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晚,柴荣与东家颉跌氏喝酒,开玩笑一样说:“算命的人说我日后会当皇帝,果真有那么一天,您想当什么官啊?”商人酒至半酣,见柴荣小伙和自己讲笑,也不怪恼,回答说:“我从商有三十年了,常常在京洛间贩货,很羡慕那些税官坐而获利,他们一天的收入,可以敌我等商贾三个月的利润,太让人眼红了。如果哪天你当皇上,给我个京洛税院使当当就行。”言毕,爷俩儿碰杯大笑。日后,待柴荣登基,老商人颉跌氏还活得挺硬朗,果然被柴荣请入京城做税院使,果然“美梦”成真。

    柴荣虽早年过继给郭威,其生父柴守礼一直活着。柴荣当皇帝后,封生父老柴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这样的荣誉高衔。但是,并非如我们现代人想象得那样,柴荣会封他亲爹当太上皇。古代人最讲“礼”,柴荣的帝位来自其姑父郭威,因此,他自己自然是以郭家的继承人自居,只能认开国皇帝郭威为父。对待生父,礼归礼,敬归敬,但礼仪方面皆是“以元舅礼之”,即当生母(其实是姑母)的哥哥来对待。柴荣称帝时,柴守礼已经退休,在洛阳安享晚年,“终世宗(柴荣)之世,未尝至京师。”确实也只能这样。依据礼仪,柴守礼即使是老国舅,见皇帝也要下拜。但从宗亲人伦孝道方面,他又是当今皇帝生父,亲爹给儿子下跪,于礼也不和。因此,父子俩人自从儿子当了皇上,一直到死,再未见过面。柴守礼本人出身低下,使气骄蛮,六、七十岁的老头子,“颇恣横,尝杀人于市”,甭说,有个皇帝儿子,老混蛋喝多点酒肯定认为天王老子也管了不他。有司上奏世宗皇帝,“世宗不问”,到底只能听之任之。柴荣在五代属于眼里不揉沙子的英主,假如他自己的亲舅舅犯法,说不守会马上下诏推出去砍了。亲爹杀人,只能听之任之。可笑的是,后周王朝的贵显将相王溥、王彦超、韩令珅等人的老爹都在洛阳养老,“与(柴)守礼朝夕往来,惟意所为”,当时,洛阳人给这帮老阿飞起名为“十阿父”,惹不起躲得起。

    早在郭威称帝建立后周的那一年,北汉“皇帝”刘崇就勾引契丹军队进攻晋州,被后周大将王峻带领的大军击溃。契丹军回返晋阳,点算兵马,发现军队已经损失三分之二。怒极之下,契丹主师萧禹厥“钉大酋长一人于市,旬余而斩之。”经此一战,“北汉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役繁重,民不聊生”,当时就有大批境内民众涌逃入后周境内。

    “老实”了几年,听闻郭威驾崩的消息,北汉主刘崇“甚喜,谋大举入冠”,并遣使去契丹搬援兵。见“大侄子”皇帝有求于已,契丹主就派武定节度使杨衮率万余精骑来援。刘崇自率三万精卒,浩浩荡荡,杀入后周国境。

    柴荣帝位还未坐热,刘崇老匹夫就协同契丹人入冠,又惊又怒,忙集朝臣廷议。众大臣皆表示:“刘崇上次入冠大败,势蹙气沮,必不敢亲自统兵入侵。陛下您新登大宝,人心易摇,不宜轻动,应该诏命大将前往抵御。”

    柴荣气盛英武,言道:“刘崇趁我朝大丧之期,轻朕年少新立,有吞并天下之心,此次他必定自来,朕不可不往。”

    别的大臣没敢说什么,太师冯道倚老卖老,固劝世宗皇帝不可御驾亲征。

    “当初唐太宗平定天下,未尝不自行,朕何敢偷安!”柴荣朗言。

    “不知陛下能否为唐太宗否?”冯道泼凉水。

    “以我们大周军之强盛,破刘崇如以山压卵耳!”柴荣又言。

    “不知陛下能为山否?”老冯阴不阴阳不阳又来一句。

    虽然心中不悦,周世宗心内已下决定,对老冯未加理会,执意要亲自出征刘崇与契丹军。同时,柴荣诏令天雄节度使符彦卿(柴荣老丈人)、镇宁节度使郭崇(即郭崇威,为避郭威名讳,改名郭威)、河中节度使王彦超、宁江节度使樊爱能、清淮节度使何徽、义成节度使白重赞等大将各率本部兵马,前往潞州方向奔赴。

    北汉王刘崇没有料到柴荣年青人自己会亲率大军前来。他伙同契丹大军,过潞州(今山西长汉)不攻,引兵南向,想直趋中原直克汴梁。当夜,北汉、契丹联军在高平(今山西境)屯军。公元954年4月20日,刘崇一觉醒转,才知道周世宗亲统军队已经行到近前,并受到后周前锋军的猛烈进攻。

    北汉军虽受小小挫折,并无大碍,刘崇指挥军队慢慢后撤,退往巴公原(今山西晋城附近)。周世宗惟恐北汉主力就此不战而退,忙下令诸军急行军集结准备总攻。由于后周大将刘词的后军未至,军中疑惧,将士怯战。周世宗“志气益锐”,命白重赞、李重进统左军居西,命樊爱能、何徽统右军为东翼,又命向训、史彦超二人为中军,与北汉军对阵。北汉军当然不是软蛋,“颇严整”,刘崇自己居中军,猛将张元微居东翼,杨兖的契丹军为西翼,虎视耽耽。

    周世宗亲自乘马临阵督战,只有他姐夫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率一部禁军护驾。

    由于周军的后军未至,人数上明显少于北汉、契丹联军。关键时刻,刘崇后悔召契丹兵助战,对左右将领说:“根据经验,我认为周军很容易被消灭,我们汉军一军即可破敌,不仅能完全消灭周军,还可让契丹人心服。”诸将纷纷点头。于是,刘崇派军使对契丹主将杨兖说:“周军现已与我们汉军对阵,形势大明,不烦契丹军士助战,请您率军登高观战,欣赏汉军如何奋勇杀敌”。杨兖是百战将军,回劝北汉主刘崇不要轻敌,但既然对方不让自己的军士参战,他也乐得其便,慢移军阵,给北汉、后周军打仗腾地方。

    本来天刮北风,忽然转刮南风,北汉的枢密使王延嗣让司天监官员劝刘崇说:“此刻正乃决战之时。”文臣王得中扣马劝谏:“风势转吹我军,万不可轻出。”刘崇大喝,“我意已决,老书生勿妄言,再胡说就杀了你!”言毕,他令旗一挥,指示张元微东翼骑兵发动进攻。

    北汉大将张元微乃出名的骁勇猛将,其属下骑兵战斗力极强,因此,合战不久,周军大将樊爱能、何徽就“引骑兵先遁,右军溃。”后周右翼步兵没马逃不快,“千余人解甲呼万岁,降于北汉。”此时,周军形势万分危急,刚刚开仗,右翼军就被对方干掉,等于是卸掉了一只臂膀。“帝(周世宗)见军势危,自引亲兵犯矢石督战。”硬着头皮,不上也得上。只要柴荣战马一掉头,周军必败不可。

    宋太祖赵匡胤当时还只是张永德鞍下一名禁军中级将校,他向同伴大呼:“主危如此,吾辈怎能不誓死以战!”同时,他还对张永德讲:“贼兵气骑,力战可破。您指挥手下神箭手登高为左翼,我率军为右翼,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于是,二人各将两千兵,分别进战。这两大将军“身先士卒,驰犯其锋,士卒死战,无不以一当百。”后世史书多言宋太祖英勇,其实大多是宋臣拍自己老板马屁,假若周世宗拍马先遁,再有二万个赵匡胤也不顶事。此外,周朝的禁军将校马仁瑀、马全义等人也率众蔽翼皇帝,反复陷阵,最终保住周军中军和左军阵角不乱。

    刘崇望见黄龙伞盖,确定柴荣真在军中,就死命褒赏初战得胜的大将张元微,催他乘胜进兵。福无双至。张大将军拍马而前,一马当先,正要冲入周军军阵,战马失蹄,一下子把张大将军甩入周军士卒脚下。现实不是小说和电影,未等张元微“鲤鱼打挺”,周军的长枪大刀密密麻麻朝大礼包一样甩到自己阵地里的敌将扎砍过来,张大将军顿时成了一堆碎肉。“北汉军由是夺气”。

    “时南风益盛,周兵争奋,北汉兵大败。”刘崇亲自高举红旗收兵,但兵败如山倒,溃不能止。起先被“礼劝”入高地观战的杨兖及其手下契丹兵,“畏周兵之强,不敢进,且恨北汉主之语,全军而退。”

    收集残兵败将,刘崇发觉手下兵马连一万人还不到,三分之二的主力皆被周军干掉。未待喘息,周军后军刘词又杀入战场,与世宗皇帝合兵,乘胜追击,基本把剩下的北汉军包了饺子,“辎重、器甲、乘舆皆为周师所获。”幸亏刘崇有契丹人赠送的黄骝宝马,从雕窠岭(高平西北山间)的小路狂逃,驰离杀戮战场。夜间迷路,刘崇又受村民骗指方向,走了好大一段冤枉路。一路之上,老头子苍惶狼狈,往往刚刚驻马想吃口干粮,就听见有人高呼“追兵”,立刻上马又逃,“昼夜驰骋,殆不能支,仅得入晋阳。”回国后,老头并不发丧自责恤军,反而为他的黄骝马用真金白银上好檀木修造了一个专用大马厩,“食以三品料,号自在将军。”转年,刘老匹夫既病死,时年六十,其子刘承钧袭位。刘承钧继位后也曾发兵入冠,又大败而归,契丹人此后再不对这个“儿皇帝”施以援手,“无复南侵之意”。北宋开国后,出兵灭掉北汉。

    全歼北汉兵后,周世宗发现起先投降北汉的一千多士兵还活着,“皆杀之”。这帮东西确实没用,临阵投降,罪过不可谓不大。更可恨的是临阵奔逃的樊爱能、何微二人,他们“引数千骑南走,控弦露刃,剽掠辎重”,跑就跑了,抢劫自己人的后勤部队却精神十足。世宗皇帝连派数名近臣和禁军军校“追谕止之”,根本不听。乱军还杀掉好几个御使,扬言:“契丹大至,官军败绩,余众都投降了!”甚至周军后军刘词急赴军阵,樊爱能还“劝阻”刘大将军不要前往。刘词不从,“引兵北向”。

    五代乱世的骄兵悍将,樊爱能、何微这样的是其中“典型”。高平之战时的后周世宗柴荣,情势与先前与郭威对阵的后汉隐帝其实完全一样,新皇之位摇摇晃晃,属下将领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