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75节
    半夜,张嫣自己趟在榻上,望着空空如也的另一侧,只感觉胸口沉闷,孤独无垠。

    她怎么也睡不着,遂唤来艾氏,好奇地问:“皇帝最近总说忙,他每日都在忙什么?”

    “西南出了大事,外廷都成了一锅乱粥,皇爷要抚恤西南各土司,又要调兵遣将。”

    提起近日朝廷内外紧张的气氛,艾氏也觉得很怕。

    “对了奴婢还从乾清宫当值的同乡那听说,西暖阁添进了一位吏部大臣,每日随皇爷商讨西南战情,就连外朝的兵部都不能过问。”

    “好吧。”

    张嫣没能听出一位大臣新添西暖阁意味着什么,她垂下眼眸,有些失落。

    不过她没有继续执拗下去,只是问:“西南出了什么事?”

    艾氏略有难色,想了一会,仍是说道:“西南有个势力大的土司家族造反啦!”

    “皇爷处置及时,已经调了四省的兵力去征剿,这可是几十万人的大战。”

    “谁?”

    “永宁宣抚使奢崇明…”说着,艾氏吐吐舌头,复又道:“奴婢道听途说,也不认识这人。”

    “怎么就坏到这个地步…”

    “辽事还未平息,西南又起了如此大的祸患。文武百官,只等着皇上决断,就没一个能出谋划策的?”

    听到这,张嫣有些生气。

    艾氏出去望了望门外,发现没人,才是回来低声道:

    “奴婢还听说,今夜皇爷要商议的,就是御驾亲征去平定西南的事。”

    “为什么非要亲征?”张嫣更担心了。

    艾氏无力应对,讨好地笑道:

    “娘娘,我一介奴婢,乾清宫当值的那位同乡也不过是给宣德炉清灰的,哪里知道皇爷在想什么。”

    “难为你了。”

    张嫣也明事理,没有什么生气的神色。

    且见她拧起秀眉,思量半晌,慨然说道:“我要是男儿身,定提刀跨马,上阵杀敌,为皇帝分忧。”

    听皇后说出这种话来,艾氏一不小心笑出了声,虽然赶紧收住,却也挨了张嫣一记眼刀。

    “娘娘,您哪,总是和皇上去听岳飞、写岳飞,性情都变啦。”

    “哪有…你这死丫头!”

    ......

    不久之后,西暖阁内。

    朱由校听王体乾附耳与自己聊皇后见到烟火后的事情,也是微微一笑。

    看起来自己的手把手、嘴对嘴教学,起了作用。

    想着,朱由校即又换上一副严肃的表情,问:“朕早说过,奢崇明必反,你们现在可还有话说?”

    “皇上圣明。”

    王在晋、顾秉谦说完,纷纷转头望向最新入值西暖阁的那位吏部大臣。

    说起来,这人与他们比还只是个小官,能进西暖阁,不知祖上积了多少辈子的福。

    朱由校转头望向这人,淡淡道:

    “孙传庭,朕看你一言不发,是心里憋着事儿吧?”

    孙传庭,字伯雅,号白谷,代州振武卫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初授永城知县。

    自那时起,孙传庭与历史上截然不同,传奇般的升迁之路就未停过。

    天启元年三月,东阁大学士王在晋任吏部尚书,荐孙传庭有奇才,下内阁定议,调入京师任职,初授为吏部验封主事。

    庚申年京察,孙传庭一枝独秀、政绩突出,王在晋主持京察,越级升孙传庭至吏部稽勋郎中。

    今日一早,西南战情传入京师,皇帝朱由校谕:添孙传庭入值西暖阁,协理西南战事。

    起初,孙传庭还不是朱由校提拔起来的,他是王在晋发现有才能,然后内阁定议,才到京师任职。

    孙传庭到京后,正赶上京察。

    那次京察,原本就是朱由校给王在晋提升威望用的,就没打算真正处理多少人。

    在厂卫的明察暗访下,很多不干不净的人,都是力保自己不失,各种私会王在晋,有送礼的,也有卖惨的。

    反正到最后,动静都不敢太大。

    孙传庭就完全没有这个顾虑,我行我素,成了一枝独秀,很快又被王在晋发现。

    厂卫自然要去查,可孙传庭才刚进京,加上他本人比较有原则,什么也没查出来。

    突然冒出来一个孙传庭,朱由校当然一顺手就把他给用了。

    五星神将自己送上门来了,岂有不用之礼?

    对此,朱由校只能说,金子在哪都能发光。

    这种真有才能的人,就算只是把他给扔到京师茫茫官海,他也能很快跳出不属于自己的圈子。

    黄得功等人也是一样,把他们扔在勇卫营,几个月下来,凭本事很快就混成了千总、百总、火器营营官。

    人家根本不用你去拔苗助长,历史上就是自己一步步硬实力上来的。

    第九十八章:定议亲征

    “自洪武以来,土司制较羁縻制来说,对西南局势是有所稳定,可其根本未变,朝廷所能管的,往往只有土司酋长一人而已。”

    “至于土司以下,则鞭长莫及。”

    孙传庭上唇碰下唇,神态冷静,吐出的却都是不带血的刀子。

    “这些土司在其领地内,俨然成了土皇帝,生杀予夺,尽在其手。至于朝廷迁往西南的汉民,早就被其奴役在手中。”

    “若是二百年前,卫所战力强横,还能保护当地汉民。可事到如今,各处卫所糜烂,军备废弛,早不能对土司形成有效震慑。”

    “当地汉民,就连性命都不能得到保证,土司草菅人命也是常事,毕竟天高皇帝远。”

    孙传庭似乎没注意到西暖阁内余的两名值臣都在愣愣望着,他只是觉得,好不容易有这样一次机会能一舒己见,实在难得。

    他一定要将心中想法一吐为快,至于之后会被如何处置,倒还未曾想过。

    “安邦彦任贵州宣慰使,骄纵不法,醉酒后常以射人为戏,被捉来给他射的,都是当地汉民!”

    “够了——”

    朱由校扫了他一眼,道:“你的意思,朕已经懂了,说说你的建议吧。”

    皇帝这话说完,王在晋与顾秉谦对视一眼,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孙传庭说了这么多不该说的,竟然没被处置。

    孙传庭道:“臣建议,应在西南各省宣慰司设立社学,规定各宣慰使族中子弟,必须到社学读书、考学。”

    “至于承袭父职,无重大功绩者,社学考评合格后才能允许袭任。”

    “若有不合格的承袭者,朝廷即在当年改为流官继任,什么时候土司能在社学读书、习汉字合格了,再允许承袭。”

    听了这话,朱由校眼眸一紧,手指一下下地敲着靠椅把手,一言未发。

    孙传庭这个建议,似乎有些太过强硬了啊。

    要知道,洪武年至今,朝廷在西南土司倡议社学,这是教化土著、改变旧俗的主要推动手段。

    可长期以来,一直都属于自愿性质,一句话,我朝廷设立社学是方便、重视你们,读不读自便。

    即便如此,一些土司也对这种政策有强烈的抵制情绪,打砸社学之事,在西南一带屡见不鲜。

    为免事态扩大,朝廷往往也只是点到即止。

    顾秉谦冷笑,反唇相讥道:“若土司不从,引起连锁反应,对抗朝廷,战乱扩大,又该如何是好?”

    孙传庭眼眸中泛起一丝杀气,淡淡道:“杀!”

    “如有土司禁止部落中土民读书习字的,犯者诛族,分土司之壤,授遵朝廷明令之土司,也可设为卫所,使兵将屯驻。”

    “呵呵。”孙传庭冷笑,“我料土司必有不从,所以此令应该平定战乱后再发。”

    “待平定了奢崇明,发下此令,再杀一批!”

    “只要改土归流、教化土著,西南便再无战端!”

    “西南土司问题,反复无常,总不能过个三、五年就调军队围剿一次。”

    “只有让他们对大明产生认同感,意识到自己是大明子民,知道朝廷威严不可冒犯,才能真正一劳永逸地解决反复无常的土司问题。”

    话音落地,西暖阁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朱由校眉心紧缩,起身踱步半晌,忽而转身道:“好!”

    “朕要一劳永逸地解决西南问题,朝堂衮衮诸公,也该为朝廷出点力了。”

    “传谕,今年三月的新科进士、同进士们,还未补缺官位的,都给朕调到西南!”

    “他们不是都喜欢在地方上聚众讲学吗?”

    “好,朕给他们这个机会,朝堂在西南设立社学,正缺人才,东林党人也总说自己满腔报国热血,现在是时候了。”

    西暖阁内三人几乎是齐声道:“皇上圣明!”

    孙传庭斟酌半晌,复又道:

    “朝廷两处用兵,皇上日夜忧虑,满朝大臣,却以刀为笔,舌战朝堂。臣之志,在征战兵戈,勘定抚乱!”

    “臣愿弃文从武,自请出京募军,报效朝廷!”

    “准。”朱由校自然知道,孙传庭出去组建的那个秦军战斗力有多强。

    他打着哈欠坐到御案之后,淡淡扫了一眼桌上光景,见满桌的文书,兴趣缺缺,随便挑起一本翻看,问:

    “外出募军,有何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