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最后一道长城 > 第5章
    时至今日,仍严令前线将士避免同法军正面交锋,在向前线增兵的同时,已派北洋大臣李鸿章和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谈判言和,这种被绑住手脚的仗确实不好打。

    “朝廷一方面派兵入越‘代越守土’,另一方面又怕惹恼了洋人,明令‘不得衅自我开,违者虽胜亦斩’,对前线将士百般掣肘。北宁兵败,败在朝廷的禁令误导了前线将帅,没有积极采取防范措施,以至被动挨打、一败涂地。按理说边关有事,当武将的义不容辞。不过……”华小榄顿了一下,见苏元春仍在倾听,斟酌地说,“同洋人打仗不象剿长毛、平苗乱,战场险恶啊!”

    苏元春忽地想起同治八年湘军在贵州黄飘被暴动的苗民打得一败涂地的旧事。虽然时隔十五年,现在回想起来,脊背上还觉得凉悚悚的。

    清军入关以后,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依然沿袭明代土司制度,州县官员由世代承袭的当地头人担任,称为“土司”,所辖地域称土州土县。贵州苗区多为贫瘠山区,依照清朝定例,规定永不征赋。然而山高皇帝远,威镇一方的土官流官哪管什么定例不定例?各地土司本来就是一手遮天的土皇帝,得到皇上勅封,更加狐假虎威,借着朝廷的权势作威作福,加上朝廷委派的上层官员和土司相互勾结,巧立名目以各种苛捐杂税盘剥百姓,致使官逼民反。咸丰初年,苗人张秀眉在黔东南揭竿而起,各地苗民纷纷响应。因清廷倾尽国力镇压太平军,贵州各地官府尚且不能自保,剿灭苗乱更是力不从心,全省局势严重失控。

    攻占南京、剿灭太平军残部后,清廷调集各省军队镇压暴动的苗民,苏元春随席宝田入黔,统领中军。官军连战皆捷,乘胜追剿,进至黄飘一带,见四周均为高山峻岭,仅有一条羊肠小道可以通行,本应谨慎行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清军将领们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贪功急进,遂以记名提督荣维善为前队,记名按察使黄润昌为后队,苏元春与总兵张宜道、道员邓子垣各率所部居中,一万八千名清兵排成一字长蛇阵沿着羊肠小道鱼贯而行。

    待清军全部进入包围圈,设伏的苗军突然发起进攻,从山上推下滚石檑木,清军猝不及防,乱作一团。数万苗军趁势从山上冲下,弓弩齐发刀剑翻飞,清军死伤无算,黄润昌、邓子垣、荣维善先后死于乱军之中,苏元春胸胁中炮受伤,与部将陈嘉率两千残兵左突右冲,好不容易才攀岩越崖逃出重围。

    席宝田损兵折将,盛怒之下令将苏元春、陈嘉绑赴辕门斩首问罪,经众人求情得免一死,革职留用半年后才因立了新功官复原职。

    华小榄又道:“大帅还记得青龙洞老道长说过的话吧?分灾人的事,是不是……”

    苏元春暗自楞了一下。当年初到贵州镇远,听说当地青龙洞老道长看相算命极为灵验,曾慕名假扮过路商贾微服造访。老道长问过生辰八字,看了手相面相,铁口断定他福不可言,居然还算得出他身怀“擒龙之技”——那位洪天贵福虽说只是条孽龙,而且已经引颈就戮,说来也曾是个称孤道寡的人呀!

    老道长还铁口钢牙地预言他今生仕途顺利,虽然偶有坎坷,但每次都有贵人出现,必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苏元春据此认为,席宝田、陈嘉,以及妻子赵琴都是他命相中的贵人,莲塘一战陈嘉手下留情,让他活下来同大哥一起接受招安,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自从投到席宝田旗下,仅仅几年时间他就当上了记名提督,黄飘大战打得那么惨烈,有陈嘉和他在一起,黄润昌、邓子垣都战死了,自己却能率领两千多残兵奇迹般死里逃生,还躲过了辕门斩首的劫难——如果不是投鼠忌器,怕自己年青美丽的干女儿守寡,席宝田凭什么饶他一命?

    苏元春暗忖,老道长所言自然有理,然而四十而不惑,自己年富力强,还可以把事业和功名推向人生的巅峰。广西前线虽然形势险恶,说不定却是本帅建功立业之地呢。

    “番鬼也是人做的,不是刀枪不入的金刚之体,当武将的谁不想打几场抵御外敌的挣脸硬仗?如果没有风险,那些脑满肠肥尸位素餐的佞官宠臣不打破头争着上阵才怪!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分灾人的事,你们再慢慢查访吧。”

    苏元春说完,站起来走出船舱。边城龙州已经遥遥在望,作为一名即将率领大军驰骋疆场的武将,他感到振奋,这次临危受命,紧急调他增援广西前线,意味着朝廷对他的信任,是天降大任于身。如果没有李鸿章、潘鼎新鼎力推荐,朝廷不可能把他放到这样重要的位置上,他十分感激他们,对于一位交往不深而且属于另一派系的将领寄予如此重大的信赖和期望,的确是很难得的。

    华小榄说的不错,同洋人打仗毕竟不同于剿匪,番鬼船坚炮利,训练有素,比土匪山贼凶悍百倍。这次出关抗法,前途未卜、生死难料啊!自己经历过追剿太平军残部和平定贵州苗民之乱两场大的战事,立下了赫赫战功,挣得一品顶戴和显赫的荣耀,可那都是镇压内乱,和列强还没有真刀真枪干过,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走到今天这一步,来之不易啊!

    既然上天给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就试一试吧,人生能有几回搏?无论战胜还是战败,这场战争都将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他年方四十,是大清武员中比较年轻的提督,而且战功卓著,手下又有陈嘉、马盛治、苏元瑞、黄云高、陈桂林这些能征善战的得力战将,坚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朝廷交给的重任。

    苏元春意识到,他已经与潘鼎新同坐在一辆战车上,一荣俱荣,一耻俱耻。

    国家荣誉是最大的荣誉,国家利益是最大的利益,洋人只认中国,鬼才知道什么湘系淮系,哪次战败议和,割的不是中国版图的地,赔的不是大清银库的款?有哪次只赔苏皖的银子、湖南的地皮?

    第六章三驾马车

    龙州是广西边防重镇,位于镇南、平而、水口三关通往内地的必经之路,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素有“一镇锁三关”之称。广西省城虽设在桂林,为便于前线指挥,抚督两衙均在龙州设立行署,龙州从不起眼的边境小城一跃而成广西前线最重要的后方基地和指挥中心,小小的山城一夜之间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苏元春从亲兵手中拿过千里镜朝码头眺望,只见船来车往、熙熙攘攘,成船的军用物资或在码头下船入库,或转卸到小船通过水路运往越南。

    码头高处一顶临时搭设的简易凉棚下,一名官员也在向这边瞭望。官船渐渐划近码头,苏元春这才看清,那官员着正三品顶戴。清朝省级官员中,提督是武职从一品,巡抚和布政使均为文职从二品,只有按察使为正三品,苏元春心想,这位一定是新上任的广西按察使李秉衡了。

    李秉衡字鉴堂,五十多岁,捐纳出身,却操守甚佳,是官场少见的清廉能干文员。北宁兵败后原广西巡抚连同布政、按察二司均被革职,经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举荐,将李秉衡调任广西按察使,总管广西全边营务处,负责广西抗法前线后勤保障。

    李秉衡迎到江边,作揖道:“熙帅辛苦!下官李秉衡奉琴帅之命特来迎候。琴帅已备好便宴为熙帅洗尘,熙帅请上轿。”

    苏元春下了船,还礼道:“元春何德何能,敢劳臬台大人亲迎。请大人先行。”二人礼让着上了轿,径往巡抚行署而去。

    潘鼎新字琴轩,举人出身,去年九月任湖南巡抚,凳子还没坐暖又调到广西。边情紧急,他不敢耽误,令总兵方友升紧急招募八营鼎字军随同赴边。他知道苏元春是一位智勇双全的悍将,极力向李鸿章举荐,调任广西提督。新调任广西按察使的李秉衡不属于任何派系,表面看来执掌广西军政大权“三驾马车”的权力分配显得不偏不倚,实际上最后决定权还是落在潘鼎新手上。

    巡抚行署设在粤东会馆,潘鼎新闻报,忙到门口迎候,三人相让着进入行署。亲兵们已摆好酒菜,潘鼎新打趣道:“苏军门,本部院和李臬台借花献佛为你洗尘,你可别见笑啊!”

    “借花献佛?”苏元春楞了一下,随即醒悟,潘鼎新是安徽庐江人,李秉衡是奉天海城人,他则是广西永安人,他们用广西的酒菜宴请苏元春,说“借花献佛”倒也有些道理。

    潘鼎新认真地说:“早就听说苏军门是位福将。本部院自知运浅福薄,唯恐辜负了朝廷的厚望,希望能够借助苏军门的福运,了结自己报效国家的夙愿。”

    “什么‘福将’哟?中丞大人取笑了!”

    潘鼎新认真地说:“怎么不是福将?当年你在江西石城力擒伪幼天王和伪干王的壮举,至今还传为美谈呢。”

    见潘鼎新提起自己的光荣历史,苏元春当然引以为豪,却谦逊道:“哪里哪里,那是屙屎落狗嘴——纯属侥幸。”

    “苏军门过谦了!大家都一样的出生入死效命疆场,这个‘侥幸’为什么不落到别人头上?满朝文武谁不说你苏子熙是福将!”

    三人寒喧着,入席坐定。潘鼎新举杯道:“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我们能在南疆共事,也不知是哪劫哪世修来的缘份——用北方人的话说,我们以后就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了。来,为了我们的精诚团结,干了这杯!”

    三人一饮而尽。李秉衡又举起酒杯:“各位大人,为了抗法战争的胜利,再干一杯!”

    两杯过后,苏元春因初到边关,急于了解前线情况,不想饮酒误事,便举起第三杯酒道:“元春建议,今天就喝这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