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 我与宿敌成双对 > 我与宿敌成双对 第112节
    “那能怎么办?”公主殿下没好气,“难道眼睁睁看她缠着你啊。”

    隋策钟情知书达理的小家碧玉,这一消息还是当初宇文姝在京时无意中透露给梁皇后的。

    今日梁国丈陪夫人进宫看嫡长女,也是一年到头为数不多能够与梁雯雪面对面说会儿话的日子。

    “最近老跟在隋驸马身边儿的那个丫头,是你们谁找来的人?”

    她同父亲在御花园内散步,闻言并不隐瞒:“女儿从江浙附近寻到的,家世干净,知根知底,人也好控制。”

    梁少毅不置可否地哼笑,“人好控制……”

    他负手在后,目光只落在四野里的繁花盛景间,“谁给你出的这种主意?随便一个不知所谓的女人,就往三品大将军身上投怀送抱。”

    梁雯雪当然听出父亲对自己的做法很不以为然,不禁惴惴,“日前敏之命人给我带话……不是您说,要想法子拆散重华公主夫妇两个么?”

    国丈似是而非地眯起眼,不答反问,“那你的美人计,成功了吗?”

    “……”

    梁皇后没话说,没话说就是一无所获。

    他见状一点都不奇怪。

    “人家小夫妻才成婚多久?新婚燕尔如胶似漆,正是浓情蜜意的时候,你这会儿塞个女人过去,那不叫使绊子,那叫给人家送一个稳固感情的契机。

    “驸马刚好没个证明自个儿的机会,你倒是会做人情。”

    梁国丈对她不算客气,“难怪当初在宫中这么些年,比手段,比伎俩你永远比不过荣妃。若不是她出事一命归西,等孩子生下,就算不是皇子,就算为父有高功在身,也未必是你坐稳后位。”

    梁皇后自认理亏地缄口沉默。

    她在男女之事上确实缺乏洞察力,否则入宫后鸿德帝也不会一直对自己不冷不热了。

    无论长女出息与否,梁家终是在这朝堂上风风雨雨了二十余年,她长不长记性,早就无所谓了。

    梁少毅不紧不慢,“他二人瞧着像铁板一块,但往深处挖,不是没有弱点。现在既无从下手,就只能自凿缝隙。

    “如你这般简单明了的处事是行不通的,不过为父未曾叫敏之拦着你,是因为……声东击西,正能借此避一避隋策的耳目。”

    “是。”梁皇后态度甚为恭敬,“女儿今后当自省。”

    **

    隋策忙完卫所的事,趁时辰还早,拾起那份有关梁国丈底下主书的证据,上都察院找付临野商量对策去了。

    过几日是中元,皇城内要设道场祭祀亡魂。

    隋日知天不亮就入宫筹备膳食,待到天黑才得归家,他近来忙于公务,一把年纪了还得操持大祭、大宴,着实费心神。

    杨氏平日不好打搅他,心头却过意不去,想着到绸缎庄去挑些好点的云纱锦装上安神的草药,做个枕头,以让他夜里睡得更踏实。

    伺候她的丫鬟是从小宅院中带过来的,跟了多年的心腹,主仆二人整理好穿戴,便找小厮去备轿子,捞起把纸伞打算出门。

    然而今天不知怎的,府邸里的下人举止似乎隐有古怪,她所过之处,背后总听得细碎的议论声。

    杨氏虽觉古怪,却未曾多想,钻进轿内依旧往绸缎铺而去。

    老板是个年逾四十的妇人,待她很客气,嘴上称呼她为“杨夫人”,知道是隋寺卿家的哪位妾室,两人来往过多回,彼此也都熟悉。

    杨氏到隋西府后不常外出,偶尔上街逛逛,大多是到她这里坐一坐,毕竟大家年纪相仿,亦有话题能聊。

    柜架上的两匹缎子是特地给她留的,杨氏命丫鬟付了账,满口道谢,“难为你还想着,听说这几样花色不好买,人家可是重金求购呢。”

    “哪里的话。”老板娘客气地摆手笑,“你不也总照顾我的生意吗?咱们这叫礼尚往来,有来才有回,大家谁都不亏。”

    天气闷得心慌,她略吃完一盏茶,正好伙计包好了布,便就领着丫头告辞了。

    小轿的帘子刚一落下,外面忽传来几声低语。

    “她便是隋大人偷偷养着的那个外室?”

    “是啊,听说不久前才正式进隋府的大门。”

    “诶,我今儿整好得到个消息……”对方大约掩嘴讲了什么悄悄话,轿中没能听清,只见另一个惊呼出声。

    “呀,隋大将军不是隋夫人所出啊?”

    “嘘——”

    杨氏猛地握紧了手中的帕子,她想要回头看,然而轿子已吱呀吱呀渐行渐远了。

    作者有话说:

    我的电脑,我的电脑它明天终于要来了!!

    好了,现在开始撒糖章也结束啦,准备走剧情。

    面对疾风吧!!!

    感谢在2022-06-13 13:41:26~2022-06-14 22:12:2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南宫亭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南宫亭、幻锦 10瓶;果果在这里?('w')?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八十章

    隋策的身世不知从何处传出去的。

    六部窃窃私语, 民间众说纷纭。

    上午还仅是听人议论,隋夫人昔年因无法有孕,借妾室之子养在膝下, 以为己出,然而到了午后, 言语便急转直下,成了隋大人宠妾灭妻, 为将多年金屋藏娇的外室名正言顺领回府里, 竟谎称对方是隋策生母, 以此博得儿子的认可。

    此事一出, 隋夫人的娘家汝南侯国公府第一个不干了, 承袭爵位的谢小侯爷黄昏时分便愤而上门, 面容铁青地坐在厅堂之内等隋日知回来给他交代。

    杨氏根本不敢踏出小院一步。

    而今连府上的婆子丫鬟看她的眼神都带着不对劲,她生性原就多疑敏感, 只担心自己举动会否会累及隋日知和隋策,索性闭门不出。

    “这隋将军的生母究竟是谁?”

    “倘若真是那妾室所生, 隋夫人怎么只字不提呢?咱们家里的长辈也没得到一点风声啊。”

    各卫所的禁军倒是还好,各自皆有执勤的公务在身,不便闲谈, 皇城中的文官却已讨论得如火如荼。

    “还用说吗?想保全自己的名声呗。汝南侯府嫡长女生不出孩子,这在哪儿脸上都无光呀。可若不是妾室所生……”

    二人相视一笑,神情不言而喻。

    “那这事儿就有意思得很了。”

    满城闹得沸沸扬扬, 隋日知在光禄寺尽管抽不开身, 却也是火烧了眉毛, 实在无法, 只能仓促告假离开, 急匆匆往府中去。

    隋策从都察院出来时, 关于他的八卦已经来回翻了三个不重样的说辞,不过众人到底避讳着他本人,当着面都是堆笑。

    待得傍晚踏入隋西府,他大舅舅洪亮的嗓门便从正厅内传出来。

    “你要养外室,要纳妾,便是要续弦我们谢家也不会说三道四,可是隋日知,药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讲啊!”

    “是是是……”隋寺卿语气一如既往地不紧不慢,以不变应万变的路子,在此时此刻分外管用。

    “大舅哥稍安勿躁,这其中兴许有什么误会。”

    “误会!?就算是误会,永平城街头巷尾都传遍了,有误会也是你给了旁人可乘之机!”谢小侯爷显然没那么容易被他和稀泥糊弄过去,“隋日知,你扪心自问,我妹妹在你们隋家二十多年,是不是事事替你着想?是不是尽心尽力为你谋划?

    “身为隋家的媳妇,她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你的事吧!”

    隋日知点头如捣蒜:“是是是……”

    “这些年晚照将西府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把文睿养大成才,到最后清福没享几天,反而落得个积劳成疾,身亡命殒的下场。我们侯府,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好指手画脚,但你做人不能失了良心啊!”

    隋日知只好道:“大舅哥,这叫怎么说呢,不会的。”

    隋策步伐微急地走进来,唇边带了点喘,唤道:“舅舅。”

    谢小侯爷一见是他,连忙上前,“诶,文睿来得正好。”

    说着一把搂住他肩膀,佯作亲昵之状:“你也是我侯府的外孙,想当年你外祖父,外祖母,你几位舅舅没少疼你呀,不是么?”

    他趁机怂恿,“替舅舅好好劝劝你爹,一把年纪了,半辈子小心谨慎,切莫在这阴沟里翻船才是。”

    隋策礼节性地颔首一笑,“如何处置,我们会仔细商量的,舅舅尽管放心。”

    谢小侯爷没把他的话当回事,再开口时仍是冲着隋日知,但言语已有所缓和,切切地称他为“妹夫”:“隋氏乃永寿大长公主之后,咱们谢家亦是世袭罔替的侯爵,一样的贵胄出身,同样的王公国戚,否则也做不成亲家。”

    对方连连点头。

    他难得语重心长,“同是皇亲,咱们侯府的难处,你隋府想必不会没有。几句流言蜚语,别让两家脸上都不好看,你说是不是?”

    这一次隋日知稍有停顿,才继续念叨着:“是是是……”

    杨氏房中,商音在他父子两人同谢小侯爷周旋之际,已不露声色地进来了。

    果如她所料,杨氏丢魂失魄,情绪很不稳定,坐在旁边握住她的手轻轻安抚时,能感觉到对方打颤的双臂。

    前院的动静闹得不小,可传到后宅,只有模棱两可的声响。

    愈发让人忍不住胡思乱想。

    “可是因为我的缘故?”她忐忑地问,“外头的人知道文睿是我所生,是不是想要对他不利?”

    继而愈发激动,“这会否影响他的前程啊?”

    “您先别慌,别急。”商音拍了拍她的手背,“这些都是小事情,何况迟早也会禀明我父皇的,如今只是遭有心人利用。

    “一点讹言罢了,很快便能压下去,您不必如此风声鹤唳。”

    重华公主什么非议没经历过,在其看来,确实不算什么。

    末了,便抚上杨氏的心口,“身体要紧,您若病倒,隋策可更没心思应付外面那些人了,岂不是白白吃亏,您说对吗?”

    她一番不着痕迹的晓之以情,倒是勉强让杨氏恢复平静。

    妇人兀自深思熟虑了片晌,忽然认真地反握住商音的手,“我不要什么名分。”

    “殿下,我没关系的。”

    她似乎对此早有预料,“说来一介将死之人而已,你们不必考虑我太多,只要文睿平平安安,便使我名声狼藉也无所谓。”

    杨氏虽是深宅妇孺,但并非不明白其中的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