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110节
    “爷,看奴婢在库里寻得的稀罕玩意儿。”

    “针工局的府库里,能有什么稀罕物件。”

    魏忠贤说完,仍是吃了一惊,喜滋滋地伸出头去瞧。

    这掌印太监攥在手里的,是数枚古铜钱,锈迹斑斑,不知产自何年何代。

    因早年混迹市井之间,好赌好偷,魏忠贤对这类玩意儿,很是有些研究。

    他打眼一瞧,也就知道这几枚古钱,绝非是大明所铸。

    旋即,魏忠贤眼睛一瞪,飞快地将铜钱抢在手里,细细去看,赫然见到铜钱上所撰,竟是“天启通宝”四字!

    他心下一沉,当即觉得,发现了这玩意儿,绝非是什么吉兆。

    不过或许,自己可以利用这事…

    掌印太监溜须拍马,不想却献错了物件,果然,魏忠贤那张长驴脸上神态阴晴不定,逐渐被气的变了形。

    魏忠贤冷笑几声,猝然扇了那掌印太监一巴掌。

    且听清脆地一声响,针工局的掌印太监脸上顿时出现一道红手印,哎呦一声,从石阶上滚落下去。

    他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儿,却见魏忠贤紧紧攥着几枚古钱,眼珠子在眼眶里转了几下,即转身直往西暖阁而去。

    待魏忠贤远去,针工局的太监们全都跑出来,很快有人不安分地问道:

    “公公,厂臣怎么了,突然发这么大的火。”

    这掌印才被狠狠扇了一巴掌,能否留得一条性命还是两说,哪还敢再提此事,即转身怒道:

    “有什么好问的?”

    “厂公说咱们针工局进度慢,要在明日日落以前,先赶出来东六宫的衣物。”

    “还不快去干活?”

    太监们嘟囔几声,也不敢再问,皆作鸟兽散去。

    “放肆!”

    东暖阁,朱由校震怒地将毛笔掷于殿内,道:

    “东林书院竟有‘天启通宝’的古钱,他们私藏这种东西,是想干什么?”

    “造反吗!”

    魏忠贤见皇帝如此震怒,一时也分辨不出是配合自己演的,还是真起了龙兴。

    他转身向殿外喝道:

    “没听着皇上的话吗,谁拟的年号,给我活活打死!”

    王朝辉跨出乾清宫,向殿外某小太监吩咐一声,那小太监转身就去了东厂。

    “赵匡胤不是说,宰相需用读书人吗?”朱由校喘息片刻,冷笑不止,道:

    “朕的翰林院,都是各地科考上来的读书奇才,贤名远播、学识渊博,说话又好听。”

    “去年拟定年号的时候,怎么没人知道这个年号,是别人用过的呢?”

    “有意思,真是群好秀才,居然让朕这天启一朝,闹了这么大的乌龙。”

    魏忠贤默然片刻,忽而悦色拍手,道:“奴婢恭喜皇上。”

    “喜什么?”

    朱由校望着奏疏,头也没抬。

    “此乃天降嘉祥瑞,乃我朝此后、钱源不竭之征也!”

    朱由校听了这话,很是为老魏审视圣意的本领惊叹几分,也极为配合,眼中一亮,和悦不少。

    他靠在躺椅上,深叹道:

    “回京一月,比朕亲征数月的事更多,忠贤哪,朕好累…”

    魏忠贤稍稍一愣,旋即屏退了众人,笑道:

    “陛下放心,奴婢在这给您分忧,什么屎盆子,他们往我身上扣就行。”

    忽地,朱由校一时兴起,道:

    “忠贤,你去安排安排,南海子那边朕许久没去了,明日就去一趟!”

    “备好弓马,还用亲征时的战马。”

    魏忠贤不和东林党一样,皇帝要做什么,他只管听命照办,当即应了一声,悄悄退去。

    因皇后张嫣的肚子愈发显隆,朱由校今夜去了西六宫之一的永寿宫。

    南京鹰扬卫段氏,上回选三后被册为纯妃,也是五千人中选出来,水灵灵的美人儿一个。

    久未沾雨露,忽逢驾幸,纯妃惊喜不已,紧张的梳妆、沐浴完毕,便以最好的姿态,将皇帝迎入宫内。

    当晚,春宵一刻,自是不必再提。

    ......

    刚过下元节,不等人喘口气,礼部会同内阁上了一份奏疏,主题是天启二年二月初九的殿试题目。

    初拟为二,问帝王之心、问帝王之政。

    殿试,又称御前对试、策问,属于科举诸试中等级最高的一级,能走到这一步的,多少都有些真才实学。

    朱由校初见这两个题目,也是眉头紧皱,一头雾水,这也太笼统了,能问出什么来?

    有明一代,策问的题目千篇一律,国家之政、帝王之心,或是古今礼议,不少考生猜都猜得出来。

    天启二年的殿试,状元是个叫文震孟的,好像也有卢象升吧,朱由校记得这个人,是文官中少有的全才。

    垂眸望着手中奏疏,很快,朱由校的批复下去了,意思很简单,不准,这题目得改!

    本来,礼议、政论等策问题目,应该是可以的,但皇帝那没过去,肯定也有原因。

    大臣们能到这个位置上,自然都有两把刷子,内阁、礼部互相一合计,很快有人提出一个新的策问题目。

    来殿试的,都是天下间所谓精英的士子。

    皇帝不是刚亲征西南回来吗?那正好,让这些人品评一下朝廷于西南施行的新政!

    比如强行改土归流,再比如,开办学社,让土司人民学习汉语、汉化,普及基本文化。

    朱由校再一见到这份题目,二话没说,当即准许。

    皇帝这边一点头,天启二年的策问题目就算定下来——问西南夷训之政。

    出题的人都是本朝大学士,学识上不会有半点问题。

    这道题目,看似简单,实际上政治性很强,也很考验士子们的发散思维。

    考卷上的答案,可以轻易分辨一个人是否具有真才实学。

    朱由校有些好奇,题目一换,文震孟还能不能当上壬戌科殿试的状元?

    魏忠贤得知这个消息后,乐得是捧腹大笑,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内阁的这些阁老们,也在向自己学习。

    学的还挺快!

    这回策问,学问上的东西魏忠贤不懂,可殿试上去问皇帝的西南之政,这不是让那帮士子猛夸皇帝吗?

    你做言官的,可以靠抨击时政来争清流之名,这些参加殿试的士子,哪个不是为获得皇帝肯定,从而功成名就来的。

    这帮老不死的,一个个也是老奸巨猾啊!

    第一百四十四章:对袁崇焕不放心

    凭借着《复仇疏》,魏忠贤将汪文言案划入王之采案,并联三大案,欲借机挖出更多的东林党人。

    按他的设想,这回东林党铁定会反扑。

    可咱老魏手中早握着他们的把柄,在这事儿上,只要他们敢回击,就能直接将他们一网打尽。

    不论京官还是外官,只要与东林党沾上边的,就甭想躲过去!

    天启元年的十一月里,魏忠贤在静待赵南星、魏大中等东林党人的反击。

    可奇怪的情况来了,一直以来,号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党们,半个多月了,却什么动静都没有。

    莫非汪文言被他们直接一脚了?

    要是东林党直接来了一手弃车保帅,魏忠贤可就有点难受了,搞了这么大动静,头上多了不少屎盆子,最后就逮了一个汪文言…

    这战损也不成正比啊!

    有这样的顾虑时,老魏也没闲着,他也想着,要是东林党人真这么绝情,也要将损失降到最低。

    于是,这几天朱由校总看见老魏有事没事就来东暖阁进言,比科道言官来的都勤,主要为了推荐一些官员走马上任。

    这些官员,朱由校也让许显纯去明察暗访,看看到底有没有真能耐。

    魏忠贤一共推荐了二十二个人,有些是靠送礼而获得推荐,有些是于地方上有真能耐,但被东林排挤。

    归根结底,魏忠贤选人也有一套,这批人杂七杂八的,全是东林的对立派,用哪个留哪个全凭皇帝做主。

    故意放几个明显来凑数的,让皇帝挑了出来,这也能显出皇帝辨识人才的能耐不是?

    万历年党争,不可谓不激烈。

    齐、楚、浙党作为执政党,过于看轻东林党人的能耐,以至于被后者来了一招捧杀。

    三大案过后,方从哲请辞,叶向高登顶,东林盈朝的局面就此形成。

    到今日,叶向高请辞了十六次,没有例外,朱由校全都驳回,来了还想走?

    东林党明显有被魏忠贤打压下去的势头,所以叶向高就不能走,他得继续待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充当东林党的门面。

    新启用的这批官员里,就有不少是万历一朝时党争被东林击败,然后回乡种地的。

    这次因魏忠贤的势回来,本也是争斗方的众人,全都被收拢进魏党门下,成了妥妥的“帝党”。

    东林党放弃了汪文言,但人毕竟不能白给,在舆论上,他们也加紧了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