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等待哈佛 > 第22章
    民办学校凡是做得好的,都是这样运作的。

    张现在江西的民办高校很多,但真正做出品牌、有良好口碑的不多。作为江西民办高校中的优秀代表,您认为蓝天品牌的内涵是什么?它代表的是一种什么精神?

    于果蓝天精神其实就是实事求是,做得比较扎实、稳当,基本上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然后先人一步,我们没有办法做到先人两步三步,但是努力比人家快一个节奏。蓝天的公众形象、社会口碑,都是比较实在的。我个人也是这样认为,在做人做事,在我们的制定工作方案,都是一个“实”字,不加入过多的水分,几乎就没有水分。我认为蓝天的精神是实事求是,但是也敢于创新。

    张这个创新体现在哪里?

    于果创新体现在很多方面。在民办高等教育方面,我们是和大家一起同期做的,就是我们现在做到给一流企业提供人员。蓝天还是做得比较早,我们的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接受企业的奖学金、助学金资助,一直拿到他们毕业。他拿了企业的奖学金,毕业后就到企业去工作,这就是订单教育,从你进校门,我们就发现、培养你,你出来就到企业去服务。当然这样要三方愿意:企业愿意,学生愿意,学校愿意。当然,学生都是很愿意的,不但可以学有所用,而且还可以解决部分学费的问题。像我们的数控、模具、机电专业几乎是百分之百的订单教育。

    一般“订单”的企业大都效益很好,工资待遇都很高。学生进来就要培养,至少是三年。当然,如果学生毕业不去也可以,只要把钱归还就行了,企业也同意。另外,蓝天在教学管理上比较严格,不让一个不合格的毕业生从蓝天走出去。如果学生不合格,一定要等到合格了才能毕业,要不就劝.

    “关爱弱势群体既是人文精神,也是品牌宣传”

    张大家都知道,蓝天破格录取了成洁以后,陆续招收了各类肢残学生300名之多,受到资助的家庭特困生、身体残疾生和品学兼优生约2600多名,体现了对于弱势群体的关爱,这种人文关怀精神已经成为蓝天的一面精神旗帜。这种精神、品格是不是跟您个人的坎坷经历有关系?

    于果为什么这样做呢?没有谁要求我们这样做,我们是很愿意很主动地去做。虽然我们学费收得也不算高,但是还有很多残疾的、贫困的学生读不起。人总要有一点爱心吧。我们对于社会上的希望小学、抗洪救灾等等,我们也照样参加。但是面对这样一些高中毕业后因为个人和家庭的原因不能上大学的学生,特别是残疾的学生,大学不要他,没有钱更进不了大学。我们觉得办这么一所学校,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残疾人。在现有的资金当中我们也想把它利用好,我们为什么不花那么多钱去做宣传?我把用在宣传上的钱用在他们身上,其实社会也在帮我们宣传。我觉得我们这样做,也是很好的社会形象宣传。

    所以从经济角度讲我们并没有吃亏,从人文关怀角度说我们更有亲情。每个班里面有一两个残疾学生,就会有很多人组成一个小组去帮助他,这样,整个学校助人为乐的风气就形成了。大家相互尊敬,相互帮助,这个是用钱买不到的,也是宣传不来的,是大家用亲身感受的。为什么很多特困的残疾学生投奔到蓝天呢?就是因为蓝天有这么一个好的氛围,蓝天的老师、校长不会歧视他,因为蓝天的校长也是残疾人。

    张我看过很多媒体对您个人的报道,在实现了个人、家庭致富的理想后,您想到了办教育,我想,这个决心也跟您个人的经历有关系。

    于果有关系。我1978年应届高考,超过分数线没有录取,就是因为我的腿不行,没有能进入大学。那个时候学校不多,有很多高中毕业的学生没有能够进入大学。如果说那个时候学校多的话,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挖到第一桶金以后,当时国家鼓励办民办学校,我就想办教育,这个是我想做的事情。办教育能够当事业来做,所以我坚定不移地选择它。

    张您在办教育之前,也经历过很多坎坷。办学以后,最艰难的时期是什么时候?

    于果办学之前呢,大家都不看好。很多人说,你有这么多钱,做什么不好,做教育,你全部投进去以后有没有回报?大家都不理解。后来到办起来了以后,有人另眼相看,也有人说“你办教育,还不是因为赚钱?”,就是他们始终认为人就是想赚钱,其实他们不了解我。不赚钱是不能发展,但是关键是看你赚的钱以后怎么用。如果赚到的钱挥霍掉,用于个人享乐,这就是用得不正确,我把赚来的钱全部用于投入办学,这不是很好的事吗?起初大家不理解,后来呢,大家都理解了。

    张最艰难的时候就是大家都不理解的时候?

    于果是的,现在应该都全部过去了。现在政府都非常支持,你看现在,我已经当了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的时候,我就提出要民办教育法制化,和当时的30多个代表联名提案。江西的中考政治题还考这个:“全国人大代表于果的一个议案,推动了一部法律的诞生,这部法律是什么?”就是中国民办教育议案。这个就是我当两届人大代表中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因为当时只有我一个是来自民办教育领域的,所以我觉得有责任推动民办教育法律化进程,我参加了他们的讨论、发言、起草、立法过程。

    第三部分大美不言于果(3)

    “我只是民办教育的拓荒者和实践者”

    张《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在业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人认为它只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在很大方面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您认为这个法律真正能起到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作用吗?

    于果能起到,事情要一分为二地看。在中国社会的现有状态下,很多事情都有一个认识过程,你想按照某些人的意愿一步到位,这样的要求也是不现实的。因为民办教育在中国还是处于附属地位,中国的教育主导办量还是公办教育。你不能把所有的优惠给了民办学校,公办教育却没有,这个不可能。其实,我们要求的是和公办学校一样的同等待遇。不管学校成分怎样,资金来源怎样,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法律地位应该是一样的。那么过去在法律上,从来没有一部法律是这样写的,《促进法》就写清楚了这一点,我觉得是比较高兴的。其实里面还有很多实际性的东西,包括政府怎么样去支持民办教育。有总比没有好。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什么妥协啊,意义不大啊,因为要从全局看,对整个中国的民办教育来讲,这是一个特别值得庆贺的大事情。

    张蓝天这几年取得这么好的业绩,发展得很快,那么我想每个学校肯定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您认为蓝天的问题在哪里?您的危机感来自哪里?

    于果危机感肯定有,每天都像坐在针毡上,特别是作为校长,在决定应该走哪条路、这条路怎样走时,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如果道路选择出现问题,无疑将会导致全盘皆输,所以首先必须定位明确,我们不会和不如蓝天的学校相比,那样就会放大自身的优点。相反,我们要向强者看齐,和他们比较,就会发现自己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管理上还很欠缺,存在着不科学的方面,不尽人意的地方还很多。还有,师资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缺乏真正的大师,这是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

    张您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什么?是企业家还是教育家?

    于果首先我想说明的是,我肯定不是企业家,也不是教育家。纯粹从企业家的角度来办学,肯定办不好学校;以教育家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我觉得水平还远远不够。我只是民办教育的拓荒者和实践者,面对不同形势,敢闯敢干,敢于探索,敢走新路。

    【蓝天大事记】

    1994年1月3日,由董事长兼校长于果领导的中外合作高级职业学校在南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与外商合作兴办的高级职业学校,是江西第一所实施学历与非学历两种类型教育的民办学校,是江西省首创“学分制”和“奖励基金制”的学校。

    同年1月8日,召开第一次董事会,明确了追求“三型”(即把学生培养成外向型、应用型、复合型的新型人才)与“三特”(即办成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办校方向。

    同年9月4日,被誉为“中国的典子”成洁正式选择了到江西高职就读并来到学校,受到于果校长等校领导和师生的热情接待。学校决定免费为成洁提供食宿。

    1995年1月3日,建校一年以来,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在内的中央和省市新闻单位,对江西高职的新闻报道已超过100件。

    同年4月1日,由江西省残联、团省委和江西高职共同倡导,于果校长捐资40万元,成立“于果扶贫助残教育基金”。

    同年10月新校区破土兴建。新校区地处南昌高新开发区,首期征用土地60亩,总投资1500万元,可容纳学生2000人。

    1996年6月,江西高职原大专部改名为东南进修学院,原中专部定名为江西高级职业学校,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同年9月22日,举行“祝贺成洁同学继续深造座谈会”。成洁同学以平均80分的高分通过了16门功课的国家自学考试,江西教育学院决定破格录取她攻读英语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