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一个19岁后生研发的软件,就有可能180度地改变消费者的观念和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善于捕捉新生活迹象的创新者,才是技术王国的“无冕之王”。

    并购ibm个人计算机正式融合刚过半年,技术工程师出身的斯蒂芬·沃德就以难于实现更大增长目标为由被劝解职。换帅的由头从联想官方发布的信息看,可以有很多,比如成本降不下来、开拓市场步伐缓慢、很难实现更快的增长,等等。但是,不能给联想引入高科技基因,恐怕是联想不方便明确宣示的一个节点。当收购之初的冲动已过,联想不再仰视,于是更为现实的判断:ibm个人计算机团队技术创新乏力、运作成本不经济和营销手法单一显现出来。与其继续摆放着一个美丽的花瓶,还不如把真正懂市场的人请进来。

    据杨元庆透露,2005年9月份就已经开始切实探讨换帅的可能性了。为此,柳传志还专赴美国与选定的威廉·阿梅里奥进行深谈。阿梅里奥对个人计算机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公司运作经验,给柳传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印象深刻,常常是唤起更多共鸣的同义语。

    ---------------

    柳传志:公司政治的境界(2)

    ---------------

    柳传志对从技术视角看个人计算机市场始终保持着距离,他的思维定式是贸易和渠道,在这一点上柳传志与威廉·阿梅里奥确实有更多共性。更重要的是,个人计算机的市场现实也佐证了柳传志的感觉:戴尔并不是靠技术出类拔萃才把ibm和惠普踩在脚下,稳居个人计算机全球第一宝座的。威廉·阿梅里奥成功地把杨元庆跟柳传志内在的雄心召唤出来,凭借快速增长的亚太市场之地缘优势,联想可以通过渠道的融合向着世界第一发起冲击!

    戴尔破除了高科技的神话,全凭商业模式,造就遥遥领先之势———戴尔模式丰富多彩。从财务体制上看,它是消费者的生产性融资,消费者的预付款启动了这个链条的运行;从客户的角度看,它的本质特点是量身定制,随时把客户的意向和偏好整合进自己的组装过程中来;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它为消费者建立了产业群落聚集的全球供应链,可以随时把全球资源和要素融进你所需要的产品之中。戴尔没有高科技,但是它用微笑曲线,生成了掌管产品设计和终端服务两头,把一些规格化零部件的制作甩给别人去代工,为区域消费者量身定做的一整套高效运转的全球化供应链。

    这是个边界倒掉的时代,既然不能依仗技术创新创造别人一时奈何不了的市场价值,联想为什么不能尝试凭借模式力量,创造一片“蓝海”出来?这回联想不再是停留在概念上,而是在品牌经营上的思路来了个大转变。

    “办公司就是办人”

    在转型期的中国打造出一个纵向结构的商业帝国,大多需要一个绝对的权威。这个纵向结构的形成,经历过血与火的一次次考验。“办公司就是办人”这句柳氏名言,准确概括了那个血与火的过程。

    “办公司就是办人”,跟马基雅弗利的名言如出一辙:“对人们应当加以爱抚,要不然就应当把他们消灭掉。”本不敢相信这句话出自柳传志。后来读了《联想风云》[4],才知道这是柳传志最为得意的一句话,还被单独列出作为柳氏箴言。柳传志同所有成功企业家一样,有着强悍的形象,明知不仁也要强为。表面上的那种果决,实际上经历了硬撑下去的隐忍反复!他们的思想在绝望和恐惧中得到再生并获得新的力量。正是孤独无援的困境,激发了他们身上的潜能。马基雅弗利当年概括意大利那3000多个城邦君主的德性,很能传神地表达出柳传志们的境况:“他如果善良,就要灭亡;他必须狡猾如狐狸,凶猛像狮子;当守信有利时,他表现得很虔诚;当不利时,他比任何人都可以不讲信义。”[5]

    倪光南以头撞墙

    倪光南与柳传志的反目成仇,一直是中国现代商业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博弈典型。他们一个是工程院院士,一个是“中国商业领袖的旗帜”。起初,柳传志三顾茅庐,请倪光南加盟联想,并为倪开设“永远正确的特区”,将倪送上“神坛”。倪光南的“智慧”变成“联想汉卡”和“联想微机”。可惜,在巨大的物质利益面前,两个人展开了肉搏战,最后倪光南状告柳传志不成,被“扫地出门”。股份和身份尽失。世间没有神,造神实际上是一种隔离。从若干迹象看,柳传志原本的计划也不算绝情,1993年底酝酿股份分配时,柳传志跟倪光南一样多。不过,柳传志没有想到倪光南为了名分会告状不止。

    1994年,联想一系列高新攻关项目宣告下马,并不是那些项目没有取得技术成就的机会,也不是那些项目不会给联想带来巨大的利益。因为从那一年开始,倪光南开始不安分起来。那些项目或许会进一步强化倪光南在联想的地位和权力,这是柳传志所极不情愿的。他在为生存而拼搏,在为不进监狱而挣扎,发展的事只能往后放。

    我们不能做裁判官。没有人能凭“说法”裁判罪人。但是,如果跳出事件本身,我们或可以有比较通透的理解。可能的解释是,院士倪光南直到今天也不知谁是老板!倪光南一直认为,自己是在为组织打工,他有义务向组织倾诉,而忘了或不承认一个现实:柳传志是老板!客观地看,一个平台的运转,有一系列无形资产在起作用,关键看这个平台是谁搭起来的,是谁调动了周边的关键资源,这样说来,联想无疑是柳传志的。他把这个平台当作命根子,以他超乎常人的心智和体能打理着平台的所有细根末梢。柳传志的意志就代表了资本的意志。院士倪光南在普通人做事都感到没有困难的地方反而无影无踪了。他不识资本真面目。

    孙宏斌政治意识的觉醒

    孙宏斌当年凭着热情与一股蛮劲,1990年被破格提拔为联想集团企业发展部的经理,主管范围包括在全国各地开辟的18家分公司。当时柳传志在香港筹备香港联想。孙宏斌自以为柳传志的深意是尽量让联想的老人们靠边,于是分公司的头头脑脑基本上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孙宏斌在分公司开始拥有很高的威信的同时,与元老们的冲突和摩擦也逐渐升级。最后,一纸“孙宏斌权力太大,结党营私,分裂联想,联想要失控!”的告急信将柳传志从香港拽回了北京。

    柳传志回到北京之后马上进行了调查,发现孙宏斌的事情确实不是“空穴来风”:外地分公司,人由孙宏斌选取,财务不受集团控制,还有人说希望孙宏斌带领分公司“独立”出去。更不可争议的是孙宏斌居然办了一份《联想企业报》,而且在头版突出企业部的纲领:“企业部的利益高于一切”!善于见微知著的柳传志,当然知道这样的文化取向对于他正在竭力倡导的“大船结构”架构的破坏性。

    ---------------

    柳传志:公司政治的境界(3)

    ---------------

    年轻气盛的孙宏斌懂得事业的逻辑、懂得调动属下的积极性,却唯独不懂公司政治的风情。他的属下在柳传志召集的整风会上为了保护他直接顶撞柳传志。会后孙宏斌拒不执行柳传志裁掉这个人的动议,错过了缓和矛盾的契机。一旦确定孙“不可救药”,柳传志马上快刀斩乱麻,决不手软。孙宏斌很快获莫须有的挪用公款罪名被投进了监狱。

    在昏暗窒闷的囚室里,孙宏斌的“政治意识”突然觉醒,他发觉了自己的离经叛道,品味出那左右一个公司运行的潜规则。他竟然天真地想在一个只能通行独裁的金字塔体系中想另立山头,树立自己的旗帜,难怪被投进监狱|qi|shu|wang|!在柳传志冷酷无情的外表中,他读出了那脆弱而顽强的人性。一如母亲为了保护幼子与豺狼搏斗,柳传志为保护自己视同命一样的公司,不得不跟他动真格的。他理解了柳传志。在内心达成理解的那一个瞬间,无疑是他职场生存的成人仪式,他勇敢地接受了这个来之不易、代价昂贵的真实。

    接受现实的孙宏斌,把一切恩怨化为零。在他快要出狱的时候,以一个新人的朝气主动找到柳传志承认错误。柳传志对他的坦诚和胸襟刮目相看,并慷慨借给孙原始积累的第一笔启动资金50万元,以后还帮助孙宏斌接轨了一些重要的社会经济关系。在公司政治中觉醒的孙宏斌,踩着悬崖边跳舞,用了10年时间,打造了一支中国房地产的百亿军团。在自己的地盘上,当初在联想没有获得的信任和尊重,孙宏斌无保留地授予了他的团队,但同时也划清了“零容忍”的底线。不在场上踢球的孙宏斌,对上场人员的拉帮结派格外在意。顺驰曾有多名高层领导被解职和开除,原因是他们违反了这个最基本的东西。在公司的发展中,如果有人说出话来其他人不敢质疑,孙宏斌就会像柳传志一样倍感紧张。平台是他的,你尽可以批评他独裁,但他不能容许公司除了他以外还能有另外的权威。

    沉默是柳传志最神秘的武器

    柳传志,在他们那一批经历了混沌的企业家中,率先把公司整体上市,利用资本杠杆,打造了产权关系明晰的联想系:联想控股作为大股东,控制着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等五大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