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武夫当国 > 第156节
    第82章,临危受命

    得到了莱因哈特的肯定之后,袁世凯缓缓的点了点头,继而转向段祺瑞问道:“芝泉,如果要收回青岛,你打算如何采取行动?”

    这几乎是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向段祺瑞征询国事意见。之前因为各种矛盾和冲突,袁世凯和段祺瑞的关系陷入低谷,不仅相互之间各有所持不肯让退,甚至在私底下的交情也变得十分冷淡。

    早在德国方面主动提出归还青岛主权时,段祺瑞便带领陆军部开始策划出兵青岛接受主权的详细方案,而随着国际形势的骤然变化,日本与英国的介入其中。尤其是日本昭然若揭的打算侵占青岛,陆军部的方案也适时的做出了一系列变动。

    段祺瑞稍微坐直了身子,不动声色的回答道:“回大总统,陆军部已有确切的军事行动方案。目前我们已经在山东集合了三个师的兵力,分别是山东陆军第一师、第二师和陆军二十八师,不仅如此,在未来的十天时间里,我们还能再从安徽、山西调集三个师的兵力。”

    这时,参议处的一名军官忍不住打断的说道:“单单调集部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英国方面已经再三强调前提,我们是不可能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即便兵力再多也无济于事,更何况还区区只有六个师的兵力。”

    日军两个师团的兵力大约有四万人,中国陆军编制六个师最多只有六万人,当然也有空额的情况,说不定实际情况只有三、四万人。但即便是满打满算的六万人,从武器装备到人员素质都远远不是日本士兵的对手,更何况日本还有强大的海军舰队提供掩护,正面作战显然是没有任何可比性。

    袁世凯同样很关注这个问题,既然下定决心要拒绝日本人提出的要求,那势必要考虑到发生最坏的情况。段祺瑞虽然这段时间一直在做准备,可才调集区区六个师的兵力显然是有些让人失望。

    要想真正不与日本开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军事上有足够的震慑力,让日本知难而退。

    相反,如果在军事上不能展现出足够的实力,日本或许还真会下决心来赌上一把。到时候一旦中日正式开战,不仅无法获得英国军方的支持,甚至还会引发一连串更坏的结果。

    段祺瑞没有理会参议处的军官,也没有在乎袁世凯脸色的变化,继续说道:“此次收复青岛,关键并不在山东一线,而是在辽沈一线。目前日本两个师团的兵力全部集合在旅顺基地,我们收复青岛必然是要在日军出兵之前进驻青岛,到时候日本的威胁只会来自旅顺。所以这段时间陆军部更改了之前的方案,已经将主要兵力部署集中在辽沈。”

    听完这番话,在场众人这才渐渐释然开来。就连袁世凯的脸色也稍有好看,微微的点了点头表示对这样的安排很认同。

    “辽沈一带目前已经部署了多少兵力?”袁世凯问道。

    “陆军第十九师、二十师和二十一师全部已经进入备战状态,但是这三个师是东三省仅有的地方驻军,根据初步的讨论并不适合担任应对旅顺日军威胁的主战部队。”段祺瑞正色补充的说道。

    “那你可有什么其他的安排?”袁世凯继续追问道。

    “就在前天我们陆军部已经想好了详细对策,一则是为了紧急应对来自旅顺的威胁,二则也是出于辽东安全长远的考虑。陆军部决定即刻设立都督东三省军务总署,由徐次长出任此职,负责筹措东三省新增军务大小事宜,并立刻着手编练东三省边防军,加大中央对东三省的军务控制和支持。”段祺瑞郑重其事的说道。

    “临时扩编军队可不利于眼下局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扩编部队不是一朝一日能见成效,正所谓远水不救近火,实非万全之策。”有人忧心忡忡的说道。

    “我自是知道远水不救近火,但是国防之策原本就是长治方能久安的道理,东三省与俄朝接壤,又兼之有满清遗族死而不僵,势力错综复杂。既是要针对旅顺的日本,索性就趁此机会,一步到位,让中央政府的影响力直接深入其中。至于眼前之困难,同样不容小视,陆军部自认为应该尽快从邻近地区抽调兵力曾驻辽沈,直接面对面应付旅顺的威胁。”段祺瑞镇定自若的说道,说完这番话时,他还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坐在下座的袁肃。

    不仅袁肃心中明白,在场大部分人也都很清楚段祺瑞是什么意思。

    在青岛问题上,袁肃确实打算插上一手,可问题是他的盘算是趁机浑水摸鱼,见好就收,而不是成为真正与日本军队正面交锋的部队。尽管看上去是被中央政府寄予厚望,是人民的英雄,又是颠覆近代中国历史的大功臣。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中日之间不会发生真正的武装冲突,最好就是日本知道中国的决心从而知难而退。

    如果日本不肯退让,一旦双方交起手来,那与日军正面相对的部队必然就要承受极大的战争压力。袁肃好歹是有自知之明,他的部队虽然是经过精锐的训练,也保持着日常训练,其战斗力绝对算得上是全北洋军中最好的,可问题是麾下的部队建制不齐全,完全没有任何炮兵单位,同时也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绝对不是装备齐全又有实战经验的日军的对手。

    硬要与日军进行死拼,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用人头来换时间。或许可以将战争拖延到一个月、两个月之后,到时候日军多少也是吃不消,而且因为战事大大超出预期,来自国内的压力也是极大,很可能会选择退兵。

    的的确确是赢得了这场战争,可手里的好不容易攒起来的这点资本则全部赔的干干净净,主力部队大换血,搞不好还会连为数不多的一些将领也搭进去了。获得了中国近百年难得一遇的殊荣,成为民族英雄、国民偶像,可却再也无力参加接下来的北洋大博弈,更别说协助叔父袁世凯巩固帝制。

    第83章,着手行动

    元气大伤,少不了要好几年才能慢慢调养过来。最担心的倒不是时间,而是其他异势力不会给自己调养的时间!

    让袁肃最担心的还不是这些,虽说在临近辽沈的精锐部队只有他在东直隶这一支,总不至于让热河的那些乌合之众开赴到金州。但是段祺瑞摆明是要培植徐树铮执掌东三省,单单这一点就让人认为是有私心。既然是有私心,那么一边是培植嫡系亲信徐树铮,一边打击袁氏唯一带兵的势力,似乎是有言之不尽的用意。

    当然,国难当头,民族大义为先,即便段祺瑞是真的有心打压,他现在也不可能有任何反对的余地。在面对外侮的立场上,自己还是有很清楚的原则和立场,不可避免之时那就勇于去承担责任。抱着侥幸的心理而言,日本也未必敢真的在辽沈与中国开战。

    “芝泉,你莫不是要从直隶抽调部队进驻辽沈吧?那你的意思就是指让袁克礼和朱子芹两个师负责正面应对日本?”袁世凯不动声色的问道,事实上就连他都在考虑段祺瑞的这个安排是否另有内幕。

    “不止是袁会办和朱子芹的两路人马,包括北京和热河两地的部队也都要进入备战。我预计要在辽沈投入至少六个师的兵力,其中要有三个中央师担任主力。”段祺瑞语气笃定,气定神闲的说道。

    “抽调京师卫队,那京师怎么办?”又有人提出了质疑。

    “南苑北苑之前有四个警备师,现如今已经被整编成两个中央师。抽调一个师奔赴辽沈,留下一个师警卫京城,并无不妥。更何况北京乃我民国国都,我国目前与日本是局部地域矛盾冲突,料定日本也不敢派遣舰队直入渤海逼近天津。这不仅是将局部地域的冲突上升到国战冲突,更是对西方诸国在天津势力的直接威胁。日本胆子再大也不至于有这样四面树敌的下策之举。”段祺瑞胸有成竹的说道。

    这一席话是有道理的,在场众人也都能明白这个道理。

    袁世凯在稍微沉思了片刻之后,转向下座的袁肃,极其认真的问道:“克礼,你部人马可能胜任此次重任?这可是关系国家主权的大事,能便能,不能便不能,切不可打肿脸充胖子。稍有差池,即便你是我的侄子也难逃其责。”

    表面上来看似乎这是袁世凯在给袁肃最后选择的机会,也是似是而非的在暗示袁肃量力而为,但事实上当袁世凯说出这番话时,袁肃已然是毫无退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这个中央军的灵魂人物能敢说一个“不”字吗?

    深深吸了一口气之后,袁肃霍然起身,挺直胸膛郑重其事的答复道:“国家大义,袁肃义不容辞。我部中央军第十师与中央陆军第一兵团,愿为辽沈前沿,誓与东瀛小贼对阵到底。东瀛小贼胆敢犯境,来一贼杀一贼,寸土必争。”

    反正都要被逼到前线去了,他现在也顾不上兵团制还没有得到正式批复,索性就趁着这个机会把话先放出去。早先袁世凯答应让自己先行筹备第一兵团,现在当着这么多高级幕僚的面,就是先在他们这些人心里报一个备案,省的到时候拖出去一大堆人马会让中央这边弄得措手不及。

    袁世凯面露欣慰的点了点头,鼓气的说道:“好,很好。克礼你可千万不要让我失望。从现在开始,我便任命袁克礼为东三省防卫统x战总司令,全权负责辽东半岛前敌军务。徐又铮为东三省军务总督办,全权负责组建边防军、省级地方预备役和三省扩编整顿军务事宜。”

    徐树铮站起身来,肃然立正,声如洪钟一般应道:“是,绝不辜负大总统期望。”

    授命罢了,袁肃与徐树铮又齐齐落座下来。

    这时,袁世凯表情愈发显得一丝不苟的严厉,他缓缓站起身来,环顾在场所有人,似感叹又有坚毅的说道:“自鸦片战争以来,我中华民族对抗外侮屡战屡败。今日与诸君会晤与此,商议的是改写我中华八十年耻辱之历史。收回青岛主权,是让国民重拾民族信心,是向环宇彰显我中华国威。此一役许胜不许败。势要让日寇知道,我中华岂是无人乎?”

    会议桌围坐的众人纷纷站起身来,尽管仍然有个别几个同床异梦或者胆小怕事者,可更多的人还是感到热血沸腾、激动不已。对于许多北洋军人来说,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庚子国难都不算是什么深刻的奇耻大辱。唯独不能释怀的就是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败给日本,这一深仇大恨久藏于心。今日因青岛问题而又与日本剑拔弩张,哪怕明知道国家贫弱、军事力量悬殊,可北洋军人宁可血染沙场也要拼尽所有力量来博一次一雪前耻的机会。

    更何况哪怕国力和军力有明显差距,可眼下重在国际局势和国内局势的影响。很明显日本是不敢在这个时候与中国真正一战,因此中国还是很有机会以极小的代价保住青岛。

    国家的荣辱、军人的荣誉以及积蓄多年的民族仇恨,在这一刻点燃了会场大部分人的血液。众人纷纷附和着袁世凯的话,亢奋的高呼着“誓死捍卫国家主权”、“此役必胜”的口号。在这一刻就连袁肃都深有感触,一时将所有顾及置诸脑后,反而为自己能成为前敌总司令感到颇为光荣。

    军事参议顾问会议结束后,关于拒绝日本要求坚决收复青岛主权的消息很快便在总统府传开。这个消息给整个中南海带来一股极其振奋的气氛,没有哪个中国人从骨子里就是卖国贼,而在这样气氛的渲染之下,国家和民族的意识一下子得到了最大化的提炼,所有人都为大总统能做出这样的决定而感到欢欣鼓舞。

    同样还是在这一天,总统府、财政部、外交部、陆军部等几个重要部门分别召开了几次部门内的单独会议,从各个方面对此次收回青岛主权进行各位详细的分析和预测。

    总统府自然是要统筹大局,更要想着如何利用收复青岛一事来过度到推行帝制上面,也要考虑一旦军事行动失败而面临的种种后果;财政部需要为收复青岛提供经费支持,这不仅包括给陆军部的军费拨款,还有给德国人的优待和主权交接之后的各方面善后,总得来算绝不是一个小数字。

    陆军部目前的压力是最为繁重,虽然之前为收复青岛进行了一系列的筹划,但终归因为袁世凯迟迟不决,甚至还一度决定划分青岛中立战区的命令,所以之前的筹划大多是一改再改,并且全部都是笼统的草案、思路罢了。

    眼下时间十分紧迫,按照德国方面的推测以及收买的英国相关人士获得的消息,日军很有可能会在十月初便会向青岛发起进攻。如今都已经快到九月底,剩下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要完成两个地区超过十二师的调动,以及进入青岛的军防交接工作,不可不谓是每个人都要忙到分身才可以。

    在接下来两天里,就连袁肃也要在陆军部帮忙。开完相关的讨论会议,他便成了陆军部的部员,到处协调一些科室、司、处进行一系列军事统算工作。直到九月二十二日这天,他必须赶回滦州主持本部人马开赴辽沈的事宜,这才从陆军部脱身出来。

    此次进京基本上该争取的都争取到位了,帝制建议、兵团建制、青岛问题的态势等等,唯一出乎意料的那就是个人要奔赴前线与旅顺的日军进行对峙。但是好在这是为国家、民族出力的事情,麾下诸部不管有没有怨言,都必须是义无反顾的接受这项命令,最起码在执行这项命令方面可以得到上下统一。

    不仅如此,毕竟与日军正面对峙的风险谁都清楚,所以中央政府和陆军部为袁肃提供了许多经济和政治上的支持。优先播出了五十万现款,用以中央陆军第一兵团和中央陆军第十师的扩建、开拔之用,又给予了袁肃军事特命全权,可在必要之时自行组建或扩建军队。

    回到滦州的当天,虽然已经是晚上,但袁肃依然召集麾下进行了紧急会议。

    在他动身前往北京的这段时间,关于陆军第一兵团的建制基本上已经完成,各旅、各司令部和直辖单位都形成了基本的系统。之前在北京开会时,他做出的承诺是抽调第一兵团和第十师一同北上,可实际上第一兵团下属的三个旅现在都分布到淮安、淮北、商丘一带,别说自己根本没打算全部调走三个旅,即便想要调动也是非常麻烦的事。

    因此在会议讨论中,司令部这边都一致认为可以暂时只安排第一旅和第十师北上。

    ----------

    【求收藏,求收藏!!】

    第84章,最后谈判

    第一旅好歹也有四千多号人,而且又是袁肃的嫡系部队,外界对只派遣第一旅出阵肯定不会有太多的非议。再加上第一兵团司令部直属的部队也有好几个战斗团,尽管这些战斗团都是新编,炮兵团甚至还没有配备火炮,但在人数上共计有两三千人。与第一旅合计正好有足了八千人,最起码拿出手能好看一些。

    至于第十师目前的扩编工作业已接近尾声,三个旅的人员、武器和装备全部到位,仅仅只是部分新兵还缺乏训练。

    蒋百里提出建议,此次开赴辽沈只是为了警惕戒备旅顺的日军会有动作,而日军未必会在洞悉中国军方动向后立刻发动进攻。毕竟现在事态发展出乎日本方面的意料之外,日本是否会采取下一步行动、下一步行动又是什么,多少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正好可以在这段空白的时间里,在前线位置继续组织第十师和第一兵团新增部队的训练,以弥补训练不足的情况。

    袁肃接受了这个建议,随即开始讨论出兵的时间安排。因为时间紧迫,自然是越快越好,而且到达辽东半岛后还要进行更细微的布防,可以说任务不仅繁重而且繁多。

    经过一番讨论,最终确定九月二十六日便正式启程开拔,第十师先行,第一兵团第一旅后行,其余部队则按照交通上的安排陆续跟进。

    袁肃任命第十师副师长陈文远第一前线司令,最先带领第十师先头部队抵达营口,全权负责前线的布置和后续部队的接应工作。又任命赵山河为第二前线司令,统筹第一旅和兵团司令部直辖的部分营队,组成第二路作战部队配合第十师建立防线。

    此外,他还任命蒋百里为战略后勤总司令,带领直隶军务会办总署后勤部众官员赶赴沈阳,在沈阳设置总后勤大营,负责前线两路作战部队的后勤支援和相关物资、人员、战术的调度安排工作。

    滦州这边军政工作仍然由何其巩留守主持,何其巩要做的不仅仅是大后方的维稳和筹措后勤,同时还要兼顾对前线战争的文化宣传。正好此次针对青岛问题与日军发生矛盾,大可以民族主义和国家荣辱为主题来大造声势。

    有了舆论声势,就有了基层群众的支持,不仅可以极大的美化作战部队形象、抬高袁肃个人民族英雄的形象,更能激发全民热血,诱导民众最大化的支援前线。

    随后袁肃又下达正式命令,全省所有民兵司令部临时改组为动员兵司令部,委任葛金章为直隶省动员兵司令部总司令。

    正如三年前所预想的那样,他从建立军民x联防事业开始,到后来逐步发展成更为健全的预备役,就是为了应对大型战争时的人员补充需要。非战时的民兵司令部用以训练民兵和组织预备役系统,而到了战时就变成动员兵司令部,随时为前线输送后备兵力。

    有了舆论声势的宣传,再加上动员兵司令部的号召,这几年培养起来的民兵很快就能有用武之地。相信举国上下为争取国家利益、雪历史之耻的大气氛烘托下,再加上参加民兵寻来年期间的思想教育,这些民兵们都不会有任何退缩和畏惧。

    进入十月份,天气愈发显出凉意,尤其是在北方,早上甚至都有了一层朦胧的白雾。

    奉天友谊大饭店外的街道上,早已经被一队又一队荷枪实弹的军警戒严,而在大饭店正大门口附近,还有一队身穿黑白相间制服的日本士兵。但是相对于在场更多的中国军警而言,这一队不到一百人的日本士兵,显然犹如汪洋一叶一般孤零零。

    从今天一大早开始,奉天城内的老百姓们就激动的拥到友谊大饭店周边。对于友谊大饭店附近的茶楼、小食摊来说,只怕再没有像今天这样好生意的时候。清晨直到晌午,别说大大小小的座位慢了人员,就连过道、楼梯口、窗户旁也都挤满了人群。

    三天前奉天城便传出消息,日本外务省派出专员联通旅顺司令部的几名高级军官,邀请北洋政府最新委派的驻奉天高级官僚进行一次正式会谈,会谈的内容不为别的,就是针对越来越紧张的青岛问题做出最终的外交讨论。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引得全城的老百姓聚焦于此。

    自从上个月月底,北洋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开宣布将会择期收复青岛主权。

    同时借助此次新闻发布会,澄清之前外界种种传闻、谣言,否认中国外交部与日本方面有进行涉及青岛利益问题的秘密谈判。

    一时间,举国上下为之欢欣鼓舞,不管是一早就支持北洋政府的还是反对北洋政府的人们,都对此次能够收复青岛主权感到大快人心。曾经写过文章公开痛批袁世凯的章太炎,也连发了三篇文章为此举摇旗助威。资深革命党党人还在监狱中的吕大森,以及蔡元培、胡汉民、黄兴等人,也都情不自禁的站出来以各式各样的方式表示支持。

    国内呼声一片高涨,即便有个别几个居心叵测的阴谋份子似乎是害怕北洋政府太过得民心,而挑剔的指出“收复青岛主权本是政府本职,无甚可道”,但是很快这些细微的声音就被更为广阔、更为汹涌的赞佩声所掩盖下去。

    对于今天在奉天友谊饭店召开的中日军事外交会议,全国在获悉消息后都奋勇的发起了声援,一方面是利用声援来给北洋政府施压,省的北洋政府会在最后关头又变卦;另外一方面则是借机向日本方面示威。

    做为最接近事发现场的奉天老百姓们,他们自然更是不甘落后。

    无数学生自发组成队伍,举着抗议日本野心、反对日本侵占青岛、支持国军军事捍卫主权的口号和标语,早早的来到友谊大饭店左右的街道附近站好位置,不遗余力的挥舞旗帜、标志,并且竭尽全力的高声呐喊。

    工商界人士和热心的普通市民们也都跟着学生队伍一起,情绪丝毫不减的进行着推波助澜。甚至还有个别几个大商户特意打出一些大标语,“捐资助军”、“捐物助青岛”、“全力抵x制日货”等等。

    整个友谊大饭店俨然变成了反日情绪集中的最前沿,中国老百姓激昂的情绪如同波涛巨浪一般席卷而来。

    此时,饭店二楼向内的礼堂里,中日双方在该地区最高的主事官员已经全部到齐。

    双方以长桌为界,中方坐在一边、日方坐在另外一边,而周围靠墙的位置则增设了一些幕僚和旁听席,除了各自所带来的一些随缘之外,还有受邀到来的一些其他国家驻奉天领事馆的外交人员。

    袁肃与徐树铮分别以东三省防卫统x战总司令和东三省军务总督的身份居中而坐,一旁还有东三省地方的都督、将军,分别是赵尔巽、张作霖、孟恩远、吴景濂等人,所有人的表情都十分严肃,看着对面日军谈判代表的眼神也都十分严厉。

    日方正中而座的是外务省派赴而来的专员,其旁侧则是日本驻奉天领事馆总领事藤原宏次和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神尾光臣的第一副官昭田平一,其他的则还有旅顺和朝鲜方面派来的一些幕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