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最后一道长城 > 第63章
    虽然苏元春失去了耐心,半开玩笑地把这副方子与《红楼梦》里的疗妒汤相提并论,然而出于对老道长虔诚的笃信,赵琴依然一如既往地乐此不疲。

    尽管赵琴服药的姿势不失优雅,苏元春已经习以为常,依然仰在床上摆成个“大”字,想着自己的心事。应即将回法国述职的杜师孟总督邀请,他率领部属对谅山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访问联谊,明天上午将与杜师孟、德裕例行会谈,午宴之后途经同登参观铁路工地,然后返回南关。从对方并非作秀的热情接待中,他明白地感觉到,对方正在主动向他示好。

    这些信息表明,出访前他与苏元瑞、蔡希邠及众幕僚的分析是准确的。多年来双方都在利用各种公开或隐匿、合法或非法的方式明争暗斗,都不愿意主动向对方示弱,坚信把对方拖瘦拖垮才是最后的胜利。十年冷战把双方拖得精疲力尽:苏元春为经费短缺而焦头烂额,正常的军饷经常拖欠,耗资巨大的边防建设费用难以筹措;法方则陷于游勇的泥潭无法自拔,开埠通商、修建铁路进而占领广西市场的战略目标更无从谈起。

    赵琴卸了妆,褪下外衣躺到他肘窝里:“还想公事?”

    “不想了,”苏元春伸手搂紧妻子,“想我们自己的事。”

    “真难得,苏宫保还有想家事的时候,”赵琴半开玩笑地说,“想自己什么事?”

    “等朝廷拨下了银子,债务和底饷填清了,我们垫支的银子也还了,我就请求开缺,同你好好安享晚年。”

    苏元春轻轻叹了口气,时至今日,夫人还没有丝毫动静。他心里掠过一丝遗憾,同时也在反思,难道是自己的问题?要知道,肾亏是中国男人最常见的症候,十位中医准有十一位会这样说。

    赵琴幽幽地问:“这是好事呀,还叹什么气?”

    “没叹气,是深呼吸,”苏元春轻轻揉抚妻子光洁的臂膀,“好了,早点睡吧。”

    渐渐地,赵琴在丈夫的怀抱里发出轻轻的鼾声,苏元春依然望着天花板上精雕细绘的法式图案出神。

    国家利益是最大的利益,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主权,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太平日子,是他办理边防的宗旨,也是同法方交涉的底线。

    李约德事件之后,两国签订了《中法续订中越边界会巡章程》,责成苏元春兼理全边对汛督办,并将苏元瑞调回广西,具体负责对汛事务。对汛是双赢的事,双方在边境对应地点设立对汛处,按照协议规范地开展对汛事务以后,边境治安将会大大好转。现在的游勇太不象话,同会党和土匪山贼混在一起,狼狈为奸荼毒百姓,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是该好好治治了。

    对于修建从越南到龙州的铁路,苏元春却不敢苟同。

    铁路建成以后,一旦再次发生战争,法军将凭籍铁路长驱直入,自己苦心积虑惨淡经营、官兵历尽艰辛建成的边境防线岂不形同虚设?然而朝廷已经旨令成立龙州铁路官局并任他为铁路督办,如果抗旨不从,难免落得邓承修勘界时坚持维护国家主权而被朝廷严词呵责、交部严议的下场,不如……

    苏元春想着想着,渐渐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进了早餐,仍率苏元瑞、蔡希邠等下属同法国官员会谈。

    “昨天下午,苏元瑞将军与德裕先生已就边境对汛事宜进行了友好磋商,在相互谅解的基础上达成了共识,”杜师孟微笑道,“今天下午各位贵宾还要参观同登铁路工地。我想利用上午的时间,同将军阁下交换修建铁路方面的看法。”

    苏元春点头道:“修铁路好呀,有了铁路,人员来往和货物运输更方便了。”

    杜师孟心中暗喜,决定亮出底牌:“按照两国协议和谈判结果,从同登到龙州的铁路将由法国费务林公司负责修建。为了表示帮助贵国修建铁路的诚意,费务林公司同意,签订合同以后,可先预付一部分铁路征地和民工劳务的费用。”

    苏元春眉头一跳:哇,番鬼要给钱!老子正打着瞌睡,枕头就来了,朝廷不拨收容十营游勇的钱,巡抚院也表示无力支付,法国人倒想到了。欣喜之余他又暗生疑窦:番鬼狡黠成性,难道又设下了什么陷阱让老子去钻?

    三思之后他渐渐省悟:对方正在吊他的胃口,如果收了这笔钱,以后铁路谈判岂不受人要挟?不如直接把话挑明:“既然镇龙铁路由中国出资建造,预付款应该由我国朝廷支付,怎么能收你们的款呢?如果贵方真的有诚意解决游勇问题,不如明说这笔钱用于收编游勇,维护边境治安,花起来名正言顺,我也说得过去。”

    杜师孟没想到苏元春如此警醒,一时无言以答。

    苏元春矜持地说:“边境游勇多是打过仗的老兵,久经战阵、悍勇无比,而且仍同边军各营藕断丝连,办了对汛也不顶用。游勇问题不解决,对汛很难办得好。解决好游勇问题固然对我方有利,你们则是最大的受益者。我很想收编这些游勇,但确实没有经费,总不能拿树皮草根养活他们吧?”

    贝利对苏元春的观察没有错,只是没有到位,杜师孟在心里想。这位貌似忠厚的中国将军居然连外交辞令也懒得使用,以军人特有的直爽和精明正面提出如此敏感的问题。

    事已至此,他只能以外交官的方式不失分寸地点到为止:“既然将军阁下确有解决游勇问题的诚意,我们对贵方的困难表示理解,同时愿意在经费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具体有关事宜,我将委托弗朗索瓦先生与阁下的代表进一步商谈……”

    双方就办理对汛、收编游勇和修建铁路等问题初步达成了共识,会谈趋于尾声。杜师孟微微笑道:“将军阁下,有一位朋友十分恳切地请求见你一面,可以吗?”

    苏元春一楞:“谁?”

    杜师孟朝门边的侍从点点头,侍从从门外带进一位金发碧眼的法国人。苏元春看着面熟,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看到他身后的妻女才悟然大悟:是李约德。一个多月不见,大难不死的一家三口都长胖了。

    “谢谢将军阁下救命之恩!”李约德一家站在苏元春面前深深鞠躬,随后拉开早已放在会客厅里一副镶着银边的大幅画框上的蒙布:比真人还大的画像上,苏元春身穿一品官服,胸佩朝珠,手拿玉质鼻烟壶,正坐在椅子上对众人微笑。

    杜师孟笑着解释:“李约德先生为了报答您的救命之恩,重金聘请一位法国著名画家,根据弗朗索瓦先生照片画了您的画像,盛情难却,请您一定收下。”

    “礼重了,礼重了。”苏元春一手抱起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法国小女孩,连连点头。从这家备受磨难的法国人碧蓝色的眼睛里,他看出了知恩必报的真诚。

    第一百章饥不择食

    蔡希邠向苏元春禀报,法方以资助清方收编游勇名义提供的款项已经交迄入库。他警惕地看看门外:“巡抚院对招募游勇的事有些看法,认为游勇与会党狼狈为奸,一旦收编,恐怕后患无穷。再说用洋人的钱招募游勇,是否有些不妥?”

    饥不择食啊!钱虽然不多,但这笔款子简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尽管来路不太地道,手头毕竟宽裕了一些。想到自己身为边将,居然得不到朝廷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不得不接受外夷的资助,苏元春感到悲哀:“如果真是一口黑锅,本帅也不得不背了。谁让他们是我们的旧部呢,难道非要把他们逼反不可?”

    蔡希邠轻声谏道:“库里亏空已达二十多万两,而且还会越滚越多。下官有个主意,不知能否行得通——这是官场惯例,如果换了别人,也会这么做:李约德事件圆满解决,朝廷对大人十分满意,如果趁热打铁向朝廷请拨工程款……”

    苏元春沉思良久,缓缓摇头:“要钱也不能在这个时候——这不成居功自傲要挟朝廷了吗?这种事千万做不得!”有些话他不便出口,身为武将,手握重兵居功自傲是第一大忌,弄不好便会身败名裂,满人朝廷对汉臣汉将素来百般猜疑,此时此刻上这种奏折,难免会有瓜田李下之嫌。

    由于调动部队全力处理人质事件,加上资金短缺,边防建设工程已经停工,重新启动又需要一笔经费。接受了法方以收抚游勇名义资助的几万银两,终于腾出了重启经费,再苦上一年两载,炮台碉台一建成,军路一开通,花大钱的地方就不多了。尽管甲午战败赔款巨大,但从张之洞来信中的口气看,每年追加几万两边防建设款,朝廷还是挤得出来的。

    他决定立即招募五千名游勇编成十营充实各炮台工地,利用边军的廉价劳动力加快防线建设,并委托苏元瑞具体负责,按照两国协议在桂越边境开设了七处对汛所,规范管理边境事务。游勇们得到安置,会党日渐孤立、无可潜身,纷纷亡命内地,边境治安明显好转,边民也重新得以休养生息。

    苏元春手上多了十营,实力大增,边防建设进度明显加快,然而三十营兵勇开销也大,库银再次告罄。通过向巡抚院、收放局借拨公款,向商人借贷息银,共筹得十万余两,又勉强维持了几个月,再也求借无门,只得回家打夫人的主意。

    在一张床上睡了二十多年,赵琴早知道苏家老二是个败家子,贵州三千多亩田产都由她亲手掌管,委托几位侄儿管理,防城的百来亩盐田也是她一手置办,亲自打理。

    苏元春不会理财,却出手大方,下面的人有困难常常出手相助,家乡永安修桥补路也每每慷慨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