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智囊 全TXT > 第155章
    贵妃因而大喜,光宗也非常高兴。

    643、朴恒

    【原文】

    尝有觅亲尸于战场,溃腐不可物色者。高丽臣朴恒父母殁于蒙古之兵,恒从积尸中得相似者辄收瘗,凡三百余人。此亦一法。

    [述评]

    元祐间有大臣某,父贬死珠崖,寓柩不归。既贵,自过海迎取。岁久,无能识者。僧房中有数柩枯骨,无款记。不获已,挈一棺归,与其母合葬。后竟传误取亡僧骨者,方知朴恒有见。

    【译文】

    在战场上认领亲人的尸骨,常会发生因尸首溃澜而无法辨认的困扰。有个高丽臣名叫朴恒,他的父母死于蒙古兵之手,朴桓无法辨认明确,只好将尸首中觉得相似的便予以收葬,结果一共埋葬了三百多具尸体。这也是安慰死者亡魂的一种方式。

    [述评译文]

    宋哲宗赵煦元祐年间有位大臣,年轻时父亲因罪贬至朱崖,不久死于当地,棺柩一直没有运回家乡。该大臣显贵后想迎父棺回乡,来到停棺的寺庙,只见停放着好几口棺木,尸体已成枯骨,也没有姓名记号,于是大臣便随意取了其中一口棺木与他母亲合葬。事后曾经传出他误运了和尚的棺木回家的流言。

    发生这种事后,我们不得不说朴恒的做法有他的道理。

    应卒卷十七

    【原文】

    西江有水,遐不及汲。壶浆箪食,贵于拱璧。岂无永图,聊以纾急?集“应卒”。

    【译文】

    滔滔而逝的西江水,却遥远得不能解燃眉之急。一箪食一壶水,有时比璧玉还珍贵。人生难免有危难,正确的应变,才能化解突发的灾难。

    644、张良

    【原文】

    高帝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上在洛阳南宫,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偶语。以问留侯,对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诛皆仇怨。故相聚谋反耳。”上忧之。曰:“奈何?”留侯曰:“上生平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数窘我。”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则群臣人人自坚矣。”乃封齿为什邡侯,群臣喜曰:“雍齿且侯。吾属无患矣。”

    [述评]

    温公曰:“诸将所言,未必反也。果谋反,良亦何待问而后言邪?徒以帝初得天下,数用爱憎行诛赏。群臣往往有觖望自危之心。故良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耳!”

    袁了凡曰:“子房为雍齿游说。使帝自是有疑功臣之心。致三大功臣相继屠戮。未必非一言之害也!”

    由前言,良为忠谋;由后言,良为罪案。要之布衣称帝,自汉创局,群臣皆比肩共事之人,若觖望自危,其势必反。帝所虑亦止此一著,良乘机道破,所以其言易入,而诸将之浮议顿息,不可谓非奇谋也!若韩、彭菹醢,良亦何能逆料之哉!

    【译文】

    汉高祖刘邦即帝位后,大肆封赏了二十多位功臣。还未封赏的将领,为了争赏而争相表功。高祖住在洛阳南宫时,见将军们常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于是召来张良(字子房,佐刘邦灭项羽,封留侯)询问,张良说:“陛下由平民取得天下,今已贵为天子。但所分封的对象都是旧友,而往日与陛下有仇怨的都遭到诛杀,将军们担心自身的安危福祸,所以聚在一起密谋造反。”

    高祖感到非常不安,问张良有何对策。

    张良说:“陛下生平最讨厌的,而大臣也都知道的人,是谁?”

    高祖答:“雍齿(汉初沛人,从高祖起兵,叛而复归)曾多次让我难堪,我一直想杀他,但因他功劳颇多,不忍心。”

    张良说:“臣以为陛下首先就要封雍齿为侯,那么其他大臣就不会再心存疑虑了。”

    于是高祖封雍齿为什邡侯,群臣高兴的说:“连雍齿都能封侯,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冯评译文]

    温公(司马光,字君实,著有《资治通鉴》)说:“将军们所谈论的未必是有关谋反的事;他们果真有造反的念头,张良也不会等到高祖询问才说。张良只因高祖初即帝位,便以个人的爱憎行赏论罪,造成诸臣不安,所以才忠言劝谏,改变高祖的作风。”

    袁了凡说:“张良为雍齿游说,造成高祖对功臣的不信任,致使日后三大功臣遭到诛杀,未尝不是张良的一句话所种下的祸根。由前者看张良是忠臣,由后者看张良是祸首。我认为刘邦以平民称帝建立汉朝,所有的大臣都是当年并肩征战的伙伴,若人心不安必会谋反,高祖所忧虑的也在此。张良借高祖问话道破高祖心意,所以高祖能轻易接受张良的建议,平息群臣的疑虑,不能不说张良的计谋高明。至于说日后韩信等功臣的被杀,又岂是张良能事先预料的呢?”

    645、孔子

    【原文】

    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自将众趋救火者,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召问仲尼,仲尼曰:“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不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

    [述评]

    贾似道为相,临安失火,贾时方在葛岭,相距二十里,报者络绎,贾殊不顾,曰:“至太庙则报。”俄而报者曰:“火且至太庙。”贾从小肩舆,四力士以椎剑护,里许即易人,倏忽即至,下令肃然,不过曰:“焚太庙者斩殿帅。”于是帅率勇士一时救熄。贾虽权奸,而威令必行,其才亦自有快人处。

    【译文】

    鲁人放火烧积泽,偏偏天刮北风,火势向南蔓延,眼看国境将受到波及。哀公鼓励百姓参与救火,但百姓只愿意驱赶野兽,不愿救火,哀公请教孔子。孔子说:“驱赶野兽任务轻松又不会受到责罚,救火不但辛苦危险,又没有奖赏,所以没有人愿意救火。”

    哀公认为有理。

    孔子又说:“事情紧急来不及行赏,再说凡是参与救火的人都有赏,那么国库的钱赏不到一千人就光了。事到如今,只好下令不救火者一律论罪。”于是哀公下令:“凡是不参与救火者,比照战败降敌之罪;只驱赶野兽者,比照擅入禁区之罪。”命令还未遍及全国,积泽的大火已被扑灭。

    [评译文]

    宋朝贾似道(字师宪,度宗时权倾一时,后为郑虎臣所杀)为丞相时,临安大火,贾似道正在距临安二十里外的葛岭,不断有人到葛岭向贾似道报告临安大火的消息。贾似道说:“等火势蔓延到太庙时再说。”

    不久,有使者报告说火势蔓延已快至太庙。贾似道乘坐小轿,由四名大力士用椎剑护卫,每行一里多路便更换轿夫,所以一会儿便来到太庙前。接着,贾似道命所有人员恭敬肃立,说道:“若太庙被焚,就斩殿帅问罪。”不久,大火便在殿帅率众奋勇扑救下熄灭。

    贾似道虽是奸臣,但他令出必行,行事明快的作风,也有令人欣赏的地方。

    646、刘巴

    【原文】

    备攻刘璋,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刘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价,令吏为官市。”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评]

    无官市则直百钱不能行。但要紧在平价,则民不扰,而从之如水矣。

    【译文】

    刘备攻打刘璋(三国蜀人,初为曹操振威将军,后降刘备)前,曾对士兵宣布:“只要获胜,府库中所有财物都归各位所有,孤王不取一物。”

    战事结束后,兵士们果然纷纷放下武器直奔府库,造成刘备财政窘困,刘备为此烦恼不已。

    刘巴(三国蜀人,字子初)说:“王不必为此事烦恼。先下令铸大钱直百钱,稳定物价,再设立官市,财政问题即可解决。”刘备接纳这建议,几个月后府库充盈。

    [冯评译文]

    不设立官市,那么光铸大钱也不能流通,真正的关键在于大钱的通行能稳定物价,安定民心,因此,其他的政令也能顺利的推展。

    647、黄炳

    【原文】

    嘉熙间,峒丁反吉州。万安宰黄炳鸠兵守备。一日五更探报:“寇且至!”遣巡尉引兵迎敌,皆曰:“空腹奈何?”炳曰:“第速行,饭且至矣。”炳乃率吏辈携竹箩木桶,沿市民之门曰:“知县买饭。”时人家晨炊方熟,皆有热饭熟水,厚酬其值,负之以行,于是士卒皆饱餐,一战破寇。由此论功,擢守临川。

    【译文】

    宋理宗嘉熙年间,峒丁(峒蛮兵)在吉州造反。万安宰黄炳召集军队严密防守。

    五更时分,巡逻兵前来报告峒丁即将发动攻击,黄炳命尉官带兵抵御,可是士兵尚未吃早饭,黄炳说:“你们只管前去御敌,早饭稍后一定送去。”

    接着黄炳亲自率领手下带着木桶,竹筐,沿街敲民家门,说:“知县买饭。”这时正是百姓煮早饭的时候,所以各家都有热腾腾的米饭,黄炳付给他们比市价高出许多的价钱,满载米饭而去。

    前去御敌的兵士都饱餐一顿,也因此打了一场胜仗,黄炳也因这次战功而擢升为临川太守。

    648、赵从善辛弃疾

    【原文】

    赵从善尹京日,宦寺欲窘之,敕办设醮红桌子三百只,内批限一日办集。从善命于酒坊茶肆取桌相类者三百,净洗,糊以白纸,用红漆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