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87章
    1939年10月5日,莫洛托夫通过芬兰驻莫斯科公使伊里耶·科斯基宁男爵,要求芬兰外交部长或芬兰政府派出一个特命全权代表立即前往莫斯科就某些政治问题交换意见。10月11日,以原保守党政府首相尤·库·巴锡基维为首的芬兰代表团抵达莫斯科。10月12日,苏芬开始新的外交谈判,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亲自参加。苏联代表要求租借汉科港30年,以建立海军基地,要求割让卡累利阿地峡南部和芬兰湾东部的岛屿等2700平方公里领土;而将东卡累利阿等5500平方公里领土让予芬兰。这样,列宁格勒以北的国界线将大幅度北移。斯大林对芬兰代表说:“在汉科建立基地对保卫芬兰湾是很重要的……列宁格勒城及郊区有355万人,几乎等于全部芬兰人口。因为我们不能把列宁格勒迁移,我们必须移动边界线。”芬兰人说,没有苏联的基地,他们完全可以保卫芬兰湾的入海口,拒绝了苏方的意见。在进行谈判的同时,苏联飞机开始轰炸芬兰边境,以施加压力。芬兰代表虽在10月23日表示愿作某些让步,但苏联人仍不满意,致使谈判破裂。

    11月3日,芬兰政府照会苏联政府,声明“不能同意外国在芬兰领土上驻扎军队或以任何形式利用芬兰领土作为海军基地。这些行动与芬兰的主权及其国际地位和严格中立的态度是不相容的”。11月13日,芬兰代表团离开莫斯科回国。

    苏芬谈判破裂后,两国边界气氛紧张。苏联报刊的论调开始出现火药味。

    11月26日,莫洛托夫照会芬兰驻苏公使,称苏军遭到来自芬兰领土的炮击,致4人死亡,13人受伤,要求驻在卡累利阿地峡的芬军撤离边界20—25公里。

    11月27日,芬兰内阁举行会议后照会苏联:芬兰边防军没有炮击苏联领土。与此同时,为了息事宁人,表示可就炮击事件进行进一步调查,并接受苏联的要求。不过,要求苏军也后撤25公里。

    11月28日,莫洛托夫照会芬兰公使,称芬兰的照会“充分反映芬兰政府对苏联表示深刻之敌意,并欲使苏芬两国间的邦交陷入危急关头”,“芬兰政府拒绝撤退其军队……又正式提出苏芬两国军队同时撤退之要求,此点实已充分暴露芬兰政府之敌意实欲继续威胁列宁格勒”。“有鉴于此,苏联政府宣布废除1932年签订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

    11月29日,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波将金把莫斯科签署的一份简短照会递交给芬兰公使,宣布与芬兰断绝关系,将苏联在芬兰的代表召回。当天午夜,莫洛托夫发表讲话,要求芬兰政府立即辞职。他说:“若芬兰行政长官易人,苏方愿作相当让步。苏联陆海军应立即准备应付非常局面”。

    11月30日,苏军越过苏芬边界,侵入芬兰国境。芬兰总统发布命令,宣布苏芬进入战争状态,苏芬战争正式爆发。

    苏芬战争爆发后,为了赢得国际上的支持和同情,芬兰国会发表了告世界书,希望世界各国予以实际的支援。世界各国对芬兰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同情。英、法、美反应强烈。罗斯福总统发表演讲,谴责苏联的侵略行径,声援芬兰抗战,并表示将在贸易上对苏联实行道义上的禁运,同时向芬兰提供3000万美元的贷款和准许芬兰缓付欠美债务。英法因芬兰乃利益所在,除在道义上支持外,还向芬兰提供了276架飞机、710门大炮以及其他军用物资。此外,两国还就派遣一支英法远征军援芬进行了多次磋商。但是,英法害怕同时与苏德为敌,行动迟缓,直到1940年2月5日,英法最高作战会议才批准派一支部队经挪威、瑞典前往援助芬兰人。然而,这一计划对德国人来说是无法容忍的。因为一旦英法军队在挪威站稳脚跟,德国所急需的瑞典铁矿砂供应就会被切断,这将影响德国的军工生产。为此,德国无疑会采取反措施。挪威和瑞典因害怕卷入战端,宣布在苏芬冲突中保持中立,从而实际上拒绝了英法武装部队和物资过境。2月23日,瑞典政府正式宣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干预苏芬冲突,并不允许外国军队假道其领土过境。

    芬兰政府在努力争取各国实际援助的同时,1939年12月3日,又向国联提出申请,请求立即召集国联行政院会议及国联大会讨论苏芬冲突。12月9日,国联根据盟约第1条和第15条规定,通知苏联政府参加国联行政院会议。莫洛托夫复电表示拒绝,否认苏芬处于交战状态。12月11日,国联接受芬兰申请,组成专门的芬兰问题委员会。当晚,委员会根据盟约第19条规定,限定苏联24小时以内休战,将苏军撤出芬兰国境。12月12日,苏联政府复文坚持原有立场。12月13日,芬兰问题委员会通过申斥苏联侵略行为的决议案,12月14日,国联大会通过决议,将苏联开除出国联,并建议国联各成员国及非成员国尽己所能向芬兰提供援助。苏联政府对被开除出国联“泰然自若”,塔斯社发文表示,国联“已由某种和平工具变成了真正的战争工具,变成了英法集团的武器”。苏芬战争愈演愈烈。

    ---------------

    2.不甘寂寞的苏联(4)

    ---------------

    苏芬战争从1939年11月30日到翌年3月13日,历时三个半月,可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9年11月30日至12月末):苏军估计不足,兵分四路,从整个边境地区推向芬兰全境,力求在短期内结束战争。

    斯大林对小国芬兰的军事力量十分藐视,认为苏军可以少量流血,数日内即可取胜。苏联最初的作战方案是“占领芬兰全境,并更换其政府”,以便直接控制芬兰。战争开始时,苏联出动22个陆军师并陆续增援,还有空军和波罗的海舰队的支援。芬兰的全部兵力约15个正规师,只有人民自卫队和游击队配合。显而易见,双方兵力对比,苏军居压倒优势。但由于苏军对芬军的抵抗程度估计不足,情报不准不细,士兵缺乏在高寒气候和复杂地形条件下作战的训练,加之指挥不力,战术呆板,致使苏军在战争的第一阶段严重失利。在战争的第一阶段,苏军只攻占了北端的佩特萨姆港,而在其他战线均受阻不前,在南部主战场上苏军的两个师竟被歼灭。

    第二阶段(1940年2月11日至3月13日):总结经验教训,放弃北部进攻,集中兵力进攻卡累利阿地峡,对维堡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苏军在初期失利后,斯大林非常恼火,于1940年1月重新准备,部署兵力,调集三四十个师,组成西北方面军,由铁木辛哥指挥。2月11日,苏军发动新的攻势,主攻方向是芬兰的维堡。苏西北方面军经过强大炮火准备后转入大规模进攻。经过三天激战,突破了著名的“曼纳海姆防线”的第一防御地带,并迅速投入快速集群以扩大战果。曼纳海姆决定于2月16日夜将部队撤至第二防御地带,苏军未能从行进间突破该地区。为此,西北方面军决定调整部署,于2月28日重新发起攻击。3月2日,苏军突至芬军后方防御地带,并从东北包围了芬军维堡集团,芬军开始全线撤退。到3月12日,“曼纳海姆防线”被突破,芬兰战败。

    1940年3月12日,在莫斯科签订了《苏芬和平条约》。根据条约,苏联不仅得到了原来要求的领土,而且苏军占领的其他一些地区也划给了苏联。苏联获得了整个卡累利阿地峡和维堡城、维堡湾及其岛屿、拉多加湖西北岸、芬兰湾的一些岛屿及其他领土。苏联租借汉科半岛作为海军基地,为期30年。战前苏联答应让予芬兰的领土,在条约中只字未提。这样,苏联总共夺得新领土41万平方公里,卡累利阿地区的国界线向西北方向移动150公里。上述领土,不仅并入苏联的卡累利阿—芬兰自治共和国,从而创建了“东方防线”的第二环。

    战争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但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在道义上,苏联是失败的。由于这次入侵行动,1939年12月初,苏联被国际联盟开除。在军事上,苏军损失巨大,伤亡约20万人,其中6万余人被击毙。芬兰失地4万多平方公里,50万芬兰人丧失家园和财产,从而复仇雪耻的情绪剧增,其政府倒向纳粹德国,跟随第三帝国参加反苏战争。由此可见,正是苏芬战争“把芬兰推入希特勒的怀抱”。

    苏军在芬兰的挫折和重大损失,给苏联军政领导敲了一下警钟。他们开始认识到,国内战争时期那套依靠步骑兵猛打猛冲的作战方法已经过时了。

    ---------------

    3.东方战线(1)

    ---------------

    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纳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9月28日,苏德两国签订友好和边界条约,立陶宛转入苏联势力范围。苏联从德国那里获得承诺后,立即着手兼并波罗的海三国。纵观全过程,可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签约控制阶段(1939年8月—1940年5月)。波罗的海三国对于两个强邻的接近极为担忧。苏联驻里加全权代表佐托夫向本国报告说:“里宾特洛甫到莫斯科签订条约一事,首先引起了各界的警惕,害怕苏德勾结……瓜分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8月31日,莫洛托夫否认与德国有瓜分势力范围的任何协议,并指望与波罗的海国家签订互助条约,同时要求获得军队进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