五年十月,北方军政府完成军政分离,君主立宪正式确立,军队效忠秦王府,政府则完全走政党选举道路,一如泰国的政治体制。

    同月,心灰意冷的吴子玉宣布下野,彻底解散救世军势力。

    大批的救世军成员并不愿意接受北方军政府的领导,选择和南下的犹太人一起移民到了西婆罗洲,兰芳自治领建立,接受北方军的武力保护。

    北方军大举南下。

    在强大的武力面前,遭到四面围攻的南京政权不到一个月崩溃了。

    美国人出动了庞大的海军舰队准备进行干涉,但是面对似乎一夜之间就忽然冒出来的六艘中型航母组成的北方军海军机动作战舰队,最终选择后退了。自然,美国国内强大的反战势力,也极大地扯动了白宫的政策决策,尤其是犹太人还在北方军海军护送下大量涌入兰芳自治领的时候。

    当然,还有更多的犹太人选择去了更古老的故乡,中东。

    民国三十六年,中华民国战后第一届政府正式选举组成,复兴党占尽了优势。

    次年,北方军正式重组,整建制地改编为国防军,但是依然只效忠于秦王府,以避开政党统治的不停摇摆特性,文人为主的国防部主管军费和后勤补给,和军人为主的参谋本部主管训练和战役指挥,互相牵制国防军的各种行动。

    秦王府派驻各个部队的宪兵力量,则监察整个部队的军纪和军功,其前身就是冲锋队作战旅。

    民国四十九年,秦王陈安病逝,其长子继承王位。

    此时的中华民国已经拥有西到巴尔喀什湖,东至库页岛,南至南沙诸岛,北至漠北和唐努乌梁海的广阔地域,除了台湾岛、海南岛等大岛屿外,还占住了千岛群岛南端和苏俄人扯皮不断,同时还扶持建立了兰芳自治领和琉球自治领。

    陈安病逝的当天,葫芦岛大本营军事基地突然发生重大事故,其核心区域发生了大面积垮塌,烟尘散尽之后,一应事物消失得一干二净。

    次日,紧急赶赴葫芦岛准备接手神秘军事基地的新任秦王,瞠目结舌地看着已成废墟的葫芦岛大本营,一脸手足无措的表情。

    谁也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

    陈安去世前,到底跟继承人说了什么,也就成了永远的秘密。

    马莲河畔,一支不愿意成为王族的陈氏家族成员,悄然无声的坐上火车,远赴江南,带路的白发老妇人,是很想回到家乡的北方日报昔日大记者。

    一个故事自此结束了。

    --------------------

    本书首发17k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