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斤老太只是对新人看不惯,年过四十的他却也同时对老人们开始抱怨起来。看看那些老人们,絮絮叨叨、慢慢吞吞,动不动儿女孙男。干什么事都不能坚守到底,碰到该表态的时候总是往后退,该上场的时候总是在那里推三挡四。就没个痛快劲!动不动“我们那时候”,“当初”,“这些当初多容易”等等。没有什么能激起他们的活力!

    不知不觉间变得愤世嫉俗起来,逐渐变得失望起来。他看到,人不如己!而且不仅在思维或激情的任何一方面,甚至在两个方面都远远落在自己的后面。他感到了孤独。一个简单的事也想不明白、交代不清楚。天底下的事好像他一个人干,都会比养着这么多人强!

    唯我独尊的情结,在怨天尤人情绪的浇灌下悄然滋长。过去那种敏锐地从他人身上捕捉东西的学习能力,在开始疏远他。危机还在于,这一切他都不知道。

    大事临头从容不迫,小事小节却大光其火

    中年是个从容不迫的人生阶段,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能够让他押不住阵脚。他经历过了,领教过了,生死关头也走过了,该付出的也付出了,还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没有。他的部下,他的敌人,他的对手、旁观者都不能忽视他的从容。从容,成了他的代名词。任何跟他打交道的生意人,都能够扑面而来感觉到坦荡与真诚。再难达成的交易,经过他蜻蜓点水般地排解,都会向着有利于他的这方面发展。

    可是他碰到小事却压不住火!

    ---------------

    企业家的中年危机与出路(2)

    ---------------

    或许,老板处于发号施令的岗位,有时说话声音就要大一点,底气就要足一点,要毫不犹豫地做出判断。面对市场风险,怕的是无所适从没有判断。属下巴结老板,物质的东西作用不大,意识上无条件地顺从,成为主要手段。有一味顺从的文化铺垫,再配上几顶永远正确的帽子,以及对老板脾气的包容,如果再加点宵小或佞臣的算计,企业家的脾气就很自然地给豢养成型。豢养他脾气的人,执著地要从他身上得到回报!

    只要他身边有小人,只要他身边有奴婢,只要他身边有盲从的人,他就一定在小事上失控,在细节上折腰!

    习惯成就了他,习惯也成了杀手

    那些曾经助其成功的习惯,却正在成为杀手,扼杀他新鲜的第一眼,扼杀他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一个企业家,当年带着十几个人,几万元现金,靠自己的思维,靠战略眼光,靠空前的机会,靠无中生有的创造,建立起了偌大的商业帝国。队伍在庞大———一支2000多人的队伍,每天千头万绪的工作,而他的时间往往被一些无谓的事情所占据!于是他找到了一种办法,这就是所有要跟他见面谈论报告情况的人,都要把自己的想法整理成文字。他最厌烦不经过思考和没有准备的谈话,尤其是跟部下。他有个逻辑,如果你都不舍得花时间把自己的意思用文字表达清楚,见面也没什么好谈的。

    这个习惯,帮他节省了不少时间,提高了不少办事效率,他的团队也在这种碰撞与交流中成长。当然,一起成长起来的,还有另外的东西!

    矫饰造作由此而生。文字是经过人揣摩后的东西,部下首先要揣摩的是老板的心态。于是所有的事实都经过了过滤,事情的本来面目,慢慢地被人淡忘,而那些可以换得老板开心的东西却涌上前台。哪怕是危机事件的转述,也遮盖掉了实情的本原,变成了表示忠心的机会。这有点类似过去的皇帝,没办法,所有的奏章、言词都经过了曲解加工,哪里还有本原!

    新鲜的第一眼从此离他而去。他极大地获得了信息,开辟了信息渠道,可也同时被信息包围。堆成山的文字报告都等着他的处理,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还常常不能准时反馈。结果,他总是急急忙忙地要报告,报告上来了却被其他事情挡住了。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人的眼睛。当然有不少表演,可是透过眼神,人们还是能够抓住一些本质的东西。他被自己制造出来的文山会海给挡住了,挡住了那鲜活的眼睛所表述的东西。

    从观察的角度说,万事万物皆令人欢愉;而从忧思的角度说,万事万物皆令人发憷。他抛弃了观察,留下了忧愁,只能跌进发怵的沼泽。

    经验反对经验,显而易见反对显而易见

    经验反对经验,显而易见反对显而易见。这是中年企业家碰到的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经验是一把锐利的剑,可以刺穿复杂现象的迷雾。可经验同时会成为障碍,而且,它们相互之间并不和谐。

    最常见的经验是“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同时也有“做简单的事,始终如一”的执著;既有“用人不疑”,又有“疑人也用”;既有“择人任势”,放手给经理人运作的经典,又有“一放手就乱”的教训;既有“不用聪明人”,又有“要敢于驾驭聪明人”;既有“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又有“中庸之道”;既有“人性本恶”的管理律条,又有“人性本善”的管理经典。

    经验反对经验,显而易见反对显而易见。这些表面上的矛盾,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现实:碰到事情,他已经没有了专注于一端查找原因、追求生成、试验新鲜的求解之道的内省和耐性,而是在执著地寻求着类比、成例、经验、理论。他没有了投身事物真切地感触事物的激情和乐趣!他的价值,无论是道德方面,还是智慧方面,都不是由外部得来的,而是出自他深藏着的本性。但现在这种本性的考问,这种基于自己理性和情感的独立判断,让位给了一些陈旧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危机。

    他到达了他所想象的高度,却发现没法享受

    年过四十,不知道满足地追求幸福的激情渐渐降温,不幸之惶恐却与日俱增。历经艰苦卓绝,他已经攀登上了令普通人仰慕的高度。可是环顾四周,他发现自己已经被卷入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疯狂竞争,这种竞争的残酷在于只能拼力向前,退出比赛会遭受社会严酷的惩罚。他的宿命就是继续经受生理极限、自然天堑、冷嘲热讽、甚至恶毒攻击。所有幸福皆为虚无缥缈之物,而所有苦难则为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且,还有一种冷寂的孤独!

    他见到太多的黑暗,知道了太多的欺骗。他厌烦了大大小小的阴谋,厌烦了没完没了的应酬,厌烦了碰到人就要泛起自然流露的微笑。他开始羡慕那些无所事事的人,甚至开始感叹乞丐的自由!一个乞丐,可以在吃饱以后,躺在公园的草地上,哼着小曲,悠然自得。而他却不成。在年轻时节,电话铃响后,他立即会精神抖擞,充满喜悦地说:“现在,也许新的机会来了!”然而成年人,同样的情形,他立即会出现惶恐之态:“这家伙真来了!”他知道那些不能算“合乎道德的方式”所潜伏的隐患。

    那些曾经备受他信赖的人,现在却要把他一砖一石垒起来的高山从根上挖空!他必须不断地清除害群之马!旁观者看到了他的凌厉与果断,却不知道他心里流血的滋味。他也曾尝试着醉生梦死,开始琢磨怎么花钱,怎么无为地花钱,怎么为了花钱而花钱。可是,荒唐过后,是更加心慌意乱。于是他寻求刺激,甚至寻求敌人。不是为了商业利益而寻求敌人,而是为了寻找敌人而寻求敌人!他明白,再没有比敌人的存在更能使他保持一种警醒状态的了!

    ---------------

    企业家的中年危机与出路(3)

    ---------------

    危机的根处

    美国人戴西感叹:“亚马逊时间等同于狗年。人类的1年等于狗的7年。在亚马逊的3年,我已经像一个老人了”(《21个狗年———在亚马逊打工的日子》)。中国企业家的时间也等同于狗年。普通人的一年,企业家却相当于耗损着自己7年的能量,以至于疲劳致死时有发生。常人无法理解。他们不是重体力劳动者,没有必要下煤矿,也没有必要去挖土方搞建筑,动辄奔驰、宝马,侍者如云,高档酒店,这是一般人都羡慕的生活,何来疲劳之有?可是,那种心累,有谁说得清楚?!

    企业家的真正危机,不是积劳成疾,也不是思维上的误区,而是精神上的危机。一如我们的社会,企业家正在遭受一场信仰危机。“我是一切的根源”。这个曾经鼓励我们企业家白手起家、克服千难万险的信条,现在却成了我们理解企业家危机的关键。

    老一代企业家李嘉诚,已经完成了这种内里的调整。一种“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价值观,使他把自己的生命跟更广大的世界连通。比尔·盖茨敢笑、敢恨、敢跳,也敢流泪。在印度一个偏僻的乡间小路上,当一些打着赤脚的乡下人,跑过来感谢微软的远程软件解决了偏僻乡下人看病的难题,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时,比尔幸福地哭出声来。生命的意义被印度的乡下人给点醒:“提升人类的福利层次”。有了这样的标杆,我们前边说到的所有的危机,在比尔看来都不成立。而比尔心里锁定的危机,却是我们中国企业家很难领略到的东西。美国总统布什上任后,宣布了1.6万亿美元的减税计划,其中包括计划在2010年前逐步取消遗产税。执行这一计划,美国将每年减少300亿美元的遗产税收入。这对富人是个好消息,可是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索罗斯等120名富翁却联名上书,反对政府取消遗产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