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朝的那些事儿 > 第71章
    但这次不同了,他已经成为了这里的主人。他正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俯视着群臣。虽然这个位置不久之前还属于他的侄子朱允炆,虽然他的即位无论从法律的实体性和程序性上来说都不正常,但有一条规则却可以保证他合理但不合法的占据这个地位。

    这条规则的名字叫做成王败寇。

    朱棣终于胜利了,他接受着群臣的朝拜,这是他应得的,他付出了努力,现在是得到回报的时候了。父亲的身影似乎又在眼前浮现。

    你虽然没有把皇位交给我,但我还是争取到了,凭借我自己的努力。我会用我的行动证明我才是这个帝国最适合的继任者。我不会让你失望的,这个庞大的帝国将在我的手中变得更加强大!我将把你的光辉传扬下去,让所有的人都仰视我们,仰视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

    大明!

    [257]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朱棣坐在皇帝宝座上,俯视着这个帝国的一切,之前那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似乎还历历在目,但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对于那场斗争中的失败者朱允炆来说,政治地位的完结意味着他的人生已经结束了,无论他本人是生还是死。但对于朱棣而言,今天的阳光是明媚的,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在今后的很长时间内,他将用手中的权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富国强兵的梦想。

    这个梦想不但是他的,也是他父亲的。

    证明

    当然在这之前,他必须先做几件事情,这些事情不完成,他的位子是坐不稳的。

    最重要的事情是,他要证明自己是合法的皇帝。

    虽然江山已经在手,但舆论的力量也是不能无视的,自己的身上反正已经被打上了反贼的烙印,没办法了,但至少要让自己的子孙堂堂正正的做皇帝。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使用了两个方法:

    其一、他颁布了一道命令,下令凡是建文帝时代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朱元璋的成例有不同的,全部废除,以老祖宗成法为准,这倒不是因为朱元璋的成法好用。只是朱棣要想获得众人的承认,必须再借用一下死去老爹的威名,表明自己才是真正领悟太祖治国精神的人。

    其二、他命令属下重新修订《太祖实录》,此书已经由建文帝修过一次,但很明显,第一版并不符合朱棣的要求,他需要一个更为显赫的出身,因为类似朱元璋那样白手起家打天下,开口就是"我本淮右布衣",摆出一幅天不怕、地不怕的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人愿意做叫花子的,于是,亲生母亲被他扔到了脑后,马皇后成为了他的嫡母,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后面还会详细叙说。

    此外,他还指示手下人在实录中加入了大量小说笔法的描写,如朱元璋生前曾反复训斥朱标和朱允炆,总是一幅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而对朱棣却总是赞赏有加,一看到朱棣就满面笑容,十分高兴。甚至在他死前,还反复询问朱棣的下落,并有意把皇位传给朱棣。但是由于奸诈的朱允炆等人的阴谋行为,合法的继承人朱棣并没有接到朱元璋的这一指示。于是,本该属于朱棣的皇位被无耻的剥夺了。这些内容读来不禁让人在极度痛恨朱允炆等奸邪小人之余,对朱棣终于能够夺得本就属于自己的皇位感到欣慰,并感叹正义终究取得了胜利,好人是有好报的。

    [258]

    当朱棣最终完成这两项工作时,他着实松了口气,不利于自己的言论终于被删除了,无数年后,这场靖难战争将被冠以正义的名号广为流传。但作为这段历史地见证人之一,朱棣心里很明白在那些篡改过的地方原本写着历史的真实。他把自己的父亲从坟墓里拖了出来,重新装扮一番,以证明自己的当之无愧。

    历史证明,朱棣失败了,他没有能够欺骗自己,也没有骗到后来的人,因为真正的史笔并不是史官手下的毛笔,而是人心。

    功臣

    自欺欺人也好,自我安慰也好,毕竟皇位才是最现实的。在处理好继位的合法性问题后,下一步就是打赏功臣,这可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虽然历来皇帝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大业已成后的功臣,但这些人毕竟在皇帝的大业中投入了大量资本,持有了股份,到了分红的时候把他们踢到一边,是不好收场的。毕竟任何董事局都不可能是董事长一个人说了算。

    这里也介绍一下明朝的封赏制度,大家在电视中经常看到皇帝赏赐大臣的镜头,动不动就是"赏银一千两",然后一个太监拿着一个放满银两的盘子走到大臣面前,大臣谢恩后拿钱回家。大致过程也是如此,但很多时候,电视剧的导演可能没有考虑过一千两银子到底有多重,在他们的剧情中,这些大臣们似乎都应该是在武校练过铁砂掌的,因为无论怎么换算,一千两银子都不是轻易用两只手捧得起来的。在此也提出建议,今后处理该类情节时,可以换个台词,比如"某某,我赏银一千两给你,用马车来拉!"

    以上所说的赏银在封赏中只是小意思,我们的先人很早就明白细水长流的道理。横财来得快去得快,真正靠得住的是长期饭票。在明朝,这张长期饭票就是封爵。

    在那个年代,如果你不姓朱,要想得到这张长期饭票是很困难的,老朱家开的食堂是有名额限制的,如非立有大功,是断然不可能到这个食堂里开饭的。

    具体说来,封爵这张饭票有三个等级,分别是公爵(小灶)、侯爵(中灶)、伯爵(大灶),此外还有流和世的区别,所谓流,就是说这张饭票只能你自己用,你的儿子就不能用了,富不过三代,饿死算他活该。而世就不同了,你死后,你的儿子、儿子的儿子还可以到食堂来吃饭。

    [259]

    但凡拿到这张饭票的人,都会由皇帝发给铁券(证书),以表彰被封者的英勇行为。这张铁券也不简单,分为普通和特殊两种版本。特殊版本分别颁发于朱元璋时代和朱棣时代,因为在这两个时代要想拿到铁券是要拼老命的。

    朱元璋时代的铁券上书"开国辅运"四字,代表了你开国功臣的身份。朱棣时代的铁券上书"奉天靖难"四字,代表你奉上天之意帮助我朱棣篡权。这两个版本极为少见,在此之后的明朝二百多年历史中都从未再版。自此之后,所有的铁券统一为文臣铁券上书"守正文臣",武将铁券上书"宣力功臣"。

    当然了,如果你有幸拿到前两张铁券,倒也不一定是好事。特别是第一版"开国辅运",因为据有关部门统计,拿到这张铁券的人80%以上都会由朱元璋同志额外附送一张阴曹地府的观光游览券。

    此外还附有特别说明:单程票,适用于全家老小,可反复使用多次,不限人数。

    朱棣分封了跟随他靖难的功臣,如张玉(其爵位由其子张辅继承)、朱能等,都被封为世袭公侯,此时所有的将领们都十分高兴,收获的季节到了。

    但出人意料的是,有一个人对封赏却完全不感兴趣,在他看来,这些人人羡慕的赏赐似乎毫无价值。

    这个人就是道衍。

    虽然他并没有上阵打过仗,但毫无疑问的是,他才是朱棣靖难成功的第一功臣,从策划造反到出谋划策,他都是最主要的负责人之一。可以说,正是他把朱棣扶上了皇位。但当他劳心劳力的做成了这件天下第一大事之后,他却谢绝了所有的赏赐。永乐二年(1404),朱棣授官给道衍,任命他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正二品),并且正式恢复他原先的名字--姚广孝。

    此后姚广孝的行为开始变得怪异起来,朱棣让他留头发还俗,他不干,分给他房子,还送给他两个女人做老婆,他不要。这位天下第一谋士每天住在和尚庙里,白天换上制服(官服)上朝,晚上回庙里就换上休闲服(僧服)。

    他不但不要官,也不要钱,在回家探亲时,他把朱棣赏赐给他的金银财宝都送给自己的同族。我们不禁要问,他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

    [260]

    在我看来,姚广孝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其一,他是个聪明人,像他这样的智谋之人,如果过于放肆,朱棣是一定容不下他的。功高震主这句话始终被他牢牢的记在心里。

    其二、他与其他人不同,他造反的目的就是造反。

    相信很多人都曾被问到,你为什么要读书?一般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建设祖国,为国争光之类,而在人们的心中,读书的真正目的大多是为了升官、发财,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但事实告诉我们,为了名利去做一件事情也许可以获得动力和成功,但要成就大的事业,需要的是另一种决心和回答--为了读书而读书。

    朱棣造反是为了皇位,他手下的大将们造反是为了开国功臣的身份和荣誉地位。道衍造反就是为了造反。他的眼光从来就没有被金钱权位牵制过,他有着更高的目标。道衍是一颗子弹,四十年的坎坷经历就是火药,他的权谋手段就是弹头,而朱棣对他而言只是引线,这颗子弹射向谁其实并不重要,能被发射出去就是他所有的愿望。

    姚广孝,一个被后人称为"黑衣宰相"、争论极大的人,一个深入简出、被神秘笼罩的人,他的愿望其实很简单:

    一展胸中抱负,不负平生所学,足矣。

    兄弟

    建文帝时期,朱棣是藩王,建文帝要削藩,朱棣反对削藩,最后造反,现在朱棣是皇帝了,他也要削藩,那些幸存下来的藩王自然也会反对,但与之前不同的是,他们已经无力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