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bu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富翁之异时代风云 > 大富翁之异时代风云 分节阅读 17
    而我只能是过两天来一次给她出出主意,画画新式样的衣服饰品。最轻松的要数那个小丫头,高兴的时候过来呆一整天到处指手画脚,而这几天又看不到她的人影了。

    现在我和叶筠妍之间已不再需要什么客套话,都觉得那生疏,就“你”、“我”的称呼对方和自称。她一个眼神看过来,我就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这叫什么?身依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我跨入她的房间时,她正俯身在长案上仔细描绘一张流苏腰带的图样。从她的身侧看过去,只见到乌亮如瀑的长发,一泻如水的浅绿长裙,秀丽圆润的额头和下颌,柔美的颈项,丰满的胸脯和纤细的腰肢。我轻轻凭住了呼吸,眼睑都生怕眨一下,唯恐这样会让眼前的美景顷刻消失一般。

    “你站在那里做什么?快过来帮我看看。”不知什么时候她发现了我,便招呼我靠近她。

    我还呆立在那里。筠妍真是太漂亮了,看她招手动作多优雅,露出的小臂和手腕那么晶莹圆润,说话的神态那么可爱,双唇中吐出的话语那么动听。唔,她是在叫我吗?我一下清醒过来,赶紧走过去。

    “你站在那里发什么呆?”“我刚才一进门,猛然看到姑射仙子啦,一下子就呆住了。”“撒谎,姑射仙子什么样的?你能看到?”我拿起案上的银架玻璃圆镜,放到她面前:“喏,仙子就是这个样子,我没说谎吧?”

    叶筠妍一笑,脸上微微泛起红晕,佯怒着举起描笔往我额头上一点。我根本没有想着回避,任她点在额头,伸手捉住她的小手,不觉柔声唤道:“筠妍。”

    忽然院外明毓郡主的声音喊道:“端木秀你快出来,跟我去见皇上!”哼,这丫头早不来晚不来,怎么来得这么巧?

    明毓郡主正笑盈盈地站在院门口,负着双手缓缓踱来踱去,一副高兴的模样。

    看到我们两个人走出来,她立刻大声叫道:“我就知道你肯定来这里了,叶姐姐在这边,你还能跑到哪里去?”叶筠妍面颊微红,停住脚步说道:“郡主是找你进宫,你去吧,我回屋里把那幅稿子画完。”

    我答道:“筠妍那我就去了。”才走出两步,背后她又嘱咐道:“进宫一切要小心,比不得外面,留神着。”

    我答应了,走到明毓郡主面前,一拱手道:“郡主请。”小姑娘盯着我看,问道:“你额头上是弄的什么东西?”

    哎呀,忘记了,我赶紧掏出帕子擦掉,笑道:“刚才画图样不小心弄的一点颜色,没事。”

    她狡谲一笑,举步朝门外走去,一边说道:“皇上本来是叫个小黄门到你的铺子里传你的,我说我能找到你,又就便,就自告奋勇领旨出来了。”我在她身后赶紧一步,轻声问道:“皇上看了我的折子怎么说?”

    她也不回答,让丫鬟扶她上了马车便径直向宫城驶去,我连忙骑上马跟上。

    行了一段路,她掀开帘子招手叫我靠近。这个小姑娘,平平淡淡的事情她也要做出神神秘秘的样子来,我暗自摇头。

    “告诉你哦,前几天我就把折子呈给皇上了。当时皇上看了一阵,显得很高兴,就说要给你个七品的振威校尉。但是等我出了宫城,正要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皇上又派人追来叫我先不要说,过几日再说。”

    “皇上果然英明!”我不由得赞叹一句。明毓郡主奇怪地看了我一眼,问道:“你这人怎么了,怎么会这么冒出来一句?”

    我笑道:“天机不可泄露,郡主不久就会知晓。”她哼了一声道:“休要以为你很聪明,可以猜到皇上的心思,耍小聪明招大祸知不知道?”我呵呵一笑,不再言语。

    她又说道:“今日我到宫中见太后,皇上又把我召去,说是要亲自召见你。你等会机灵着点,皇上要是一高兴,说不定赐你个大夫或者将军的衔头。”我笑道:“都是托郡主举荐的福气,郡主放心,别的我还不敢说有,机灵是不会少的。”

    马车走了好{炫&书&网}久,拐了个弯出了马行街上东华门街,隐隐地看到远处樊楼雄伟壮丽的斗拱飞檐,心中一阵荡漾,那清丽无俦的白裙少女又浮现在我眼前。

    高耸的朱红城墙往左右延展出去,几乎望不到头,当中便是宫城的东门东华门。门外摆着一排红漆木栅栏,左右是衣甲鲜明的禁卫军士兵,持枪按剑矗立着一动不动。看到郡主的马车到了门前,立刻有军官上前行礼,随即几个士兵将木栅栏抬开。

    我很乖觉地下马,朝军官作揖行礼,然后牵着马跟在郡主马车后面。

    进了东华门,马车停下,明毓郡主换乘四人抬的软轿继续往里走。而我自然是亦步亦趋地紧紧跟着,根据郡主的嘱咐,微微低着头,头不稍偏。

    偷眼看去,间或有一队队巡逻的禁卫军走过,靴声霍霍,甲胄铿铿。天啊,这可就是大内禁苑,虽然我是个二十一世纪来的人,但是身临其境,也不禁感到皇权的强大和森严。

    第二十章深宫问策

    前面一个黄色长衫,手持拂尘的人说道:“皇上在御书房召见郡主。”嗯,声音尖厉刺耳,这就是太监了,不过宋朝这时候一般叫做黄门的。

    这时候明毓郡主也要下轿步行,我跟在后面,前面一个黄门引路。穿过两条长长的甬道,过了几个门槛高得吓人的大门,便到了御书房。我心里一直默念着,御书房我倒是见过,那是在北京故宫游览的时候,不过皇帝我可是要头回见识了,不免紧张起来。

    御书房外的小黄门先传明毓郡主进去,我等了一会儿,明毓郡主就出来了,看着我悄悄吐了吐舌头。然后就听到那黄门唱喏道:“宣端木秀见驾。”

    我深吸一口气,定住神迈进门槛,也不敢看里面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弯腰上前几步跪下山呼:“小民端木秀叩见皇上,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哎,前一阵清宫戏看得多了,学起来感觉还蛮像那么一回事。

    “平身。”“谢皇上!”嗯,这个皇帝满痛快,才喊完就叫我起身了,不错不错。

    现在的大宋皇帝叫做赵顼,年纪轻轻的,比我还小呢。在北宋的历史上,他也算是最后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可惜死得早,做了十八年皇帝,才三十八岁就驾崩了。而且他似乎过得也不痛快,史称他不冶宫室,不事游幸,一心想让宋朝强盛起来。任用王安石变法,先后两次拜相,又两次在其他势力的反对下罢免王安石,变法倒是一直到死。只不过才死不久,他坚持推行的新法就被刚上台的司马光一伙全盘推倒了。

    我不禁对眼前这位年仅二十三岁,看起来清癯白皙的少年皇帝有了相当的好感。

    “朕看了你写的奏折,西方国度,风土人情,很是详实,让朕长了不少见识,朕初读时几乎忘了用膳。”皇帝称赞道。我连忙口称小民不敢,皇上圣明,心想这些都只是凭原来的记忆写成的,其中添油加醋、今为古用的地方可不少。

    “想必你也听明毓说了,几天前朕就打算给你个承议郎的,后来又追回了任命,你可有想法?”

    我连忙道:“皇上处断自有皇上的道理,小民不敢妄自猜想。”皇帝哈哈笑道:“你是聪明人,不会不知道朕的用意。”又说道:“但是后来朕发现,你这奏折里虽然都是描写的异土风物,但是却时不时地加入了对几个国家的制度律法、军事经济的记述,尤其在最后一页写得颇多。”

    他顿了一顿,看着我说道:“你用这种办法来进谏,很费了些心思啊。”

    我不觉额头上冒出了密密的汗珠,胸腔内心脏一阵狂跳,皇帝这么说是赞是责?

    我赶紧跪伏在地面上,口中念道:“小民罪该万死,请皇上责罚。”

    写这篇东西我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如果我直接写些什么朝政己见、改革建议之类的东西,恐怕赞许是不会有的,弄不好龙颜大怒,一个谤议朝政的罪名,这时候我的脑袋就已经不在我肩膀上了。但是现在皇帝的心思到底怎么想的,谁也说不准。

    我只能赌一把,毕竟面前这位皇帝可以说是年少有为,我写的东西里介绍了许多新奇的观点,他不可能不会感兴趣的。

    “你费了不少苦心,写的东西也算不得谤议朝政,赦你无罪,起来吧。”我登时暗暗舒了口气,直身站起,口称谢恩。

    “你在海外行商多年,游历广阔,最近又在这开封城里做得有声有色,也是个难得的人才。朕所行新法中欲限制商贾,而你却在折子中有言需得国家富强,当促进商业,可有什么说法?”

    “回陛下,新法中欲限制商贾,不过是担心国家财富敛聚至商贾之手,以至农人无心耕种,朝廷赋税无出。然而以小民之见,这种看法有失偏颇。”

    “哦?”皇帝看着我说道:“既然如此,你便把你的想法说说。”

    “持这种看法的人,是因为跳不开眼前这个圈子的缘故。在他们眼中,天下的财富就像是一只碗中的米一样,他取三分,别人就只得取七分,若他人多取一分,自己便要少一分。然而他们却没有想过,将这只碗变成缸,甚至变成桶,变成仓,这样即使他只取其中一分,也要比原来的一碗还要多。”

    皇帝微微笑道:“你这个比喻颇有意思,再说下去。”

    “小民以为,应当大力发展商业,不仅要促进大宋国内的商业贸易,更应该利用我国工艺贸易优势,获取安南、占城的稻米水果木材、辽国西夏的牛马皮毛矿石,进行加工精制以后再出售,这样四海物产皆可为我所用。比如我们从辽国购买皮毛,然后用我大宋的工艺加工精制后增值数倍,除满足自己的需要,又可以返销回辽国赚取他们的银钱。同时将大宋各种精制物品销往辽国,使他们的士人贵族耽于享乐,不思进取,可谓一举两得。我朝每年给于辽国岁币数十万银绢,利用商业贸易,不仅要他们一分不少地吐出,还要吐得更多。”

    皇帝慢慢地在书房中踱步,一边听我继续述说。

    “朝廷只需统一赋税征收,促进工商贸易发展,便一边可以获得大量的赋税收入,从而放松农民负担,稳定国家,又可以将华夏文明传播至周边诸国,消磨他们的蛮性,使他们熟悉汉语,仰慕汉制,喜爱汉物,不动一兵一戈而胜之。”

    “经商获利丰厚,人人皆有心如此,长此以往,岂不是连土地都无心耕种了?虽然朝廷赋税收入大增,却会导致社稷不稳。”皇帝说道。

    我回答道:“皇上顾虑得是,有言云‘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百业皆有利于国家社稷,朝廷可以用不同赋税来从中调节,对于不同的行业征收不同的赋税,厚利者重收,薄利者轻收。对于有助于国家稳定,工艺精良,商贸发展的行业进行鼓励保护,甚至可以从赋税中取出一部分补贴来鼓励耕种土地。”

    “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这话听来颇有道理。”皇帝点头说道。

    我又说道:“凡事皆有限度,若是人们都跑去经商办业,那么粮食果蔬的价格就会上涨,又会变得有利可图,从事的人自然会多起来。朝廷要做的事情,便是用赋税征收,法规政策来进行调节,不致使其失去控制即可。”

    皇帝思索良久,轻叹了口气,说道:“你所说的,无不道理,看来这新法中限制商人一条还须斟酌。”忽然又道:“这些办法虽好,实施起来却费时日,你身为商贾,自然是替商人说话,在商业上考虑得多些。”

    我连忙又跪下道:“皇上所言极是,这些办法乃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小民以为,当下要务,是在于改革军制,增强朝廷兵马战力,保护家国无忧,内政方可按部就班地施行。”

    “朕倒忘了,听说你曾在西方法兰克皇帝军中服役,立有功勋,当然是熟知军务了。”

    到目前为止,看起来皇帝对我的建议印象很好,嗯,继续。“小民在西方征战过后,一直思索着如何建立更有效更实用的军制,良久以来,所得心得有三。虽然身为布衣,不该议论朝廷军政,但是小民觉得这三条对于大宋有莫大的益处,愿冒死上呈皇上。”

    皇帝哈哈笑道:“你能为大宋着想,不论这三条是否恰当,朕赦你无罪,只管说来。”说完对身旁宫女道:“给他赐座。”我又连忙谢恩。

    我朗声说道:“大宋兵马分禁军、镇兵、厢兵。其中禁军装备最好,兵力雄厚,但是久居京城,不熟悉边疆局面地形,一旦有战事容易骄纵轻战;镇兵由边疆各将帅自行招募训练,因久在边土,所以剽悍善战,但是太过于依附统帅,不便朝廷控制;厢兵各守地方,俱是老弱,训练和士气都不堪一用。”

    “小民的建议之一,便是将内地和边疆的镇兵厢兵统一,改为军镇。宋辽边境设两军镇,宋夏边境以及与吐蕃的边境共设三个军镇,大理边境设一军镇,江浙、荆湖广南、山东等按照地域不同设六个军镇,天下共设十二军镇,辖数万至十数万不等的军队。军镇主帅五年一换,不让有人在某一地任职过长,同时又使他们互相竞争,不至于身居高位久了而懈怠。军镇除统帅外,下设司职国纪军法、招募训练、兵械辎重等将军各一名,由朝廷委任,负责军队的各项事务。如此既可集中军队的战斗指挥,保证军队的战力,又可防止有人领军坐大。”

    “其二,是在全国设多处兵学,招募勇武少年入学,三年后分配到各地军镇充任下级军官,并规定所有军队下级军官必须由兵学学员担任。朝廷设武院,凡下级军官积累功勋需要提升至中级军官,中级军官需要提升至上级军官,便要到武院学习训练一段时日方可。军官功勋由枢密院所派监军负责考核纪录,升任命令由朝廷发布,与统帅无关。不需要多少年,军队里中下级军官就全由兵学学员充任,他们所服从的是朝廷,军镇将帅