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等待哈佛 > 第19章
    这样一种关系我觉得就是非常好的。

    张我感觉您是一个很执着的人。我今天和思源的老师交谈,他们评价您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有眼光的人,您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

    周延波我是一个很务实又很谦虚的人,一些重要的决策我绝对不一个人说了算。我一定通过会议,集思广益,把大家的意见都听透,商量着来定。但定下来的事情,我会监督行政系统不折不扣地去做。我有时的情绪是对问题的一个态度,而不是对人,就是实事求是,但不是那种听不进不同意见的态度。

    张我今天采访了思源学院的两位首席教授,他们认为思源发展得这么快,是因为你们这个领导班子非常团结,很有协作精神,我想这可能和您个人的性格魅力有很大关系?

    周延波我觉得学院的第一把手不务实是非常讨厌的事,说了话不算,定下来的事也不做,不积极地去推动,久而久之,你这个人的威信和信誉就没有了。但作出一个决定时,你不集思广益,听取大家的意见,那么你的这个决策可能就是一个很大的失误,而且听取大家意见的过程就是一个凝聚人心的过程。

    我是个喜欢反省的人。我对那些一而再、再而三犯同样的错误,或工作低效率,或还是用公办学校的落伍的思路来思考和做事的人,有时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着众人和大会上我就会批评得很重。我有时就自我反省:这是不是太过分了?但大家都能表示理解,觉得有院长带头对那些不良现象直言批评,这个单位就有希望,绝对不会出现自来水龙头开着没人管,资金跑冒滴漏也没人知道,得有个人像严格的哨兵一样敢于去发现这个系统的问题,敢于去说,敢于去管。我是个很务实的人,对那些有能力,有开创精神的同志恨不得拥抱他,对那些思维僵硬、作风拖沓、说大话、注重形式不重实效的人和事就特别看不惯。

    张看来您是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追求完美的人,是吗?

    周延波对,我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做好。我做事要求完美和严谨,特别是我发现别的单位在某事上比我们高出一筹,我特别地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要求自己尽快得缩短和这些学校的差距。

    张现在成为一个万人民办大学的校长,可以说是经过了一个转型?我刚才听了您在转型过程中的一些故事,除此之外您还遭遇了哪些磨难?

    周延波在创办之初,我的很多同学和同事都不理解,觉得我没有走一条正确的道路,而是一条歪门邪道。也有来自家庭的压力,觉得你好端端的在一个高校里,社会地位挺高的,收入也不菲,前途也不错,干吗要冒险呢?但我觉得我还是喜欢做一些独创性、开创型的事。1998年我们准备建思源的时候,我到翻译学院和外事学院看过,觉得人家丁祖诒、黄藤就是几个人,完全凭着个人的努力创办了这么大规模的学校,我们为什么不能呢?另外,我们在交大工作期间,经常被派到外面各个省市去招优质的生源,深深感到那些高考落榜的孩子挺可怜的。所以我认为丁祖诒、黄藤他们能解决这么多学生上学的问题,为社会能做这么大的贡献,是挺了不起的。我想我们普通高校里出来的人也应该有这样的尝试。

    但是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因为你一旦走了这条路,势必就不能沿着原来的那条路去走了。但我这个人就是喜欢做一些开创性的事情,也有一点不服输的心理,而且这又是对社会和失学的落榜生非常有意义的事,所以我们就义无返顾地出来办思源。

    张有人把西安几位出色的民办学校校长概括为四大领军人物。您们之间交流也比较多,怎么评价那几位领军人物?

    周延波我觉得每个人都非常有特色,性格鲜明,心直口快,都有着一份对事业的执著。西方过去的管理理论都强调按规章制度办事,但这几年美国评价ceo的管理,一是看你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二是特别注重ceo的风格特征是否显著。

    黄藤是一个大原则很清楚的人,善于放权,小事放开,大事清楚,他比我活得更超脱;胡建波也是追求尽善尽美的一个人,这方面和我有点相像,但比较谨慎,南北方的气质都有;翻译学院是靠老丁的个人魅力,他的观察力、洞察力、对事物的准确把握很厉害;任万钧使西京大学有了很大的起色,是个开创性的人。

    这些“领军人物”都有个重要特点:很务实。如果教育厅开会有一个校长没来,那肯定他们学校出了什么事情。当一件事情成为学校发展障碍的时候,他会抛开其他一切事情来处理,这就叫务实。

    第二部分锐气勃发周延波(4)

    【思源大事记】

    (1)1998年7月1日,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西安思源学院成立。

    同年8月31日,一个多月的招生工作圆满结束,思源迎来了第一批新生400余人。

    (2)1999年8月31日,思源共招收新生1600名,在校生人数首次达到2000多人。

    同年10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秋季考试,平均通过率为67%,本年度再次位居陕西省同类规模院校第一名。

    (3)2000年7月20日,顺利迁至白鹿原新校园。

    同年8月1日,思源共招收新生5000人,其中包括学历文凭考试类学生100多人。

    (4)2001年6月中旬,春季自考通过率再次名列前茅,这是思源第6次位居陕西省相同规模院校第一名。

    同年9月23日,2001级近万名新生举行开学典礼。

    (5)2002年4月3日,思源被授予“中国十大万人著名民办高校”称号。

    同年6月20日,经陕西省政府批准,正式设立“西安思源职业学院”,思源被纳入全国高考统招序列。

    同年7月中旬,参加“中国首届民办高校就业之星”评选,在评出的30名就业之星中,思源毕业生姜华、杨光磊、杜晨榜上有名,是获奖人数最多的学校。

    同年12月13日,国家劳动保障部在思源举行“创新能力培训试验单位”挂牌仪式,全国首家“创新能力培训试验单位”花落思源。

    (6)2003年5月28日,思源成立创新教研室,标志着学院的创新教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同年9月30日,秋季招生工作圆满完成,学院共报到新生7000余名,在校学生共达2万人。

    【少帅放言】

    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诞生的民办院校,在发展中时刻面临着竞争的压力,那么如何在提高和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办出自己的特色,成为民办院校发展的关键。

    一创新意识造就思源模式

    西安思源学院在1998年决定走出西安交大办学时,就清醒地认识到,民办高校正处在激烈的优胜劣汰中,在民办高校群雄而立的西安,靠滚动积累式发展,循序渐进,难有大作为。必须借鉴世界知名私立大学的办学经验,用创新思维的模式盘活我国民办教育蕴藏着的巨大的潜力资源,以超前20年的眼光来规划学院的整体发展思路。

    香港科技大学的创立发展对我们的启示很大,它从1986年开始筹建,1991年开始招生,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在学术水平上超过了有90年历史的香港大学和30年历史的香港中文大学,为什么呢?因为建校之初就采用了全新的创新体制,建立了有效的融资机制。对此,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博士指出:建立一所全新的大学,比改造、创新一所旧的大学可能见效更快。这是因为,一所全新的大学可以免去许多旧体制下的束缚与包袱,以及各方面的不必要的干预。

    思源学院以股份制运作,通过银行融资借贷的方式,以50万元启动资金起步,短短的四年时间,建起了占地1200多亩,拥有20多万平方米的气势恢宏的一流校园,从创办之初的400多名学生,到现在的全日制在校生17000多名,一跃成为全国十大万人著名民办高校。并于2002年纳入了国家统招专科计划,在思源学院的基础上建立了“西安思源职业学院”。

    思源学院的校园设施是用超前20年的发展眼光来规划设计的。它的超前性、规划的合理性,令很多到过思源学院的高校领导、学术专家无不交口称赞。如果当初沿用兄弟民办高校的滚动积累的模式发展,就不会有今天的思源学院的规模和效益。滚动积累发展的模式在80年代、90年代初期,在市场机制尚不成熟时期,租几间教室,找几个高校退休教师揭竿而起,可以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而在90年代末21世纪初,中国的市场经济已步入成熟期,仍抱着这种模式不放,就难免被淘汰的命运。思源学院用短短的四年多时间从民办高校领域中异军突起,正是吸取了一些新建的世界著名大学的成功经验,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实践和超前的眼光,运用灵活的市场机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造就了思源模式。

    二创新意识造就思源特色

    民办高校的发展,规模及校园硬件设施是生存发展的前提,而教育质量对普通高校来说是声誉,对民办高校来说是生命。“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民办高校只有较大的规模、一流的校园和大楼还不行,必须要有自己的学科带头人、首席专职教授、特聘专职教授及一批双师型的专职教师队伍,并逐步改变那种以兼职教师为主,专职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结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