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何处金屋可藏娇 > 第六十五章 时光荏苒怎评说(二)
    第八十一章时光荏苒怎评说(二)

    “前殿?”陈娇惊讶道,“怎么今日的朝议,弄得如此之晚?”

    这个答案,陈娇很快就从刘彻那里得到了答案。刘彻用完膳后,对她叹息道:“其实,是为了一个案子。张汤和弘卿相持不下,才闹到这么晚的。”

    “什么案子啊?”陈娇好奇地问道。

    案子倒是简单,说是治县的一个女子,丈夫出海身亡没有回来,半年后其父母将她改嫁给他人。后来被人告,张汤根据律法中“夫死未葬而嫁者弃市”的规定,认为应该判处死刑。而公孙弘则认为,改嫁乃尊者之意,无淫行之心,应判为无罪。两个判决相对来说,当然是后一个更加合理些。但是张汤所坚持的是,法不可轻废,所以双方便僵持上了。

    陈娇只一听,就立刻意识到,这件事情并不仅仅是一个案子的判定这么简单。她立刻联想到了,在后世史书上非常著名的,盛行于两汉的“春秋决狱”,这个案子中,公孙弘的判定,就很有些春秋决狱的影子。所谓的春秋决狱,又称引经断狱,经义断狱,它实施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断狱时重在考察犯罪者的主观方面,以其原心定罪,这与一切按照客观定罪的秦律以及在秦律基础上生成的汉律的客观精神都是相违背的。单从这个案子上看,公孙弘的判法当然更合理些,可是想到春秋决狱最后在张汤手中展到了腹诽亦罪的地步,陈娇又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阿娇,你觉得,案子该怎么判?”刘彻见陈娇若有所思的样子,便开口问道。

    “我?”陈娇歪着头想了想,说道,“若只是这一个案子的判法。倒也简单。只是陛下,律法可以不尊这个口子在这里开了,往后遇到礼义和律法冲突,到底以何者为尊?陛下想过没有?”

    刘彻一听这话,眉头也是一皱,说道:“其实朕的犹豫,也是因为这个。弘卿的心思,朕也明白一二。他无非是希望能够将我朝律法从他们儒家的角度重新注解。这次地判案只是个开端。”

    陈娇知道,就如同刘彻所说,这一切只是个开端,从公孙弘春秋决狱始,历代名儒一直对注解律法情有独钟,他们孜孜不倦地通过这种注释方法,架空律法以儒家经义作为断案标准。律法儒化过程持续了数百年,直到唐律出现。终于实现了儒家精神与法典的完美结合,从此之后,大儒们才对注解律法失去了兴趣。律法儒化,使得中国的古代法典具有将道德准则和律法条文相混杂的特点。

    往好处说,春秋决狱。对汉律的润物细无声式的改造,去掉了其严酷的一面,使判案更富机动性,降低了冤假错案生的可能。往坏处说。它破坏了法律地至高地位,使律法成为可以随意曲解的工具,往极端处展,还出现了腹诽这样的罪名。

    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陈娇倒是真说不出什么解决的方法,她只叹息着,将春秋决狱的好与坏和刘彻全说了一遍。

    “腹诽。”刘彻玩味着这个词语,说道。“诽谤亦非罪,何况只是腹诽。”

    看着刘彻不以为然的样子,陈娇暗暗感到有些荒谬。虽然如今他也认为腹诽非罪,可历史上,他却是亲自做实了这个罪名的。不过,这个世界地很多事早已经随着余磊和她的到来而改变了,那个明了腹诽罪名的张汤,如今不也在和公孙弘抗争。反对采用春秋决狱么。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究其本心,却是说易行难。律法确是需要改革。但是我也不完全赞同一味采用春秋决狱法。”陈娇如是总结道。

    “这一点上,阿娇你倒是和张汤不谋而合。”刘彻说道,“改革律法,从文帝时开始,朝廷就一直在做。便是朕继位后,也一直在勒令张汤、赵禹二人修典。毕竟现在的律法承袭秦律而生,无论如何还是太过严酷了。”

    “你辛苦了一上午了,好好休息一下吧。葭儿应该醒了,我去抱她过来。”陈娇摇了摇头,说道。

    听到这话,刘彻也从政事中摆脱出来,笑着说道:“葭儿今日还好吧。没有再哭闹着要回侯府吧?”

    “总是要个过程的。”陈娇笑了笑,说道。小刘葭在侯府住了好长一段日子,最近才搬回宫中,因为不习惯周围地环境,这几天一直闷闷不乐,哭闹不休的。

    “父皇,父皇。”刘葭看到刘彻,立刻毫不客气地往刘彻的怀里钻去。也许是因为刘葭是第一个从在娘胎开始就让刘彻感到担心的孩子,刘彻对她地宠爱也的确乎任何孩子之上,这使得刘葭对于自己的父亲根本毫无畏惧之意,反而陈娇这个母亲更令她有畏惧感。

    “葭儿过来,父皇抱一下,好像又重了哦。”刘彻开怀大笑道。

    “父皇,回家,哥哥。”刘葭此刻还只能说几个简单的单词,但是却已经可以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刘彻和陈娇无奈地对视一笑,转头教育女儿道:“这里就是葭儿的家。我们已经在家里了。至于你的小光哥哥,他不住我们家。”

    “回家,哥哥。”刘葭倒是十分执着,见一向疼爱自己的父皇不理会她地要求,大大的双眼开始蓄满泪水,眼看有一不可收拾的迹象。

    “你啊,真是服了你了。”刘彻似乎对这个女儿也十分无奈,他抬起头,对陈娇说道,“找个时间唤霍家那个孩子进宫来吧。葭儿才回宫,难免会不习惯。”

    陈娇好笑道:“没见过你这么宠孩子的。以前不是说,禁中范围,闲杂人等,不得随意出入吗?”

    “他是去病的弟弟,算不得闲杂人等。”刘彻毫不介意自己被陈娇吐槽,只呵呵一笑。

    元朔五年对于陈娇来说。是一个和风细雨之年,虽然期间朝中生了许多大事,诸如武帝勒令张汤、赵禹重修律法,匈奴右贤王部入侵朔方、代郡杀掠甚重。但是她的心思却全部放在了女儿的身上,一则是因为三岁以前的孩子,最是累人;二则是因为她也不愿过多干涉朝政,免得引起刘彻地戒心。留在宫中既成定局,她现在只希望能让自己和家人地日子过得舒服些。

    茂陵食为天

    司马迁携手夫人在食为天的一处雅室内安静地坐着。宁释之不住地拿镜子整理着自己地头。一边不断地追问司马迁,自己现在的样子是否很奇怪。

    “你很好看了。不要这么紧张。”司马迁握住她的手,安抚道。

    “唉。可是我好几年没见到师兄了。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宁释之不安道。自从那一年,她从堂邑侯府被师兄送到了这食为天与司马迁相会,郭嗣之就再也没出现过了,甚至连他们成婚那日,师兄也只是命人送来了贺礼而已。如今。他们夫妇游历归来,却忽然得到了郭嗣之的信件,相约一聚,怎不让宁释之感到紧张。

    “嗣之的武艺高墙,保护自己绰绰有余。你不必担心他。”司马迁安慰道,“我想,他今日见你,只是想知道你现在过的好不好罢了。要说起来。还是我应该不安。嗣之现在可是我地妻舅呢。”

    “是啊。若你没把释之照顾好,我这妻舅可不会饶你。”郭嗣之的声音响起,门随即被推开。

    还是两年多前那样的装束,型,一样温和的笑容,可是却让司马迁和宁释之二人同时感到有些异样,似乎他有哪里变了。

    “师兄。”

    “嗣之。”

    虽然心里回荡着怪异的陌生感,不过司马迁和宁释之都同时起身行礼道。

    三人坐定后。点了酒菜6续端上。司马迁和郭嗣之互敬过几杯后,司马迁开口问道:“嗣之,这些年,你都做什么去了?过得,还好吗?”

    郭嗣之微微一笑,说道:“子长若有什么话要问,就直说吧。”

    “……我听释之说,你们当年和废后关系匪浅。如今她回宫复宠。你的消失和她有关系吗?”司马迁犹豫了一下,直接问道。

    郭嗣之笑了笑。说道:“子长,我是知道你们司马家的家训的。所以,我不想你和嗣之,与这件事扯上任何关系。因此,这个问题,我不回答。”

    司马迁听完之后,顿时沉默了,他知道郭嗣之这话,明摆着说了,他如今地确是废后陈氏的人。司马迁不由得皱起眉头,说道:“好吧。你不说,我便不问了。只是,嗣之,陈后毕竟没有生下皇子,为自身打算,你还是莫陷得太深的好。”

    郭嗣之不可置否地一笑,转移话题道:“子长,听说你年底就会出仕了,是真的吗?”

    “是啊。”司马迁点了点头,说道,“父亲的身体最近一直不好,打算提前向陛下致仕,由我代职。”汉代及以前地史官都是一门世袭职业,因此司马谈病退的话,太史令一职就会由司马迁继任。

    “继承家业,做太史令,这事,你真的决定了?”郭嗣之问道,“以你之才若去应诏,带诏金马门也并非不可能的。”

    司马迁十分认真地说道:“是地,我已经决定了。这两年,我和释之在外游历,越坚定了我继承家业的决心。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终我一生,我都想为这个目标努力。那么,除了做太史令,还有什么更适合我的官位呢?”

    “你既然决定了。那么,我也只能恭喜了。希望能够早一日看到你的心血杰作,若有那一日,我必为你付梓印刷,令其行销天下。”郭嗣之哈哈一笑,说道。

    “印刷?”司马迁一惊,说道,“郭兄,你竟然有办法将我所写之作拿去印刷?”

    在墨门的努力下,活字印刷术自然已经被明出来了,这门“高科技”对于一直依靠手抄本度日的汉代读书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在公孙弘的倡议下,民间已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献书运动,将各家珍藏地古籍献于朝廷,然后交由印刷局翻印,以壮文风。司马迁知道,现阶段印刷局正在致力于将汉兴七十年来,皇室收集的藏书翻印出来。但是由于人力物力所限,除却古籍孤本之外,时人所写的著作想要付梓印刷,却是有一定难度的。

    “呵呵,我现在在做一点小生意。有意向这方面展。”郭嗣之笑了笑,说道,“再说,我也没说马上,你那书要写成,少则十年,迟则数十年,到时候,这印刷术说不定已经风行天下了呢。我啊,最多只是帮你出本钱罢了。”

    司马迁听他一解释,倒也是,便释然道:“也是。”不过他可不相信郭嗣之说的什么做小生意的话,谁不知道印刷术出自墨门,而墨门与废后的关系则是扑朔迷离,郭嗣之若真是废后的人,那要用印刷术还不就是一句话地事情么。

    和司马迁夫妇一番畅谈后,郭嗣之和他们告别分开。望着司马迁等人远去地马车,郭嗣之默默念道:师妹,你和子长夫妻和睦。如此,我也可以安心去做我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