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何处金屋可藏娇 > 第九十章 英雄血尽人间道(五)
    第一百七十四章英雄血尽人间道(五)

    “这些年来,母亲一直在想,该将你嫁入谁家才是最合适的。”李茜说道,“勋旧亲贵,你自然是想挑谁就挑谁,可这些人,真的能保我儿一生安康吗?我看未必。若是朝中高官,他们身居要职是不假,可是,诸王渐长,在这前途未卜的时刻,哪个心怀大志而行事谨慎的人,会愿意在此时尚主?”李茜意味深长地看着陷入沉思的女儿,说道,“嫣儿,你好好想想吧。”

    刘嫣默默不语,低着头,说道:“……也许,母亲你说的对。可如果,我根本不想成亲呢?”

    “选这一个嫁了,至少可以平平安安离开皇宫,而他的能力,也许有一天能真的让他鱼跃龙门。”李茜淡然道,“嫣儿,昭平君之所以能成为昭平君,是因为她的背后有一个地位稳固的陈皇后。你若不婚,将来有谁能保你?”

    刘嫣难堪地撇过头去,知道母亲看破了自己私底下的偷偷思量。是的,她做不了昭平君,无法像她那样终身不婚,在长安城中做一个然物外的存在。身为盖长公主的她,未来的一切都取决于广陵王旦的地位,而广陵王旦绝对无法成为一个稳固的靠山。

    “嫣儿,为娘言尽于此。你自己好好思量吧。”李茜看了看倔强的女儿,不由得暗暗叹息。

    刘嫣抿着唇,孤独的站立在殿内,心中不由自主地升起一种绝望。刘旦忧心不已地上前道:“嫣妹,其实上官人品不差。他会好好对你的。”

    刘嫣撇过头去,略带凄然地说道:“旦哥哥,你不明白。一个充满野心的人根本就算不得良人。”

    “可是……”刘旦还想为自己的得力属下说些什么,刘嫣却已经提起裙子,向外走去。刘嫣失神地走到石渠阁旁,抬头看那高悬的门楣。脸上满是茫然。石渠阁,昔日董师与父皇论道处,收藏了那么多秦时几近失传的典籍,广博的经典教导世人做人地道理。她第一次见到昭平君刘徽臣也是在这里。那一日,昭平君脸上的光华另她羡慕不已,那是一种无论她的母亲还是陈娘娘身上都找不到的,潇洒惬意。

    刘嫣不觉上前一步,向内行去。门口负责登记的书记官熟悉地向她点了点头,说道:“盖长公主殿下,又来借书呐?”

    “是啊。”刘嫣假意笑了笑,说道。

    “公主真是爱看书。怪不得之前连陈娘娘也夸奖你。”书记官起身,推开拦在门口的木栅栏,说道。

    刘嫣轻轻点了点头,说道:“我先进去了。”

    自从十年前,父皇接受陈娘娘的建议。抄录石渠阁的竹书另辟借阅室,让皇族子弟及部分亲信大臣入内借阅开始,她就经常出入这里。此处地书香与檀香是最能安定她心神的存在。目光在一个个书架间飘移着,莲步轻挪。她走到左侧最后一排的书柜前停步。这里的书籍全都是陈娘娘6续提供的,她从小就特别喜欢看。拿出一本《红楼梦》。映着外间透进来的阳光,细细读着。看着书中钗黛的笑泪,不由得一声长叹。

    “上官桀,我们殿下有出手的必要吗?太子倒了又如何?我们齐王殿下刚刚远游归来。清心寡欲,可不想涉足这些事。”一个相貌清秀的少年瞪着上官桀说道。上官桀越过少年,抬头看了一眼齐王刘闳,只见他双手负背,站在墙边,仰望着满墙的《道德经》的文字。

    “杜侍读。”上官桀忽然提高声音,说道,“太子不忠不孝。尔等身为臣子却不拨乱反正,到底是何居心?”

    杜姓少年被他一喝,身子一缩,显然一时有点反应不过来。而刘闳却微微转过头来,开始饶有兴致地听着。上官桀注意到了这一点,他毫不避讳地直视刘闳,眼神交流间,上官桀感觉到。这位齐王分明在说。上官桀,给我一个理由吧。一个动手介入地理由。

    “住口。”杜姓少年反应过来后。涨红了脸,开口喝道,“太子是皇帝陛下告太庙所立,素来行为端正,忠孝与否,其实你这等马奴可以妄议的。”

    上官桀听到杜姓少年的辱骂,冷哼了一声,轻蔑笑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太子殿下行为不端,便是一介贱婢,只要心怀家国,便可以指出。只是啊,没想到,酷吏之家出身的杜公子,竟然会觉得自己比我这马奴更高贵,这倒是件稀罕事。”

    “你!”杜姓少年听到自己心中最计较地事被人如此指出,立刻恼怒不已,竟顾不得齐王在前,立时就要上前与上官桀扭打成一团。

    “延年,住手。”刘闳已经看出自己的这个侍读,在口舌之争上,远不是上官桀的对手,也只得亲自出手了,“你先退下。”

    “可是,齐王殿下!”杜延年还试图说话。

    “退下!”刘闳的声音又严厉了一分。

    “……是。”杜延年只得愤愤不平瞪了上官桀一眼,甩袖离去。

    刘闳淡淡一笑,说道:“我这个侍读,年幼,性子也急躁,倒叫上官先生看笑话了。”

    “哪里。”上官桀满意一笑,回道,“桀当不得先生之称,殿下叫我叔秀即可。”

    “好。叔秀。”刘闳从善如流,笑了笑,说道,“叔秀为什么说,太子不忠不孝呢?”

    “我听说,公孙敬声常在市井宣称,自己与太子情同手足,太子亲许。必封其为王。如此公然违背高祖白马盟誓,算不算得不忠?公孙敬声及卫氏家仆横行长安,而我们贤明的太子却数度亲往京辅长官处,要求他们对此网开一面。先帝先后任用了郅都宁成两位酷吏才扭转的京辅风气就此败坏,又是谁之过?他到底是刘家的太子还是卫家地?”上官桀说完,就见刘闳眼中闪过了一丝赞赏之色,便继续道,“况且。此次霍光大人以杀夫之罪将卫长公主下狱,太子作为监国又诸多阻挠。须知杀夫乃背伦恶举,霍光大人穷治其罪也是陛下授意的。太子为了卫皇后公然否定皇帝陛下,只知有母不知有父,难道不是不孝吗?如此不忠不孝,来日又何德何能得承大统?”

    “啪啪啪啪!”刘闳待上官桀一说完,立刻鼓掌,脸上亦满室激赏的色彩。说道,“叔秀果然好口才。”

    “桀不过实话实说罢了。”上官桀惬意笑道,他已经有十足地把握,说动眼前人出手了,他距离自己想拥有的那个人又近了一步。

    “可是。即使太子如此,他依旧是父皇所立之人。本王似乎还是没有任何理由出手?”

    “殿下,请恕在下直言。你可是觉得,太子倒了。最能得到好处的人是燕王一脉,与齐王无干,所以觉得没有出手的必要吗?”

    刘闳看着上官桀但笑不语。

    “殿下错了,而且是大错。”上官桀说道,“此事上,燕王一脉自然会尽力而为。殿下与广陵王出手固然不一定能得到什么,但是如果不出手,那么将来必定什么也得不到。”

    刘闳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却还是不说话。

    “皇帝陛下可是个明君。身为明君之子,你不可太昏庸,泯然众人,亦不可太能干,木秀于林。殿下可明白?”上官桀看着刘闳一字一顿地说道,“当此大变之时,您若只求自保,那么将来又如何能希望陛下对您另眼相看?”

    直到此刻。刘闳才算是真正感到骇然了。他不是看不出眼前的局势。早在上官桀前来之前,就已有人透了风声过来。他只是在犹豫,不知道该不该出手。如果自己此时出手,纵使将来法不责众,那父皇到底会不会对自己产生不良印象。他没有可以为自己吹枕边风地母亲,绝对不敢一步踏错,失去父亲那原本就极其微薄地宠爱。

    “如果殿下还有疑虑,那不妨再听在下一眼。御史大夫李希此人,殿下是知道的。他自入朝以来,便备受陛下宠爱。掌权十余年里,从无失手。这次他出手,桀以为失去了卫青与骠骑将军地卫家,怕不是他的对手。”

    刘闳点了点头,算是同意。毕竟,卫家原来最大的本钱就是卫氏外戚出身军旅这一点。可是卫家自卫青霍去病之后,还与军队沾边的怕只有公孙贺一人了。但是没有人会指望公孙贺能像前二者那样对军队拥有多么强大的影响力。反观陈家,李希从一开始就是走文官一途,如今已入三公之,底下还有一个霍光为辅。而当年与纪稹交好,明显以陈娘娘为马是瞻的邢天,如今又已身居高位,控制着长安城内的治安。如此形势下,如果李希设计得够巧妙,太子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两家原本一直相安无事。那是因为陛下局中调控的关系。这次,霍光以故平阳侯之死为契机,将卫长公主下狱,分明是陈家动手地一个信号。但是奇怪的是,一直企图让朝廷平静的陛下,这一次竟然没有制止。这说明……”

    “要么是父皇已经决定除掉卫家,要么就是在故平阳侯之死的背后,还有更加骇人听闻的事,让他无法忍受,所以也便放任不管了。总之,这次即使众人对太子出手,父皇会产生地恼怒也有限。我们只要在父皇反应过来之前,将事情做绝,那自然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正是如此。所以殿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消息虽然来得蹊跷,但是也看得出,御史大人和阳信主这两位,是定要您和广陵王殿下入局,才肯动手。错过此次时机,又不知又要等到何年何月了。燕王等得起,他年纪还小,远不到离京就藩的时候。可您和广陵王不同,谁知道陛下什么时候心血来潮,将你们分封出去,到时候,远离长安,可就真的机会渺茫了。”

    这一句一句确是重重地落到了刘闳的心头。

    是地。他没有时间等。虽然他被封为齐王以来,从未被要求离京就藩。虽然那个父皇已打破了很多惯例,可对于皇子就藩却只字未言,不置可否,只称膝下子嗣稀少,而诸子年幼,不忍使其出京。可随着时间的流失,年幼会变成年长,谁知道哪一天,他会改变心意呢?

    “机不可失……可太子也不是蠢人啊。想逼反他,怕是太难太难。”刘闳终于正视眼前人。

    “殿下,太子并不是一个人。至少,在陛下和世人眼中,还有另外一批人与太子本人是密不可分的。”上官桀不紧不慢地说道,“而且重要的,不是太子肯不肯反,而是陛下是否相信太子反了。只要陛下信了,那太子做没做过……重要吗?”

    刘闳先是愕然,好一会儿才醒悟过来,击掌道:“你说的对,上官桀。重要的是父皇信不信。”

    “而且,在这长安城中,有了燕王一脉……”上官桀微微一顿,看了看在殿外不远处站得笔挺的杜延年,拱手说道,“与廷尉府的支持,殿下又何愁大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